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这一现象从社会、学生本人、学校三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目的是让大家了解积极性不高的根源以便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
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需要反省我们学习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以此去分析教学变革的内在趋势。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
现在国家把高等教育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高等教育,一种是高职教育。把高职教育看作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定位为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社会上普遍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学生能进一步升为本科院校的机会非常少,所以学习缺乏内在的动力。任何变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影响,社会变革亦是如此。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改革的深入,影响着高校的择业观念、消费观念和生存观念等。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规律易使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得到强化,使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从而产生损公失肥、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使得大学校园讲实惠、讲实利的风气盛行。从我们调查情况来看,社会的不正之风、个人收入差距大、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
2.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的过渡期现象
当代大学生属于80后和90初一代,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缺乏独立能力锻炼的环境,自主意识比较强,为他人考虑,遭受挫折能力相对欠缺。一般来说,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容易产生以下现象:由于经历了繁重的高考压力,进入大学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不能尽快适应环境而产生心理压力,有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成绩还可以,由于高考失利进入高职院校没有很快适应这种环境而感到自卑;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能顺利转变自己的角色而产生对学习的厌恶情绪;也有部分学生自私心比较强,不能很好地进行人际交往,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好,而自己不愿付出,这种不利的人际交往关系自然会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学生本人因素
1.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
高职学生目前最为普遍的状态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院校特色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不知道所学专业毕业后能从事什么工作?不知道什么样的目标对他们来说是适当的和可行的,更不清楚该如何规划才能实现目标,因此对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因素。
2.自我效能感的缺乏影响学习积极性
自我效能感(又称“自我能力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在学习中,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就会有效地促进其去学习。我们发现与学习积极性水平关系密切的自我概念的内容是大学生对自己学习成功可能性的自评和对自己的个性与所学专业是否吻合的自评。在调查中发现高学习积极性水平的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明显比低积极性水平的大学生健康而积极。有6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大”,有2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的可能性“不大”。自我概念为“好生”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必然高,而且高期望必然带来高的学习积极性。相反,一个自我概念为“差生”的大学生,必然缺乏自信,或把失败归咎于个性与专业极不适应,或以及格为满足,认为“差生能这样就不错了”,低期望带来低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改善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己,坚定信心,提高期望值,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需要和欲望的满足
在“需要与欲望是否得到满足影响你的学习积极性,你的看法是?”333人作答,有78人非常赞成,99人赞成,125人一般,24人不赞成,7人非常不赞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需要是人的最基本层次,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影响人的工作或学习积极性。需要因人、因时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同一个人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需要,即使是同一时间也会有多种需要,根据需要——动机理论,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表现出各种不满意的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老师或学校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就可能会导致他们有厌恶或厌学情绪。需要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学习方面,也有生活方面,还有来自学校的奖励是否公平与合理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三、学校因素
1.学校的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置三个开放性题目,其中之一是“你觉得学校在学习环境方面哪些值得改进?”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环境方面要值得改进:宿舍条件太差,教室课桌椅需要更新,绿化面积太少,食堂饭菜需要改进,运动场所太少,教室的墙壁要重新粉刷,图书馆资源比较缺乏,学生宿舍用水得不到满足。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这些学校近几年招生规模日益扩张,一些硬件设施还没来得及跟上,由于受到招生利益的驱使,而出现盲目招生现象,导致学校的设备资源跟不上,使得学生在学校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图书馆资源比较陈旧,教学设备落后,外请老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低等这些都是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2.老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道德水平等多方面。在第二个开放性题目“你觉得老师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回答中,很大部分同学认为老师要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在教学不要墨守成规,课堂上可以做些互动的游戏,多讲些与课本相关的课外知识,上课不要太严肃,讲话要有风趣,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上课前给学生明确的方向,这样学生听课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也有的强调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课堂上没有师生关系之分,只有伙伴和朋友关系。也有学生提议老师多结合自己的经验多讲点人生观,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学习理念,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多鼓励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多给些同学们期许的眼光。也有学生提议老师在课堂上实行走动式管理,要适当给点压力,不要太放纵学生,老师多提问学生,开展小组作业,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教学与管理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与学校老师的知识水平、责任心、教学艺术具有重要的关系。同时学校的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学行政部门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采用课堂講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课堂游戏等方法,老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认真帮助每个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兴趣,研究学习内容。教学监管与评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务中心和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听课,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到课情况进行评价。学校和系部领导要经常与任课老师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单纯地依靠老师监督很难起到应有作用,可以定期召开一些座谈会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心声,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另外学生的管理工作要细致入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及时给予解决;在学生感到迷茫时要指点迷津,这样让学生感到在学校有家的感觉,体会到学校的领导、老师的确是以学生为本,这样可能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总之,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的,也有社会方面的,更有来自学生本人方面的,要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单纯依靠一方面的力量是很难达到目的,必须要学校、社会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方可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凤志.德育的现代困境、归因分析及其超越[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77-82.
[2]李小兰.转变高职大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212-214.
[3]蒋明军,徐松如,王珊,刘凤.80后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74-81.
[4]江雪华.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芜湖)2009,5,1: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学习积极性提高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合同编号:桂工业院科研2010024015)。
作者简介:董常亮(1975-),男,湖南衡阳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企业营销战略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
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需要反省我们学习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以此去分析教学变革的内在趋势。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
现在国家把高等教育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高等教育,一种是高职教育。把高职教育看作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定位为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社会上普遍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学生能进一步升为本科院校的机会非常少,所以学习缺乏内在的动力。任何变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影响,社会变革亦是如此。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改革的深入,影响着高校的择业观念、消费观念和生存观念等。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规律易使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得到强化,使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从而产生损公失肥、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使得大学校园讲实惠、讲实利的风气盛行。从我们调查情况来看,社会的不正之风、个人收入差距大、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
2.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的过渡期现象
当代大学生属于80后和90初一代,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缺乏独立能力锻炼的环境,自主意识比较强,为他人考虑,遭受挫折能力相对欠缺。一般来说,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容易产生以下现象:由于经历了繁重的高考压力,进入大学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不能尽快适应环境而产生心理压力,有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成绩还可以,由于高考失利进入高职院校没有很快适应这种环境而感到自卑;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能顺利转变自己的角色而产生对学习的厌恶情绪;也有部分学生自私心比较强,不能很好地进行人际交往,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好,而自己不愿付出,这种不利的人际交往关系自然会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学生本人因素
1.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
高职学生目前最为普遍的状态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院校特色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不知道所学专业毕业后能从事什么工作?不知道什么样的目标对他们来说是适当的和可行的,更不清楚该如何规划才能实现目标,因此对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因素。
2.自我效能感的缺乏影响学习积极性
自我效能感(又称“自我能力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在学习中,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就会有效地促进其去学习。我们发现与学习积极性水平关系密切的自我概念的内容是大学生对自己学习成功可能性的自评和对自己的个性与所学专业是否吻合的自评。在调查中发现高学习积极性水平的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明显比低积极性水平的大学生健康而积极。有6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大”,有2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的可能性“不大”。自我概念为“好生”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必然高,而且高期望必然带来高的学习积极性。相反,一个自我概念为“差生”的大学生,必然缺乏自信,或把失败归咎于个性与专业极不适应,或以及格为满足,认为“差生能这样就不错了”,低期望带来低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改善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己,坚定信心,提高期望值,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需要和欲望的满足
在“需要与欲望是否得到满足影响你的学习积极性,你的看法是?”333人作答,有78人非常赞成,99人赞成,125人一般,24人不赞成,7人非常不赞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需要是人的最基本层次,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影响人的工作或学习积极性。需要因人、因时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同一个人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需要,即使是同一时间也会有多种需要,根据需要——动机理论,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表现出各种不满意的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老师或学校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就可能会导致他们有厌恶或厌学情绪。需要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学习方面,也有生活方面,还有来自学校的奖励是否公平与合理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三、学校因素
1.学校的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置三个开放性题目,其中之一是“你觉得学校在学习环境方面哪些值得改进?”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环境方面要值得改进:宿舍条件太差,教室课桌椅需要更新,绿化面积太少,食堂饭菜需要改进,运动场所太少,教室的墙壁要重新粉刷,图书馆资源比较缺乏,学生宿舍用水得不到满足。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这些学校近几年招生规模日益扩张,一些硬件设施还没来得及跟上,由于受到招生利益的驱使,而出现盲目招生现象,导致学校的设备资源跟不上,使得学生在学校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图书馆资源比较陈旧,教学设备落后,外请老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低等这些都是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2.老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道德水平等多方面。在第二个开放性题目“你觉得老师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回答中,很大部分同学认为老师要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在教学不要墨守成规,课堂上可以做些互动的游戏,多讲些与课本相关的课外知识,上课不要太严肃,讲话要有风趣,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上课前给学生明确的方向,这样学生听课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也有的强调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课堂上没有师生关系之分,只有伙伴和朋友关系。也有学生提议老师多结合自己的经验多讲点人生观,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学习理念,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多鼓励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多给些同学们期许的眼光。也有学生提议老师在课堂上实行走动式管理,要适当给点压力,不要太放纵学生,老师多提问学生,开展小组作业,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教学与管理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与学校老师的知识水平、责任心、教学艺术具有重要的关系。同时学校的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学行政部门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采用课堂講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课堂游戏等方法,老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认真帮助每个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兴趣,研究学习内容。教学监管与评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务中心和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听课,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到课情况进行评价。学校和系部领导要经常与任课老师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单纯地依靠老师监督很难起到应有作用,可以定期召开一些座谈会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心声,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另外学生的管理工作要细致入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及时给予解决;在学生感到迷茫时要指点迷津,这样让学生感到在学校有家的感觉,体会到学校的领导、老师的确是以学生为本,这样可能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总之,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的,也有社会方面的,更有来自学生本人方面的,要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单纯依靠一方面的力量是很难达到目的,必须要学校、社会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方可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凤志.德育的现代困境、归因分析及其超越[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77-82.
[2]李小兰.转变高职大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212-214.
[3]蒋明军,徐松如,王珊,刘凤.80后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74-81.
[4]江雪华.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芜湖)2009,5,1: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学习积极性提高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合同编号:桂工业院科研2010024015)。
作者简介:董常亮(1975-),男,湖南衡阳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企业营销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