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代工企业的陆续内迁,带动了电子信息产业区域格局的改变,并透过中小企业的成长、产业工人的培育、公共服务的改善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创造了信息技术及产品应用的新的社会基础。与此同时,未来家庭成为IT、互联网、彩电企业的竞争交集。内需竞争力的再造、向价值链上下游的渗透、前瞻性业务布局和新型竞合模式的形成,成为未来产业竞争的焦点。围绕这一话题,本报于本期和下期摘登赛迪智库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随着东部沿海城市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电子信息产业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梯度转移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中西部地区尤其是郑州、武汉、重庆、成都的人才优势、交通条件、配套环境等逐步改善,加上成本优势,吸引了包括富士康、仁宝在内的代工厂商加速内迁。目前重庆正在打造全球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郑州、廊坊等地也已形成了手机制造基地。
在此次产业转移中,代工企业的内迁将对承接地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启发?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一)拉动中小企业成长
大型代工厂所到之地,必然会有部分成熟的配套企业跟随,包括零部件配套、物流等企业。同时,对某些小规模零部件的配套需求可能拉动本地中小企业的成长。以重庆笔记本电脑代工为例,通过70%到80%的零部件本地化生产以及整机加零部件生产的全流程产业链,极大地减少了外来运输的成本。惠普、宏碁的进入,又吸引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纬创、仁宝、和硕等世界级代工商的协同。这种产业集聚,又进一步促使研发机构的跟进。
(二)培养产业工人
代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新建厂区的用工数目常常达到十几万人,加上周边配套服务等,使得当地劳动力需求量短时间内大幅提高。以郑州为例,富士康落户后短短一年内,厂区员工达到12万人。在其他城市,富士康也是少则几万人,多则十几万人。因此,代工厂的落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当地劳动力的就业率,这些人员进入富士康进行培训后上岗,劳动力素质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为当地培养大量产业工人。这些工人经过一定时期的学习,会成为熟练工甚至技术人员。随着富士康的持续发展,其技术研发也在不断增强,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将有效带动当地人才的集聚。
(三)改善公共服务
代工企业在当地设厂投资,会对当地的政府服务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客观上带动了政府等公共服务部门应用新技术提升服务的能力。以郑州为例,当地政府与富士康共同设立了“五五办”,用设立这种专门办公室的方式,将企业需求与政府服务进行高规格、直接的对接。以重庆为例,为了解决电子制造企业出口物流通关的问题,重庆在中国海关的支持下,通过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和GPS定位系统,从技术上解决了保税物流的监管问题,并获得国家批准,在重庆设立了两个综合保税区,从而极大加快了通关速度。
(四)加速城市化进程
代工企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迁移,加速了当地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一是当地农村劳动力“进厂又进城,离土不离乡”。二是代工企业对交通、金融、水电等的要求,促进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郑州为例,有关部门认为,富士康的入驻将该地区的建设开发提前了5至10年。三是产业和人口集聚带动了生活、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代工企业的超大规模工业园区会逐渐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重要卫星城。有数据显示,富士康在郑州建厂,可拉动40万人就业,将城市化水平由63.4%提高到70%以上。
二、业务模式创新的动力
(一)内需市场崛起
长期以来,我国代工制造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核心技术缺乏,同质化竞争严重,利润率低下。但是,我国台湾代工企业通过正确的战略选择和高效的资源配置,实现规模化效益和技术积累,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首先,代工生产进入门槛较低,有利于企业绕开核心技术和标准的壁垒。其次,代工生产占据我国出口的很大比重,不能轻言放弃。当然,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巩固代工制造优势的同时,正着手转变“两头在外”的传统代工模式。
(二)价值链上下游渗透
我们注意到,依托高效管理及持续的技术积累,以及与世界领先客户的深度合作,富士康正在由单纯加工制造向全价值链拓展;对成本、流程等工业生产核心领域的管理能力,已经逐步内化为富士康的竞争优势;在精密加工、模具制造等方面的优势,支撑了富士康代工业务的高速发展。此外,富士康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熟知国际惯例和规则,为代工企业向价值链上下游渗透提供了经验。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应当在管理、技术、客户等领域加大投入,积极拓展优质客户,加快向价值链上游挺进,基于市场需求与技术条件构建内化价值链。
(三)前瞻业务布局
利润率较低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一项基本特征,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利润率还不到5%。对于代工企业而言,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一方面,利用既有经验和优势,加速向成本更加低廉、用地更加便利、资源更加充沛的地区扩张,通过模式复制来占领大量市场,以规模取胜;另一方面,以加工制造为原点,审慎选择业务领域,布局互相支撑作用强、战略意义显著、市场潜力大的业务体系。
富士康在手机、电脑主机板、光通信和镁合金业务、汽车电子业务、数码相机业务、医疗设备业务、面板业务等方面的布局,为代工企业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目前,富士康开始布局纳米科技、网络通信、能源环保、医疗生技、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发展纳米科技、热传技术、纳米级量测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绿色环保制程技术、光学镀膜技术。这些又为代工企业转型提供了新的借鉴。
(四)新型竞合模式
代工企业的内迁,为承接地带来新的产业链格局和价值链组合。以太原为例,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在该市有核心企业三家,这三家企业2006年实现增值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分别为13400(含免抵调库9117)万元、145万元,分别占同期全局增值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55.13%、7.21%。另外,与富士康有密切业务关系或者依托富士康生存的企业有7至9家,富士康营造了一条产业链。
承接地应该规避代工企业已有优势业务领域,布局诸如OLED、数字家庭等新兴产业机会。此外,承接地应通过产业链环节互补,与超大规模企业形成紧密合作,利用合作产生的知识扩散与利润分成,加速自身产业质与量的提升。
随着东部沿海城市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电子信息产业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梯度转移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中西部地区尤其是郑州、武汉、重庆、成都的人才优势、交通条件、配套环境等逐步改善,加上成本优势,吸引了包括富士康、仁宝在内的代工厂商加速内迁。目前重庆正在打造全球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郑州、廊坊等地也已形成了手机制造基地。
在此次产业转移中,代工企业的内迁将对承接地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启发?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一)拉动中小企业成长
大型代工厂所到之地,必然会有部分成熟的配套企业跟随,包括零部件配套、物流等企业。同时,对某些小规模零部件的配套需求可能拉动本地中小企业的成长。以重庆笔记本电脑代工为例,通过70%到80%的零部件本地化生产以及整机加零部件生产的全流程产业链,极大地减少了外来运输的成本。惠普、宏碁的进入,又吸引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纬创、仁宝、和硕等世界级代工商的协同。这种产业集聚,又进一步促使研发机构的跟进。
(二)培养产业工人
代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新建厂区的用工数目常常达到十几万人,加上周边配套服务等,使得当地劳动力需求量短时间内大幅提高。以郑州为例,富士康落户后短短一年内,厂区员工达到12万人。在其他城市,富士康也是少则几万人,多则十几万人。因此,代工厂的落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当地劳动力的就业率,这些人员进入富士康进行培训后上岗,劳动力素质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为当地培养大量产业工人。这些工人经过一定时期的学习,会成为熟练工甚至技术人员。随着富士康的持续发展,其技术研发也在不断增强,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将有效带动当地人才的集聚。
(三)改善公共服务
代工企业在当地设厂投资,会对当地的政府服务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客观上带动了政府等公共服务部门应用新技术提升服务的能力。以郑州为例,当地政府与富士康共同设立了“五五办”,用设立这种专门办公室的方式,将企业需求与政府服务进行高规格、直接的对接。以重庆为例,为了解决电子制造企业出口物流通关的问题,重庆在中国海关的支持下,通过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和GPS定位系统,从技术上解决了保税物流的监管问题,并获得国家批准,在重庆设立了两个综合保税区,从而极大加快了通关速度。
(四)加速城市化进程
代工企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迁移,加速了当地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一是当地农村劳动力“进厂又进城,离土不离乡”。二是代工企业对交通、金融、水电等的要求,促进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郑州为例,有关部门认为,富士康的入驻将该地区的建设开发提前了5至10年。三是产业和人口集聚带动了生活、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代工企业的超大规模工业园区会逐渐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重要卫星城。有数据显示,富士康在郑州建厂,可拉动40万人就业,将城市化水平由63.4%提高到70%以上。
二、业务模式创新的动力
(一)内需市场崛起
长期以来,我国代工制造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核心技术缺乏,同质化竞争严重,利润率低下。但是,我国台湾代工企业通过正确的战略选择和高效的资源配置,实现规模化效益和技术积累,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首先,代工生产进入门槛较低,有利于企业绕开核心技术和标准的壁垒。其次,代工生产占据我国出口的很大比重,不能轻言放弃。当然,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巩固代工制造优势的同时,正着手转变“两头在外”的传统代工模式。
(二)价值链上下游渗透
我们注意到,依托高效管理及持续的技术积累,以及与世界领先客户的深度合作,富士康正在由单纯加工制造向全价值链拓展;对成本、流程等工业生产核心领域的管理能力,已经逐步内化为富士康的竞争优势;在精密加工、模具制造等方面的优势,支撑了富士康代工业务的高速发展。此外,富士康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熟知国际惯例和规则,为代工企业向价值链上下游渗透提供了经验。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应当在管理、技术、客户等领域加大投入,积极拓展优质客户,加快向价值链上游挺进,基于市场需求与技术条件构建内化价值链。
(三)前瞻业务布局
利润率较低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一项基本特征,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利润率还不到5%。对于代工企业而言,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一方面,利用既有经验和优势,加速向成本更加低廉、用地更加便利、资源更加充沛的地区扩张,通过模式复制来占领大量市场,以规模取胜;另一方面,以加工制造为原点,审慎选择业务领域,布局互相支撑作用强、战略意义显著、市场潜力大的业务体系。
富士康在手机、电脑主机板、光通信和镁合金业务、汽车电子业务、数码相机业务、医疗设备业务、面板业务等方面的布局,为代工企业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目前,富士康开始布局纳米科技、网络通信、能源环保、医疗生技、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发展纳米科技、热传技术、纳米级量测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绿色环保制程技术、光学镀膜技术。这些又为代工企业转型提供了新的借鉴。
(四)新型竞合模式
代工企业的内迁,为承接地带来新的产业链格局和价值链组合。以太原为例,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在该市有核心企业三家,这三家企业2006年实现增值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分别为13400(含免抵调库9117)万元、145万元,分别占同期全局增值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55.13%、7.21%。另外,与富士康有密切业务关系或者依托富士康生存的企业有7至9家,富士康营造了一条产业链。
承接地应该规避代工企业已有优势业务领域,布局诸如OLED、数字家庭等新兴产业机会。此外,承接地应通过产业链环节互补,与超大规模企业形成紧密合作,利用合作产生的知识扩散与利润分成,加速自身产业质与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