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何对传闻感兴趣等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t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为何对传闻感兴趣
  
  Q: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不少人都爱对别人的传闻感兴趣,什么某某人离婚了,某某人被抓起来了等等,不管熟悉与否,大家都津津乐道。尤其是关于名人的传闻传播得非常之快、非常之广,直弄得街头巷尾众说纷纭。那么,对别人的传闻感兴趣是一种什么心态呢?
  A:人们对各种传闻感兴趣并相互议论,究其原因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观念和思考方式,都会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和思考,有程度不同的羡慕和嫉妒心理,有通过议论事情表达自己看法的习惯,更有通过传播信息达到与周围人认同的需要。
  名人是社会某一方面成功的代表人物,他们曾得到过荣耀和光彩,这也意味着他们必然为人们所关注。对于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人们往往不关注那名声背后有多少当事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却单单嫉妒名人成名后的风光,认为那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感叹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一旦名人的种种传闻被暴露出来,甚至为此身败名裂,就会被一些嫉妒心强烈的人视为出口“怨气”的途径,他们于贬低名人的同时为自己找到一些内心的平衡感。
  热衷于传闻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的窥探心理。无论是谁都在乎保护个人隐私,希望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名人更是不愿意自己的一切都为人共知。不仅是担心被人耻笑,更是因为名人效应会扩大负面影响,甚至毁掉自己的前程。
  人类的好奇心表现在很多方面,自然也包括对个人隐私的关注。从正面理解好奇心,是有些人希望通过知道一些别人的隐私,将自己与别人进行一番比较,把别人的生活当做生活的参照。多数人都能抑制住自己过分的好奇心,因为人们毕竟要受到社会公德与良心的制约。当然,也有部分人对名人丑闻被曝光存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可理解为是其喜欢打听别人丑闻的理由。
  
  产后抑郁对孩子会有影响吗?
  
  Q:我妹妹生育已经两个多月了,最近总说自己的心情不愉快,感到疲乏无力,还很容易伤感,动不动就哭泣。她说自己没有精力做事,好像也无心照顾孩子。到医院就诊时, 医生说她得了产后抑郁症,还建议她服药治疗。我担心她用药后会影响哺乳,但是又感觉她的病情似乎很难承担起母亲的责任。请问产后抑郁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吗?
  A : 说到产后抑郁症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心情不佳的母亲不能尽心照顾婴儿,尤其是在感情上不能较好地与孩子互动,专业上称为母婴连接障碍。这里谈到的母婴连接是指母亲和婴儿间的情绪纽带,它取决于一些因素,包括母婴间的躯体接触、婴儿的行为和母亲的情绪反应等,这种情感障碍往往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有研究表明,母婴连接不良时母亲不能专心致志地照顾孩子甚至拒绝照管婴儿,令婴儿发生损伤,并妨碍婴儿的正常发育生长。从一些报道介绍的情况看,患产后抑郁症的母亲不愿抱婴儿或不能给婴儿有效地喂食,不能观察婴儿的各种需要,比如:婴儿是否温暖舒适、是否便溺该更换尿垫等;抑郁的母亲不能关注婴儿的反应,比如婴儿的啼哭不能及时唤起母亲的注意,母亲与婴儿相处不融洽,或者因为抑郁而忽视与婴儿的交流信号,厌恶孩子或害怕接触孩子,甚至放弃照顾孩子的义务。
  母婴连接不良对早期婴儿的不良影响会令孩子在出生后头3 个月出现行为困难,婴儿较为紧张,较少满足,易疲惫,导致动作发展不良。对后期婴儿(12—19 个月) 的影响研究表明,母亲的产后抑郁症与婴儿的认识能力和婴儿的性格发展相关。母亲产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婴儿的不良精神和运动发展呈正比。等到4—5 岁时,孩子的能力和认知指数均显著低于健康妇女的孩子。
  由于产后抑郁症对母亲和孩子的不良影响,此症一旦诊断成立就应开始治疗。这不仅可以避免母亲病情加重,更是婴儿健康成长的需要。如果母亲因病不能照看孩子,可以考虑找人代为照看婴儿,充当暂时抚养者角色,只有健康抚养者才能使婴儿全心身地感受到初来人间的温暖和慈爱,保证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男人也害羞
  
  Q: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男人应该是比较大方的,可我儿子在女性面前却表现得特别害羞,这让我纳闷不已。是孩子个人的问题还是男性独有的心理特点呢?
  A : 害羞是否是男性独有的心理特点,或者说男女两性谁更害羞,这个问题不好定论,因为男女两性中都有比较敏感而腼腆的人。如果你儿子正处于青春期,那么害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关注外部世界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表现得完美一些,故而面对外人时易出现面红耳赤、不知所措的情况,实在不足为奇,只要别当做问题去强化就可以了。成年男性也会害羞,尤其是在自认为重要的异性面前。这是因为男人有时会“摆脱”自我,以外人的眼光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自己,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往往考虑的是:别人会怎么看我?女性会怎么看我?相比之下,女人则比较容易进入自我中心的感情世界,陶醉于其中,在喜悦或悲伤时能够忽视、忘却周围人的反应。例如,丈夫陪怀孕的妻子在公园里散步时,妻子常常是一脸得意的神色,好像在向别人夸耀自己就要成为一位母亲了,喜悦心情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来。而做丈夫的则不然,当别人有意无意地扫视他们一眼时,他会在乎形象,甚至会感到不好意思,男人的喜悦被这种忧虑所代替,表现出来就是莫名其妙的“不好意思”。当然,这类例子也是具体某个人的感觉,不具有共性,现实生活中人和人的差别大于相似之处。
  男人在女人面前容易害羞的原因不完全是希望获得好感,还有一点是至少不能被女性同胞瞧不起。所以,当女人注意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慌乱地以为自己有什么让人笑话的地方,于是不免面露羞色。懂得男人这种心理的领导在分配工作时,有时故意在一群男人中安排几位女性,于是男人们会干得更加出色。“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大概也算是一种理想的工作氛围吧。
  还有一种大家熟悉的现象,有些小伙子在表白爱情时,会有脸红心跳的感觉,他们担心:“万一她拒绝……”此时此刻,小伙子不妨回顾一下两人接触的过程,如果判断是肯定的,则表明时机接近成熟,可以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男人的害羞只要适度,就不必当做弱点而不安,接受自己很重要。相信在多数场合自己还是能表现得落落大方,只有自然状态才能显示出男子汉的自信心。
  
  当你有工作" 枯竭" 感时……
  
  Q:我是一个工作不到五年的年轻人,刚刚参加工作时,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工作挺带劲的,然而现在却对工作越来越没有兴趣,提不起激情,完成工作的质量也大大下降。我真不知该咋办?
  A : 日益加剧的竞争和超负荷的工作量,使职场变成了“战场”,不少人刚参加工作时踌躇满志的冲劲渐渐被消失殆尽,这种在职场上表现出的身心透支的现象是一种慢性职业病,心理学家称之为职业枯竭症。
  上班族要从职业枯竭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寻找一份新工作,另一个是改变自己,重新胜任原来的岗位。前者虽然是变换了工作,但如果不能从心理上解决问题,恐怕过不了多久又要陷入职业枯竭的状态,所以,改变自己才是摆脱职业枯竭最重要的方法。首先,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压力。面对同样的压力,有的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身心疲惫,就是因为他们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压力。
  例如,在感觉工作量太大时,要进行时间管理,合理地分配每段时间要做的事情,保证自己的心身状态安然无恙。而身心疲惫者不是消极地否认压力的存在就是以更拼命的工作来掩饰问题,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让自己感觉疲惫不堪。
  当你有工作“枯竭”感时,就是该重新思索自己的时候了。你不妨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一下:我究竟想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目前的工作能够发挥特长吗?是自己主观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
  当受到压力威胁时,你不妨与亲友或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况,把心里的症结说出来,这样可以减少郁闷。此时,关心你的亲友会给你一个恳切的建议,并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同时对压力的情况进行重新的审视。如果确实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不妨求助于单位的领导和同事。
  享受家庭和独处时光。处于枯竭泥潭中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将醒着的时间几乎都贡献给工作的人。在工作之余,花一点时间反省、静思或者来点运动,都可以起到放松、澄清、重振精神的作用。
  
  婚后没激情,我该怎么办?
  
  Q:我结婚才刚刚一年,可不知为什么对性爱已不再像度蜜月时那么富有激情,有时甚至感到索然寡味,像完成某种任务一样,我的态度引起先生的埋怨。我该怎么办?
  A :你意识到了自己的感觉,也留意到先生传达的信号,说明你们之间需要为此而交流一下了。对于性生活的心理困境,首先要了解做爱次数并没有统一标准。对某些夫妻而言,每月做爱一次效果较好,双方也满足。而有的人可能一周多次才觉得满足。这是个体差异,不必强求一律。只要双方以诚相见,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就会协调一致,注意不要彼此乱猜忌,否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不少男士是以“次数”来衡量自己的性能力。实际上,性生活的质量更为重要。打破这种迷信,就不会产生焦虑了。另外,性接触不一定就是性行为。男子普遍认为两性接触就必须含性交行为,这是错误的。性生活包含许多方面,不一定每次都要伴有性交产生的兴奋。女人最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只要获得某种体贴感就足够了。就是说,当妻子主动拥抱你时,不一定非要求你“动真格的”,也许她只想寻找一种温馨的感觉而已。
  还有,做爱也应有所计划,只有这样夫妻间才能有默契配合。其实,两人订“性生活计划”也是一种享受。比如,有位先生就埋怨说:“我妻子通常喜欢在做完家务事,等孩子入睡后做爱,而我恰恰在此时提不起精神来。”结果“性”不逢时,彼此不欢而睡。可见订“计划”很重要。
  玩点浪漫花样。夫妻两人单独一起时,可以点起蜡烛吃晚饭;或者两人腿盖毛毯,在阳台上看月亮聊天,重温初恋柔情……现在不少夫妻还时兴一种“情人做爱方式”,即不时地到宾馆去过夜。以一种休闲的方式享受性生活,心情往往特别轻松,既可淡化压力,又可增进夫妻间的亲密感。爱没有固定的方程式,性生活也一样,创造本身就是快乐。世上没有最好的方式,适合你的为最佳。
其他文献
一年前,我的爱情断了线,到现在已经一年了。  那是我的初恋,也是我惟一的恋爱。和他的开始没有一点浪漫可言。王丽是我们俩共同的朋友,有一次去她家玩,想打牌,正好三缺一,王丽一个电话就把他叫来了。他来时,穿一件深蓝色衬衫,黑色西裤,戴着度数很高的眼镜,很文雅的样子。王丽介绍我们彼此认识,感觉像是很熟识的朋友,只是好久不见。年轻人总是很快就熟悉起来了,我和他打对家,我的牌技不好,但手气不错,和他配合得很
期刊
坐在公司业务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张洁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尽管工作很多,但她一点头绪也没有,转头落寞地看着窗外,窗外秋风阵阵,落叶纷纷入泥,枯萎似草芥,张洁心里不免有些酸涩。才刚满25岁,正值青春年华,自己的心态怎么像个老太婆连一点斗志也没有?  张洁一向对自己很满意。从小在父母的谆谆教诲下,一心向学、志存高远,事事追求完美。考试,要拿第一名;课余活动,要做到最优秀;考大学,更要上一流的院校……2
期刊
我并不反对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但过分强调个人,而忽略了别人的存在,迟早是要吃苦的。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职业棒球的投手,球速快,打球得心应手,对手很难打到他的球。他的声望如日中天,所有球迷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有一天,他的手被几个蒙面大汉打断了,经过追查,打断他手的,竟是他自己的队友。他们的理由是,他太厉害了,让其他人没有表现的机会。  在一个团体里,个人能力太强,会掩盖其他人的光芒,使
期刊
“做女人真累,做30岁的职业女性尤其累!”这是几个姐妹聚在一起常常讨论的话题。是啊,一过30岁,突然发现自己的担子一下子重了——  在单位,为工作而累。从原来的“小字辈”,逐渐成长为“中坚后备军”。承担着中坚的责任,完成超负荷的工作量,却不敢以中坚自居,要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今天的白领明天就可能沦落为无业游民,怎敢轻易以中坚自居?只能不停地努力,希望有一天也许能跻身于中坚的行列。
期刊
古人认为,养生必须养心。养心是健康少疾、延缓衰老的首要条件。古人养心秘诀很多,概而言之有:(一)宽心。《礼记·大学》有言:“富润身,德润心,心广体胖。”此处“胖”不是指身体肥胖,而是安详舒泰之意。心广即心宽,心胸宽广其生存的天地也必然宽广。(二)清心。就是真诚、专注、持久,不受外物干扰,不为刺激伤害情绪。(三)静心。就是要具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精神境界。明代《养生四要》一书中说得更为透彻
期刊
明子是我大学时最好的朋友,当知道自己患白血病时生命已没有多少时日,他天天都守在病床旁的那扇窗户面前,不停地向外张望。看着外面的树叶变绿了,看着外面的街灯又亮了,似乎要把外面的一切都装在眼里一块带走。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他一直很亢奋,睡眠很少,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再大的痛苦也搁在一边了。我知道,明子是孤独的,是寂寞、遗憾的。毕竟他还年轻,才刚刚22岁啊!  临终前,他紧紧握住我的双手,颤抖地说:“好兄
期刊
母亲的嘱咐是故乡屋檐下的风铃,记忆之风一吹,便丁零零一路响来。  由于疾病,最初学步,已四岁有余,是在母亲的把扶下蹒跚前移。当我累得大汗淋漓、嚷嚷着坚决不肯再挪动时,母亲便低声细雨地嘱咐我:“宝宝,再坚持一会儿吧,瞧娘脸上的汗,娘跟你一样累啊!”我极不情愿地顺娘手指的方向仰头看去,果见她额头闪着密密亮亮的汗珠,便不再吭声。后来,在生活的道路上,每当我被风霜雪雨挟裹得疲惫不堪,想坐下来休息时,母亲的
期刊
中庭不热青山入 (王建《昭应李即中见贻佳作次韵奉酬》)  堪为烈女书青简 ( 刘禹锡《赠东岳张炼师》)  熊罴先兆庆垂休 ( 徐夤《府主仆射王抟生日》)  相逢但祝新正寿 ( 薛逢《元日田家》)  心中万事如等闲 ( 张谓《湖中对酒作》)  得君乱丝与君理 ( 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  别意与之谁短长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得剑乍如添健仆 ( 司空图《退栖》)  开元之人乐且康 ( 白
期刊
怎样看待孩子“内冷外热”?    Q:我的儿子是一名初三学生,以前在家里是个有说有笑的孩子,每天一回到家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可进入初中后,仿佛变了一个人,放学回家就独自躲进书房,很少与我们交流,而他和同学们有说有笑。孩子怎么会“内冷外热”,对父母反不亲热呢?  A:这种“内冷外热”的情况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在作怪,是青少年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这一过渡时期的正常心理状态。上初中前,孩子对家长还存在着较强的心
期刊
有一句经典英文:“我喜欢‘丢脸’”。就是因为这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  以前, 我一直对自己“ 瘦长”的身材感到沮丧。堂堂七尺男儿,体重从未超过50 公斤。我不敢面对漂亮女生的目光,甚至不敢昂首挺胸地走路。考上大学后,我对自己的身材还是耿耿于怀。直到有一天,我从李阳的《疯狂英语》中看到了上面这句话。后来,我又进一步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著名演讲家李阳先生原来也是一个羞于表达、  害怕“丢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