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10月~2016年2月,课题组先后实地走访了绍兴5个主要乡镇。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形式,对乡村民宿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发现民宿业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四多一增”的特点,即:产权模式多元、经营业态多档、产品类型多种、依托资源多样、扶持力度增强。并找出了七个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发现了在民宿“热”的背后存在着即将到来的不可忽视的危机。最后提出了着力推进现代民宿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民宿;乡村旅游;农家乐;调研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2-0121-02
经过多年的实践,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打造农家乐的“升级版”,各地乡村对民宿经济的发展有了全新认识,开启了美丽乡村旅游新模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新支点,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占接待总量的1/3。从旅游和经济角度来说,民宿是目前比较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也是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业态。
1 民宿业发展的现状
绍兴的民宿已经遍布南部山区的各个村落。近年来,民宿走出了众创、众筹、三产联动的道路,开创了“民宿+”新模式。2015年民宿的数量已经是2013年的4倍。3年前,40元一张铺,现在特色民宿已达500元/d,现在,绍兴正以年均20%的速度在增长。
根据《柯桥区南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南部乡村旅游发展以“越之南”为总品牌,以“漫游稽山,行之有道”为宣传口号,将乡村旅游发展布局总体定位为“一廊一道,三心三片,七彩连珠,众星拱月”的战略结构形态。即打造乡村旅游高速走廊和慢行通道,形成南部、中部和西部三大乡村中心景区,建成南部、中部和西部三大乡村旅游集聚片,用七大乡村旅游发展重点镇街串起南部乡村众多旅游村,使众多乡村旅游地如同星星一般与鉴湖-柯岩旅游度假区相互辉映。乡村休闲旅游总人数达121.51万人次,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达5 400余万元,促农增收逾2亿元,探索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自然优美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到2017年,力争创建省级旅游风情(特色)小镇1个,市级旅游风情小镇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6~10个,精品示范农家乐或农林基地20家左右,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和道路网络,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产品体系和标准化服务体系,实现全域的“景区化”。
2 民宿业发展的特点
从调研的结果看,民宿业发展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2.1 经营模式多元
目前,形成了民宿经营管理运行的五种模式:即农户自主经营模式,60%以上的乡村民宿多采用该模式;委托流转经营模式,与“工商资本”达成共赢合作;股份制投资模式,特色、精品民宿中90%以上都采用该模式;还有村+合作社模式和股份制+农户模式等。
2.2 经营业态多档
目前绍兴在新兴产业协同推进下,以民宿业发展为重点,形成了高、中、低档经营业态并存的局面:低端的“农家乐”,在安全、卫生等方面不能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中端的“乡村民宿”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情调和情怀经营;高端的“精品民宿”是一种文化主题特色的经营。未来乡村民宿的经营档次总体提高,将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
2.3 产品类型多种
绍兴民宿因其各自发展的条件、环境以及模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三种不同主题及特色的产品类型。主要有以农家体验为主题的;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以特色文化为主题的等等。同时,还兼顾温泉、艺术、复古等形式。
2.4 依托资源多样
纵观绍兴民宿所依托资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是依托乡土风情资源,目前大部分受欢迎的乡村民宿基本都具备这个元素;
二是依托建筑风格资源,体现农本、古典和生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协调;
三是依托装修设计特色资源,对每个房间进行独特的创意布置。
2.5 扶持力度增强
绍兴在乡村民宿发展上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民宿业发展的政策。2014年绍兴市將民宿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新型业态之一;2015年起草了《民宿服务规范》标准。2016年起草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等。
3 民宿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绍兴各地一窝蜂地建设,导致民宿过热、过剩,良莠不齐对,存在的危机与问题表示担忧。
3.1 缺乏发展规划
各镇的民宿业发展过快,而且有些乡村不管是否适合民宿业的发展。
经过实地走访调研得知,目前,近三年民宿的增长率在20%以上,有些热点地区达到50%。在大发展的同时,“市场的认可与法规的否定”,使多数乡村民宿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到绍兴各级政府出台有关乡村民宿业发展的规划,来引领乡村民宿业的发展;防止“一哄而上”是目前绍兴民宿业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
3.2 配套资源不完善
因乡村民宿都是坐落于乡村中,基础设施的配置相对薄弱。比如,有些乡村自来水供应不能满足众多游客的需要;夏季来临,用电量大增,用电量负荷难以满足需求;还有山区的通信、无线信号覆盖也时常发生问题;大部分通往乡村的道路指引不到位等;另外,游客大幅增加,也带来了垃圾、污水以及停车难等问题。
3.3 合法经营存在问题
调研中发现,一是大多数新办民宿经营点还处于无营业执照的状态,有的只好将住宿的民宿改为“农家乐”证照尴尬经营,或者干脆无证经营,半数以上属于证件不齐或无证经营状态。
二是没有执照,就意味着消防部门不知道其存在,安全隐患严重。还有就是民宿经营者及员工的消防意识淡薄,没有进行专业的消防演练,正确疏散、逃生、报警、救火等基本常识和技能欠缺。
3.4 专业特色不突出 绍兴乡村中众多低端农家乐经营业主都是年纪偏大、缺乏经营理念和审美情趣的第一代农民,管理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另外,民宿的主题特色不明显,缺乏将民宿发展与当地文化传承相结合。人才欠缺的问题较为严重,需要见过世面的“农二代”“农三代”参与才有可能大发展。
3.5 营销渠道不畅
目前大多数民宿营销渠道不畅,也只是限于依靠政府的宣传,行业协会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店主们的网络营销的意识淡薄,大部分民宿采取坐等上门。而且大部分民宿不知道如何建设、装饰民宿,不知道那些是吸引游客的元素,不知道如何增加“乡土味”。甚至有个别民宿成为“变形”的星级酒店,一天住宿费上千元,已经不能称为“民宿”,实际就是旅馆。
4 发展民宿业的建议
4.1 做好规划布局
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乡村民宿业发展的规划,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原则[1],尽量避免“一哄而上”,充分考虑自然、人文、地理、交通、区位等条件,布局重点发展区域,与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以及乡村规划等有机结合。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规划,在民宿建设、服务、卫生、安全等方面尽快制定规范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树立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观念。
4.2 创新特色产品
采用“景区+民俗+旅游+民宿”方式,开发特色产品。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连接,把农产品变成礼品,让游客与主人一起参与传统手工活动。融会贯通“春耕、夏种、秋收、冬藏”[2]四篇文章,实现一年四季“民宿”全覆盖。
4.3 融合打造“宿”规模
民宿发展初期靠情怀,后期靠乡村融合,要想把“宿”这一端做到规模,就要充分尊重村庄社区,保持原有村庄的本色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商业开发。发展符合城市客源主流需求的、价格适中的真民宿。
4.4 注重服务培训
根据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需求,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教育培训。要差异化、特色化、人本化,从服务人员的服饰、服务语言、民俗演艺等多方面,突出民宿特有服务方式的培养和教育,为旅客提供一个轻松、自在、无干扰的服务。
4.5 多媒体宣传推广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需要及时、高效、多样的多媒体宣传营销。一是可以建设“民宿網”,开发APP,让游客可以通过网络、微信进行预订;二是各乡村民宿开发利用自媒体进行推广。三是利用周边资源进行联合推广。
5 结 语
总之,民宿是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民宿经济不是单一的经济形态,而是农村经济完整的产业链[3]。民宿的建造和发展要个性化、多元化、标准化,要有“大服务”概念,并政策性助推民宿经济发展。使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最终体现在对当地GDP和服务业比例的增长上,特别是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上,让民宿经济成为经济的新业态和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廖寿明.发展精品民宿的几点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4-07-04(第012版).
[2] 胡立新.民宿是载体三产融合与农村经济发展才是目的[EB/OL].http://xue163.com/3457/10381/34578742.html.2016-03-08.
[3] 叶浩博.丽水要打造浙江民宿第一市[N].丽水日报,2015-12-22(第04版).
关键词:民宿;乡村旅游;农家乐;调研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2-0121-02
经过多年的实践,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打造农家乐的“升级版”,各地乡村对民宿经济的发展有了全新认识,开启了美丽乡村旅游新模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新支点,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占接待总量的1/3。从旅游和经济角度来说,民宿是目前比较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也是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业态。
1 民宿业发展的现状
绍兴的民宿已经遍布南部山区的各个村落。近年来,民宿走出了众创、众筹、三产联动的道路,开创了“民宿+”新模式。2015年民宿的数量已经是2013年的4倍。3年前,40元一张铺,现在特色民宿已达500元/d,现在,绍兴正以年均20%的速度在增长。
根据《柯桥区南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南部乡村旅游发展以“越之南”为总品牌,以“漫游稽山,行之有道”为宣传口号,将乡村旅游发展布局总体定位为“一廊一道,三心三片,七彩连珠,众星拱月”的战略结构形态。即打造乡村旅游高速走廊和慢行通道,形成南部、中部和西部三大乡村中心景区,建成南部、中部和西部三大乡村旅游集聚片,用七大乡村旅游发展重点镇街串起南部乡村众多旅游村,使众多乡村旅游地如同星星一般与鉴湖-柯岩旅游度假区相互辉映。乡村休闲旅游总人数达121.51万人次,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达5 400余万元,促农增收逾2亿元,探索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自然优美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到2017年,力争创建省级旅游风情(特色)小镇1个,市级旅游风情小镇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6~10个,精品示范农家乐或农林基地20家左右,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和道路网络,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产品体系和标准化服务体系,实现全域的“景区化”。
2 民宿业发展的特点
从调研的结果看,民宿业发展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2.1 经营模式多元
目前,形成了民宿经营管理运行的五种模式:即农户自主经营模式,60%以上的乡村民宿多采用该模式;委托流转经营模式,与“工商资本”达成共赢合作;股份制投资模式,特色、精品民宿中90%以上都采用该模式;还有村+合作社模式和股份制+农户模式等。
2.2 经营业态多档
目前绍兴在新兴产业协同推进下,以民宿业发展为重点,形成了高、中、低档经营业态并存的局面:低端的“农家乐”,在安全、卫生等方面不能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中端的“乡村民宿”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情调和情怀经营;高端的“精品民宿”是一种文化主题特色的经营。未来乡村民宿的经营档次总体提高,将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
2.3 产品类型多种
绍兴民宿因其各自发展的条件、环境以及模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三种不同主题及特色的产品类型。主要有以农家体验为主题的;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以特色文化为主题的等等。同时,还兼顾温泉、艺术、复古等形式。
2.4 依托资源多样
纵观绍兴民宿所依托资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是依托乡土风情资源,目前大部分受欢迎的乡村民宿基本都具备这个元素;
二是依托建筑风格资源,体现农本、古典和生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协调;
三是依托装修设计特色资源,对每个房间进行独特的创意布置。
2.5 扶持力度增强
绍兴在乡村民宿发展上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民宿业发展的政策。2014年绍兴市將民宿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新型业态之一;2015年起草了《民宿服务规范》标准。2016年起草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等。
3 民宿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绍兴各地一窝蜂地建设,导致民宿过热、过剩,良莠不齐对,存在的危机与问题表示担忧。
3.1 缺乏发展规划
各镇的民宿业发展过快,而且有些乡村不管是否适合民宿业的发展。
经过实地走访调研得知,目前,近三年民宿的增长率在20%以上,有些热点地区达到50%。在大发展的同时,“市场的认可与法规的否定”,使多数乡村民宿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到绍兴各级政府出台有关乡村民宿业发展的规划,来引领乡村民宿业的发展;防止“一哄而上”是目前绍兴民宿业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
3.2 配套资源不完善
因乡村民宿都是坐落于乡村中,基础设施的配置相对薄弱。比如,有些乡村自来水供应不能满足众多游客的需要;夏季来临,用电量大增,用电量负荷难以满足需求;还有山区的通信、无线信号覆盖也时常发生问题;大部分通往乡村的道路指引不到位等;另外,游客大幅增加,也带来了垃圾、污水以及停车难等问题。
3.3 合法经营存在问题
调研中发现,一是大多数新办民宿经营点还处于无营业执照的状态,有的只好将住宿的民宿改为“农家乐”证照尴尬经营,或者干脆无证经营,半数以上属于证件不齐或无证经营状态。
二是没有执照,就意味着消防部门不知道其存在,安全隐患严重。还有就是民宿经营者及员工的消防意识淡薄,没有进行专业的消防演练,正确疏散、逃生、报警、救火等基本常识和技能欠缺。
3.4 专业特色不突出 绍兴乡村中众多低端农家乐经营业主都是年纪偏大、缺乏经营理念和审美情趣的第一代农民,管理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另外,民宿的主题特色不明显,缺乏将民宿发展与当地文化传承相结合。人才欠缺的问题较为严重,需要见过世面的“农二代”“农三代”参与才有可能大发展。
3.5 营销渠道不畅
目前大多数民宿营销渠道不畅,也只是限于依靠政府的宣传,行业协会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店主们的网络营销的意识淡薄,大部分民宿采取坐等上门。而且大部分民宿不知道如何建设、装饰民宿,不知道那些是吸引游客的元素,不知道如何增加“乡土味”。甚至有个别民宿成为“变形”的星级酒店,一天住宿费上千元,已经不能称为“民宿”,实际就是旅馆。
4 发展民宿业的建议
4.1 做好规划布局
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乡村民宿业发展的规划,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原则[1],尽量避免“一哄而上”,充分考虑自然、人文、地理、交通、区位等条件,布局重点发展区域,与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以及乡村规划等有机结合。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规划,在民宿建设、服务、卫生、安全等方面尽快制定规范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树立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观念。
4.2 创新特色产品
采用“景区+民俗+旅游+民宿”方式,开发特色产品。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连接,把农产品变成礼品,让游客与主人一起参与传统手工活动。融会贯通“春耕、夏种、秋收、冬藏”[2]四篇文章,实现一年四季“民宿”全覆盖。
4.3 融合打造“宿”规模
民宿发展初期靠情怀,后期靠乡村融合,要想把“宿”这一端做到规模,就要充分尊重村庄社区,保持原有村庄的本色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商业开发。发展符合城市客源主流需求的、价格适中的真民宿。
4.4 注重服务培训
根据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需求,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教育培训。要差异化、特色化、人本化,从服务人员的服饰、服务语言、民俗演艺等多方面,突出民宿特有服务方式的培养和教育,为旅客提供一个轻松、自在、无干扰的服务。
4.5 多媒体宣传推广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需要及时、高效、多样的多媒体宣传营销。一是可以建设“民宿網”,开发APP,让游客可以通过网络、微信进行预订;二是各乡村民宿开发利用自媒体进行推广。三是利用周边资源进行联合推广。
5 结 语
总之,民宿是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民宿经济不是单一的经济形态,而是农村经济完整的产业链[3]。民宿的建造和发展要个性化、多元化、标准化,要有“大服务”概念,并政策性助推民宿经济发展。使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最终体现在对当地GDP和服务业比例的增长上,特别是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上,让民宿经济成为经济的新业态和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廖寿明.发展精品民宿的几点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4-07-04(第012版).
[2] 胡立新.民宿是载体三产融合与农村经济发展才是目的[EB/OL].http://xue163.com/3457/10381/34578742.html.2016-03-08.
[3] 叶浩博.丽水要打造浙江民宿第一市[N].丽水日报,2015-12-22(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