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果把商业建筑综合体比作一个人体,它的各个脏器便是它的各种功能部分,而保证这个肌体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血管就是城市交通。空中商业街是借鉴扩展的过街天桥,位于两边商场的中央,在距离上、空间景观上和功能使用上形成的街区公共空间,商业区内道路与建筑空间的融合统一是今后城市、建筑与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空中商业街 交通 建筑空间 融合
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在城市规划师所限定的建筑红线范围内进行,红线挡住了建筑空间向外发展的可能,但无法隔断人们穿越建筑红线的行为,当人们穿越建筑红线时必然要和城市道路与交通发生紧密联系,这使商业区内原本就拥挤的城市交通更加繁忙与拥挤,给人的活动增加了更多危险与不便。随着中国近年来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商业建筑综合体大量涌现,但许多商业建筑综合体没能有机的融入城市空间,因而无法创造应有的商业价值,并给城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过街天桥的出现减轻了现代城市特别特别是繁华商业中心区的交通压力,也为人们在商业中心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与便捷。
1.商场聚集,行业的聚集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商品买卖方式和购物环境不断翻新和改善,但仅注重内部环境的改善,而不顾外部空间质量的作法并不是长远之计。有着“货比三家”购物心理的顾客也使商家的聚集成为现实,按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观点,现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应是一个多层次、多涵义、多功能的共生系统,具有交往、流通、休息、观演、餐饮等多种功能的商业街区为各行各业的聚集也创造了条件。
2.交通矛盾
商场聚集,行业的聚集,必然导致商业区内的人流量与车流量的增长。汽车数量的成倍增长速度大大快于我们的城市配套工程建设速度,拥挤已是随处可见的现象,由此带来了运输效益的巨大损失。街区内必要联系被车流隔断,过马路十分危险,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商业街区,顾客在经历了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的繁忙购物之后,还得持物走出整个街区才有机动车可乘,很不方便。
3.过街天桥
为了给行人和车辆提供方便于是架起过街天桥,交通事故高发地段不得不架起过街天桥,堵车严重地段也架起过街天桥,可有些地方因为影响城市景观和功能不建天桥。那么如何建设寸土寸金的繁华商业街区,使之成为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呢?开发和利用街道上部空间应是一个努力的方向。目前我国繁华商业街区上部空间的唯一利用方式是建人行天桥,但由于需上上下下耗费体力,故行人常弃而不用,横穿马路者,亦屡见不鲜。但如果设想将3一5m宽的人行天桥扩展为30一50m宽,并改变其单一使用方式,赋予多种新功能,那么必然会增加对行人的吸引力。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空中步行系统给城市提供的不仅是交通问题的缓解以及社会经济的振兴,同时还提供了新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促使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结构发生积极的蜕变”。连续的天桥系统序列由于不同尺度、功能各异的公共建筑的嵌入而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使主要由天桥系统(sky一bridgesystem)连接各大型公共建筑而形成的空中步行系统在建筑内部形成四通八达、连续的、变化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
4.空中商业街
城市第二交往平台的产生与发展,由于其不需要对街区内的建筑大拆大建,也可在不影响商场正常营业的前提下简便、快速建成,所以具有很好的经济性。空中商业街这种空间形式它穿越了规划师界定的建筑红线,把道路两侧的建筑空间连在了一起。于是有人认为它应该是城市规划的内容,也有人认为它应该是建筑设计的延伸,正是由于这种空间性格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是空间性格的双重性,导致了它的发展十分有限,但无可否认的是城市居民对它的依赖却越来越多,在许多大城市的商业中心,过街天桥已发挥出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功能,人们进入一个大型的商业中心或许他们到达不了商场的每一个角落,但他肯定会走过街天桥或者空中商业街。
欧美各城市内城复兴运动而开展的空中步行系统的建设,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解决交通问题。二是振兴社区经济,增加商业面积和就业机会。国外调查资料表明,以天桥互联为主要形式的空中步行系统的建设,能增加15一20%的商业销售额。
5.三维立体空间发展
我们这里强调的不是城市规划师与地理学家研究的二维平面空间,而是空间的三维立体这一最根本特征。由于建筑与城市在空间本质上具有同构的特征,为此我们在研究城市空间时,完全可以大胆借鉴建筑空间发展过程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如能将这种观念推向城市,带来的将是土地能源等方面的节约及使用空间的富裕,具有持续发展的长远意义
(1)城市功能的竖向层叠。在规划师“圈地”建筑师“种地”的传统设计模式中,具有自然属性的土地亦即一般意义上建筑用地概念,然而,随着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日趋完善,建筑用地的内涵则可以被认为是为开发建设提供必要前提的一切空间条件。基于这种理解,以往被认为是非建筑用地的场所,例如道路、桥梁、建筑物的上空与地下,在合适的条件下都可成为建筑用地。美国很早就在城市再开发法律中明确了上部空间开发权与下部空间开发权的概念,由此带来了空间的最大化利用,从直接意义上是获得了经济效益,在间接意义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也颇为可观。这是对马丘比丘宪章中明确的“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环境”的目标的进一步充实与深化。
(2)城市、建筑、交通的一体化发展。商业建筑综合体的空间与交通组织呈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商业建筑综合体的交通组织已成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常常穿过其内部并成为其主要的人流出入口,也是其与城市空间主要的交流界面。高架轻轨、地面公交、地下铁路自上而下立体的连接商业建筑综合体,其内部的中庭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
应该说,在实践中城市、建筑、交通的一体化建设,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能够实现,问题主要在于人们认识尚不到位。而我国的建设单位对这些隐含的经济卖点尚未能识破,因而会有天桥不通、屋顶闲置的现象,可是建筑师兼开发商的波特曼设计开发的建筑群,大多紧密结合在一起,多层次联系的便利所带来的收益也是丰厚的、其成功经验完全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
6.后记
显然,商业区内道路与建筑空间的融合统一将带来一场城市空间革命,建筑红线可能演变为一个面或者一个体甚至消失,它所界定的范围将更加独特、系统,更加能体现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总体需求。随着商业区内城市道路与建筑空间的融合统一,汽车可能在建筑中行驶,建筑内部也會出现城市道路和广场,过街天桥也不再是一个仅仅满足人们穿越城市道路的独立空间形式,它可能就演变为了一个大的购物中心,人们在商场里购物可能就完成了对城市道路的穿越,因为购物空间可能就跨越了城市道路与广场,那时城市也许不再有过街之说!
参考文献:
[1]罗玲玲.建筑设计创造能力开发教程,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葛剑雄,杨东平.未来生存空间.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伊里尔·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顾启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 F·吉伯德市镇设计.程里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关键词] 空中商业街 交通 建筑空间 融合
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在城市规划师所限定的建筑红线范围内进行,红线挡住了建筑空间向外发展的可能,但无法隔断人们穿越建筑红线的行为,当人们穿越建筑红线时必然要和城市道路与交通发生紧密联系,这使商业区内原本就拥挤的城市交通更加繁忙与拥挤,给人的活动增加了更多危险与不便。随着中国近年来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商业建筑综合体大量涌现,但许多商业建筑综合体没能有机的融入城市空间,因而无法创造应有的商业价值,并给城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过街天桥的出现减轻了现代城市特别特别是繁华商业中心区的交通压力,也为人们在商业中心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与便捷。
1.商场聚集,行业的聚集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商品买卖方式和购物环境不断翻新和改善,但仅注重内部环境的改善,而不顾外部空间质量的作法并不是长远之计。有着“货比三家”购物心理的顾客也使商家的聚集成为现实,按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观点,现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应是一个多层次、多涵义、多功能的共生系统,具有交往、流通、休息、观演、餐饮等多种功能的商业街区为各行各业的聚集也创造了条件。
2.交通矛盾
商场聚集,行业的聚集,必然导致商业区内的人流量与车流量的增长。汽车数量的成倍增长速度大大快于我们的城市配套工程建设速度,拥挤已是随处可见的现象,由此带来了运输效益的巨大损失。街区内必要联系被车流隔断,过马路十分危险,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商业街区,顾客在经历了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的繁忙购物之后,还得持物走出整个街区才有机动车可乘,很不方便。
3.过街天桥
为了给行人和车辆提供方便于是架起过街天桥,交通事故高发地段不得不架起过街天桥,堵车严重地段也架起过街天桥,可有些地方因为影响城市景观和功能不建天桥。那么如何建设寸土寸金的繁华商业街区,使之成为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呢?开发和利用街道上部空间应是一个努力的方向。目前我国繁华商业街区上部空间的唯一利用方式是建人行天桥,但由于需上上下下耗费体力,故行人常弃而不用,横穿马路者,亦屡见不鲜。但如果设想将3一5m宽的人行天桥扩展为30一50m宽,并改变其单一使用方式,赋予多种新功能,那么必然会增加对行人的吸引力。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空中步行系统给城市提供的不仅是交通问题的缓解以及社会经济的振兴,同时还提供了新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促使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结构发生积极的蜕变”。连续的天桥系统序列由于不同尺度、功能各异的公共建筑的嵌入而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使主要由天桥系统(sky一bridgesystem)连接各大型公共建筑而形成的空中步行系统在建筑内部形成四通八达、连续的、变化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
4.空中商业街
城市第二交往平台的产生与发展,由于其不需要对街区内的建筑大拆大建,也可在不影响商场正常营业的前提下简便、快速建成,所以具有很好的经济性。空中商业街这种空间形式它穿越了规划师界定的建筑红线,把道路两侧的建筑空间连在了一起。于是有人认为它应该是城市规划的内容,也有人认为它应该是建筑设计的延伸,正是由于这种空间性格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是空间性格的双重性,导致了它的发展十分有限,但无可否认的是城市居民对它的依赖却越来越多,在许多大城市的商业中心,过街天桥已发挥出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功能,人们进入一个大型的商业中心或许他们到达不了商场的每一个角落,但他肯定会走过街天桥或者空中商业街。
欧美各城市内城复兴运动而开展的空中步行系统的建设,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解决交通问题。二是振兴社区经济,增加商业面积和就业机会。国外调查资料表明,以天桥互联为主要形式的空中步行系统的建设,能增加15一20%的商业销售额。
5.三维立体空间发展
我们这里强调的不是城市规划师与地理学家研究的二维平面空间,而是空间的三维立体这一最根本特征。由于建筑与城市在空间本质上具有同构的特征,为此我们在研究城市空间时,完全可以大胆借鉴建筑空间发展过程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如能将这种观念推向城市,带来的将是土地能源等方面的节约及使用空间的富裕,具有持续发展的长远意义
(1)城市功能的竖向层叠。在规划师“圈地”建筑师“种地”的传统设计模式中,具有自然属性的土地亦即一般意义上建筑用地概念,然而,随着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日趋完善,建筑用地的内涵则可以被认为是为开发建设提供必要前提的一切空间条件。基于这种理解,以往被认为是非建筑用地的场所,例如道路、桥梁、建筑物的上空与地下,在合适的条件下都可成为建筑用地。美国很早就在城市再开发法律中明确了上部空间开发权与下部空间开发权的概念,由此带来了空间的最大化利用,从直接意义上是获得了经济效益,在间接意义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也颇为可观。这是对马丘比丘宪章中明确的“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环境”的目标的进一步充实与深化。
(2)城市、建筑、交通的一体化发展。商业建筑综合体的空间与交通组织呈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商业建筑综合体的交通组织已成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常常穿过其内部并成为其主要的人流出入口,也是其与城市空间主要的交流界面。高架轻轨、地面公交、地下铁路自上而下立体的连接商业建筑综合体,其内部的中庭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
应该说,在实践中城市、建筑、交通的一体化建设,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能够实现,问题主要在于人们认识尚不到位。而我国的建设单位对这些隐含的经济卖点尚未能识破,因而会有天桥不通、屋顶闲置的现象,可是建筑师兼开发商的波特曼设计开发的建筑群,大多紧密结合在一起,多层次联系的便利所带来的收益也是丰厚的、其成功经验完全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
6.后记
显然,商业区内道路与建筑空间的融合统一将带来一场城市空间革命,建筑红线可能演变为一个面或者一个体甚至消失,它所界定的范围将更加独特、系统,更加能体现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总体需求。随着商业区内城市道路与建筑空间的融合统一,汽车可能在建筑中行驶,建筑内部也會出现城市道路和广场,过街天桥也不再是一个仅仅满足人们穿越城市道路的独立空间形式,它可能就演变为了一个大的购物中心,人们在商场里购物可能就完成了对城市道路的穿越,因为购物空间可能就跨越了城市道路与广场,那时城市也许不再有过街之说!
参考文献:
[1]罗玲玲.建筑设计创造能力开发教程,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葛剑雄,杨东平.未来生存空间.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伊里尔·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顾启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 F·吉伯德市镇设计.程里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