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在语文的天空自由飞扬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37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教学中的四个案例谈了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感受和思考:让语文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让童心自由飞扬。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童心 教学案例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作,做到这一点应该是我们引以为荣的事情。”
  《新课标》提倡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活起来、动起来的乐园,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个个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主角。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一首意境优美的诗,一幅生动绚丽的画。下面我结合在教学中的几个案例谈谈对这方面的思考。
  一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但教学中在与学生对话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
  3月17日 星期四
  今天学习《花瓣飘香》。处理第二段时,问学生:透过“俯、摘、捧”这几个动词能看出小女孩儿是个什么样的人?王一鸣说:“这个小女孩做事情很细心。”话音刚落,段英豪说:“我不同意!我觉得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表现得这个小女孩儿鬼鬼祟祟的,像小偷。不然,她跑什么?”学生一片哗然,张同飞随即反驳道:“这表现她小心翼翼地,唯恐碰坏了月季花。”梅海涛接着补充:“她飞快地跑回家,是想让她妈妈看到带露珠的花瓣,并不是逃跑。”也有孩子说:“要是鬼鬼祟祟,就应该用上‘蹑手蹑脚’类的词语了。”很多孩子纷纷举出课本上相关的语句争论起来。
  看这他们的争论,刚开始我是哭笑不得,暗想: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争论吗?
  再听他们争论的过程,我忽然觉得:这样争论未尝不可。尽管他们的发言中可能有偏颇,可能有错误,但这些都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我们应该珍视它。就是这种碰撞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更直接,记忆更加深刻。这是老师牵着鼻子走所不能获取的经验。
  像这种事情在课堂上会不断发生,如果我们一味地训斥,或置之不理,就会使本来优秀的学生不再优秀,本来很差的学生变得更差,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对待这种无意识的捣乱行为,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方式先去接纳他,然后引导他。要走出课前的预设,抓住学生的灵光一现,善待课堂上此类不和谐的音符,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从这种语文课堂中走出来的孩子,他们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一定会更强,阅读反思和批判的能力会更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由学来定,看似散,实为聚,确立的是学生坚不可摧的主人地位,实践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
  语文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是多元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优美词语,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选材虽小却打动人心,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如《花瓣飘香》那感人至深的孝敬长辈的一幕无声地引导着孩子们的价值取向;《做一片美的叶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不着痕迹地进行了社会公德教育;《东方之珠》中优美的比喻句深深影响、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9月16日 星期四
  学习《北大荒的秋天》。
  作为一篇写景的文章,《北大荒的秋天》实在太美了,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为重点再合适不过了。于是第一课时我们展开了充分的读:朗读、小声读、默读、想象读;自己读、分段读、读给同位听、齐读。大家读得津津有味,对于其中的比喻句:“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更是读得摇头晃脑,趣味盎然。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没有讲解课文语句的意思,而是先充分进行语文对话,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去感悟,从而探究作者的情感,感受秋天丰收的愉悦,体会阅读的快乐。在这样的课堂中,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与学生携手漫游语文天地,与文本、作者对话,进行思维和心灵的碰撞,体味文学的博大精深,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整个课堂充满意蕴,充满激情,充满了说也说不清,但回味无穷的感觉。学生的感受无论是粗浅还是深刻,无论是普通还是独特……
  三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每节课后期,学生的大脑兴奋度已没有先前那么活跃了,注意力与思维能力都不在最佳状态,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幽默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深层次的思维风暴。我习惯于每节课中场的时候给孩子们讲个笑话,活跃一下气氛,调动一下再学习的情绪,如果笑料恰好与所学内容相关,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孩子们听笑话成了一种习惯,经常会说:“王老师,有点累了,讲个笑话吧。”而且,他们也逐渐幽默起来。
  10月21日 星期四
  今天讲《练习3》的口语交际。
  在明确求救的语言应该清楚、简洁、明了后,梅海涛主动要求给大家讲个笑话,内容这样:有一个人给消防队打电话说:“消防队啊,我家着火了,快来救火!”消防队员问:“在哪里?”“在厨房里!”“我们怎么去?”“你们不是有消防车吗?开车来啊!”同学们哈哈大笑,在笑的同时,对于交际语言的要求已经铭刻在心了。
  幽默的语言在重视课堂评价的机制下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变着法让学生得到鼓励,受到关怀;并且可以及时地评价学生的表达;还可以把课堂突发事件在笑声中处理得了无痕迹。
  2005年5月27日 星期五
  课堂上我正带领学生徜徉在幻想出的未来国度,突然有人惊呼:“老师,高浩洋喝水,还拿水壶喷了我一身!”这个时候如果停下来处理,必然耽搁不少时间,甚至影响到刚才学生已经调动起来的情绪。我笑眯眯地说:“来,把你那个特殊的武器给我看看。”他一脸疑惑地朝我走来,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接过水瓶,对大家说:“这种武器将来可以在第N次世界大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过你得好好学习再继续研究,在我们过会儿的讲述中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孩子们灿然一笑,捧起书本继续学习。
  四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马克思说:“人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心游万仞,让学生“无拘束言说”(朱永新),只有在这样自由的状态下学习语文,学生才能热爱语文,创造语文;也只有让我们的课堂绽放自由的光芒,律动自由的灵韵,我们才能培养出一个个具有生命意义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具有积极主动情感态度的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瞧,我们的课堂在语言文字的练习中也充满了人文关怀。
  9月9日 星期四
  今天学习《练习一》,讲《学用字词句》的第三题:你能想出哪些词语来描述图中的场景?孩子们张嘴就是“骄阳似火、满头大汗”,接着就卡壳了。“看看图中画了些什么?”经过观察,练习说话,又找到了“清澈见底、花草茂盛”,有个孩子说出了“连绵起伏”,孩子们七嘴八舌:“这不是山,不能用连绵起伏!”“树很多,从远处看就像山,可以用连绵起伏!”稍许,大家一致同意可以用,我对孩子们说:“能想到这个词语,说明你动了一番脑筋,这就是进步。看看,还能想到什么?即使不是很恰当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在筛选中加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最令人高兴的发生在观察钓鱼孩子的表情时,几个孩子说出了“哈哈大笑、兴高采烈”。这时,卢芸竹冷不丁说出:“悲痛欲绝!”同学们不解,随即她解释:“钓鱼的孩子因为调到鱼兴高采烈,那条被钓到的鱼不就是悲痛欲绝吗?”多么敏感的童心,多善良的孩子,我为你喝彩。
  在这种情感调动下,孩子们视野开阔起来,想到了很多的词语。
  感谢学生的解答,让学生的“资源”在课堂上闪光。
  我崇尚霍懋征老师的课堂论:“老师把课上得跟孩子依恋动画片一样,就是快乐教育。”
  我执著地探索自己的课堂论:让语文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让童心自由飞扬。
其他文献
摘 要: 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一批大陆文人远赴港台、游学欧美,在大洋彼岸用作品诠释了他们心中的乡愁。白先勇的《台北人》和《纽约客》借时空感与死亡意象向我们诠释了深沉的乡愁,是没落的贵族对于大陆的一份思念,也是对于逝去的历史的一种反思与责任。而同样作为“最后的贵族”的张爱玲,其作品中老上海的背景设置,在物欲繁华的勾勒中将淡淡的乡愁染上了繁华尽处的衰颓。相比白、张作品中去国望乡的家国之思,七十年代的三
摘 要: 倡导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世界范围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改下职高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前提,积极寻求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结合点。实践证明,职高语文在渗透环境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能够在语文课中开展环境教育的还不多,这正是不少语文教师正在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在职高语文课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策略,为广大同仁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 职高语文教学
摘 要: 本文以童庆炳所提出的文学文本层次论为指导,从如何在目的语中重构原文之“形”而达到原文之“神”的角度比较了刘世聪和高健的The Faculty of Delight译本,探索了文本层次理论在散文翻译及其批评上的实用性。  关键词: 英文散文翻译 文本层次理论 The Faculty of Delight    说起散文的特点,我们大概会说“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这样的说法
摘 要: 在先秦两汉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最初狩猎和军队是社会生活的主要事务,但随后各国纷争不断,群雄并起,诸侯争霸,战争极为频繁,这使得社会生活中的语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试选出秦汉时期常用的单音词“追”“逐”,从辨别词义的角度来分析当时的语言变化。  关键词: 秦汉时期 “追” “逐” 词义变化    “追”“逐”在甲骨文时期已经出现。从字形上看,追,从阜从止
摘 要: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借鉴荷兰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开发的一种课程体系运行模式,它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专业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将专业教学计划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串联排列,打散了原有的学科式的大课程,针对项目任务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开设项目课程。项目化模式下项目课程的性质、类别、授课的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随着项目化教学的推进项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
摘 要: 英国是一个重学术、轻技术比较明显的国家。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滞后,严重影响到英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英国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能使得英国的职业教育有所改进。本文从最新的关于英国14—19岁职业教育的《沃尔夫报告》入手,介绍英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及现实背景,解读报告中提出的精彩的具体措施,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 14—19岁 职业教育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研、个别访谈等方法,描述了高职高专院校顶岗实习阶段思政教育现状,剖析了顶岗实习思政教育问题的成因,对目前高校顶岗实习阶段如何进行思政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为顶岗实习阶段的思政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顶岗实习 思政教育 调研    一、高校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就是“工学结合”,教育部明确规定
摘 要: 书画鉴定是一门需要与其他多种学科相关联的艺术学科,是需要同时掌握技法和理论的学问,这要求鉴定家们必须具备基本的鉴定知识,还必须掌握其他门类的鉴别知识,开阔视野,融会贯通。从鉴定的角度讲,“知人论画,知画论鉴”是起码的品鉴道理,大凡优秀的画家,必定是鉴赏家。只有懂鉴赏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位好画家。中国书画鉴定的学者,虽然各自的鉴定方法或有不同,但都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用拓展研究的方式从大文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读” 和“写”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个复杂的由认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如何让高中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作者从阅读对写作语言、写作素材、写作技巧的作用入手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 阅读 写作 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个复杂的由认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写作能
摘 要: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用近30万字的篇幅,浓缩了上海40年的岁月变迁,用细腻而绚烂的笔将一段尘封已久、早已被人遗忘的历史生活艺术地再现了出来。本篇评论主要从王琦瑶这个载体和其他人物的关系、上海弄堂文化和王琦瑶身上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角度来分析,王安忆这篇小说的情感抒发。  关键词: 王琦瑶 女性意识 弄堂文化  《长恨歌》是女性作家王安忆的经典作品,她以一种慵懒的笔调写出了对于生命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