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在今天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wish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有些人认为我们今天已经远离了产生孝道的宗法社会,父子的关系已经不存在跟君臣关系的对应,“孝”文化已经过时了。我认为,孝发展到今天,它依然有它的魅力。在这篇文章里,我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向大家解释,孝文化不但没有过时,在某些方面依然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那么,我国的孝文化,存在的对立和统一是指什么呢?
  首先,孝文化有着它内部对立的矛盾:
  一方面(积极作用),孝作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道德典范,是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最基本的让父母吃得饱,穿得暖,更需要尊敬、关爱父母。随着孝文化的继续发展,孝文化又新内涵。
  1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当孝发展的国家这一层时,古人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是积极进步的。
  2从个人来看,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个人行为发展到社会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其次,孝文化也有它自身的同一性:
  1孝文化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没有对父母的孝敬也不会发展到忠君思想,也就没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统一,这是积极作用,消极作用也是包含其中的,下对上的绝对服从,却充斥着不平等的价值观念,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实现平等,只能是少数人得永远凌驾于别人之上的特权,包括掌握别人的生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2没有孝文化的继承(包括积极的,与消极的),也就没有孝文化在今天的发展,孝只能成为历史。
  3同时孝文化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相互转化的,如古代的孝文化思想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体系,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在封建阶级处于上升趋势过程中,相对于奴隶制来说,具有进步性。但是,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阶级处于没落趋势时,儒家思想几乎成为封建阶级的最后避难所,它的积极性在此时就转向了它的对立面消极性。
  孝文化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它的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我们都必须面对,克服它的消极影响,将它的积极作用发扬光大。因为人人都有父母,都有长辈,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自古至今,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父子、长幼之间的关系也确实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社会中的人,人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在享受别人所创造的价值。人类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我认为“别人”首先就是我们的父母、长辈,“人民群众”也首先应该是指我们的父母。所以历史唯物主义提倡的努力用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回报他人。而这种回报首先应该指的是父母。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我想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相通,互补之处。
  鉴于我国复杂的孝文化,我认为,党和和政府也在不断为养老问题出谋划策,同时也真真正正的为年轻人减轻负担,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我提倡:现代社会的老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向以别乎。
其他文献
案例:  4月8日,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在礼堂开艺术节,各个班级的节目都很精彩,同学们的掌声也很热烈,该到我们班的王珊同学上场了,我的心里既高兴又紧张,王珊上台了,她很镇定,表演的也很出色,我们班的女同学在台下配合着打拍子,不时的为她鼓掌,表演结束了,我也高兴第为她鼓掌,女同学的掌声特别热烈,可是男同学一个鼓掌的也没有,旁边一位老师说:“你们班的女同学心挺齐呀”,我的心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平时也没发
期刊
沟通是一门艺术。  那么,采用哪种方式才是最恰当的呢?我在韩亚茹同学的身上找到了答案。  她是我们班品学兼优的学生。自信、开朗、刻苦、好学。每次考试在我们班76个同学中总是名列前茅,还经常参加学校、市区的写字、作文、合唱、计算机等各种比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然而,2010年的8月,不幸却降到了这个德才兼备的孩子身上。在家乡的一条山间小道上,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让他的父亲车毁人亡。  她永远失
期刊
一、诸般能力,兴趣为王  兴趣引发了好奇心,引其入门,兴趣使“勤”都不知“苦”,乐在其中,流连忘返;兴趣使人知难不退,并有此养成了坚忍、顽强诸般美德。  当学生主体地位确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解决兴趣问题。有了兴趣才会乐在其中,才会愿意主动去做。  有一个学生一直学习了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对现代化的战斗兵器特别喜爱。于是在数学学习中,有关这类北京的习题我就尽量让他来解答,有时还给他机会给
期刊
期末考试的考场上,面对考试,执笔不答,问其故,曰“不会”,且左右笑、玩,无私毫愧意,半点着急。  面对教师善意的指点,大喊大叫肆无忌禅,文明礼貌全扔九霄……。  面对种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常能听到对现代独生子女的评价:任性、专横、脾气大、自尊心过强,自私侵犯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一切的原由是心里不健康,而心里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是不正当的家教,而家教的主要负责人是父母。  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
期刊
作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思想理念和教育模式,发展性教育成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操作体系,它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功能性,发展性教育所强调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引领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实施中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一、运筹帷幄  一节课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状态,包括老师的状态和学生的状态。课前准备好了,老师走进教室,马上进入状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课前准备一团糟,老师先要花力气整顿秩序,声音高八度把下面的躁动压下
期刊
农村学生进入中学后,身体进入青春期,思想变化大,这时,他们把家长的爱看做是一种枷锁,把老师的教育看做是管束。多数厌倦学习,同时也出现了流失生。  (一)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农村有许多家长,由于思想守旧,只要一发现孩子学习成绩差,便认为升学无望,读书只会白白扔钱,这样划不来,干脆让孩子停学外出打工。这样既能挣钱又能减轻家庭负担,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二)学校与家长缺乏沟通的影响  许多家
期刊
心理,其实是人脑的机体活动。所谓“心理作用”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心理机制,会使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下意识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譬如当遭遇困难和打击时,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或者,别人对你说“你完全可以战胜它克服它”,这样的暗示力量必将为自己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多年来根据对学生进行实验跟踪调查统计分
期刊
随着现代英语教学法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我国的广大外语教师和专家亦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然而我们的教学离开这一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本项研究旨在运用心理学理论,尤其是各种有关语言习得的心理学理论,对比语言实际交际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差异,探讨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条件,进而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在总结多年英语教
期刊
怎样帮助和疏导学生,克服消极的自卑心理,培养起自信心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掌握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导致中学生自卑的因素  1文化课成绩偏低是中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因素。由于有些学生与中上等学生相比,学习成绩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没有老师的疏导和家长的鼓励,在班级舆论的打击下,就会认为自己不聪明,而产生焦虑、敏感、孤僻的心理,使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从而
期刊
班主任是全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那么如何才能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呢。  一、用行动感染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要改变那种居高临下、或者批评、或者训斥的问责式的教育习惯。应该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去与他们沟通,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爱。俗语说“身教重于言教。”一定要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