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上春树是世界知名的日本作家,以其细腻、清新的文风见长,其作品基调轻盈,一改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气息。同时,他也是一位艺术创造力持久的作家,不断在作品中求新求变、进行自我突破。纵观他的作品,在比较早期的《且听风吟》《寻羊冒险记》《挪威的森林》等书中,有着明显的自我关注的倾向,着重描写个体在现代生活中产生的困惑、孤独、迷茫等消极的思想和情绪;越往后,村上春树在作品中给予了社会更多的关注,如《神的孩子全跳舞》是对地震之后的社会的思考,《刺杀骑士团长》是对历史的重新审视和反思…一从个体到社会关注视角的转变,正体现了村上春树作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感知力和表达力方面的成长。
对“我”的思考,是对个体普遍失落的反映
二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民众对政治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20世纪60年代末,广泛发生了争取民主與和平、强烈反对美国干预内政的学生运动,但都遭到了政府的镇压。由此,日本青年学生普遍“激奋的情绪和理想主义的豪情顷刻间土崩瓦解,只剩下幻灭后随之醒来的厌倦和无聊。既成的权力体制大获全胜,而学生只剩下暗自垂泪的份儿”。(杰·鲁宾《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另一方面,“经济繁荣并没有给东京和大阪市民带来充实感,尽管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市民,但他们的生活太空虚和被异化。”(加文·麦考马克《虚幻的乐园——战后日本综合研究》)基于这两个背景,在最初的创作中,村上春树着重关注作为个体的“我”,以此表现社会现状带给青年的普遍影响和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成名作,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主人公“我”从东京回到家乡,和朋友“鼠”“杰”度过了一个百无聊赖的暑假,期间邂逅了“左手没有小指的少女”,继而发生了一段若有若无的情感的故事。作家通过现实和过去的对比来讲述“我”的孤独和惆怅。在现实里,“我”和“鼠”的状态十分相似,都只能在百无聊赖的假期里借酒消愁,没有生活的欲望和激情,被莫名的无力感和孤寂包围着。对现实的不满,使“我”不断追忆过去,那里有“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通过对两种生活状态的对比,“我”在现实中的无奈不言而喻。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最畅销的作品,讲述了“我”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自我成长的故事。在这部小说里,精神的虚无造成了个体生活的压抑,且带来对生存本身的考量。作家对个体的存在进行了思考,提出“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小说中,直子是“我”同学木月的女友,是“我”深爱的情人,因为无法摆脱木月自杀的阴影,住进了精神病院,最终选择了以自杀逃避痛苦。除了直子,小说中还有其他四个人物也是自杀而亡,他们的死激发了“我”对生命的渴望,“我们是在活着,我们必须考虑的事只能是如何活下去。”绿子与直子截然不同,她是生活希望的代表,尽管经历了诸多苦难,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既乐观又潇洒。
面对生活带来的压抑和无力感,直子和绿子向“我”展现出两种不同的选择,前者是以死亡来寻求解脱的代表,后者身上则表现出希望和未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仅“我”需要思考,村上春树也意图引导读者对自我的存在进行反思。
《1973年的弹子球》也是村上春树较早期的作品。书中的“我”算得上事业有成,生活J顺风顺水,但“我”的内心却充斥着难以抑制的孤独,只能通过找到童年曾经痴迷的弹子球机来获得某种安慰和寄托。作家通过对“我”的塑造,反映了“我”所存在的社会中个体的普遍失落。
对“他”的关注,是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曾这样对村上春树说:“希望村上君在其作品中能够突破自闭-NO的失落、孤独、空虚和惆怅等颓废情绪的图谱,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以更多的社会意义。”显然,村上春树接受了这个建议,并调整了后来创作的方向,在《奇鸟行状录》《神的孩子全跳舞》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显著地注入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关怀,即更多的对“他”的关注。
《奇鸟行状录》是最早能体现村上春树关注视角转变的作品。小说的灵感来源于作家在国外看到的而在日本难以见到的“诺门罕战役”的资料。在这部小说中,村上春树第一次正面触及了日本的近代历史,揭露了日本侵华的暴力行径,探索和思考了日本暴力的传承脉络,试图在小说中回答日本暴力的来源以及对侵华战争作出反思。例如,小说对反面角色——棉谷升的塑造正是日本暴力传承脉络在现代的展示。棉谷升不过是个平庸的经济学家,却将自己伪装成政客,以“道义”作幌子推行日本军国主义之实的暴力体制。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暴力的传统并没有停止,而是改换成“彬彬有礼”的姿态一步步溶解和侵蚀着社会。
《神的孩子全跳舞》一书由六个不同的短篇组成,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讲述了六个普通人在地震后所经受的肉体与心灵的震动和苦痛。这六个短篇彼此独立,从表面上看没什么联系,但故事的背景都是地震之后,使得这六个故事就像六块拼图一样,拼成一幅“地震之后”普通人生活的全景图,由此引导读者思考地震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体到底意味着什么。学者尚一鸥、孟庆枢曾表示:“当无聊、空虚的生存现实受到地震的触动而爆发时,感受危机、揭示危机、战胜危机由是成为作家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主题。”(《文学史意义的地震灾难讲述——以村上春树的《神的孩子都跳舞》为中心》)对“心灵受到震动的人”的关注,正显示出村上春树作为一个优秀作家的成长和成熟。
《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春树2017年的新作,讲述了身为画家的“我”遭遇妻子出轨,为了排解伤怀住进了朋友父亲的房子兼画室,在那里见到了朋友父亲不为人知的画作《刺杀骑士团长》。“我”被这幅画深深震撼,进而追寻它的创作渊源,了解到画作背后的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历史。就在这个追寻真相的过程中,村上春树以他独特的方式完成了对世界和日本所经历的灾难的思考:既有无法抗拒的天灾,也有人为挑起的祸端,其后果都是民不聊生、涂炭生灵。
如果说村上春树前期的写作是出于自我表达的冲动,那么后期成熟的作品则展现了他身为作家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的转变。诚如翻译家林少华所说,在村上春树的文字中,有对近现代东亚史中的暴力与邪恶的追问、鞭挞,以及他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作为斗士的勇气、良知、担当意识和内省精神。伟大的作家是属于世界和时代的,是能悲悯地看待世界的,按这个标准来看,村上春树正在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
对“我”的思考,是对个体普遍失落的反映
二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民众对政治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20世纪60年代末,广泛发生了争取民主與和平、强烈反对美国干预内政的学生运动,但都遭到了政府的镇压。由此,日本青年学生普遍“激奋的情绪和理想主义的豪情顷刻间土崩瓦解,只剩下幻灭后随之醒来的厌倦和无聊。既成的权力体制大获全胜,而学生只剩下暗自垂泪的份儿”。(杰·鲁宾《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另一方面,“经济繁荣并没有给东京和大阪市民带来充实感,尽管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市民,但他们的生活太空虚和被异化。”(加文·麦考马克《虚幻的乐园——战后日本综合研究》)基于这两个背景,在最初的创作中,村上春树着重关注作为个体的“我”,以此表现社会现状带给青年的普遍影响和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成名作,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主人公“我”从东京回到家乡,和朋友“鼠”“杰”度过了一个百无聊赖的暑假,期间邂逅了“左手没有小指的少女”,继而发生了一段若有若无的情感的故事。作家通过现实和过去的对比来讲述“我”的孤独和惆怅。在现实里,“我”和“鼠”的状态十分相似,都只能在百无聊赖的假期里借酒消愁,没有生活的欲望和激情,被莫名的无力感和孤寂包围着。对现实的不满,使“我”不断追忆过去,那里有“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通过对两种生活状态的对比,“我”在现实中的无奈不言而喻。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最畅销的作品,讲述了“我”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自我成长的故事。在这部小说里,精神的虚无造成了个体生活的压抑,且带来对生存本身的考量。作家对个体的存在进行了思考,提出“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小说中,直子是“我”同学木月的女友,是“我”深爱的情人,因为无法摆脱木月自杀的阴影,住进了精神病院,最终选择了以自杀逃避痛苦。除了直子,小说中还有其他四个人物也是自杀而亡,他们的死激发了“我”对生命的渴望,“我们是在活着,我们必须考虑的事只能是如何活下去。”绿子与直子截然不同,她是生活希望的代表,尽管经历了诸多苦难,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既乐观又潇洒。
面对生活带来的压抑和无力感,直子和绿子向“我”展现出两种不同的选择,前者是以死亡来寻求解脱的代表,后者身上则表现出希望和未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仅“我”需要思考,村上春树也意图引导读者对自我的存在进行反思。
《1973年的弹子球》也是村上春树较早期的作品。书中的“我”算得上事业有成,生活J顺风顺水,但“我”的内心却充斥着难以抑制的孤独,只能通过找到童年曾经痴迷的弹子球机来获得某种安慰和寄托。作家通过对“我”的塑造,反映了“我”所存在的社会中个体的普遍失落。
对“他”的关注,是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曾这样对村上春树说:“希望村上君在其作品中能够突破自闭-NO的失落、孤独、空虚和惆怅等颓废情绪的图谱,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以更多的社会意义。”显然,村上春树接受了这个建议,并调整了后来创作的方向,在《奇鸟行状录》《神的孩子全跳舞》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显著地注入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关怀,即更多的对“他”的关注。
《奇鸟行状录》是最早能体现村上春树关注视角转变的作品。小说的灵感来源于作家在国外看到的而在日本难以见到的“诺门罕战役”的资料。在这部小说中,村上春树第一次正面触及了日本的近代历史,揭露了日本侵华的暴力行径,探索和思考了日本暴力的传承脉络,试图在小说中回答日本暴力的来源以及对侵华战争作出反思。例如,小说对反面角色——棉谷升的塑造正是日本暴力传承脉络在现代的展示。棉谷升不过是个平庸的经济学家,却将自己伪装成政客,以“道义”作幌子推行日本军国主义之实的暴力体制。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暴力的传统并没有停止,而是改换成“彬彬有礼”的姿态一步步溶解和侵蚀着社会。
《神的孩子全跳舞》一书由六个不同的短篇组成,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讲述了六个普通人在地震后所经受的肉体与心灵的震动和苦痛。这六个短篇彼此独立,从表面上看没什么联系,但故事的背景都是地震之后,使得这六个故事就像六块拼图一样,拼成一幅“地震之后”普通人生活的全景图,由此引导读者思考地震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体到底意味着什么。学者尚一鸥、孟庆枢曾表示:“当无聊、空虚的生存现实受到地震的触动而爆发时,感受危机、揭示危机、战胜危机由是成为作家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主题。”(《文学史意义的地震灾难讲述——以村上春树的《神的孩子都跳舞》为中心》)对“心灵受到震动的人”的关注,正显示出村上春树作为一个优秀作家的成长和成熟。
《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春树2017年的新作,讲述了身为画家的“我”遭遇妻子出轨,为了排解伤怀住进了朋友父亲的房子兼画室,在那里见到了朋友父亲不为人知的画作《刺杀骑士团长》。“我”被这幅画深深震撼,进而追寻它的创作渊源,了解到画作背后的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历史。就在这个追寻真相的过程中,村上春树以他独特的方式完成了对世界和日本所经历的灾难的思考:既有无法抗拒的天灾,也有人为挑起的祸端,其后果都是民不聊生、涂炭生灵。
如果说村上春树前期的写作是出于自我表达的冲动,那么后期成熟的作品则展现了他身为作家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的转变。诚如翻译家林少华所说,在村上春树的文字中,有对近现代东亚史中的暴力与邪恶的追问、鞭挞,以及他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作为斗士的勇气、良知、担当意识和内省精神。伟大的作家是属于世界和时代的,是能悲悯地看待世界的,按这个标准来看,村上春树正在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