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的设置及迁移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政府为了抗击沙俄入侵,在黑龙江地区实行军府制度,设置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黑龙江将军除常设将军衙门军政合一的办事机构外,还设各副都统衙门分支机构,先后设有黑龙江、墨尔根、齐齐哈尔、呼伦贝尔、呼兰、布特哈、通肯等副都统及兴安城副都统衔总管.黑龙江将军驻地先后从额苏哩迁到旧瑷珲,又从旧瑷珲迁到新瑷珲,再从新瑷珲迁到墨尔根城,最后迁到齐齐哈尔城.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的迁移伴随着中俄关系及国内民族关系的变化.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在不同地方发挥了不同的历史作用.
其他文献
罗素和杜威在真理观上持针锋相对的立场,前者是真理符合论的拥护者,后者则详细阐发了实用主义真理观.他们在真理观上的分歧源自于他们的形而上学立场和哲学方法的不同.罗素一生多数时候都坚持实在论,并坚持使用逻辑分析方法探讨一切哲学问题,而杜威完全不赞同罗素关于客观事实的本体论主张,极力倡导实验主义方法.他们二人就真理问题展开的思想交锋极大地推进了这一重要哲学论题的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极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论文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主题,结合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对贵州民族地区三所高校开展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近年来贵州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并在将教学实践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进行比对的基础上,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完善策略和改进措施.
民歌不仅是中国音乐的源头,更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一直以来,欧阳修以"文章道术为学者师"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从而忽略了其文学实践和文学观念中的民间因子.早期闲适的京洛生活,以及中年之前的历次贬谪,使其与民间文学充分接触,"樵歌""棹歌""楚谣""俚歌"等民歌因素在其作品中频繁出现,并被不断提纯,最终积淀为一种审美追求.民间歌谣自然随性的表现形式,以及言志体俗的内在属性,不仅为欧阳修的作品提供了"淡"的外衣,更使其作品淡中有物、淡内含讽,"淡怨"风格由此形成."淡怨"扩充了"淡"的指涉空间,彰显
鉴于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论文旨在考察外语教师自主支持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动机的影响,从而为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和儿童学习、成长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本研究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外语教师自主支持问卷、少数民族学生自主性动机问卷等,研究结论为:外语教师的自主支持与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动机、心理弹性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心理弹性因素在外语教师自主支持与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主学习动机之间起到比较重要的中介作用.
明清之际,女性诗人创作主题与生活高度贴合,日常生活皆可援引入诗成为创作主题,其中以"疾病"或"病况"为题的作品日渐增多,这不仅与儒家传统伦理对身体生理隐私不予描写的界限相背离,并引发了与诗歌"公共属性"之间的矛盾对比,并因主题另类而成为当代汉学研究的重点.而融"病"入"情"的诗词作品,则不但体现了女性诗人的性别特征,又显现出女性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美学观,提升了她们对生命的顿悟,拓展了女性诗词生命的空间范畴.
在中国古代歌谣中,谶语歌谣因其与历史、信仰的复杂互动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既有研究或是站在史学立场上视其为政治史的佐证,或是从文学视角分析其对叙事文学的影响及其文化意味.若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将谶语歌谣还原为一种民间口头讲述,在历史脉络下爬梳其文本形态的层累,则可钩沉其谶示意义权威性、合法性的建立过程,并分析在这种观念信仰之上,人们试图借此理解、阐释甚至建构历史的丰富话语形态.基于口头文化传统的"资源库",谶语歌谣构成古人认知历史的观念框架与交流工具,并由此作为古代歌谣的特殊类型,为当下讨论口传文学与
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文化基础设施的营造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实现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重大文化战略决策,对于决定性地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化建设不像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节奏和规律,其间既有许多机遇和机会,也有诸
若谓语言哲学乃是"对语言进行哲学研究"之义,则"钱玄同的语言哲学"的说法可以成立.钱玄同五四时期的语言哲学是在实然的抗拒力与应然的推动力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体现了批判与反思、展望与重建的哲学精神.其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关于汉字的特点,钱玄同反对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或"衍形文字"的说法;关于汉字的本质,他坚持文字同语言都是表示思想事物的符号的主张;关于汉字的发展趋势,他认为中国文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形而意、由意而音、由繁到简.第二,钱玄同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汉字革命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元朝是辽宋夏金之后统一多民族中国又一个大一统政权,元朝为了对疆域内各民族进行有效的治理,以大一统作为国家建设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强调以"汉法治国",通过一系列祭祀活动来表达"天下一家"的民族思想,摒弃"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通过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来淡化"华夷"二元对立,上述与大一统实践有关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13世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被译为拉丁语并传至西欧标志着基督教神学观与古希腊自然政治观的交锋.依据对《政治学》的不同立场,基督教会内部可划分为调和与改造派、论战派及应用派.各派都继承了源自这一著作的诸多观念,如自然主义国家观、优良政体、法及公民的概念等,旨在消解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带来的威胁,将其融入基督教神学,以调和理性与信仰.这间接促进了《政治学》的传播.基督教会成为传播亚里士多德学说的先锋和当时西欧先进思想的引领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基督教固有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