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通过分析服用中药煎剂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加深对中药致肝功能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药物性肝炎临床资料,根据服用药物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特点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作出综合判断。结果:中药煎剂所致的药物性肝炎在药物性肝炎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临床表现以肝功能损害及胆汁淤积为主,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1~4周,也有一部分超过1个月发病。结论:应高度重视中药煎剂所致的药物性肝炎,定期检查肝功能,早期发现及治疗。
关键词 中药 肝损害 药物间相互作用 药物剂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004
资料与方法
2005~2009年收治药物性肝炎患者98例,男32例,女66例,年龄23~78岁,用药史1周~2.5年。临床诊断:急性肝炎89例,慢性肝炎9例;黄疸型肝炎83例,无黄疸型15例;胆汁淤积型33例,肝细胞型65例。
方法:采用回顾型调查方式,查阅患者住院病历,了解发病前用药史,并对其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病原学标记物、自身抗体等检查及治疗效果、预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结 果
临床表现及分型:98例中肝细胞损害型63例(64.3%),表现为乏力、厌食、发热和谷丙转氨酶升高(78~987U/L);胆汁瘀积型35例(35.7%),表现为发热、皮肤瘙痒、黄疸、右上腹痛、血清总胆红素升高(43~296μmol/L)。
药物种类:中药煎剂58例(59.2%),中成药11例(11.2%),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硬皮病、牛皮癣等)药物10例(10.2%),甲亢用药9例(9.2%),抗生素8例(8.2%),吸毒2例(2.0%)。
引起肝损伤的时间范围:药物性肝损害发生在用药后1~2周者18例(18.4%),2~3周36例(36.7%),3~4周28例(28.6%),1~3月10例(10.2%),3~6个月5(5.1%)例,1年以上1例(1%)。
年龄:20~30岁17例(17.3%),30~40岁22例(22.4%),40~50岁33例(33.7%),50~60岁8例(8.2%),60~70岁12例(12.2%),70~80岁6例(6.1%)。
疗效及预后:本组98例自发现肝功能异常后立即停药,给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治愈和好转95例,自动出院3例,无死亡病例。
讨 论
据有关文献报道,中药引起的肝损害占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20%~74.14%。本组占70.41%,与文献报道一致且处于高值,可见中药尤其是中药煎剂在药物性肝损伤中所占比例不小,应该引起重视。发病年龄30~50岁占56.1%。我国应用中药防治疾病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在基层人民中有一种“中药副作用较西药少”的偏见,故对于中药致肝损害放松了警惕,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治疗。上古时期,“毒”与“药”的含义相通,这就表明了药物的两重性。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机制较复杂。首先主要发病机制为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中毒性损害,为可预测性损害;其次为免疫介导性损伤,为机体对药物的变态反应,多为不可预测性;第三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用药过程中随访肝功能相当重要,如能早期诊断、尽早停药,预后多数良好。临床医师应深入了解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代谢途径,对既往报告的个案信息进行收集,综合分析,建立数据库,才能更好的提高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治水平。对于中药的有效成分,希望能精确测定,制订出确实安全有效的剂量值范围以供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成伟,主编.药物与中毒性肝病.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4-380.
2 陈一凡,蔡皓东.中药引起肝损害概述.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3):1598.
3 刘平.中草药的肝损伤问题.中华肝病杂志,2004,12(4):243.
关键词 中药 肝损害 药物间相互作用 药物剂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004
资料与方法
2005~2009年收治药物性肝炎患者98例,男32例,女66例,年龄23~78岁,用药史1周~2.5年。临床诊断:急性肝炎89例,慢性肝炎9例;黄疸型肝炎83例,无黄疸型15例;胆汁淤积型33例,肝细胞型65例。
方法:采用回顾型调查方式,查阅患者住院病历,了解发病前用药史,并对其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病原学标记物、自身抗体等检查及治疗效果、预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结 果
临床表现及分型:98例中肝细胞损害型63例(64.3%),表现为乏力、厌食、发热和谷丙转氨酶升高(78~987U/L);胆汁瘀积型35例(35.7%),表现为发热、皮肤瘙痒、黄疸、右上腹痛、血清总胆红素升高(43~296μmol/L)。
药物种类:中药煎剂58例(59.2%),中成药11例(11.2%),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硬皮病、牛皮癣等)药物10例(10.2%),甲亢用药9例(9.2%),抗生素8例(8.2%),吸毒2例(2.0%)。
引起肝损伤的时间范围:药物性肝损害发生在用药后1~2周者18例(18.4%),2~3周36例(36.7%),3~4周28例(28.6%),1~3月10例(10.2%),3~6个月5(5.1%)例,1年以上1例(1%)。
年龄:20~30岁17例(17.3%),30~40岁22例(22.4%),40~50岁33例(33.7%),50~60岁8例(8.2%),60~70岁12例(12.2%),70~80岁6例(6.1%)。
疗效及预后:本组98例自发现肝功能异常后立即停药,给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治愈和好转95例,自动出院3例,无死亡病例。
讨 论
据有关文献报道,中药引起的肝损害占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20%~74.14%。本组占70.41%,与文献报道一致且处于高值,可见中药尤其是中药煎剂在药物性肝损伤中所占比例不小,应该引起重视。发病年龄30~50岁占56.1%。我国应用中药防治疾病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在基层人民中有一种“中药副作用较西药少”的偏见,故对于中药致肝损害放松了警惕,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治疗。上古时期,“毒”与“药”的含义相通,这就表明了药物的两重性。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机制较复杂。首先主要发病机制为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中毒性损害,为可预测性损害;其次为免疫介导性损伤,为机体对药物的变态反应,多为不可预测性;第三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用药过程中随访肝功能相当重要,如能早期诊断、尽早停药,预后多数良好。临床医师应深入了解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代谢途径,对既往报告的个案信息进行收集,综合分析,建立数据库,才能更好的提高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治水平。对于中药的有效成分,希望能精确测定,制订出确实安全有效的剂量值范围以供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成伟,主编.药物与中毒性肝病.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4-380.
2 陈一凡,蔡皓东.中药引起肝损害概述.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3):1598.
3 刘平.中草药的肝损伤问题.中华肝病杂志,2004,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