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PFNA治疗老年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分别对比分析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DHS内固定治疗方法,PFNA固定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身体负重行走的早日恢复,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应用更为安全可靠。
关键词:PFNA;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80-01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若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严重者会致残,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为研究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采用PFNA和DHS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调我院从2011年9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72例老年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男42例,女30例,年龄为54-88岁,平均年龄为71±1.1岁,左40例,右32例。车祸伤17例(23.6%),跌倒伤55例(76.4%)。A2型骨折62例(86.1%),A3型骨折10例(13.9%)。合并高血压24例,糖尿病22例。所选取的患者均于伤后7天内接受手术治疗。7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42例,乙组30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0.05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选取标准:
入院后患肢暂时实施皮肤牵引,术前给予患者必要的X线胸片、心脏超声、心电图以及血液生化检验等方面检查,并经相关科室会诊辅助治疗,结合患者伤前的行为能力,对患者全身情况以及心肺功能进行综合性评估,待患者并发症基础得到控制后给予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1.3 方法:
72例按照手术方法划分为两组,甲组采用DHS内固定治疗,取仰卧体位,从大粗隆顶点向下做出一个长为15cm的纵行切口,显露出大粗隆以及股骨上端。实施牵引复位后,在大粗隆下约2cm处在135°导向器作用下采用导针钻入,于C型臂X线机透视作用下,正位沿着股骨颈长轴平行股骨矩位置,侧位在股骨颈长轴正中,以针尖刚到髋臼缘为最佳的导针进入深度,经扩孔后进行攻丝,并将长度适合的DHS螺钉拧入其中,并采用DHS钢板处采用螺钉将其固定在股骨干上。
乙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取仰卧体位,由助手进行持续牵引,保证患肢处于内收内旋位,给予患肢牵引复位。从大粗隆顶端向近端做出一个长为6cm的纵行切口,并对臀中肌肌纤维实施钝性分离,于大转子顶点偏内缘开骨道并闭合将导针插入其中,扩随后将粗细合适的PFNA主钉置入其中,于侧向瞄准装置的辅助下定位针钻入到股骨颈内,于C型臂透视下观察待定位针处于股骨颈纵轴线的中下1/3处,则定位该处为主钉放入的深度。之后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定位针的深度以及位置,并沿着定位针钻孔并采用皮质骨实施攻丝,选择一个长度适合的螺旋刀片,解锁后沿着定位针方向将其锁乳到股骨颈内,之后借助远端瞄准装置,采用股骨采用远侧的锁定进行固定。术后给予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24h,并实施抗凝治疗5-7d,术后2天观察患者骨折恢复情况,若允许运动,可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之后逐渐增加运动量。之后叮嘱患者要定期到院接受复诊并拍X线片检查患者身体情况。
1.3 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定:
观察髋关节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髋关节功能评分(满分100分)评价治疗效果,评分大于90分,为优;评分为80-89分,为良;评分为70-79分,为可;评分小于70分,为差[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5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抽调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甲组42例患者治疗后,优25例,良11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5.7%,乙组30例患者治疗后,优20例,良9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7%,乙组患者优良率明显优于甲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甲组患者出现5例髋内翻,2例发生滑动螺钉切割穿出股骨头,实施股骨头置换术,2例出现钢板松脱以及螺钉断裂,并发症发生率为21.4%(9/42),乙组并发症出现2例骨愈合延迟,去除远端锁定后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乙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甲组,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HS为一种临床常用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该方法可有效治疗EvansI、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在治疗合并小粗隆骨折且较多粉碎性骨折时,其抗旋转能力较差[2]。而PFNA方法采用螺旋刀片取代原来的拉力螺钉,减少了发生切割可能,显著提高把持力,螺旋刀片是采用击入的,可压紧周围松质骨,且刀片可自行锁定,可有效防止螺钉松动,提高固定效果。相关生物力学实验表明,采用PFNA螺旋刀片固定,可显著提高固定效果,其抗内翻畸形、抗旋转稳定性效果良好,且在治疗骨质疏松患者时,其防塌陷能力以及锚合力效果良好[3]。本次研究中,甲组优良率为85.7%,并发症发生率为21.4%,乙组优良率为96.7%,并发症发生率为6.7%,乙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甲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治疗更为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袁艾东,李文锐,李文虎,等.PFNA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问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6):541-542.
[2]王庆刚,彭小强,孙月柏,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价[J].医药前沿,2011,(12):135-136.
[3]邱志杰,杨惠林,魏林,等.PFNA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7):2270-2272.
目的:分析研究PFNA治疗老年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分别对比分析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DHS内固定治疗方法,PFNA固定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身体负重行走的早日恢复,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应用更为安全可靠。
关键词:PFNA;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80-01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若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严重者会致残,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为研究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采用PFNA和DHS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调我院从2011年9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72例老年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男42例,女30例,年龄为54-88岁,平均年龄为71±1.1岁,左40例,右32例。车祸伤17例(23.6%),跌倒伤55例(76.4%)。A2型骨折62例(86.1%),A3型骨折10例(13.9%)。合并高血压24例,糖尿病22例。所选取的患者均于伤后7天内接受手术治疗。7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42例,乙组30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0.05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选取标准:
入院后患肢暂时实施皮肤牵引,术前给予患者必要的X线胸片、心脏超声、心电图以及血液生化检验等方面检查,并经相关科室会诊辅助治疗,结合患者伤前的行为能力,对患者全身情况以及心肺功能进行综合性评估,待患者并发症基础得到控制后给予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1.3 方法:
72例按照手术方法划分为两组,甲组采用DHS内固定治疗,取仰卧体位,从大粗隆顶点向下做出一个长为15cm的纵行切口,显露出大粗隆以及股骨上端。实施牵引复位后,在大粗隆下约2cm处在135°导向器作用下采用导针钻入,于C型臂X线机透视作用下,正位沿着股骨颈长轴平行股骨矩位置,侧位在股骨颈长轴正中,以针尖刚到髋臼缘为最佳的导针进入深度,经扩孔后进行攻丝,并将长度适合的DHS螺钉拧入其中,并采用DHS钢板处采用螺钉将其固定在股骨干上。
乙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取仰卧体位,由助手进行持续牵引,保证患肢处于内收内旋位,给予患肢牵引复位。从大粗隆顶端向近端做出一个长为6cm的纵行切口,并对臀中肌肌纤维实施钝性分离,于大转子顶点偏内缘开骨道并闭合将导针插入其中,扩随后将粗细合适的PFNA主钉置入其中,于侧向瞄准装置的辅助下定位针钻入到股骨颈内,于C型臂透视下观察待定位针处于股骨颈纵轴线的中下1/3处,则定位该处为主钉放入的深度。之后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定位针的深度以及位置,并沿着定位针钻孔并采用皮质骨实施攻丝,选择一个长度适合的螺旋刀片,解锁后沿着定位针方向将其锁乳到股骨颈内,之后借助远端瞄准装置,采用股骨采用远侧的锁定进行固定。术后给予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24h,并实施抗凝治疗5-7d,术后2天观察患者骨折恢复情况,若允许运动,可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之后逐渐增加运动量。之后叮嘱患者要定期到院接受复诊并拍X线片检查患者身体情况。
1.3 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定:
观察髋关节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髋关节功能评分(满分100分)评价治疗效果,评分大于90分,为优;评分为80-89分,为良;评分为70-79分,为可;评分小于70分,为差[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5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抽调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甲组42例患者治疗后,优25例,良11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5.7%,乙组30例患者治疗后,优20例,良9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7%,乙组患者优良率明显优于甲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甲组患者出现5例髋内翻,2例发生滑动螺钉切割穿出股骨头,实施股骨头置换术,2例出现钢板松脱以及螺钉断裂,并发症发生率为21.4%(9/42),乙组并发症出现2例骨愈合延迟,去除远端锁定后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乙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甲组,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HS为一种临床常用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该方法可有效治疗EvansI、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在治疗合并小粗隆骨折且较多粉碎性骨折时,其抗旋转能力较差[2]。而PFNA方法采用螺旋刀片取代原来的拉力螺钉,减少了发生切割可能,显著提高把持力,螺旋刀片是采用击入的,可压紧周围松质骨,且刀片可自行锁定,可有效防止螺钉松动,提高固定效果。相关生物力学实验表明,采用PFNA螺旋刀片固定,可显著提高固定效果,其抗内翻畸形、抗旋转稳定性效果良好,且在治疗骨质疏松患者时,其防塌陷能力以及锚合力效果良好[3]。本次研究中,甲组优良率为85.7%,并发症发生率为21.4%,乙组优良率为96.7%,并发症发生率为6.7%,乙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甲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治疗更为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袁艾东,李文锐,李文虎,等.PFNA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问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6):541-542.
[2]王庆刚,彭小强,孙月柏,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价[J].医药前沿,2011,(12):135-136.
[3]邱志杰,杨惠林,魏林,等.PFNA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7):227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