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困惑与困惑的读书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头青山乱垒,壁间插架森森,书读久了,面对林林总总的巨籍单篇,竟令人产生几许疑惑,几许厌恶甚至几许恐惧来,似乎眼底所置不是圣贤经典,而是吗啡鸦片。
  先民造字,据说是目睹龟甲裂纹或山川鸟兽革木之形而感发引起的,但就六书中最能直接表达意境的象形、指事、会意字,也无法完整地体现出该字所应体现的全部内容,至于形声、转注、假借字,则更是人们笔端见拙。无可奈何时拈来权宜表音表意之符号而已。因此文字打产生时就有先天的不准确性。时代发展,字数激增到十数万字,而形音义也屡加变,与先民造字之初大相迳庭。用如此不可靠又生涩不通的方方块块记言记事,便成了“难得可怕”面“阻碍传布智力的结核”。(鲁迅《门外文谈》)
  这样,人们一旦把见闻心思形诸于文字,就已经失去了准确完整的第一性而成为第二性的东西,经后人加工润色,则更成为第三性以后的东西。同时又有古今之隔,“昔之妇孺闻而辄晓者,更经学大师转相讲授仍留疑义。”这是时代使然。(戴震《戴东原集》卷三)难怪元代有一书生读《楚辞》不通,竟诅咒屈原“写文章如此艰涩,投水死得活该!”(元吾邱衍《闲居录》)这样一来,人们便在遇到文字难以表达的意境时,或自已委实不通古人文句时,便只能用“妙不可言”、“笔墨难以形容于万一”之类词来搪塞,七分无奈,三分无赖。
  文字写定,便成书册,所谓“书契之本,见于文字。”好事者踵而继之,或抄或传,或训或释,结果却是讹文谬字与日俱增,误训乖释更为益炽。同时,书籍流布中的虫蛀风蚀、兵燹战乱及人们有意无意的裁汰散佚也极严重。仅“兵燹”而言,据《隋书·牛弘传》和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载,前后历代就达“十厄”之多。可见书籍流传愈往后世,愈失本旨,鱼鲁豕亥,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不绝如缕。
  最为可恨的还要数人为地制造不真实。以史书为例,淆人昭读史兴浓,一日,忽焉发出“前代正人君子名节隆重,指不胜屈,近时人材寥廖,何古今之不相及若此”的疑问,他向时人毕子筠讨教个中三昧,毕氏告诉他这是前人“史笔有所润饰”的缘故。其实,前人早已深明此理,如宋时奸相丁谓就说过:“古今所谓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笔缘饰,欲为后代美谈耳!”(均见《啸亭续录》卷三)可见古人著史,在“秉笔直书”的幌子下在做何勾当。至于记述仇之国的史实,如《魏书》讥南朝为“岛夷”,《宋书》刺北魏为“索虏”。则相互指斥,于彼妇骂街无二。再如历朝皇帝的《实录》,一俟书成,草稿及其它资料全部付之一炬,这里面除了部分不可泄露的国家机秘外,恐怕更大部分是封建帝王暴虐荒淫、奢侈腐化的污行秽史,这是万万传不得的。如此《实录》,还要被屡加改易。清朝诸帝,即位之始便改窜先帝《实录》,直到满意为止,名为《实录》,简直是一莫大的讽刺。至于私家所撰如碑传、族谱等,更是水分太多。东汉末年,蔡邕为当时“党铜之祸”时蒙难的太学生领袖郭泰撰写碑铭时就深有感触地说:“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泰)无愧色耳!”(《后汉书·郭太传》)蔡氏博雅磊落君子,尚不免笔端缘饰,后世之人,更是褒贬任由,全凭胸臆,笔下之人,生时有桀纣之暴,死后备尧舜之贤。如此碑传,岂能深信?!
  由于以上诸多主客观因素所致,使我们手中的书籍无论字面文字,还是字里义理,皆讹谬满纸,不可卒读。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即或同一部分甚至同一句话,国读者领悟能力不同,见解不同以及运用于实践的方式不同,有人读了浪子回头,成为贤才;有人读了,本为贤士,反成盗跖。有人读书明理成为栋梁之材,上裨于国,下益其身,名垂青史,千古称颂;有人却因读书治学,竟成奸人贼子,祸国殃民,以至于骨朽人间,骂犹未销。更多的人幼时治经,白首尚不能通,生龙活虎般的躯体硬是让书本耗成几根白骨,至死仍不明白为何落得如此之下场。真不知孽根究竟是书还是人!
  于是,为了减少文字书籍的讹误,为了消除书籍的副作用,把那些死啃书本的“蛀虫”从书缝里拉出来,古往今来,人们便绞尽脑汁,想出了众多的法子。
  同儒家文化虽非昆弟,但亦密不可分的禅学尤其是南禅,他们有自己对待文字书籍独特而又绝妙的方式——“不立文字”。南禅诸师认为,佛家最高深之处在于心悟神化后世界、佛、我合而为一时的绝妙境地,一旦将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为第二性的东西失去了意境。因此他们把“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作为自己的传教方式,认为释读佛籍是“头上安头,雪上加霜”。故他们“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以诸圣求解脱”。不仅如此,他们还讥讽那些终日精研佛理的人是“世间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五灯会元》卷四)
  唐末五代,战乱频仍,加上几次人为的灭佛,寺院被焚,典藉散亡,佛教受到沉重打击,但南禅却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无疑,不读经籍、不立文字正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南禅到了后期,他们的传宗世系需要记载,诸大师传教事迹需要记载,同它派辩论时也亟需文字性的证据材料,况且更多的佛门弟子毕竟要通过学习佛籍来修行悟道。于是不立文字的传教方式被打破,代之而来的是硕厚生涩的典籍,南禅由生机勃勃走向僵化陵夷,由不立文字而兴盛,由立文字而衰微,教训斯深,然似乎又是其发展之必然。
  禅学如此,在世俗知识界,主张放弃文字书籍者,最早的盖为老子。老子提出要人们回复到结绳记事的时代,毁弃文字书籍。庄子发挥老子之义,更将圣人、书籍、音律、仁义礼智、诸侯等看成是一切罪恶之根源,力主“绝圣弃智”、“擢乱六律”,将一切能导致人们聪慧开悟的东西全部废除掉(《庄子·箧》)。韩非子也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故将读书儒士列为“五蠹”之一(《韩非子·五蠹》)。孔子弟子子路也曾向孔子发出过“何必读书,然后为学?”的疑问(《论语·先进》)。到了南宋,陆九渊更提出“不识一字,管取堂堂作大丈夫!”他们由痛恨那些沽名钓誉,为利禄奔波而扰乱尘世,干犯民人的读书人,进而痛恨读书人手中的书籍,认为正是这些讹谬特炽而义理乖误的书籍破坏了清净的世界,因此他们觉得如果焚书弃智,则万恶皆灭而天下太平立致。然而,他们这些主张显然行之不通,一则除实践活动外,人们经验和知识的获得以及文化的传播发展不能只凭口耳之传,必须凭藉图书;再者,放弃图书更是一种倒退。何况老、庄、韩、陆诸人,也莫不皆饱学之士,他们的思想也只能通过著述表现出来。
  另一些人承认书籍有讹误,但却不主张对书籍任意校改或重新著书。他们认为作者有高下之分,读者也有良莠之别,与其乱加点窜而贻累古人,延误后学,不如原书流传,缺文坏字一仍其旧,自己的见解也无需加进去,由读者自己去甄别、学习和扬弃。如北齐学者邢邵就主张不甚校,认为“误书思之,更是一适”。赞同这一观点者也代不乏人。这种做法虽然不会产生乱涂乱改,妄加发挥的现象而制造出更多的垃圾,但仍然是一种回避而不负责任的做法,原书讹谬一仍不改,不利于后学也不利于文化之发展。邢邵的主张当时就受到其妻弟李季才的批评,说:“世间人多不聪明,思误书何由能得。”(《北齐书·邢邵传》)可见此法亦不可取。
  第三种做法,也是普遍的作法,是认识到文字书籍的不可靠和消极作用。因此一方面提醒人们不要为书籍所缚。如孔子告诫人们文献有其“不足征”的一面。孟子则大声疾呼“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后世学者也倡导人们多行实践,“时时省察,处处体验,即米盐之琐,寝席之亵”间亦有学问,不必强求子书籍。现代语言学家吕叔湘更把语言文字喻为“拐杖”,吕老之意,若爬山历险,此杖必凭,倘轻履平川,则当弃杖而行,否则反会成为累赘。他们谆谆劝诫,向人们提出善意的警告,要求学者既能钻进书堆里,又能出得来。
  另一方面,历代学者又力主对文字书籍进行大规模整理,俾还其旧。这其中又分两派:一派以汉、清学者为代表。着重在文字、音韵、训诂、书籍版本、流传渊源、学术渊源及辨伪、辑佚等方面进行校勘、考订、训释和整理工作,力图恢复书籍原貌。如汉儒郑玄即以“念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尽吾才”为目的。(《后汉书·郑玄传》)清儒准依汉儒,呕心呖血,不休地工作,以求恢复汉唐之旧,达到“刊落浮词,独求真解”的目的。另一派以魏晋南朝、宋、明学者为代表。他们皆以上承孔、孟的面目出现,力图在义理思想上做一廓清,扫除雾翳,以见古人心迹面目。结果,汉、清学者在书籍的校勘整理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使许多积误难读的书成为可读的善本,今天治学而不利用他们的成绩,是“舍其路而不由”。而魏晋南朝、宋、明学者也不同程度地对古人义理思想进行了廓清、阐释和发挥,演绎出了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贡献亦自不小。
  然而,学问乃千秋事,古人不可能把所有书籍中的讹误全部正,况且,汉、清学者误会臆改者亦极多。北齐学者颜之推形象地比喻校书“如扫灰尘,旋扫旋生。”(《颜氏家训》)汉清学者正是如此,他们在清扫古书“灰尘”的同时又不自觉地积下“灰尘”等待后人去清扫。而魏晋南朝和宋明学者则似乎走得更远。他们或以玄学入义理,或用“六经注我”之原则,任加发挥,弃旧凿新,甚至曲就古人以从我,被顾炎武指斥是“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的活动。(《亭林文集》卷三)他们“自以为得理,而天下受其害者众”。(《戴东原集》卷九)结果,这些衍理大师们的巨制鸿著令人读来不觉昭昭,反令昏昏,真是大道多歧,安知羊之所在!
  如此这般,尽管古人费尽心机,垂老不休地进行整理,力图拿出别辨无误的善本,但书籍的流布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是美味携垃圾并至,津梁伴毒品俱来。人们既要读书明理,又要谨防污染,玫瑰可采,其刺可怕。真是颤颤惊惊,难乎其难。如何才能汲取精华,化解毒素?迷团仍多,困惑益炽,个中甘苦,正待读者“自性自度”。
其他文献
结束了在荷兰鹿特丹世锦赛,中国短道速滑队于3月14日早晨回到北京,看上去有些疲惫。鹿特丹世锦赛是本赛季的收官大战,也是平昌冬奥会前的最后一次世锦赛,不管对中国队,还是其他豪强,都是检验自己、观察对手的最后机会。2金2银,中国队列奖牌榜第三位,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成绩单。排在第一位的是3金5铜的韩国队,但韩国队的金牌全部来自男队,有着强大实力的女队颗粒无收。过去的一个赛季,拥有沈石溪和崔敏静的韩国队所
新赛季的CBA刚刚开战十几轮,围绕裁判問题的争议已经不绝于耳,郭士强、刘玉栋先后在赛场上对裁判提出质疑。很多人由此担心CBA自从姚明就任篮协主席之后创出的大好局面毁在裁判问题上。其实,争议判罚是任何一项职业赛事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中超赛场上,以往也曾由于裁判而闹出不少风波。但在2018年,借助于视频裁判技术的使用,中超联赛中的争议判罚比以往少得多。最后夺冠的上海上港在与恒大、国安和鲁能这几个主要
带脉滚球法  空劲气功宗气的运行通道是以带脉来启动任督二脉为基础的。因带脉起于肋下,环绕身躯腰腹部一周。一身二十七气之上下流行亦赖带脉为之关锁。空劲气功的经络理论基础是以带脉来带动任督二脉,气在经络中的运走终归于以上三脉。  带脉滚球法:起势,马步站桩2分钟(图41)。双手指保持梯形式,双手虎口相对向右方向慢慢移到肝区,双手掌离肝区约2~3公分,右手掌心略侧向肝区部位,双手掌不要相碰。约间隔5~1
中超颁奖典礼上,徐根宝为武磊颁发最佳射手奖项。连破纪录回顾这个赛季,武磊的发挥可谓持续高光、势如破竹。中超联赛首轮,武磊打进3球,开启新赛季的征程,上海上港主场8比0横扫新军大连一方。第3轮,武磊独中四元,帮助上港客场5比2大胜广州富力。这场比赛他创造了诸多纪录,个人中超总进球数达到82个,仅次于88球的韩鹏,占据中超历史进球榜第二位。在中国足球顶级联赛中,武磊继胡志军、郝海东、邹捷、李金羽之后,
中秋节前夕,友人送我一只鸡。是只黑母鸡,羽毛肮脏,精神萎靡。这种呆呆的“木鸡”是在养鸡场里长大的吧?一问,果然是。  讀过英国人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知道一点工厂化养鸡场里鸡们的悲惨生活。专门的“分鸡工”在刚孵出的鸡雏中把公的剔出,然后把叽叽叫着寻娘的小公鸡活活碾成饲料。留下的母鸡雏活下来了,开始铁笼里悲惨的一生。笼子很矮,鸡长成后就无法昂起头。因为要让鸡蛋滚到笼子外的收蛋糟,笼子的底网是倾斜
易卜拉欣·马·今(下文称易卜拉欣)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就算是在马来西亚,这位以“巫王”自居的巫师也有点过了气。但是最近他通过两次在吉隆坡国际机场通灵作法,寻找马航MH370客机的去向,着实又火了一把。在这场全世界关注的悬疑剧中,易卜拉欣成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  “巫王”易卜拉欣是何许人  2014年3月10日,易卜拉欣自称应马来西亚政府邀请,到吉隆坡国际机场用巫术协助寻找MH37
在人们的印象中,英国是个“绅士之国”,国家很富庶,民众有教养,生活无忧,日子过得自在而红火。然而,现实中的英国,贫富悬殊却令人震惊。  不久前,英国非政府组织乐施会发布了一份名为《两类英国人》的研究报告,称英国五大最富家族总资产为282亿英镑(1英镑约合10元人民币),而1260万最贫穷民众总资产不过281亿英镑。另外,占人口0.1%的最富裕者财富增长速度比小康家庭快近4倍。乐施会活动和政策负责人
赶在鸡年来临之前,央视推出了纪录片《转折点·宁泽涛》,这部历经8个月拍摄制作的纪录片,用48分钟讲述宁泽涛备战奥运前后的经历,去探索作为高水平运动员站在人群中内心要面对的孤独。他有一身荣光,他有无数迷妹,但作为一个被体制培养出来的游泳运动员,这个比我还小一岁的帅小伙儿面对的是孤独。很多人爱宁泽涛,崇拜他,膜拜他,想要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世人爱的是宁泽涛本人。任何一个中国人,如果他能具备宁泽涛的夺金
泰格·伍兹身体状态下滑的趋势似乎无法避免,这已不仅仅意味着一位体育明星从巅峰走下。  在第二十届英联邦运动会赛场,尤赛安·博尔特影响力之巨,令人不由得回忆起当年的“泰格效应”。泰格·伍兹整个职业生涯都是一位全球型运动员,其影响力已然超越高尔夫运动,深受许多非铁杆球迷欢迎。伍兹曾激励一代人打高尔夫球,一己之力推动高球成为吸金赛事──大批顶尖运动员因此腰缠万贯──并帮助这项运动突破性地进入新领地。对于
东京奥运会在即,但赛事组织者愈发感觉钱紧。虽然东京奥组委通过接受赞助和销售门票收益达3亿美元,但预计耗资仍然高达1.35万亿日元,约合126亿美元,与2018年年底的计划预算基本持平。日本国家审计委员会在一份长达177页的报告中表示,与奥运会相关的支出将远远高于这一数字。  审计报告列出的约97亿美元其他奥运相关成本,原本没有计算在内。此外,东京市政府先前曾表示,将再投入约74亿美元,“用于与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