氯苯吩嗪治疗麻风病长期临床毒性研究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da_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吩嗪类化合物有抗分枝杆菌的作用于1948年已有报告。一种吩嗪类化合物――B283在1952年便用于麻风病临床治疗,结果10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了肝损害,以后这个衍化物便未再应用。张永泰发现氯苯吩嗪(B663)对鼠麻风分枝杆菌有效,1962年才又用B663治疗麻风病。B663在麻风患者中不仅证明有抗菌作用,而且对耐砜类药的菌株有效;它有抗炎作用,所以对麻风性结节性红斑和界线类麻风向结核样型麻风反应患者亦有效。

其他文献
阴门上皮良性病变致成的瘙痒治疗常很困难.瘙痒使外阴皮肤创伤和炎症更剧而形成恶性循环.为了阻断恶性循环,作者应用无水酒精多处皮内注射的方法治疗30例女阴瘙痒患者,其中25例已随访一年以上.病例与方法;年龄30~77岁,除2例外均是绝经期后妇女.瘙痒为其主要的往往是唯一的症状.病期皆在一年以上,对一般常规疗法无效.所有病例均除外了阴道滴虫和串珠菌的局部感染.
期刊
作者根据组织病理特征诊断的23例皮肤型结节性动脉周围炎,从临床、化验、治疗等方面对此病进行了观察与分析.作者追忆30年来对此病的观点有三:(1)它是有皮肤症状的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有或没有内脏受累.(2)它只是系统疾患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型.(3)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局限于皮肤的脉管病.慢性良性病程,时有发作与缓解,不损害全身健康.作者观察此23例的临床症状,损害主要分布在四肢,以下腿为多.损害形态19例
期刊
作者报告了近年来见到的5例全身性念珠菌病患者。这5例的原发病分别为皮肌炎、三度烧伤、银屑病及原因不明的红皮病等。这5例都发生了念珠菌性败血症和念珠菌性肺炎或肺脓肿或尿路感染,由血、痰培养阳性和胸部X线检查所证实。第一例死于心衰,第二例痊愈,第三例死于肺炎和心衰,第四例痊愈,第五例死于肺炎、肾功能衰竭和持续高热。
适当浓度的尿素作用于角层,可增强其保持水分的能力,给皮肤以非常光滑的感觉,并有使角层剥离正常的作用,故为使皮肤表面正常化的外用剂.当然它的效果也不是恒久性的.作者使用的尿素软膏每1克软膏中含尿素200毫克,基础膏是白色亲水软膏.
本病是一种过敏性皮炎,其特征为瘙痒(P)、瘀点(P)、紫癜(P),由一种对苯烯乙二胺(P)橡胶抗氧化剂N-苯-N-异丙基对苯烯二胺(N-Phenyl-N-isopropyl paraphenylenediamine,IPPDA)引起,因而亦名为PPPP综合征。
多年来,在有关顽固性掌跖脓疱性发疹的分类与组织变化以及与银屑病之间的关系曾有很多分歧。因此本文研究目的是从此类病人采取新鲜脓疱,观察其组织学变化,并与临床上各种脓疱性皮肤病的脓疱作对比。以往这些病的传统分类是:1.稽留性肢端皮炎(Hallop+eau),2.掌跖脓疱性银屑病(Barber,1930),3.掌跖脓疱病(Bonnevie 1939,Lever 1967)。
期刊

亦称单纯痒疹,或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良性皮肤病,常见于2~7岁的儿童。皮损为伴有剧烈瘙痒的丘疹水疱。有关本病的病原学和病理生理机理的研究很多,但本文作者认为这些问题目前均已解决。
期刊
立即型皮试反应是由抗原和与组织肥大细胞结合的IgE皮肤致敏抗体的互相作用产生,操作时必须使适量抗原溶液到达角层和表皮缓冲带以下,俾使与组织肥大细胞结合.IgE分子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有特殊亲和力.这一亲和力的固有特点有二;(1)IgE分子的Fc部具有附着于细胞的必要结构,(2)细胞浆膜表面的受体能结合IgE分子的Fc部.
以往的研究发现麻风病人对组织胺的反应比健康对照者有明显的抑制.结核样型麻风反应病人受累组织中组织胺的含量较低,而且肥大细胞的数目减少且有变性及颗粒消失,表明麻风病人中组织胺的分解代谢可能发生改变,而组织胺酶的毓化脱氨基作用是组织胺分解代谢的一个重要途径,作者遂对麻风病人的血清组织胺酶含量进行了研究.共选择了29名健康成人以及36名麻风病人(其中27例瘤型麻风,9例结核样型麻风)应用Arsen及Ke
期刊
小腿溃疡植皮通常采用的是皮瓣植皮法.过去有的作者曾叙述过用抽吸法在正常皮肤产生水疱.产生疱的平均时间随抽吸力,患者年龄和皮肤温度的差异而不同.组织学和超结构学的研究证明,分离发生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本文作者对这个技术作了详细的研究.材料和方法溃疡的情况;用表皮皮片植皮术治疗12例溃疡,直径约2~13厘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