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理论较多,部分内容枯燥乏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距离较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与学的矛盾十分突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难度较大。在信息技术化的大潮下,思想品德课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受学生喜爱、增长知识、增强能力、真正发挥其实效,无疑成为摆在所有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整合为实现学生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发展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条件。
1.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使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的知识更具倍增性和形象性,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再局限于教师所讲,不再拘泥于课堂,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不再“窥豹一斑”、捉襟见肘。
2.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实际生活画面,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手段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师在课堂上展现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现实生活画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由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决定的。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视角画面,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使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以多媒体作为纽带,把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3.有助于探究情境的创设。
在现今的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个重大变化是探究活动大量增加,而且设置了众多探究问题,由于课堂教学的有限性,有些探究活动是一般课堂上无法开展实施的,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直至网络技术的支持,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网络能使教学过程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它突破了教室的限制,在一些示范性学校甚至已经开设了网络教学网站,不受学习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4.有利于教师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
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开展能不断促进政治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某些政治教师认为只有计算机教师才要学这么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政治老师学来没用。对计算机培训等课程持抗拒心理或者是无所谓态度。通过新课程,特别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克服信息技术知识培训和学科教学分离的现象,让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以致用,服务于教学。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的逐步展开,能促进学校加快更新教学手段,加强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优化办学条件。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的突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让学生置身于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可轻松突破重难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思想品德课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教师如果照本宣科,仍然按照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讲课,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聊,昏昏欲睡,课堂缺乏活力,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解决十分不利。因此,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6.拓宽学生研究性学习及实践活动的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自主探究新知识创造了条件,信息技术对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有帮助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指出: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扩充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和内涵。如利用摄像机,可以随时“邀请”英雄、模范人物报告,让学生“参观”更多、更有意义的地方(如全省、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的功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实践,或引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并结合实践活动举办展览、撰写小论文等,让学生把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有机统一,使政治理论真正成为行动的指南。
7.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认知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开展探究教学,实现少教多学。
认知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所说:“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整合为实现学生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发展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条件。
1.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使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的知识更具倍增性和形象性,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再局限于教师所讲,不再拘泥于课堂,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不再“窥豹一斑”、捉襟见肘。
2.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实际生活画面,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手段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师在课堂上展现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现实生活画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由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决定的。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视角画面,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使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以多媒体作为纽带,把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3.有助于探究情境的创设。
在现今的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个重大变化是探究活动大量增加,而且设置了众多探究问题,由于课堂教学的有限性,有些探究活动是一般课堂上无法开展实施的,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直至网络技术的支持,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网络能使教学过程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它突破了教室的限制,在一些示范性学校甚至已经开设了网络教学网站,不受学习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4.有利于教师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
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开展能不断促进政治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某些政治教师认为只有计算机教师才要学这么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政治老师学来没用。对计算机培训等课程持抗拒心理或者是无所谓态度。通过新课程,特别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克服信息技术知识培训和学科教学分离的现象,让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以致用,服务于教学。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的逐步展开,能促进学校加快更新教学手段,加强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优化办学条件。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的突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让学生置身于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可轻松突破重难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思想品德课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教师如果照本宣科,仍然按照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讲课,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聊,昏昏欲睡,课堂缺乏活力,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解决十分不利。因此,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6.拓宽学生研究性学习及实践活动的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自主探究新知识创造了条件,信息技术对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有帮助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指出: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扩充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和内涵。如利用摄像机,可以随时“邀请”英雄、模范人物报告,让学生“参观”更多、更有意义的地方(如全省、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的功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实践,或引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并结合实践活动举办展览、撰写小论文等,让学生把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有机统一,使政治理论真正成为行动的指南。
7.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认知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开展探究教学,实现少教多学。
认知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所说:“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