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生活世界背景”概念疏义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i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外国语大学 300204)
  摘要:哈贝马斯以语言为载体,将生活世界背景的概念与交往行为理论联系起来,使之不仅成为交往行为有效性检验的背景资源,成为互动者展现其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的活动场所与言说基本情景,而且哈贝马斯还系统地从文化、社会以及个性三个方面剖析了互动主体间性在生活世界大背景之中所具有的内涵。
  关键词:生活世界世界;交往行为;主体间性
  生活世界背景是哈贝马斯在应对主体性哲学所造成的现代性困境时而提出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其重要功能是为互动双方借助语言沟通就某物取得相互理解提供一种资源。“这个生活世界始终都是参与者的背景,这是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背景,参与者凭着直觉就可以把握住它。言说情景就是各个主体涉及到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对于理解过程而言,生活世界既构成了一个语境,又提供了资源。生活世界构成了一个视域,同时预先提供了文化自明性,由此,交往参与者在解释过程中可以获得共识的解释模式。价值共同体的团结以及社会化个体的能力,同文化上根深蒂固的背景假设一样,都属于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1]P349生活世界背景,在哈贝马斯看来,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一种绝对的明确性”。生活世界背景赋予我们共同性,如生活、经历、历史、言说习惯及方式等,但这种共同性却是以一种悖论式的方式而存在。“背景的在场既让人觉得历历在目,又叫人感到不可捉摸,具体表现为一种既成熟而又不足的知识形式”[2] P79尽管如此,生活世界背景的这种明确性依旧是牢不可破。
  第二,总体化力量。生活世界所赋予互动者的共同之处构成了语言沟通交流的中心,“可以供越来越集中的社会空间和三维的时间不顾一切客观的计量而集中到一起。”[2] P79
  第三,背景知识的整体论。与绝对性以及总体性一脉相承,虽然背景知识在表面看起来是透明的,但实际上却是无法穿透的。哈贝马斯形象地将生活世界比喻成一片“灌木丛”。“不同的要素在其中混杂在一起,只有用不同的知识范畴,依靠问题经验,才能把它们分开。”[2] P80
  以语言为中介所搭建的沟通桥梁,使主体间性在交流过程中,依据对理解机制所涉及的三个层面的有效性机制进行地判断而实现彼此之间的理性让渡,确保交往行为在生活世界背景的整体性框架之内得以顺利实现。哈贝马斯依据语言行为在交往过程中的不同力量的展现,即陈述力量、以言行事力量和意向性力量三个方面,将作为共有资源的生活世界背景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文化、社会和个性,从而使得主体间性牢固地围绕生活世界的大背景而展开。
  (一)主体间性在文化中在场
  在哈贝马斯看来,作为生活世界的一个下属组成部分——文化,是作为承担互动主体间理解彼此的信息储存库的功能而存在的。在《交往行为理论》中,哈贝马斯对文化做出过解释,认为:“我所说的文化,指的是可随时动用的知识储备——在这储备中,交往的参与者,当他们对属于某一个世界的事物相互交换看法时,最大限度地做出他们的解释。”[3] P189从哈贝马斯对文化的理解可以看出,文化在互动主体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并取得理解的行为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为文化是取得共识的前提,是互动双方共有的“信息资源存储库”。
  行为主体若想在生活世界的大背景中就指涉物与互动者达成一致的意见,在哈贝马斯看来,必须对生活世界中的指涉物有所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使用正确的言语论述规则,辅之以行为主体对取得共识的真诚,对指涉物做出合适的解释。而从理解另一方的角度来看,实现对于行为主体的意向性理解的依据就是他们基于自身的对于生活世界的理解而形成的以文化观念和文化传统行为为存在方式的知识储备。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这种知识储备,以多种方式与互动主体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换言之,发生在生活世界背景中的各种生活状况,都需要借助以文化观念或文化传统为存在形式的知识储备为互动交往双方提供背景支持,使双方获得理解。所以,在生活世界中,主体间理性取得共识的根据在于互动双方在社会群体中内化而成的对某生活状况所形成的共有的思想观念。主体间性在社会中在场
  (二)主体间性在個性中在场
  个性,是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概念的第三个子系统,是“使一个主体在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方面具有的权限,就是说,使一个主体能够参与理解过程,并从而能论断自己的同一性。”[3] P189换言之,社会互动者在交往过程中,依据自身在生活世界的文化子系统中所掌握的文化传统、形式和知识概念,以及在生活世界的社会子系统所内化成自身行为规范的法律原则和道德原则,使自身与其他行动者发生关系,在双方理解、并取得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地开展交往行为,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成功地实现了互动者对于彼此新的认知,更一步地完善了自己的同一性。
  从《交往行为理论》和《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这两个文本可以看出,哈贝马斯在谈论社会互动主体时,已经注意到对行动者自身同一性的关注。在他看来,行动者自身的同一性的完成是建立在以主体间性的交往网络为先验的前提条件基础之上的,而且这种主体间性的确立是依靠语言在生活世界中的不断发展演变而实现的。这样,互动双方自我同一性的完成与生活世界的大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成为构成生活世界的第三个部分。一个人在生活世界背景中所掌握的言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其是否能与周围世界及其他行动者处于一种和谐关系之中的重要因素,尽管哈贝马斯并不认为单方面行为者的个性完全决定了交往行为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因为成功地交往行为取决于互动双方是否能够理解彼此而取得一致的认同。
  哈贝马斯希冀借助生活世界背景所具有的“绝对的明确性”、“总体化力量”以及“背景知识的整体化”特征,以互動双方借助语言沟通交流所能达到理解效果为连接契机,实现生活世界中文化、社会和个体的均衡发展,从而整合了被现代性问题所困扰并处于分裂状态之中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年
  [2]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年
  [3]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二卷:论功能主义理性批判》,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
其他文献
(雅禮中學 湖南长沙 410000)
期刊
(贵州省思南县广播电视转播台 贵州铜仁)  广播电视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们信息、新闻获得的重要途径,广播电视发展状况与人们信息的获取情况相关紧密。当前媒体行业当务之急是将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到点到位,有力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广播电视与电视通过传递视频与音频信息,让人们大量获得需求的信息。面对纷繁复杂的节目信息播出,要想用户对某一频道或节目更喜爱,就要将广播電视技术的特点充分发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 艺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225)  摘要:《海风阵阵愁煞人》是中国歌剧《红珊瑚》中的经典曲目之一,被人们广为传唱。此曲大胆吸收了戏曲音乐的元素,使歌剧更具有艺术和戏剧性。从而将人物形象的特点表现极为突出,把主人公珊妹的性格表现得很鲜明。这篇文章主要从演唱风格特征和演唱技巧两方面来分析,希望能给喜欢这首歌剧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更好的欣赏该曲。  关键词:风格特征;演唱技巧;歌
期刊
(贵州省开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文章旨在实现机车电传动交流电的控制,借助于微机控制系统,满足客户对机车电传动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以SDD10型电传动机车为例,对交流电控制系统的传动系统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主发电机参数以及柴油机启动发电装置。分析机车交流电辅助传动系统时,主要做好辅助传动系统中交流传动系统的设计,设定交流器电气参数,实现微机控制系统的应用。接收控制器档位信号时,输出相应电流信号,
期刊
(天津外国语大学 300204)  摘要:本文从对《李尔王》的研究,探索莎士比亚戏剧中体现的悲剧模式。这种塑造悲剧英雄的模式仅适用于其部分作品,本文以《李尔王》为主进行解读。  关键词:悲剧英雄;悲剧模式;莎士比亚  引言  古今往来,人们对于悲剧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戏剧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第一部探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总结性著作。他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说”,认为悲剧描述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
期刊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进入配音课程的学习阶段的时候,老师提出了“模仿训练”这种学习方法。我认为这种学习方法行之有效,并且拥有不同声线基础的同学在最开始对于模仿对象的选择尤为关键,至于到底模仿得是像还是不像,这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和学习目的,而通过模仿训练所带来的对自我声音的认知,并且汲百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声音控制技巧,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才是关键。我将从声音的构成三要素来浅谈初学配音者
期刊
(贵州省思南县大坝场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 贵州铜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有线广播电视也在逐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这种局势也正在逐步扩散向全国,但是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在发展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有线广播数字电视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娱乐休闲行业来说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本文通过对有线广播电
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摘要:承袭性是民俗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概念是陈华文先生在《民俗文化学》这本书中提出的,承袭性的意思和传承性大致相同,但更侧重于民俗的延续发展。本文以贵池傩戏为例,分析其历史传承中的稳定与变异,以及当代发展的问题,并就其延续发展提出建议,从而来看民俗的承袭性。  关键词:承袭性;贵池傩戏;延续  中国傩文化源于古代的巫傩,后经历代承袭演变成了如今的傩戏
期刊
(天津師范大學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 300074)
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 321000)  摘要:岁时节日民俗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内容包罗万象。一些大的节日几乎是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社会交往、民族心理等的综合反映。本论文采用(一)比较法(通过比较民众在各个节日的情感表达)(二)案例分析法(以春节为例)(三)文献检索法(通过在民俗网站查找或者在有关报刊上摘抄岁时节日的概念)。  关键词:岁时节日;春节;民众情感  一、岁时节日的民俗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