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视觉中心 厚报时代
报纸的版面包括新闻内容和版面设计两个方面。报纸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而报纸信息的传播只能通过版面。版面的基本元素包含图像(包括照片和各类图表、图示、漫画等)、文字、标题、色彩、线条和留白等视觉元素。其中,图像、文字、标题都是信息的载体,但是三者都不能单独发表,必须集合起来表现在版面上,才能发挥它们的传播功能。而对于色彩、线条和留白等这些视觉元素来说,本身并不承载任何信息,但是它们也能与其它元素一起影响着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总而言之,整个版面构成了信息的最终载体。除了版面元素外,近年来报纸学习杂志在同一版面组合传播,比起单篇报道来,它所传达的信息更丰富,有时甚至大于单篇报道相加的信息总和。版面是把新闻内容与版面设计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但版面设计的走向受时代变化、读者口味和编辑认知的影响。
一、图片在版面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新闻照片数量增多、篇幅加大,组图大量采用,照片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在近年重大新闻报道活动中,各主流报纸无一例外地以新闻照片唱主角,令读者印象深刻。如北京申奥取得成功、中国足球队获得世界杯参赛资格这类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羊城晚报》以及《深圳特区报》等一批主流报纸推出的“号外”,都以巨幅照片、醒目标题给读者带来惊喜。《中国青年报》凭借一批优秀新闻摄影记者的实力,在版面上不断推出精彩的图片报道。《深圳特区报》的图片专版“聚焦”受到读者好评。另外,图示与新闻漫画在版面上也大量出现。当一些稿件因客观因素没有很好的摄影照片时,新闻漫画的适时出现既美化了版面又升华了内容。如《深圳特区报》的“法官说法”版,由于涉及法律问题,不好用摄影照片,便用新闻漫画来展现,该版被评为
广东省好新闻专版类二等奖。图示包括统计图表和各类示意图,具有图解内容和活跃版面的双重功能,它“软化”了那些专业性强的“硬新闻”,使之可读性增强,贴近读者。
二、体现“速读”的“分叠厚报”
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读者的阅读方式大都转为“速读”。为了适应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可读性信息不至于淹没在大量的报纸版面中,也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差异化需求,“厚报”在版面布局和设计上作出相应的改变与创新。例如分叠出版,使同一期报纸出现多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每一部分都俨然是一份小报,有报头与刊头,而且头版处理手法也与独立报纸差不多,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选择某叠来阅读,而不用通览整份报纸。再有就是在头版增加导读。导读,就像厚厚一叠报纸的目录,帮助读者作出阅读选择,节约读者的阅读时间。再有就是放大标题、照片,营造视觉中心,让重要的信息从版面中跳出来,抓住读者眼球,吸引阅读。强化导读、分叠出版、大标题、大照片等组版手段改变了传统的版面设计,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版面风格。
三、强调视觉冲击力
彩报时代,色彩成为版面上最具视覺冲击力的元素,这一元素用在大幅新闻照片、报头、版头、栏题上,使整个报纸一扫黑白灰时代的沉闷和单调,变得光彩夺目。当然,如何用色彩奠定版面的基调、营造主流报纸的高雅风格、进而塑造报纸的个性魅力,对于不少传统报纸的版面编辑来说还是个正在研究探索的新课题。
在“视觉时代”,许多人不愿意从内容纷杂的报纸版面上仔细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于是,报纸的“易读”和“视觉化”成了报纸版式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报纸版面的细分化、导读方式的多样化、稿件安排的模块化、信息传递的图解化等,都是为了适应受众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报纸编辑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通过版面语言,将事关国家和社会大事、与读者切身利益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从纷繁的信息中挑选出来,放到版面最醒目的位置,引导读者从“感知效应”进入到“觉知效应”。
如《北京青年报》较早意识到了报纸的外观特别是首页的形象在媒介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提出了“5秒钟效应”概念,即让读者5秒钟内就能在报摊上众多报纸中看到《北京青年报》。报纸的版面必须形成独特的视觉识别符号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才能抢夺读者的眼球。《深圳特区报》也在此方面进行了努力和探索。
由于报纸在市场竞争中发行方式的变化,如何让头版在零售摊位中抢眼,并使读者通过对头版的浏览即产生购买冲动,报纸头版的视觉引导非常关键。比较流行的做法有:
(1)形成视觉冲击中心
通常的做法是用大图片、大标题强化视觉冲击力,使最重要的新闻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视觉冲击中心一般安排在报头下的中心位置。这是因为报纸是对折摆上报摊的,同时,根据视觉心理学的研究,上半部比下半部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有的报纸为了吸引读者视线,强调视觉中心与报头的关联性。如《湖北日报》把报头从左边移到中间,头条就放在报头下的中心区。左边留出的一栏向下延伸形成矩形区域,安排一些简要的政务报道。每一个版面一般只有一个视觉冲击中心。也有的版面在下半部安排一个次中心。
(2)重视右上角,强调其对内页其他重要稿件的阅读指引
右上角一般被国外报纸称为“热角”或“金兔”,我国习惯称为报眼。美国很多报纸都将重要新闻放在右上角,因为报摊叠放报纸时只有报纸的右上角露出来。我国报纸也一直重视这一区域,现在一般将其设为“导读”区或重要新闻发布区。一些报纸还模仿网页设计制成“快读框”,建立与内页的链接。
(3)组合式报道和链接式报道成为流行样式
重要新闻往往处理成组稿,如《深圳特区报》“鹏城今版”在Bl版的报头下,一般安排一则消息、一篇新闻解读稿件、一幅图片的组合报道。因头版容量有限,很多报纸还把同一组稿件分开排在头版和内页上,在一版稿件的末尾标示相关报道(包括背景新闻和资料)同内页版面链接。
我国报纸头版的版面设计首先是标题醒目:重要稿件通常是标题字号增大增粗,有的甚至改变标题字体颜色;用引题+主题+副题的形式或放通栏标题。其次是照片醒目:照片的选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表达新闻信息,而且有增强头版亮点的功能。第三是框线醒目:主要是为了突出某一稿件的重要性,有时还会给框线上色,它既可以与其他稿件阻隔,又可以在版面结构中起支撑、串联和定势的作用。最后是纸张醒目:如《经济观察报》选用橙色纸张印刷,用纸张色彩来表达报纸的品位。又如《都市快报》创办伊始就推出了我国第一张比普通四开报纸窄0.5厘米、长3厘米的 “瘦型报纸”,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醒目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增强易读性
易读性是指文本容易阅读和理解的程度或性质,它不但追求内容的详尽、厚重和多角度呈现,而且追求一种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使读者更容易找到信息,更准确地理解信息。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曾列出一个计算读者对信息选择率的公式:
选择概率=报酬的承诺/所需付出的努力
说明读者对信息的选择率与他们所能获得的报偿成正比,与他们所要付出的努力即代价成反比。对办报人来说,提高报纸承载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直接成本,是强化读者对报纸忠诚度的关键所在。
以标题处理而言,横题的易读性比竖题好,长文一栏标题比引、主、副齐全的标题更利于理解和节省读者的时间。
以版面编排方式而言,装饰平实、图片醒目、大幅留白的版面比多用花边、图片冲击力弱、文字密密麻麻的版面易读性强;以新闻内容而言,用真实、内容含量高的图片取代大量的描述性文字,更能让人一目了然;用清晰明了的图表代替繁复的数字分析资料,更利于表述清楚。
(1)强调版面的节奏和张力
报纸不是乐曲,但在版式上也可运用不同的元素体现出轻重缓急,传达出特别的节奏。所谓张力,就是版面元素间强弱的对比,给读者的视觉带来刺激、形成兴奋度。标题的字号适度变化、标题和栏区的长短大小变化、空白的有意使用、图片的大小分布、色彩的协调过渡、空间分布的均衡性等,都可以营造视觉流程,在紧张和松弛之间调节读者的视觉心理,使读者感到赏心悦目,进行有序的选择性的阅读。特别是一些报纸取消中缝、在标题区和图片四周留白,使读者的视野更为开阔,更易于阅读。
(2)强调信息的有序分类
报纸多版组合、同一版面中接近性信息集纳、专栏版位固定等,都便于读者查找信息,也体现了对读者进行细分的策略。1975年,《纽约时报》执行总编辑对版面作了历史性的改变,将报纸分为A、B、C、D四个单元,针对不同读者推出了多种专刊。由于这次成功的设计,该报扭转了经营劣势,也引得其他美国报纸纷纷效仿。进入“厚报时代”后,我国有许多报纸亦采用这种分叠的做法。
(3)信息传递图解化
图片、图表和漫画的运用更广泛。图片用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解释性图表和地图也经常出现,编辑绘制图表以简化读者对信息的解读;漫画亦是一种形象语言。读者更容易关注此类直观的视觉信息,也培养了一些在“看”报而不是“读”报状态的读者。■
参考文献
[1]桑金兰.报纸版面创意艺术与电脑编辑[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2]赵凯.解码新媒体[M].文汇出版社,2007年
[3]陈振平.报纸设计新概念[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4]王俊.版面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5]刘丽.报纸版面设计[M].第1 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
[6]张建星.新闻的创意时代——新闻操作92条札记[M].文汇出版社,2004年
[7]张春林.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M].重庆出版社,2006年
[8]黄良奇.营销时代我国报纸头版的版面设计及特点[J].新闻知识,2005年
[9]张忠.多媒体时代报纸的定位和运营[J].传媒,2006年
[10]闵大洪.中国报业数字化的进程与前瞻[J].传媒,2006年
(作者单位: 深圳特区报社会新闻中心)
报纸的版面包括新闻内容和版面设计两个方面。报纸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而报纸信息的传播只能通过版面。版面的基本元素包含图像(包括照片和各类图表、图示、漫画等)、文字、标题、色彩、线条和留白等视觉元素。其中,图像、文字、标题都是信息的载体,但是三者都不能单独发表,必须集合起来表现在版面上,才能发挥它们的传播功能。而对于色彩、线条和留白等这些视觉元素来说,本身并不承载任何信息,但是它们也能与其它元素一起影响着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总而言之,整个版面构成了信息的最终载体。除了版面元素外,近年来报纸学习杂志在同一版面组合传播,比起单篇报道来,它所传达的信息更丰富,有时甚至大于单篇报道相加的信息总和。版面是把新闻内容与版面设计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但版面设计的走向受时代变化、读者口味和编辑认知的影响。
一、图片在版面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新闻照片数量增多、篇幅加大,组图大量采用,照片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在近年重大新闻报道活动中,各主流报纸无一例外地以新闻照片唱主角,令读者印象深刻。如北京申奥取得成功、中国足球队获得世界杯参赛资格这类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羊城晚报》以及《深圳特区报》等一批主流报纸推出的“号外”,都以巨幅照片、醒目标题给读者带来惊喜。《中国青年报》凭借一批优秀新闻摄影记者的实力,在版面上不断推出精彩的图片报道。《深圳特区报》的图片专版“聚焦”受到读者好评。另外,图示与新闻漫画在版面上也大量出现。当一些稿件因客观因素没有很好的摄影照片时,新闻漫画的适时出现既美化了版面又升华了内容。如《深圳特区报》的“法官说法”版,由于涉及法律问题,不好用摄影照片,便用新闻漫画来展现,该版被评为
广东省好新闻专版类二等奖。图示包括统计图表和各类示意图,具有图解内容和活跃版面的双重功能,它“软化”了那些专业性强的“硬新闻”,使之可读性增强,贴近读者。
二、体现“速读”的“分叠厚报”
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读者的阅读方式大都转为“速读”。为了适应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可读性信息不至于淹没在大量的报纸版面中,也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差异化需求,“厚报”在版面布局和设计上作出相应的改变与创新。例如分叠出版,使同一期报纸出现多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每一部分都俨然是一份小报,有报头与刊头,而且头版处理手法也与独立报纸差不多,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选择某叠来阅读,而不用通览整份报纸。再有就是在头版增加导读。导读,就像厚厚一叠报纸的目录,帮助读者作出阅读选择,节约读者的阅读时间。再有就是放大标题、照片,营造视觉中心,让重要的信息从版面中跳出来,抓住读者眼球,吸引阅读。强化导读、分叠出版、大标题、大照片等组版手段改变了传统的版面设计,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版面风格。
三、强调视觉冲击力
彩报时代,色彩成为版面上最具视覺冲击力的元素,这一元素用在大幅新闻照片、报头、版头、栏题上,使整个报纸一扫黑白灰时代的沉闷和单调,变得光彩夺目。当然,如何用色彩奠定版面的基调、营造主流报纸的高雅风格、进而塑造报纸的个性魅力,对于不少传统报纸的版面编辑来说还是个正在研究探索的新课题。
在“视觉时代”,许多人不愿意从内容纷杂的报纸版面上仔细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于是,报纸的“易读”和“视觉化”成了报纸版式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报纸版面的细分化、导读方式的多样化、稿件安排的模块化、信息传递的图解化等,都是为了适应受众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报纸编辑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通过版面语言,将事关国家和社会大事、与读者切身利益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从纷繁的信息中挑选出来,放到版面最醒目的位置,引导读者从“感知效应”进入到“觉知效应”。
如《北京青年报》较早意识到了报纸的外观特别是首页的形象在媒介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提出了“5秒钟效应”概念,即让读者5秒钟内就能在报摊上众多报纸中看到《北京青年报》。报纸的版面必须形成独特的视觉识别符号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才能抢夺读者的眼球。《深圳特区报》也在此方面进行了努力和探索。
由于报纸在市场竞争中发行方式的变化,如何让头版在零售摊位中抢眼,并使读者通过对头版的浏览即产生购买冲动,报纸头版的视觉引导非常关键。比较流行的做法有:
(1)形成视觉冲击中心
通常的做法是用大图片、大标题强化视觉冲击力,使最重要的新闻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视觉冲击中心一般安排在报头下的中心位置。这是因为报纸是对折摆上报摊的,同时,根据视觉心理学的研究,上半部比下半部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有的报纸为了吸引读者视线,强调视觉中心与报头的关联性。如《湖北日报》把报头从左边移到中间,头条就放在报头下的中心区。左边留出的一栏向下延伸形成矩形区域,安排一些简要的政务报道。每一个版面一般只有一个视觉冲击中心。也有的版面在下半部安排一个次中心。
(2)重视右上角,强调其对内页其他重要稿件的阅读指引
右上角一般被国外报纸称为“热角”或“金兔”,我国习惯称为报眼。美国很多报纸都将重要新闻放在右上角,因为报摊叠放报纸时只有报纸的右上角露出来。我国报纸也一直重视这一区域,现在一般将其设为“导读”区或重要新闻发布区。一些报纸还模仿网页设计制成“快读框”,建立与内页的链接。
(3)组合式报道和链接式报道成为流行样式
重要新闻往往处理成组稿,如《深圳特区报》“鹏城今版”在Bl版的报头下,一般安排一则消息、一篇新闻解读稿件、一幅图片的组合报道。因头版容量有限,很多报纸还把同一组稿件分开排在头版和内页上,在一版稿件的末尾标示相关报道(包括背景新闻和资料)同内页版面链接。
我国报纸头版的版面设计首先是标题醒目:重要稿件通常是标题字号增大增粗,有的甚至改变标题字体颜色;用引题+主题+副题的形式或放通栏标题。其次是照片醒目:照片的选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表达新闻信息,而且有增强头版亮点的功能。第三是框线醒目:主要是为了突出某一稿件的重要性,有时还会给框线上色,它既可以与其他稿件阻隔,又可以在版面结构中起支撑、串联和定势的作用。最后是纸张醒目:如《经济观察报》选用橙色纸张印刷,用纸张色彩来表达报纸的品位。又如《都市快报》创办伊始就推出了我国第一张比普通四开报纸窄0.5厘米、长3厘米的 “瘦型报纸”,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醒目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增强易读性
易读性是指文本容易阅读和理解的程度或性质,它不但追求内容的详尽、厚重和多角度呈现,而且追求一种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使读者更容易找到信息,更准确地理解信息。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曾列出一个计算读者对信息选择率的公式:
选择概率=报酬的承诺/所需付出的努力
说明读者对信息的选择率与他们所能获得的报偿成正比,与他们所要付出的努力即代价成反比。对办报人来说,提高报纸承载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直接成本,是强化读者对报纸忠诚度的关键所在。
以标题处理而言,横题的易读性比竖题好,长文一栏标题比引、主、副齐全的标题更利于理解和节省读者的时间。
以版面编排方式而言,装饰平实、图片醒目、大幅留白的版面比多用花边、图片冲击力弱、文字密密麻麻的版面易读性强;以新闻内容而言,用真实、内容含量高的图片取代大量的描述性文字,更能让人一目了然;用清晰明了的图表代替繁复的数字分析资料,更利于表述清楚。
(1)强调版面的节奏和张力
报纸不是乐曲,但在版式上也可运用不同的元素体现出轻重缓急,传达出特别的节奏。所谓张力,就是版面元素间强弱的对比,给读者的视觉带来刺激、形成兴奋度。标题的字号适度变化、标题和栏区的长短大小变化、空白的有意使用、图片的大小分布、色彩的协调过渡、空间分布的均衡性等,都可以营造视觉流程,在紧张和松弛之间调节读者的视觉心理,使读者感到赏心悦目,进行有序的选择性的阅读。特别是一些报纸取消中缝、在标题区和图片四周留白,使读者的视野更为开阔,更易于阅读。
(2)强调信息的有序分类
报纸多版组合、同一版面中接近性信息集纳、专栏版位固定等,都便于读者查找信息,也体现了对读者进行细分的策略。1975年,《纽约时报》执行总编辑对版面作了历史性的改变,将报纸分为A、B、C、D四个单元,针对不同读者推出了多种专刊。由于这次成功的设计,该报扭转了经营劣势,也引得其他美国报纸纷纷效仿。进入“厚报时代”后,我国有许多报纸亦采用这种分叠的做法。
(3)信息传递图解化
图片、图表和漫画的运用更广泛。图片用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解释性图表和地图也经常出现,编辑绘制图表以简化读者对信息的解读;漫画亦是一种形象语言。读者更容易关注此类直观的视觉信息,也培养了一些在“看”报而不是“读”报状态的读者。■
参考文献
[1]桑金兰.报纸版面创意艺术与电脑编辑[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2]赵凯.解码新媒体[M].文汇出版社,2007年
[3]陈振平.报纸设计新概念[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4]王俊.版面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5]刘丽.报纸版面设计[M].第1 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
[6]张建星.新闻的创意时代——新闻操作92条札记[M].文汇出版社,2004年
[7]张春林.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M].重庆出版社,2006年
[8]黄良奇.营销时代我国报纸头版的版面设计及特点[J].新闻知识,2005年
[9]张忠.多媒体时代报纸的定位和运营[J].传媒,2006年
[10]闵大洪.中国报业数字化的进程与前瞻[J].传媒,2006年
(作者单位: 深圳特区报社会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