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银屑病中关节及甲受累相当常见,而累及银屑病性甲下末端指骨及真皮者则少见。作者报告2例银屑病性甲厚皮骨膜炎(POPP)的新病例,并与以往文献中8例作了比较。所有病例改变相似,具甲病,软组织增厚,侵蚀性骨损害的放射学改变和末端指骨的骨膜反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中关节及甲受累相当常见,而累及银屑病性甲下末端指骨及真皮者则少见。作者报告2例银屑病性甲厚皮骨膜炎(POPP)的新病例,并与以往文献中8例作了比较。所有病例改变相似,具甲病,软组织增厚,侵蚀性骨损害的放射学改变和末端指骨的骨膜反应。
其他文献
介绍了银屑病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与发病相关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病理学、发病机理和免疫机制,并重点描述了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各种治疗方案。
曾观察到一些银屑病患者既往有原因不明的谷胶超敏反应史,当食用无谷胶饮食后银屑病病情明显好转。基于这种观察,作者就银屑病中是否存在一种血清抗谷胶抗体(AGA),IgA AGA和(或)IgG AGA升高的亚型,对银屑病患者进行了大样本的筛查研究。
皮肤转移癌在组织病理学上可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某些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可帮助寻找原发肿瘤的部位和类型,此外,组织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的运用对皮肤转移癌和原发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两个自身抗原存在着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220~240kD是人表皮基底细胞内半桥粒斑的成分,含2606氨基酸,空间结构可能是双螺旋。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80kD为跨膜蛋白,由1572氨基酸组成,其中有很多胶原域,推测为一种新的胶原蛋白成分。在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发病机制中,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80kD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上B波紫外线(280nm~320nm)和(或)A1波紫外线(340nm~400nm)照射治疗往往可以缓解某些炎症性皮肤病,如明显改善银屑病、异位性皮炎的皮损,而这一临床抗炎效应与局部前炎症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下降有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病征处理方法治疗性传播疾病(STD)。这种简单的治疗流程是以病人出现的病征,即由不同的(或主要的)微生物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来对STD病人进行治疗。由于STD的临床诊断并非总是准确,用于实验室检查的时间又可能延误治疗而使传染期延长,因而考虑需对病人进行病征处理。
在今天的标准抗银屑病治疗中没有人反对使用包括皮质类固醇、维生素D3、蒽林、焦油类、UVB光疗、光化学疗法、维甲酸类、细胞抑制剂和(或)免疫抑制剂如甲氨喋呤。这些方法对患银屑病的一定人群确实有效。
作者回顾性调查了27例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患者的54个特异性皮肤浸润病灶,以分析其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所有病例随访达204个月或至患者死亡,平均随访54个月。结果:27个病灶显示中度致密浸润,22个为高度致密浸润,5个为轻度浸润。血管周围块状浸润占优势,约33.5%,其次为弥漫性或结节状浸润,各为31.5%,1例为带状浸润。
尘肺可合并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已广为人知,但尚无合并自身免疫性水疱病的报道。该文报道1例尘肺患者发生寻常性天疱疮,死于曲菌性肺炎,并就尘肺与免疫异常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褪黑激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体内试验表明对肿瘤细胞生长和不同类型的细胞增生有抑制作用,从而能用于治疗实体肿瘤。本品还能抑制取自硬皮病的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结节病是由于对各种抗原激发的细胞免疫反应过度所致,主要是T淋巴细胞由于这一过程的激发而增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