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记忆是很奇怪的,记住一个地方,有可能是因为一座山,有可能是因为一条河,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个人。对于寺下村来说,人们记住它则多半是因为一棵树,一棵大樟树。
之所以叫大樟树,是因为这棵樟树真的很大,大到要好几个成年人一起合抱才能将它抱住,远远看去,像一个草木葱茏、蓊蓊郁郁的小山包。据树上的一块铭牌显示,它的平均冠幅26米,树高20米,胸围707厘米,树龄更是高达905年。别说我们这些小儿辈,就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家站在它面前,也只能算是个年轻小后生。
这棵樟树立于路边,路与树之间隔着一道古朴的石栏,石栏上画着些许草木的图案。站在石栏处,我们可以看见树的主干大部分已经空腐,由一根石柱支撑着。若非看到枝头处有无数的新绿在生长,绝难想象它还活着,且活得如此有生机。
沿着边上的石阶拾级而上,我们可以看到树的另一面,树根早已挣脱了泥土的束缚,跑到地面上来了,看上去盘根错节,如苍龙利爪般道劲有力。晌午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洒将下来,光影斑驳,将古树照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树身处有一个树轮,初时以为是真的,凑近了看时,发现竞由水泥浇筑,由此可见人们在保护的时候也着实花了些心思。
显然,人们不独爱它的健康长寿,枝繁叶茂,也爱它身处逆境而不气馁的精神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代的发展,村庄的变迁,与大樟树的进化史并未有丝毫的分别。当我们面对逆境时,选择知难而退还是激流勇进,会对结果造成直接影响。大樟树虽不能言语,但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它的选择是后者。激流勇进,虽死无悔。无论是人还是树,具备这样一种品质,无疑是值得尊敬的。也是因为这种尊敬,每年台风到来对,村里的村干部和村民都会自发地来到树下走走看看,以确保它不会受到影响。
众所周知,作为群体的樟树是浙江省的省树,此间作为个体的大樟树则是寺下村的村树。它守护着山丘,守护着村庄,也守护着村庄里的村民。它看着一代代的寺下人出去又回来,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清晨,目送着自己的孩子离开家门.黄昏时又等待他们归来。
这棵大樟树于寺下人而言,也不只是一棵实体的树,更是一种生长在骨子里的情怀,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象征。当地的年轻人,不管有没有离开家乡,都喜欢将这棵樟树的照片设置成自己的微信头像,意在铭记,同时也是为了展示。
当然,如今的大樟树不仅在村庄里很有名,村庄以外也有不少人知道它,甚至专程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慕名而来。如果寺下是一个商品,那么这棵树则是它的一个标签,有了这个标签,商品才能彰显它的价值;如果寺下是一条路,那么這棵树则是一盏灯,有了这盏灯,人们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大樟树旁边还设有石桌石凳,可以供人休息之用。站立于其侧,我不禁在心里猜想,夏日的午后,这里不仅能躲避烈日,还能欣赏古意,必是个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吧。
尽管时隔近千年,这棵大樟树当年是由哪位先辈裁下,人们早己不记得了。但遗忘了种树的人,并不影响树带来的福荫,恰如古语所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同时它也是一种预示:我们今日所做的种种,都将加诸后人身上,故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吧。
之所以叫大樟树,是因为这棵樟树真的很大,大到要好几个成年人一起合抱才能将它抱住,远远看去,像一个草木葱茏、蓊蓊郁郁的小山包。据树上的一块铭牌显示,它的平均冠幅26米,树高20米,胸围707厘米,树龄更是高达905年。别说我们这些小儿辈,就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家站在它面前,也只能算是个年轻小后生。
这棵樟树立于路边,路与树之间隔着一道古朴的石栏,石栏上画着些许草木的图案。站在石栏处,我们可以看见树的主干大部分已经空腐,由一根石柱支撑着。若非看到枝头处有无数的新绿在生长,绝难想象它还活着,且活得如此有生机。
沿着边上的石阶拾级而上,我们可以看到树的另一面,树根早已挣脱了泥土的束缚,跑到地面上来了,看上去盘根错节,如苍龙利爪般道劲有力。晌午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洒将下来,光影斑驳,将古树照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树身处有一个树轮,初时以为是真的,凑近了看时,发现竞由水泥浇筑,由此可见人们在保护的时候也着实花了些心思。
显然,人们不独爱它的健康长寿,枝繁叶茂,也爱它身处逆境而不气馁的精神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代的发展,村庄的变迁,与大樟树的进化史并未有丝毫的分别。当我们面对逆境时,选择知难而退还是激流勇进,会对结果造成直接影响。大樟树虽不能言语,但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它的选择是后者。激流勇进,虽死无悔。无论是人还是树,具备这样一种品质,无疑是值得尊敬的。也是因为这种尊敬,每年台风到来对,村里的村干部和村民都会自发地来到树下走走看看,以确保它不会受到影响。
众所周知,作为群体的樟树是浙江省的省树,此间作为个体的大樟树则是寺下村的村树。它守护着山丘,守护着村庄,也守护着村庄里的村民。它看着一代代的寺下人出去又回来,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清晨,目送着自己的孩子离开家门.黄昏时又等待他们归来。
这棵大樟树于寺下人而言,也不只是一棵实体的树,更是一种生长在骨子里的情怀,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象征。当地的年轻人,不管有没有离开家乡,都喜欢将这棵樟树的照片设置成自己的微信头像,意在铭记,同时也是为了展示。
当然,如今的大樟树不仅在村庄里很有名,村庄以外也有不少人知道它,甚至专程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慕名而来。如果寺下是一个商品,那么这棵树则是它的一个标签,有了这个标签,商品才能彰显它的价值;如果寺下是一条路,那么這棵树则是一盏灯,有了这盏灯,人们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大樟树旁边还设有石桌石凳,可以供人休息之用。站立于其侧,我不禁在心里猜想,夏日的午后,这里不仅能躲避烈日,还能欣赏古意,必是个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吧。
尽管时隔近千年,这棵大樟树当年是由哪位先辈裁下,人们早己不记得了。但遗忘了种树的人,并不影响树带来的福荫,恰如古语所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同时它也是一种预示:我们今日所做的种种,都将加诸后人身上,故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