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皖籍名流邓竹虚先生,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一生潇洒豪放,为事业苦苦拼搏。邓老已年愈八旬,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他的诗歌和书法作品数量多,精品多,被人民称为奇才,誉满江淮大地。
邓老祖籍安徽定远。他是我党高级干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离休。他少年读过私塾,青年时代在新四军二师转战皖东,参加过渡江战役。解放后,他历任县委书记、省文联秘书长、大学副教授、宣传部长、报社总编辑、政协副主席等领导职务。“文革”期间,他受尽折磨,住过牛棚,上过“五七干校”,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以旺盛的精力,为党和人民忘我的工作。1992年春天,他在诗仙李白“跳江捉月”的马鞍山采石矶,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诗社——太白诗社,出版了《太白诗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他撰文,标题是“一个诗社和一个老人”。新华社《_望》和美国一家报纸转载了这篇文章。邓老还为开发安徽三大名山之一的天柱山旅游区花了大力气,并为马鞍山市创办了辅导大学、老年大学,又和同仁为创办马鞍山国际吟诗节出谋划策。
邓竹虚先生是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恰似他的性格,饱含激情,热情奔放,充满着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情怀。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邓老的诗经常在全国影响较大的《诗刊》,以及省内的各家文学刊物、报纸副刊上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因此,四十年前他就荣获作家、诗人的桂冠。
邓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进行诗歌和书法创作。他做诗多在夜晚,有时候在床上突然坐起,抓笔就写,写完再睡,如此反复,直到一首新诗写成,已东方发白。他以诗人博大的胸怀,充满了对党和祖国的爱,对军旅生活的追念和对战友的爱,对地球和大自然的爱,对人世间一切进步和美好事物的爱。1998年夏,江淮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正在医院治疗的邓竹虚先生,在输液的时候构思了一首《抗洪》诗,配合报纸抗洪救灾的报道,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斗志。1999年3月,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他满腔激愤,怒发冲冠,连夜写出《笔伐》,愤怒声讨。奥运申办成功的消息传来,他激动得彻夜难眠,一个通宵写出《拥抱》一诗,表达了老人拳拳爱国之心。
从2001年至2005年,邓老硕果累累。这五年是邓竹虚先生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接连出版了五本诗集,平均一年一本。《楚江吟》、《楚江草》、《楚江风》、《铁军颂》、《楚江云》。耄耋之年辑作成集,圆了自己多年来盼望出版楚江系列诗集的梦。他的精品诗作《三墓行》,被香港中华艺术研究中心名人名作评选委员会,评为“世纪杯”一等奖。
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邓老离休后,在诗歌和书法创作方面,决心“最后冲刺”,专心致志地丰富自身的学养和内涵,大胆地改革,在书法创作方面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彰显时代的气息。
邓老把书法与健身紧密结合,坚持每天早晨练笔,多年如一日。他刻苦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颜正卿的《勤礼碑》,汉碑《石门颂》、《张迁碑》、还有《张猛龙帖》,以及现代书法大家于佑任、唐朝怀素的草书等。他吸纳百家,师承多门,结合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熔入个人的情趣,其章法、运笔、结构、线条等方面与做诗一样,向更高层次追寻。1999年,他根据多年经验自悟一首学习书法的诗:“学书学画学情操,多看多知多任劳,来日来年多鉴赏,一山一石一重高。”因此,邓老的书法内功深厚,端庄中见流畅,严肃中见潇洒,苍劲而隽秀,浑厚而飘逸,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我们经常参观书法展览,看到书法作品大多抄录著名诗词作家的作品和警句。邓竹虚先生则与众不同,他的书法作品大多都是自己的诗作。《全国首届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画家》一书,收集了邓老一幅书法作品“长河昼夜流,逐浪竞飞舟,戴月追红日,巡天跨海游”。2005年4月,邓老驱车来到湖北长江三峡大坝上,朋友们向他索求墨宝,他感慨万千,即興做诗一首:“神龙曾未想,楚王何期盼,诸葛几度愁,如今江横山。”诗人在激动地欢呼——人类始祖神龙身旁,在古楚国的属地,在诸葛亮几度为之愁恼的地方,险峻的长江三峡,今天,人民创造了奇迹,在此筑起了雄伟的大坝,让天堑变通途!最近,中央电影电视部门为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来电请邓老题字。他泼墨挥毫,做诗祝贺:“无声载舞迎朝霞,黑白传播四海涯,彩色光辉照宇宙,百年大放万重花”。其诗高度浓缩概括了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也将邓老的诗书笔力之美呈现在世人面前。
邓老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全国各地展出,受到一致好评。为纪念抗美援朝四十五周年,他的书法作品应邀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随后又在华东、中南地区参加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展出。在香港,邓老的书法精品荣获国际金奖,还被香港世界华人文艺家评审委员会授予“世界优秀华人文艺家”光荣称号。其书法作品在澳门展出,也受到澳门同胞的高度赞扬。
邓竹虚先生现仍在国内书画界身兼多职。他是中国东方书画院理事,中国市长书画院院士,中国青少年书画评委会评委,还在一些省市书画界兼职,工作很是繁忙。尽管患病,身体不适,仍笔耕不辍。邓老说,他对死亡看的很淡,重要的是人要活得有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他要求自己每天写一首诗,写一幅字,踏踏实实地走向人生的最高峰。
邓老祖籍安徽定远。他是我党高级干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离休。他少年读过私塾,青年时代在新四军二师转战皖东,参加过渡江战役。解放后,他历任县委书记、省文联秘书长、大学副教授、宣传部长、报社总编辑、政协副主席等领导职务。“文革”期间,他受尽折磨,住过牛棚,上过“五七干校”,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以旺盛的精力,为党和人民忘我的工作。1992年春天,他在诗仙李白“跳江捉月”的马鞍山采石矶,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诗社——太白诗社,出版了《太白诗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他撰文,标题是“一个诗社和一个老人”。新华社《_望》和美国一家报纸转载了这篇文章。邓老还为开发安徽三大名山之一的天柱山旅游区花了大力气,并为马鞍山市创办了辅导大学、老年大学,又和同仁为创办马鞍山国际吟诗节出谋划策。
邓竹虚先生是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恰似他的性格,饱含激情,热情奔放,充满着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情怀。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邓老的诗经常在全国影响较大的《诗刊》,以及省内的各家文学刊物、报纸副刊上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因此,四十年前他就荣获作家、诗人的桂冠。
邓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进行诗歌和书法创作。他做诗多在夜晚,有时候在床上突然坐起,抓笔就写,写完再睡,如此反复,直到一首新诗写成,已东方发白。他以诗人博大的胸怀,充满了对党和祖国的爱,对军旅生活的追念和对战友的爱,对地球和大自然的爱,对人世间一切进步和美好事物的爱。1998年夏,江淮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正在医院治疗的邓竹虚先生,在输液的时候构思了一首《抗洪》诗,配合报纸抗洪救灾的报道,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斗志。1999年3月,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他满腔激愤,怒发冲冠,连夜写出《笔伐》,愤怒声讨。奥运申办成功的消息传来,他激动得彻夜难眠,一个通宵写出《拥抱》一诗,表达了老人拳拳爱国之心。
从2001年至2005年,邓老硕果累累。这五年是邓竹虚先生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接连出版了五本诗集,平均一年一本。《楚江吟》、《楚江草》、《楚江风》、《铁军颂》、《楚江云》。耄耋之年辑作成集,圆了自己多年来盼望出版楚江系列诗集的梦。他的精品诗作《三墓行》,被香港中华艺术研究中心名人名作评选委员会,评为“世纪杯”一等奖。
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邓老离休后,在诗歌和书法创作方面,决心“最后冲刺”,专心致志地丰富自身的学养和内涵,大胆地改革,在书法创作方面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彰显时代的气息。
邓老把书法与健身紧密结合,坚持每天早晨练笔,多年如一日。他刻苦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颜正卿的《勤礼碑》,汉碑《石门颂》、《张迁碑》、还有《张猛龙帖》,以及现代书法大家于佑任、唐朝怀素的草书等。他吸纳百家,师承多门,结合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熔入个人的情趣,其章法、运笔、结构、线条等方面与做诗一样,向更高层次追寻。1999年,他根据多年经验自悟一首学习书法的诗:“学书学画学情操,多看多知多任劳,来日来年多鉴赏,一山一石一重高。”因此,邓老的书法内功深厚,端庄中见流畅,严肃中见潇洒,苍劲而隽秀,浑厚而飘逸,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我们经常参观书法展览,看到书法作品大多抄录著名诗词作家的作品和警句。邓竹虚先生则与众不同,他的书法作品大多都是自己的诗作。《全国首届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画家》一书,收集了邓老一幅书法作品“长河昼夜流,逐浪竞飞舟,戴月追红日,巡天跨海游”。2005年4月,邓老驱车来到湖北长江三峡大坝上,朋友们向他索求墨宝,他感慨万千,即興做诗一首:“神龙曾未想,楚王何期盼,诸葛几度愁,如今江横山。”诗人在激动地欢呼——人类始祖神龙身旁,在古楚国的属地,在诸葛亮几度为之愁恼的地方,险峻的长江三峡,今天,人民创造了奇迹,在此筑起了雄伟的大坝,让天堑变通途!最近,中央电影电视部门为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来电请邓老题字。他泼墨挥毫,做诗祝贺:“无声载舞迎朝霞,黑白传播四海涯,彩色光辉照宇宙,百年大放万重花”。其诗高度浓缩概括了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也将邓老的诗书笔力之美呈现在世人面前。
邓老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全国各地展出,受到一致好评。为纪念抗美援朝四十五周年,他的书法作品应邀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随后又在华东、中南地区参加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展出。在香港,邓老的书法精品荣获国际金奖,还被香港世界华人文艺家评审委员会授予“世界优秀华人文艺家”光荣称号。其书法作品在澳门展出,也受到澳门同胞的高度赞扬。
邓竹虚先生现仍在国内书画界身兼多职。他是中国东方书画院理事,中国市长书画院院士,中国青少年书画评委会评委,还在一些省市书画界兼职,工作很是繁忙。尽管患病,身体不适,仍笔耕不辍。邓老说,他对死亡看的很淡,重要的是人要活得有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他要求自己每天写一首诗,写一幅字,踏踏实实地走向人生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