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从端正家长的认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创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引发强烈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三方面探讨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若干策略,以供参考。
冰心老人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认为,从“读书好”到“读好书”,应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读书好,有了读书的欲望,才可能去多读书,而只有广泛涉猎各类图书,才能产生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一、端正家长的认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目前,许多家长目光仍具局限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家长将课外阅读“一棍子打死”,担心读“乱七八糟”的书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因此,帮助家长端正认识是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工作。
要做到这点并不难,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及个别交谈的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影响,与家长探讨教育形式与教育目标,探讨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要求家长尽量做到:①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投资,建立家庭图书库。每天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并交流,创造家庭读书的氛围。②周末带孩子到书店或图书馆,选择合适的图书购买或阅读,帮助他们尽快地熟悉并学会利用这些资源搜集信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③配合班级开展的读书活动,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读书任务,并将孩子每天的读书时间和篇目如实记录。④在活动初期,对孩子的阅读活动切忌“揠苗助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尊重孩子,可结合孩子的兴趣,以娱乐性、故事性为主,内容宜短小精悍,语言应通俗易懂。明确本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兴趣,在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帮助引导他们选择一些高层次、高质量的图书。
二、创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引发强烈的阅读兴趣
(1)以“读好书”主题活动为契机,在教室的布置上优化读书的环境。教师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搜集有关“读书”的小故事及格言、警句,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并集体参与,将教室布置成一个“理想书屋”,使学生能安心读书、热心读书。如教室的前后墙可张贴学生喜爱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办一些有关读书的故事或内容。设立新书推介栏,设置一个图书角。如此一来,布置的教室令学生耳目一新,获得感官上的强烈刺激,因而,很容易激发起读书兴趣。
(2)略施小计,引“鱼”上钩。孩子都爱听故事,都有探究新奇事物的愿望,还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略施小计,引“鱼”上钩。如教师有意识地抽时间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儿童故事和学生感兴趣的其他文章讲给学生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从而引起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愿望。也可让个别学生以这种形式向同学推荐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告诉学生这本书的书目或题目,并让他们知道阅读是知道结果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好的途径。
(3)巧用教材,牵一发而动全身。语文教材汇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操美于一体。教师应巧用教材,带领学生就课文涉及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延伸、拓展,课前鼓励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课后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有方向性地选择读物。如在学习《长征》这首诗时,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征时期的故事资料,学生搜集的兴趣很高,搜集到的资料也很多。我充分利用课内资源,有力地结合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4)开办“每日读书30分钟”活动。即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至少要达到30分钟,其主要目的是让读书活动“习惯成自然”。在课外阅读上,我们不妨以尊重兴趣为主,以强制手段为辅。如每天阅读30分钟,内容不限,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图书阅读,并设计一个读书小本,让家长签名,如实记录读书时间和篇目,由组长或老师监督。这样一来,时间长了,自然形成了习惯;书读多了,自然就感受到了读书的兴趣,也提高了品位。
三、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形式上好语文实践活动。如定期组织故事会、读书交流会、成语接龙、班级辩论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平时同班级开展的“值日班长负责制”配合,每天下午课前,由值日班长进行演讲,并定期组织开展语文知识竞赛,评出“读书大王”。如此一来,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又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热情。学生阅读热情提高了,阅读习惯养成了,其结果是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观点,从而也获得了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做好学生的领航人,引导学生“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联城镇常马中心小学)
冰心老人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认为,从“读书好”到“读好书”,应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读书好,有了读书的欲望,才可能去多读书,而只有广泛涉猎各类图书,才能产生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一、端正家长的认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目前,许多家长目光仍具局限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家长将课外阅读“一棍子打死”,担心读“乱七八糟”的书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因此,帮助家长端正认识是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工作。
要做到这点并不难,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及个别交谈的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影响,与家长探讨教育形式与教育目标,探讨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要求家长尽量做到:①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投资,建立家庭图书库。每天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并交流,创造家庭读书的氛围。②周末带孩子到书店或图书馆,选择合适的图书购买或阅读,帮助他们尽快地熟悉并学会利用这些资源搜集信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③配合班级开展的读书活动,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读书任务,并将孩子每天的读书时间和篇目如实记录。④在活动初期,对孩子的阅读活动切忌“揠苗助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尊重孩子,可结合孩子的兴趣,以娱乐性、故事性为主,内容宜短小精悍,语言应通俗易懂。明确本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兴趣,在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帮助引导他们选择一些高层次、高质量的图书。
二、创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引发强烈的阅读兴趣
(1)以“读好书”主题活动为契机,在教室的布置上优化读书的环境。教师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搜集有关“读书”的小故事及格言、警句,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并集体参与,将教室布置成一个“理想书屋”,使学生能安心读书、热心读书。如教室的前后墙可张贴学生喜爱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办一些有关读书的故事或内容。设立新书推介栏,设置一个图书角。如此一来,布置的教室令学生耳目一新,获得感官上的强烈刺激,因而,很容易激发起读书兴趣。
(2)略施小计,引“鱼”上钩。孩子都爱听故事,都有探究新奇事物的愿望,还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略施小计,引“鱼”上钩。如教师有意识地抽时间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儿童故事和学生感兴趣的其他文章讲给学生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从而引起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愿望。也可让个别学生以这种形式向同学推荐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告诉学生这本书的书目或题目,并让他们知道阅读是知道结果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好的途径。
(3)巧用教材,牵一发而动全身。语文教材汇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操美于一体。教师应巧用教材,带领学生就课文涉及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延伸、拓展,课前鼓励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课后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有方向性地选择读物。如在学习《长征》这首诗时,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征时期的故事资料,学生搜集的兴趣很高,搜集到的资料也很多。我充分利用课内资源,有力地结合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4)开办“每日读书30分钟”活动。即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至少要达到30分钟,其主要目的是让读书活动“习惯成自然”。在课外阅读上,我们不妨以尊重兴趣为主,以强制手段为辅。如每天阅读30分钟,内容不限,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图书阅读,并设计一个读书小本,让家长签名,如实记录读书时间和篇目,由组长或老师监督。这样一来,时间长了,自然形成了习惯;书读多了,自然就感受到了读书的兴趣,也提高了品位。
三、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形式上好语文实践活动。如定期组织故事会、读书交流会、成语接龙、班级辩论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平时同班级开展的“值日班长负责制”配合,每天下午课前,由值日班长进行演讲,并定期组织开展语文知识竞赛,评出“读书大王”。如此一来,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又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热情。学生阅读热情提高了,阅读习惯养成了,其结果是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观点,从而也获得了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做好学生的领航人,引导学生“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联城镇常马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