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法的规范原则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做数学证明题时,往往优先选择直接证明的方法。对于一些直接证明存在困难的问题,可以选择反证法或者同一法。然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一法的使用频率却很少,仅在少数几何资料中,存在同一法的简单运用。通过查找许多国内外资料,发现对同一法的介绍相当简单,甚至没有找到同一法的严格定义。故本文借助映射的概念,阐述了同一法的本质,并通过定义逆映射,最后为同一法的使用给出了一个规范的原则。并通过逆映射,为可以运用同一法的问题,打开一个潘多拉魔盒。
  关键词:映射;同一法;证明
  一、问题背景
  同一法 (symmetrical method) 的概念虽然存在,但是国内外资料,并没有同一法的严格定义。仅找到对同一法的简单介绍,要求使用同一法的问题,需要条件与结果都是唯一的, 如文献[1-3]基本都提出了“题设和结论对象都是唯一”的同一原理,然而这一观点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未完全阐述清楚同一法的本质原理。
  本文将以映射为工具,发现题设和结论对象都是唯一,其实仅考虑了题设与结论一一映射的情况,而对于更一般的情况未作介绍,这可能导致一些本可以很好地运用同一法解决的问题,而被误认为不符合同一原则。
  比如,一个不熟悉地球各国国情的外星人,面对证明题“台湾省所属的国家是中国。” 它只需要验证中国有一个省叫台湾省,问题就解决了。然而,这个问题初看起来似乎是满足一一映射的同一原理。因为只有中国只有一个台湾省,台湾省也仅属于中国。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台湾省并不是唯一确定中国的因素,比如湖南省所在的国家也是中国,中国有23个省和5个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很明显,省与中国的对应关系是23对1,并非1对1的。而且很明显可以运用同一法解决。
  为了彻底弄清同一法的使用原则,先将问题模型化。条件m所在的集合记为M,结论n所在的集合记为N。我们需要证明的就是在条件f下,m可以证明n。简记为f(m)=n。如证明题“台湾省所在成的国家是中国。”台湾省就是m,中国就是n,然而m∈M,M={中国的23个省},n∈N,N={所有的国家}台湾省仅是中国的23个省中的一个,可以使用同一法。不妨将模型结构抽象拓扑图如下:
  显然,这一模型的抽象拓扑图与单值映射拓扑图相同。故有必要引入映射的概念,为方便讨论,还定义一个新的逆映射。
  二、 背景知识
  单值映射: 两个非空集合M和N之间存在一个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M中的每个元素m,集合N中总存在唯一的元素n与之对应,这种对应关系是从M到N的单值映射,称为f:M→N,其中N在单值映射f下的元素称为M的象,记为f(M),M被称为单值映射f的原像。元素与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简记为f(m)=n。
  明显定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元素m与n之间存在关系,二是每一个原象m,仅有唯一的象n与之对应。
  逆映射: 映射f的象f(M)和原象M之间存在一个对应关系f-1,对于集合f(M)中的每个元素n,集合M中总存在元素m与之对应,这种对应关系是从象f(M)到原象M的逆映射,记为f-1:f(M)→M。
  经分析发现,同一法的使用原则仅用“题设和结论都唯一”并不合适。题设与结论只需满足单值映射关系,也就是题设可以是多个可变的中的一个,只要结论唯一即满足同一法的使用原则。因此,可以将同一法的使用步骤规范如下:
  四、案例应用
  例1: 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BAO=∠ABO=15°,求证:△OCD是等边三角形。
  这是一道经典的初中平面几何证明题,由于在平面几何的限制下,题设与条件有唯一确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同一法,将原题简化为:
  同一法变例1: 在正方形ABCD中,△OCD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AO=∠ABO=15°。
  然而若将此题不再限于平面几何,则OBC可以绕CD旋转,此时原例的题设虽然有∠DAO=∠ADO,但是其大小α会随着△OBC所在的面与正方形平面间的二面角的平面角β的大小而变化。
  变例2: 已知正方形ABCD与△OCD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β,其中∠BAO=∠ABO=α,且,求证:△OCD是等边三角形。
  故同一原理,原题可以变为,
  上述例题和变例的证明都比较简单,为节省篇幅,这里不给出证明。很明显,变例比原来的例1考虑的情况更为广泛,一般情况变例2应该包含原例1,但是奇怪的是,当α=15°,β=0°时,却不成立。
  五、结束语
  同一法的使用原则,不仅规范了同一法的使用步骤,而且似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通过逆映射求解出结论的原象集中的元素,随时可以替换原题设,使得原本题设与结论的固定关系变得灵活了起来。有意思的是,本文通过例1运用逆映射,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变例2却不包含例1,原因是变例2使用了三角形知识。
  参考文献:
  [1]胡炳生.关于同一法的两个认识问题[J]《数学通报》1996 -06
  [2]王学贤.浅析同一法[J]《数学教学通讯》1984-06
  [3]辛自力.關于同一法原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3-04
其他文献
摘 要:现在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受到原先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融入到学习中去,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信心,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一些可以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合作,以及对数学学习的过程控制,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以便更好地进行高中数学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习惯;养成  一、问题的提出
期刊
摘 要:本文具体介绍了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轨道的设计与具体控制策略问题,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合适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轨道的设计和控制策略,并对其误差和灵敏度进行了分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到了嫦娥三号着陆准备轨道的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为了保证嫦娥三号能够顺利到达月球之后降落在月球表面,同时,对外太空环境下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扰能够有效对抗。本
期刊
摘要: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抱怨“我家孩子平时学习也不差,但为什么一考试计算就错好几道”还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做计算题就是粗心,有些慌”其实家长们说的也有道理,但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粗心、不是基础差、不是慌,而是计算能力不足。本文立足小学阶段,简要论述了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是数学的基础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一个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期刊
摘 要:由于培智学生在智力和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这些智力存在缺陷的学生往往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差,難以有效的集中精神进行学习。而借助分梯次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工作,推动了小学数学培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今后有关小学数学培智方面的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培智教育工作中,就应该对分梯次教学法在数学培智教育当中的引用重视起来,有针对性的展开小
期刊
摘 要: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只有在不断变化之中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教学也是如此。进入高中阶段,数学知识难度更深,范围更广,这要求师生必须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困境改进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数学素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学在各个行业发挥着举
期刊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采与活力。在教师的眼里,我们的学生都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由此,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具有思想、活力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期刊
摘 要:数学的历史悠久,其文化蕴含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发展之中。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进一步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来学习数学文化。高中的数学知识就体现了大量的数学文化,而在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也是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数学文化的渗透能让高中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起源、发展历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分析高中数学中数学文化的体现,以期为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中数学
期刊
摘要:小组交流合作是锻炼学生们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课堂教学内容。而小学数学的每道题型都离不开计算,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解题的方法也变得多元化,如何选择最好的解题方式优化学生们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师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前言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小组讨论往往比教师讲课的效果更好。因此,组讨论越
期刊
摘 要:几何从小学的正方形长方形开始,再到初高中的立体几何,一直是数学中的重点,也是考试的必考点。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是小学数学阶段的一个重点知识,在小升初的考试中也占据了较大比例。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基础几何题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内容上,首先从熟练小学数学平面几何公式、把握小学数学平面几何思想两个维度就小学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次简要总结了现阶段小学数学平面几何常见考点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普及,越来越重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建模思想即把生活现象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让生产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其中在高中阶段圆锥曲线部分建模思想应用广泛,本文就数学建模思想在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应用展开论述,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建模思想;圆锥曲线;学习应用  引言  数学方法有很多,比如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割补思想等,但是在圆锥曲线这部分属于立体几何,利用其他数学思想解决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