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比中赏析罗中立的乡土情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w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罗中立是中国表现乡土情艺术家队伍中的佼佼者,以作品《父亲》成名,影响至今、力度不减。本文以乡土情为切入点,分析了在罗中立成名作表现的乡土情感,再通过对比分析他去其他艺术家的异同。
  关键词:罗中立;乡土情;对比
  一、 成名乡土情
  20世纪80年代初,罗中立以一幅作品《父亲》在艺术界崭露头角,这幅作品是写实主义风格的画作。此作一经展出便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从艺术语言来看,作品的绘画手法采用了放大特写构图和细绘画的方式,在人物细节表现上精雕细琢,用精微而细腻的笔触,把一位普通非普遍的、贫困而坚韧、沧桑亦乐观农民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切到好处,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实性而不是刻意的追寻。二是,从社会背景来看,社会是影响艺术家和欣赏者的一个重要因素。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后,人们的心理和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和艺术等多个领域都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动荡过后,人们和社会都需要慰藉。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和深入使人们逐渐对自己社会和国际有了新的认识,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发展都更加开放,艺术就是最好的体现。罗中立《父亲》的问世正好顺应了这个时代潮流,肯定人性、关注普通人价值。可以说是罗中立选择了时代;反过来讲,也可以说是时代选择了罗中立。最后,从作品本身来看,可以说是这一时代的艺术精品。画面尺幅大,站在画的面前它具有一种特别的震撼力。这种震撼中除了尺幅最重要的是对农民的形象描绘的真实和传神形成的,就如同自己的父亲站在面前。罗中立的《父亲》将农民的质朴、善良,劳动者的辛苦饱经风霜的形象细致的刻画出来,黝黑的脸、交织的皱纹、干裂的双唇、滴汗的额头、布巾缠头、缠着布条的手指、长满厚重老茧的双手和破旧的碗等等细节都深刻的表现出农民形象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色彩上,并没有用鲜艳夺目而华丽得颜色,也没有雄伟激昂的宏大场景,背景只运用土地得原色,但却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这张《父亲》可谓是八亿农民的缩影。
  二、中外对比中赏析乡土情
  (一)与米勒作对比
  农民最为作品题材或其中的形象出现在作品中,在西方的艺术中由来已久,通过对他们的关注和创作,农民这一群体成为了画家创作艺术灵感源泉。将他们的乡村情感付诸于画作。米勒是巴比松画派杰出的农民主义画家,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画家。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中,一生贫苦。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希望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法国农民的真实生活。他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罗中立也被平凡、质朴的农村生活和农民深深吸引,他的作品也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经历而创造出的。罗中立受米勒绘画的启示,他发现这些农村生活的素材才是他最熟悉的,他努力观察他们、留意他们和关注他们,最终他创作出了我们自己的农民形象《父亲》、《春蚕》、《 金秋 》、《苍天》、《祁》。
  米勒在一生的绘画创作中,追求着每一幅画面的真实,每一幅画表现的场景,都是真实存在或正在发生的,像耕耘、放牧、拾穗的农民,一切都是从真实生活的素材中得来的。《拾穗者》是米勒重要的代表作,题材就是来源于农村常见的农民劳动。三位农妇在收割后的农田里,正弯腰拾遗漏的谷物,这种场景在我小的时候也经常见到,也参与过,见到这幅画深有感触。三个妇女,一个弯腰伸手,正在去拾穗头,一个正在拾起一只谷穗,而第三个人,把拾到的谷穗放进粗布兜起的围裙里。虽然作品并未对他们的正面进行描绘,但是,米勒通过构图、造型、空间、光线、透视和色彩等方面的巧妙安排,使整幅画面完整和谐统一。只通过对衣服的描绘就准确的表现了形体,没有用到高纯度、高明度的颜色通过巧妙地对比画面亦是对比明显,强烈。在他的作品充满了乡土气息,满溢着他对乡村题材的热爱。
  罗中立的作品《父亲》描绘了四川大巴山一位普通老农形象,尺幅大、写实性强,整幅画面表現的淋漓尽致。和《拾穗者》相比,《拾穗者》主要描绘的是老农民的一个巨大的头像,没有场景因素在里面,没有故事情节性,但整幅画面的震撼力和传递的情感也不亚于《拾穗者》和其他的场景乡土题材作品。直到21世纪的今天,罗中立的《父亲》影响力依旧不减,能给人们如此之大的震撼力,我想这是罗中立的真诚和作品的真实在不断的打动着人们。
  这两位画家在绘画中他们都选择了他们熟悉的和心动的乡土题材——农民形象作为自己作品描绘的对象,两者给我们带来了相同的情感感受,最起码对经历过农村劳作的我是感触非常深的。但是又因为时间、地点、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画作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
  米勒作品中形成的绘画风格质朴凝重、形象庄重崇高、有雕塑质感,整幅画面注重故事情节化和对各元素的合理化。他的画面往往表现的非常的整体和谐统一。他的艺术语言表现比较考虑画面的整体性无大的波澜起伏,造型上还是以写实为主不进行过多的夸张变形,传达的情感含蓄而深刻。他画面中的表现的农民形象没有像罗中立《父亲》中农民形象那样刻画的淋漓尽致,也没有流的线条,相比之下,显得略微有些粗糙、笨拙和不精致,但两位艺术家的作品给我们的感受和传达的情感着实让人难忘。
  总之,这两位艺术家都比较注重对乡土的表现和情感的真实流露,都追求写实手法、真实表现为特点,都以农民合农村为题材进行创作。
  (二)与宫立龙做对比
  如同罗中立一样表现乡土绘画的艺术家,宫立龙的作品是其中的以为佼佼者。和罗中立一样,宫立龙一改自己早期写实风格,而从传统的民间绘画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的原始韵味风格。他的作品以东北农村生活为题材,极具代表作。近期创作的以农村孩童为题材的一系列作品更是表达了画家对东北原生态的喜爱和对东北黑土地上旺盛生命力的盛赞。将他的作品和罗中立的作品对比来看,他的作品中多了些豪放相对豪放,在他们作品中表现出的更多的差异是受地域文化差异熏陶所形成的。他的艺术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化,他融合了传统的的雕塑语言与民间艺术的色彩,又以自己原来的写实为基础,将其和现代的写意相融合,最终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有趣味的艺术风格。
  乡土情感在宫立龙和罗中立的作品中是显而易见、必不可少的。两者都从西方美术、民间美术、传统美术中汲取营养,又不被其所束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为己用,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作品中常常会用到一些代表自己个性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多表现为稚拙的线条、简洁的笔触、强烈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所表现的农民形象星神兼备。正如宫立龙的作品《欧——!》、《飞啦》、《鞍马》等。他们将现代观念与中国古代唐汉时期的泥塑人物形象特征和绘画理念相结合,既展示了现代的时尚性又表达了精神情感,追求达到东方神韵与当代视觉形象的平衡。
  三、结语
  乡土题材是直至今天依然是艺术家表现的题材,经久不衰。无论这一题材的兴起原因是什么、发展如何、艺术家又是因何而改变乡土创作的风格,和原来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艺术家素养相比,今天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是自由的时代,这也许是如同罗中立绘画风格90年代转变的契机一样,以新型农民为创作对象的乡土题材新的契机。今天的我们要学习罗中立创作的的题材真、情感真、时间真,只有“真”的东西才具有感染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云菲.罗中立:我的《父亲》,我的三十年[J].中国艺术报.2008.
  [2]杜娟.侯荣编.中国当代名家罗中立[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3][法国]罗曼·罗兰《米勒传》[M].冷杉。杨利新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第一页.
  [4]《拾穗者》.今日艺术网 . 2012-08-11
其他文献
摘 要:《猎人笔记》是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所写的一部特写集,它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坊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农奴制度背景下外省乡各阶层人名的生活风貌。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也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本文通过人物形象和景色描写小解《猎人笔记》。  关键词: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
期刊
在开始学习研究之前,我不得不,着重于了解图像学一词,通过剖析它的内在意义,以此来联系自己的专业进行深入学习。图像学,最开始是由希腊语--图像演化成的,它是为了表达和研究绘画主题的传统、意义以及与其他文化发展之间的联系应运而生。简而言之,图像学实际上是一种美术史研究方法论,它解读的是图像背后的历史人文意义,从艺术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观念被视觉化的过程及原因。而最具影响力的图像学研究者即是欧文·潘诺夫斯基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音乐产业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更是推动了O2O模式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引用进程,对音乐产业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湖南音乐文化产业在数字技术和其它因素的冲击下,传统商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从而尝试并应用O2O模式,利用互联网的线上便利,促进音乐产业的线上及线下发展。本文从O2O模式对湖南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着手,分析O2O模式在后者中的应用
期刊
包克图的秋天终于开始清晰了,宜居的温度也好,渐渐盖过地面的枯叶也好,远了很多的落日斜阳也好,这几天朋友圈开始被各个角度的摆拍金属色刷屏。 秋天的橘红柚黄,秋叶的温婉静美。清冷里燃烧的火焰,沉静里极度的浪漫。秋风拂过,有点微凉,有点萧瑟,心便格外安静。行走在荒野,享受独处的快乐,自然而然,有了无边的古意。  爱秋的人各不相同,禅意深远的经,浪漫高远的诗,辽阔、静谧、怡淡、绚烂和寂寥。无言,无语,亦或
期刊
摘 要: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他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而文艺复兴时期并不仅仅只有文艺复兴运动,因为在此时期的中后期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运动——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比之文艺复兴,它的反神权更为强烈,在音乐上,宗教音乐的世俗化也更彻底。此时期历经
期刊
摘 要:央视继《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多档引发热潮的文化综艺类节目之后,又推出力作《国家宝藏》,自2017年12月3日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文博探索类节目,第一季共十期,前九期为每期由故宫博物院等九家博物馆提供馆藏的三件文物,由“001号讲解员”张国立负责分别介绍守护三件国宝的守护人及历史背景,每件文物的明星守护人与节目助演以舞台剧的形式表演“前世传奇”,而后由该文物
期刊
摘 要:关于美的学说有很多,但是对于美是什么,美给人的真实感受,体味美的滋味,是难以用明确的语言和文字去界定的,而是需要人们去用心灵来感受的.  关键词:无心说;真;善;美  一种沉静、深刻而微妙的快适,是言语不能说明的。对于美的存在,每个人的都会感受到这是“美”。美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说明,它只能被感受。当我们在赏花时无论梅、兰或者是竹,在这些物象面前我们能实际的感受到了这种深刻沉静而又微妙的美,
期刊
自画像  多年前,一个有着火山灰般肌理的梦  我从中醒来  却再也不能跟自己相认  猜测,应该是与自己为敌了  像梵高割掉自己的  一只耳  哑  一句话,说出来了  我就成了这句话的奴隶  哑,因此成为了我的安全感  就像那天我看见一只猫  它一边无声的与影子对峙  一边拾着天上残缺的星火  我想着,就算那天的星星跌落下来  也应该是没有声音的  乌托邦  仰仗着形而上学  修正谬误,东欧青年的
期刊
摘 要:“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 ”为“道”之载体,“道”谓时代的生存理念。作为现代产品造型设计,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满足材料、加工工艺要求,而且,如果在造型结构上能吸取中国传统的道家美学观念,就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精神需求。作为设计者我们如何把握艺术与功能的结合,如何把握二者之间的尺度,使艺术美做到最大化。一个好的作品不是你做的搭配多么的精确到位,而是你的作品给每一个使用
期刊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美术史长河中,女性绘画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她们缺少独立的思想意识,甚至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尽管历朝历代不乏才华横溢的女性,但是由于历代对女性绘画的不重视,在明清以前的画史上,我们难以看到女性绘画的踪迹,能够被记载的女性画家资料可谓是少之又少,她们的艺术才能也是不被赏识和承认的。这也是女性绘画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缺席”的原因之一。  相比而言,明朝时期,举国尊崇孔子,推行新儒家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