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理性的瘢痕愈合包括2种基本形式: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和瘢痕疙瘩(keloid)。由瘢痕增生及挛缩而产生的畸形及功能障碍在临床中时常遇到,在美容、整形外科叶中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瘢痕疙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病理现象,是指人体某处皮肤损伤后引发或自发产生的过度瘢痕化;它不同于增生性瘢痕,具有过度生长、超过原伤口界限、呈瘤样增生且侵犯邻近组织、白始至终不退化、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等特点,临床上也称之为“瘢痕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色人种如黑人和亚洲人瘢痕瘤、增生性瘢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白种人,发生率分别为20%和6.6%[1]。koonin[2]发现瘢痕瘤主要发生于色素聚集的地方,几乎不发生于手掌或脚底等色素稀少处。当垂体生理性功能亢进如处于青春期和妊娠期,易出现色素聚集,瘢痕瘤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瘢痕体质的患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早在1975年就有人提出此病与遗传有关,但具体的遗传方式目前并没有明确报道。瘢痕疙瘩的病因尚未完完阐明,虽有多种学说和解释,但均未得到公认。其治疗也颇为棘手,迄今尚无普遍有效的方法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