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差别与内在融合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有许多认识和实际问题需要澄清。其中,等级差别理念与内在融合理念值得谈一谈。
  
  等级差别理念
  
  等级差别理念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企业中的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利益是有差别的,同时,在现实中也必须用等级差别理念来对待企业的体制,为什么我们要树立这一理念?
  第一,等级差别理念是人本主义与效率原则的有机统一。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其一,能力差别导致了分工差别。
  如有的人能力很强,担任了老总。有的人能力很差,只能扫地等。再比如,琼瑶第一次路过公主坟的时侯,就问了一个问题,公主为什么埋在这里?因为这按当时的历史逻辑推理,不太容易做出解释。因此,演化出了一个还珠格格,搞得全国人跟她跑,赚了那么多的钱。有的人觉得很亏,怎么没想到这个问题,其实他并不亏,因为他没有那种超常的思维能力,因此她当不了作家。再比如,“申奥”的时候,北京搞了一个世界三大男高音的演唱会,差不多两千美金一张票。演唱会还没开始,一帮人发牢骚,认为老外唱歌不可能这么值钱,说这纯粹是崇洋媚外,长别人志气,2000美元一张票,今晚来了这么多人,这是一个很大的票房收入。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你也可以唱,并没有人不让你唱,但问题是你唱,不是别人给你钱,而是你给别人钱。如:你唱卡拉OK。人家唱之所以这么值钱,是因为人家唱得好,人家是稀缺资源。所以,有些企业内部地震不断,就是因为没有能力差别决定分工差别的理念。
  其二,分工差别导致收入方式的差别
  如:有的人是人力资本,靠获酬制度决定收入,而有的人是一般员工,靠工资制度决定收入。薪酬制度和工资制度不是一回事,薪酬制度是把人当做资本看待,而工资制度是把人当作劳动看待。如:银行行长与银行传达室,岗位有本质区别,收入方式有本质区别,由此决定收入。所以,薪酬制度与工资制度的收入不能相比较,他们之间没有同一的标准。
  其三,收入方式差别导致收入水平差别。
  正因为收人方式差别,导致收入水平差距很大。如:一个企业司机说,他实际上比他们老总还累,因为老总8点上班,而他7点起来接老总,早一个小时,晚上老总应酬完,他又送老总回去,又多了一个小时,因而他很累,但他比老总拿得少,不高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就是因为他没有等级差别的理念。但在国外看不到这种现象:
  我国的一位专家外出考察间,一外企业的清洁工,月收入多少?她说不到2000美金,专家说,那太少了。你们的首席执行官一年290万美金,你怎么一个月不到2000美元?清洁工回答说,我拿的不少呀,因为我不会干人家的事。接着他又对专家讲,你们怎么问这样的问题,我看好像你们的脑袋有问题。
  第二,等级差别理念是体制性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如果没有这种等级差别理念,就无法真正按照企业的真实情况来进行制度安排。我们上面已经讲过,人在能力及其相关方面都是有等级差别的,企业体制中的每个岗位之间也是有等级差别的,如果说企业内部制度中不存在一系列有等级差别的岗位,那就不叫企业了。正因为企业内部的岗位之间是有岗位差别的,而且人在能力等方面也是有等级差别的,所以,按照每个人的能力情况,以及岗位的等级差别的状况来安排人,这就要求员工一定要具有等级差别理念,认识到等级差别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没有这种理念,否认企业内部有等级差别,人人都要求干岗位等级最高的事,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没有办法发展。
  还有一个问题需认识到,那就是等级差别理念并不是和人本主义相抵触的。人本主义强调的实际上是人们建立在等级差别上的公平,强调的是人们所应有的人权,强调的是无论有何种差别,人们都应相互尊重各自的个性,因而人本主义实际上是在承认等级差别的基础上讲求人本的。同时,我们强调等级差别理念,也并没有否认人们的自主性、自我性,没有否认人们各自应有的人权。恰恰相反,这刚好体现了对人本的尊重,因为人的能力不一样,就应该有不同的地位和不同的收入。
  第三,等级差别理念是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
  我们现在一谈到等级差别理念,有人就想到要不要社会公平的问题。由此可见,这里有一个问题,即社会公平原则与等级差别理念如何相统一的问题。实际上,强调社会公平原则,并不否认等级差别的存在,因为经济学里所论述的实际上有三种不同的公平。第一种,机会的公平,社会给人们提供了同样的机会,由人们根据自身的判断和能力选择。第二种,是过程的公平,在整个的经营过程中强调公平,人们的竞争过程是公平的。第三种,是结果的公平,人们最后的收入是均等的,也就是无论贡献如何,收入都是一样的。在这三种公平中,最符合公平的真正含义是机会的公平。因而强调公平原则,实际上主要是强调机会公平。因为只有机会公平,才能有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机会公平的条件下,人们由于自己能力的差别,而导致了人们在分工及收入等方面的差别,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人如果能力很强,那么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就要肯定他的能力,就要肯定他的地位和收入,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公平及人本主义的问题。
  第四,等级差别理念与保护弱势阶层的统一。强调等级差别理念就是让人们看到在分工、收入方式、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弱势阶层,因而要求人们注重保护弱势阶层,怎么保护呢?要实行最低收入线制度,如果有人达不到,应由政府补齐。
  第五,全方位贯彻等级差别理念
  一是要在制度设计上承认等级差别;二是要在企业制度的贯彻过程中承认等级差别。只有在这两方面贯彻了这一理念,最终才能全方位地贯彻。
  
  内在融合理念
  
  内在融合理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层,以内在融合的理念界定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第二层,任何人在贯彻和执行企业制度时,要以内在融合的原则来对待所有有差别的人。
  第一,内在融合理念应以尊重个人平等为前提。
  如,老总及部门领导请一般员工吃饭、看望员工、在工作中征求意见、采纳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等等,与员工打成一片,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第二,内在融合的关键在于比较优势的有效组合,其结果1+1不只等于2,而是等于8,等于9。
  第三,内在融合的基点在于承认个性之间的差异,在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一种内在融合,即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在尊重理解中获取共识。
  第四,内在融合理念体现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爱,在相互关爱中,即用企业制度来衔接人们之间的关系,人与人在企业制度的基础上相互平等、相互关爱。同时,也体现了人们之间在生活上的关爱。
  第五,全方位实现内在融合理念。
  一是人际关系制度化。人际关系不能违反企业制度的安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二是人际关系目标化。企业内部人们之间的相互融合,要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利于战略目标实现的所谓融合不能要。如:有人为自己私利,破坏企业战略,明知不对,却为了不破坏自己同这个人的友好关系,而不坚持原则,对这种行为企业是反对的。
  三是人际关系契约化,如:企业所有的规定,都让员工清楚,取得员工认同,俗话说,先把丑话说在前面,从而以此规定规范每人的行为。
  四是人际关系人本化,以尊重人权为基础。
  五是人际关系组合化,实现比较优势组合。
  六是人际关系的文化融合。每个人的性格、能力、处事方法有差异,导致个性文化差异,所以必须尊重这种差异,才能最后实现融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