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的四个方面的品质,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本文从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撰述,分析了如何从四个方面成长为一个“四有”好教师。
【关键词】“四有”教师;践行;方法
今年第三十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视察,与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教师要做一名好老师。总书记详细阐述了好老师的四个方面的品质,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认真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争做“四有”好教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有理想信念:点亮自己,引燃学生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对自身、国家未来发展所持有的坚定态度,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人的心中一旦确立崇高的理想,就会激发出强烈责任感,产生改造现实、驱动人生奋发的强大精神动力。教师作为思想灵魂的塑造者,理应树立崇高教育理想,追梦教育人生。
然而,现实教育有种种难言之隐,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这种难言之隐的显性表现。种种教育不理想让教师身心俱疲,我们在妄自菲薄中一点点渲染了教师“职业倦怠感”,淡漠了教师使命。李镇西老师在《重建教育理想》一文中说:我们曾经经历一个奢谈理想的时代。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季节,我们期望用“精神变物质”,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耻谈理想的时代,对假崇高的消解,使人民开始躲避崇高,对伪圣化的厌恶,使人们开始“拒绝理想”。我们的教育正在功利化、庸俗化。每一位教育者都在诅咒现在的教育,但每一位教育者都在助纣为虐!
二、有道德情操:关照自己,涵养学生
古人云:“蓬生于麻,不扶而直。”这足以说明环境对教育的影响。立德树人,树人先正己。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操守,坚守符合教师特点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这既是教育对社会的道德义务,也是教师对自身精神生命的关照。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自媒体时代,任何一个敏感事件都会被无限放大,少数教育领域的“教师不道德”现象经过媒体的发酵,不断透支着人们对教育的信任,透支着人们对教师群体的良好认知。“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风吹草偃”,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为学生培育一个如沐春风的教育环境,才能产生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
三、有扎实学识:积养学风,浸润学生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教师,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过去常讲,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使大脑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不断筛滤旧知,增进新知,积淀学养,才能使教育高屋建瓴,使教学游刃有余。
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失尊严!” 真正的教育智慧来自于实践,教师实践是教师智慧生长的沃土。教师不仅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还要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反思,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打铁还需自身硬,扎实的学识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学生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老师没有学识。我们一定要勤勉笃学,刻苦钻研,践行先进的教改理念,练就过硬的教学能力,以启迪学生,授人以渔。
四、有仁爱之心:培育师爱,激发生爱
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而,好教师应该是仁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有可能教育孩子。”全国优秀班主任高金英老师主张,“教师要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她主张教师要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这种“阳光的味道”是必不可少的。
学者钱理群认为,我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的是教育精神价值的失落。教育的总目的本质上属于价值范畴,因而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它必须高度关注人的发展、完善人的幸福,这应成为教育的理想和信仰。教师的仁爱之心包括教师的爱心、耐心和宽容心。之所以要强化爱心,是因为如果没有师爱,我们的教育就不能成为“人”的教育。之所以要强化教师的耐心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必定是无痕的。之所以要强化教师的宽容心,是因为“宽容一个人的过去,就会拯救一个人的灵魂”,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因为他们是成长中的人,是在问题中成长的人。好教师要善于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教师的爱又砥砺学生懂得爱、分享爱、践行爱,教师以自身的丰富和高贵,将重拾教育的精神价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在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习总书记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唤醒了教师的责任担当,明确了新课改前进的方向,我们应努力践行,不断锤炼行走姿态,丰盈教育人生,争做不辱时代使命、无悔教育人生的“中国好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黄埭中学)
【关键词】“四有”教师;践行;方法
今年第三十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视察,与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教师要做一名好老师。总书记详细阐述了好老师的四个方面的品质,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认真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争做“四有”好教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有理想信念:点亮自己,引燃学生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对自身、国家未来发展所持有的坚定态度,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人的心中一旦确立崇高的理想,就会激发出强烈责任感,产生改造现实、驱动人生奋发的强大精神动力。教师作为思想灵魂的塑造者,理应树立崇高教育理想,追梦教育人生。
然而,现实教育有种种难言之隐,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这种难言之隐的显性表现。种种教育不理想让教师身心俱疲,我们在妄自菲薄中一点点渲染了教师“职业倦怠感”,淡漠了教师使命。李镇西老师在《重建教育理想》一文中说:我们曾经经历一个奢谈理想的时代。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季节,我们期望用“精神变物质”,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耻谈理想的时代,对假崇高的消解,使人民开始躲避崇高,对伪圣化的厌恶,使人们开始“拒绝理想”。我们的教育正在功利化、庸俗化。每一位教育者都在诅咒现在的教育,但每一位教育者都在助纣为虐!
二、有道德情操:关照自己,涵养学生
古人云:“蓬生于麻,不扶而直。”这足以说明环境对教育的影响。立德树人,树人先正己。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操守,坚守符合教师特点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这既是教育对社会的道德义务,也是教师对自身精神生命的关照。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自媒体时代,任何一个敏感事件都会被无限放大,少数教育领域的“教师不道德”现象经过媒体的发酵,不断透支着人们对教育的信任,透支着人们对教师群体的良好认知。“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风吹草偃”,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为学生培育一个如沐春风的教育环境,才能产生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
三、有扎实学识:积养学风,浸润学生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教师,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过去常讲,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使大脑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不断筛滤旧知,增进新知,积淀学养,才能使教育高屋建瓴,使教学游刃有余。
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失尊严!” 真正的教育智慧来自于实践,教师实践是教师智慧生长的沃土。教师不仅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还要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反思,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打铁还需自身硬,扎实的学识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学生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老师没有学识。我们一定要勤勉笃学,刻苦钻研,践行先进的教改理念,练就过硬的教学能力,以启迪学生,授人以渔。
四、有仁爱之心:培育师爱,激发生爱
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而,好教师应该是仁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有可能教育孩子。”全国优秀班主任高金英老师主张,“教师要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她主张教师要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这种“阳光的味道”是必不可少的。
学者钱理群认为,我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的是教育精神价值的失落。教育的总目的本质上属于价值范畴,因而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它必须高度关注人的发展、完善人的幸福,这应成为教育的理想和信仰。教师的仁爱之心包括教师的爱心、耐心和宽容心。之所以要强化爱心,是因为如果没有师爱,我们的教育就不能成为“人”的教育。之所以要强化教师的耐心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必定是无痕的。之所以要强化教师的宽容心,是因为“宽容一个人的过去,就会拯救一个人的灵魂”,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因为他们是成长中的人,是在问题中成长的人。好教师要善于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教师的爱又砥砺学生懂得爱、分享爱、践行爱,教师以自身的丰富和高贵,将重拾教育的精神价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在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习总书记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唤醒了教师的责任担当,明确了新课改前进的方向,我们应努力践行,不断锤炼行走姿态,丰盈教育人生,争做不辱时代使命、无悔教育人生的“中国好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黄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