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前三年,开县农转非,月均不足900人,且以征地农民和水库移民为主。
近三个月,风云突变,一万余名农民主动申请转为城市户口。
开县的户籍改革新政,如一缕春风,一夜吹开花千树。
两栖困境
“两头跑,饿不死,吃不饱!”
这句流传在开县农村的口头禅,正是开县温泉镇东坪村农民工陈永中的真实写照。
陈永中十年前就开始在县城做小生意,数年拼打,终于在县城买上商品房。“房子虽买了,但老家的土地卻成了鸡肋。”陈永中说,“乡下土地每年有种粮、退耕还林等补贴,食之无味,但弃之又可惜。”
更重要的是,土地是陈永中可以退守的阵地:“在城里讨生活很不容易,万一哪天我过不下去了,总还可以退回农村种地吧。”
以种地为生的周康复比陈永中还要无奈。
周康复原是开县关面乡泉秀村村民,但他在郭家镇毛成村做了13年“暂住居民”。
13年前,为改变在深山里的贫困生活窘况,周康复在亲戚帮助下,搬到条件较好的郭家镇毛成村,靠租村民魏久宏的房屋和土地过日子。由于已进城的魏久宏不愿转让房屋和土地,导致周康复户籍无法落户到毛成村。
“虽然我早就融入了毛成村,但总感觉这种好日子是借来的,迟早会还回去。”周康复不停唉声叹气。
“现有户籍制度的弊端,造成了农民与土地、房屋相分离的两栖现象。”开县宣传部长赵远坤说,“开县像陈永中这种在城里有固定收入,但户口和承包地仍在原地的农民有17万人之多;像周康复这种户口和承包地在贫困山村,而全家在条件较好乡村靠租赁过日子的农民有8000余人。”
两栖困境,让开县农民梯度进城计划全面受阻。
农业受阻
陈亮中在开县温泉镇东坪村算个人物,因为他做了20多年的村支书。
在他的妙手经营下,这个只有20余户人的小山村,变成了拥有3800多人的大集镇,医院、学校、银行等应有尽有。
陈亮中常常为这份成绩沾沾自喜,但这两年,自喜渐渐变成了哀叹。
前不久,为培育支柱产业,陈亮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引进的一个由日本企业投资的“活水养鱼”项目,被村民们硬生生拒之门外。“这个项目需要集中征地500亩,拆掉旧房2000平方米,但村民们宁愿将土地和房屋闲置,也不支持我引进的致富项目。”
一边是集镇扩张带来的就业压力,一边是渐次荒凉的村落和土地,面对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陈亮中揪心不已。
雄心勃勃的招商失败后,陈亮中就陷入深深思索: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平时对土地不管不问,一旦收拢来却又大吵大闹,这不是要把东坪村荒芜掉吗?
陈亮中越想越急,一年间就白了头。“这样下去,我将晚节不保,不如早早收兵,隐姓埋名做个普通百姓。”陈亮中向组织递交了辞职报告。
破冰之举
比陈亮中更揪心的,是开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
“传统户籍制度不但阻碍了农民梯度进城计划,更让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全面受阻。”开县副县长邓有国说。
为此,开县县委、县政府开始寻找破题之路。
2009年10月,“双置换”试点在郭家镇拉开序幕: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置换城镇社保,以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置换城镇住房。
原以为这个试点会荡开一池春水,没想到竟然波澜不惊。“三个月里,两万多农户只有32户提出申请。”赵远坤说。
农民怎么不愿进城呢?
县领导立即展开调查,发现用“双置换”来实现“市民权”,绝大多数农民有后顾之忧:一怕失去集体经济分红等土地利益,二怕进城后就业无保障而沦为城市贫民,三怕离乡离土断了“根”。
改革陷入困境,怎么办?
关键时刻,市长黄奇帆的一段讲话击中要害。
“城市户口绑着‘五件衣服’——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农村户口绑着‘三件衣服’——承包地、林地和宅基地。为什么改革没突破,就是因为农民放弃‘三件衣服’穿上‘五件衣服”后,是要增加生活成本的。”黄奇帆说,“在保障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求农民放弃‘三件衣服’,这是对农民利益的侵犯,所以户籍改革绝不能让农民‘裸身’出村。”
经过一番酝酿,今年4月,开县大胆调整户籍改革政策:允许在县城和乡镇集镇购买住房的农民工办理城镇户口时,保留其原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对自愿退出宅基地及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政府给予相应补助。
“对继续保留土地权益的,开县要求土地不能撂荒,可以将承包地交由土地专业合作社经营,按协议分享收益;也可以出租给经营大户,获得租金收入。”开县县委书记李殿勋说。
风生水起
既可以保留农村“三件胞衣”,又可以穿上城市“五件大衣”的户籍新政,让东坪村老少爷们乐开了花。
“做梦都想不到还有这等好事。”陈永中毫不犹豫地将全家五口人的户口迁进县城,“终于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安心心在城里过日子了。”
在短短一月内,跟陈永中一样,102个东坪村“两栖农民工”将全家户口迁进城镇。
比陈永中更开心的是周康复。
“开县的这次户籍新政包含了‘农迁农’内容,鼓励条件较差的农户向条件较好的地区转移,在易地搬迁中,同样保留原籍的土地、房屋等权益,只要在迁入地购买房屋或承包土地,就可享受当地居民的同等待遇。”听了干部的宣传,周康复一脸灿烂。
“就在几天前,我与原房东魏久宏达成房屋及土地经营转让协议,拿到了宅基地使用证及房屋产权登记证。”周康复吐出一口长气,“我终于结束了租地生活,成了毛成村真正的村民。”
“截至7月30日,开县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有8947名农民工成为城市人口,还有3110名农民从条件较差的山区落户到条件优越的坝下。”李殿勋说,“富裕农民进城、贫困农民下山”的农村人口梯度转移计划,开始跨越式推进。
“我从组织上要回了辞职报告。”东坪村的可喜变化,点燃了陈亮中“老骥伏枥”的壮志雄心。
“穿上‘八件衣服’的进城农民工,现在愿意把土地交给村里进行集体经营了。”陈亮中说,“我终于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现在,陈亮中正马不停蹄地带领干部们考察项目。
农村因户籍新政走向繁华,而进了城的农民,在政府的精心部署下,也过上了幸福生活。
郭家镇花林村5组村民孙仁德,全家三口于6月底将户口迁进城。“我们一家不但享受到养老保险等待遇,儿子在城里读书也不用交择校费了。”孙仁德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村里把我的土地以入股的方式,与一家公司进行合作种桉树,按股分红,五年后我可以获得两万多元。”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落户后,孙仁德所在地的居委会让他们夫妇参加了就业培训班,培训结业后,进入县城毛纺织厂当上了纺织工人。“我们两口子月收入加起来有6000多元,比一些白领的工资还高。”孙仁德夫妇笑得合不拢嘴。
开县户籍新政,已经荡开涟漪……
近三个月,风云突变,一万余名农民主动申请转为城市户口。
开县的户籍改革新政,如一缕春风,一夜吹开花千树。
两栖困境
“两头跑,饿不死,吃不饱!”
这句流传在开县农村的口头禅,正是开县温泉镇东坪村农民工陈永中的真实写照。
陈永中十年前就开始在县城做小生意,数年拼打,终于在县城买上商品房。“房子虽买了,但老家的土地卻成了鸡肋。”陈永中说,“乡下土地每年有种粮、退耕还林等补贴,食之无味,但弃之又可惜。”
更重要的是,土地是陈永中可以退守的阵地:“在城里讨生活很不容易,万一哪天我过不下去了,总还可以退回农村种地吧。”
以种地为生的周康复比陈永中还要无奈。
周康复原是开县关面乡泉秀村村民,但他在郭家镇毛成村做了13年“暂住居民”。
13年前,为改变在深山里的贫困生活窘况,周康复在亲戚帮助下,搬到条件较好的郭家镇毛成村,靠租村民魏久宏的房屋和土地过日子。由于已进城的魏久宏不愿转让房屋和土地,导致周康复户籍无法落户到毛成村。
“虽然我早就融入了毛成村,但总感觉这种好日子是借来的,迟早会还回去。”周康复不停唉声叹气。
“现有户籍制度的弊端,造成了农民与土地、房屋相分离的两栖现象。”开县宣传部长赵远坤说,“开县像陈永中这种在城里有固定收入,但户口和承包地仍在原地的农民有17万人之多;像周康复这种户口和承包地在贫困山村,而全家在条件较好乡村靠租赁过日子的农民有8000余人。”
两栖困境,让开县农民梯度进城计划全面受阻。
农业受阻
陈亮中在开县温泉镇东坪村算个人物,因为他做了20多年的村支书。
在他的妙手经营下,这个只有20余户人的小山村,变成了拥有3800多人的大集镇,医院、学校、银行等应有尽有。
陈亮中常常为这份成绩沾沾自喜,但这两年,自喜渐渐变成了哀叹。
前不久,为培育支柱产业,陈亮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引进的一个由日本企业投资的“活水养鱼”项目,被村民们硬生生拒之门外。“这个项目需要集中征地500亩,拆掉旧房2000平方米,但村民们宁愿将土地和房屋闲置,也不支持我引进的致富项目。”
一边是集镇扩张带来的就业压力,一边是渐次荒凉的村落和土地,面对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陈亮中揪心不已。
雄心勃勃的招商失败后,陈亮中就陷入深深思索: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平时对土地不管不问,一旦收拢来却又大吵大闹,这不是要把东坪村荒芜掉吗?
陈亮中越想越急,一年间就白了头。“这样下去,我将晚节不保,不如早早收兵,隐姓埋名做个普通百姓。”陈亮中向组织递交了辞职报告。
破冰之举
比陈亮中更揪心的,是开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
“传统户籍制度不但阻碍了农民梯度进城计划,更让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全面受阻。”开县副县长邓有国说。
为此,开县县委、县政府开始寻找破题之路。
2009年10月,“双置换”试点在郭家镇拉开序幕: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置换城镇社保,以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置换城镇住房。
原以为这个试点会荡开一池春水,没想到竟然波澜不惊。“三个月里,两万多农户只有32户提出申请。”赵远坤说。
农民怎么不愿进城呢?
县领导立即展开调查,发现用“双置换”来实现“市民权”,绝大多数农民有后顾之忧:一怕失去集体经济分红等土地利益,二怕进城后就业无保障而沦为城市贫民,三怕离乡离土断了“根”。
改革陷入困境,怎么办?
关键时刻,市长黄奇帆的一段讲话击中要害。
“城市户口绑着‘五件衣服’——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农村户口绑着‘三件衣服’——承包地、林地和宅基地。为什么改革没突破,就是因为农民放弃‘三件衣服’穿上‘五件衣服”后,是要增加生活成本的。”黄奇帆说,“在保障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求农民放弃‘三件衣服’,这是对农民利益的侵犯,所以户籍改革绝不能让农民‘裸身’出村。”
经过一番酝酿,今年4月,开县大胆调整户籍改革政策:允许在县城和乡镇集镇购买住房的农民工办理城镇户口时,保留其原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对自愿退出宅基地及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政府给予相应补助。
“对继续保留土地权益的,开县要求土地不能撂荒,可以将承包地交由土地专业合作社经营,按协议分享收益;也可以出租给经营大户,获得租金收入。”开县县委书记李殿勋说。
风生水起
既可以保留农村“三件胞衣”,又可以穿上城市“五件大衣”的户籍新政,让东坪村老少爷们乐开了花。
“做梦都想不到还有这等好事。”陈永中毫不犹豫地将全家五口人的户口迁进县城,“终于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安心心在城里过日子了。”
在短短一月内,跟陈永中一样,102个东坪村“两栖农民工”将全家户口迁进城镇。
比陈永中更开心的是周康复。
“开县的这次户籍新政包含了‘农迁农’内容,鼓励条件较差的农户向条件较好的地区转移,在易地搬迁中,同样保留原籍的土地、房屋等权益,只要在迁入地购买房屋或承包土地,就可享受当地居民的同等待遇。”听了干部的宣传,周康复一脸灿烂。
“就在几天前,我与原房东魏久宏达成房屋及土地经营转让协议,拿到了宅基地使用证及房屋产权登记证。”周康复吐出一口长气,“我终于结束了租地生活,成了毛成村真正的村民。”
“截至7月30日,开县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有8947名农民工成为城市人口,还有3110名农民从条件较差的山区落户到条件优越的坝下。”李殿勋说,“富裕农民进城、贫困农民下山”的农村人口梯度转移计划,开始跨越式推进。
“我从组织上要回了辞职报告。”东坪村的可喜变化,点燃了陈亮中“老骥伏枥”的壮志雄心。
“穿上‘八件衣服’的进城农民工,现在愿意把土地交给村里进行集体经营了。”陈亮中说,“我终于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现在,陈亮中正马不停蹄地带领干部们考察项目。
农村因户籍新政走向繁华,而进了城的农民,在政府的精心部署下,也过上了幸福生活。
郭家镇花林村5组村民孙仁德,全家三口于6月底将户口迁进城。“我们一家不但享受到养老保险等待遇,儿子在城里读书也不用交择校费了。”孙仁德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村里把我的土地以入股的方式,与一家公司进行合作种桉树,按股分红,五年后我可以获得两万多元。”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落户后,孙仁德所在地的居委会让他们夫妇参加了就业培训班,培训结业后,进入县城毛纺织厂当上了纺织工人。“我们两口子月收入加起来有6000多元,比一些白领的工资还高。”孙仁德夫妇笑得合不拢嘴。
开县户籍新政,已经荡开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