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外贸行业对员工素质要求的提高,近几年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凸显出来,这就倒逼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道路。本文首先分析了外贸行业对人才的总体素质要求,进而总结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现有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8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83-02
近十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独立学院得以成立并发展壮大。独立学院依托母校本部教育资源,作为满足大学教育大众化需求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独立学院均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且招生规模较为庞大。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国贸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在职场找到一席之地,是众多独立学院国贸教育者所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鉴于此,笔者首先分析外贸行业对人才的总体素质要求,进而总结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现有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一、外贸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就专业定位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进出口业务部门和单证储运部门,面向国贸专业的岗位有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和报检员等,但在实际招聘中,涉外的物流公司、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以及海关、进出境检验检疫局等政府部门等也对本专业有着人才需求,甚至是公司中的国内销售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也会录用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说就业面非常宽泛,是名符其实的“万金油”专业。在用人单位招募外贸从业人员时,往往希望应聘者能达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首先,外贸从业人员应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外贸行业环节繁琐,工作强度高,这就要求职员能够吃苦耐劳,在进出口业务中往往需要多个人员相互配合,这就要求应聘者要具有团队精神,在对外业务交易中还需要职员恪守职业道德,以在外国客户中建立良好的口碑。
再次,外贸从业人员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进出口贸易内容复杂,这就要求应聘者应掌握国贸基本理论;能够了解我国外贸的大环境和公司业务范围内具体商品进出口市场行情,熟悉进出口行业游戏规则,熟悉进出口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了解并掌握市场调查、交易磋商、运输保险、货款结算、报关报检和核销退税等环节的操作技巧。。
最后,外贸从业人员应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应聘者应有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文化素养;能用英语或其他外语语种进行业务磋商,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另外,销售人员需要频繁接触外商,也要保持与海关、检验检疫局、银行、货代等多个主体的良好关系,这就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二、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外贸岗位要求
长期以来,一方面为保证学生在受教育时能够全面地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为便于母体学校老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往往参照母体学校教学体系来设计自身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往往多重理论而轻实务。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等理论课程课时较多,且在教学内容上多有重复,而在单证实务、报关实务、英文函电等专业课程上,部分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无法紧密结合实际。
(二)教学实践与外贸实战存在脱节现象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实践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专业实训为辅。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往往多重讲解轻操作,例如在讲解信用证方面,老师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对信用证概念、功能、特点和种类的讲解,而在如何审核、缮制信用证上则着力较少。即使是进行单证制作实训,也多是老师在课堂上给出合同、信用证,带领学生填写空白单据。由于课时所限,老师无法做到让每个学生反复训练,举一反三。此外,由于教学环境比较宽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外贸业务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有所体会,也不曾感受到商誉、诚信对自身业务的影响,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迅速适应外贸行业的高强度工作和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三)专业实训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首先在实训内容上,国贸实训包括外贸实务操作,单证制作,进出口报关等部分,在实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讲解、轻操作的现象。一方面教师需要回顾实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例题对实践操作方法进行介绍,例如笔者在进行国贸实务实训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首先介绍实践应用程序、实践要求、具体操作流程等事项。其次在师资上,独立学院新聘自有教师多为高校毕业的应届研究生,这一批教师大多没有在外贸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没有商务洽谈、业务履行、单据审核、报关核销等环节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在讲授实践课程时,教师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教学任务要求,对实训程序中所未涉及到的一些实际业务问题,也无法及时指出和解释,最后在实训软件上,由于购买的模拟软件通常不能及时更新,案例陈旧,脱离实际,不能及时更新知识,枯燥乏味,不能让学生了解外贸企业的最新动态,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改革建议
(一)基于职业发展要求改革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四年高等教育培训,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在未来复杂商业环境中保持独立而专业的思维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上,教师应根据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来设计讲授内容。如在国际贸易课程上,教师在保证传统经典理论的教学时间的基础上,可以介绍国际上最新的经贸理论和政策,结合当前国际经贸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当前国际经贸发展趋势。在对教材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最新经济和贸易数据,通过布置作业或小论文等形式要求学生自行研究分析某一经贸热点问题,以提高其理论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根据业务实际流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很多专业应用型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国际运输与保险等。教师如何将外贸实用操作技能与这些课程内容相结合,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教师往往先讲理论,待理论内容教授完毕,才会集中进行实训;这种方法无可厚非,但学生往往做实训时已经将理论内容遗忘,无法达到实训预期效果。若将实训内容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则可同时达到深化理论认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双重效果。比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按照进出口一般流程分为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款项结算、业务善后等项目。教师可在讲解完每个项目理论内容后,通过案例介绍、课堂现场模拟操作和课后作业来强化学生认知。在课程全部章节讲解完毕后,教师可用一到两课时介绍一单国内企业出口合同业务全流程将学生所学知识体系化,提升其对外贸实践操作的全局意识。另外,在学生实训实习项目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多家学生就业实习基地,邀请企业外贸岗位能手现场讲授自身成长经历,有条件者可聘请业务能力突出者全程参与学生实训教学,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来考核学生,提倡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三)利用多种因素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首先,学院在寒暑假期可组织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还可邀请外贸企业相关实战专家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主动与企业联合,参与企业实际外贸业务,提升自有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必要时可招聘有丰富外贸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全职或兼职教师。其次,在保证板书、讲稿等备课内容详实的基础上,学院应鼓励教师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录像等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原始物品,增加教学的真实感,如提供正本提单、保险单、汇票和信用证等国际贸易文件,让学生感到所学东西与国际商务实践紧密联系,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最后,学院可建立校园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为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等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教师可把课件、作业、案例、票据单证、原始物品照片、外贸业务操作视频等上传到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定期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网络答疑,通过相互交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误区,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詹晶.浅析KSAO模式下国贸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 宋津晶.高职基于工作项目的外贸实务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2013,(01).
[3] 王波.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02).
[4] 吕红军、赵明.加入WTO之后,国际贸易实务改革刍议[J].辽宁高职学报,2002,(04).
[5] 唐娟.“实践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09).
[6] 李刘艳.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6).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8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83-02
近十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独立学院得以成立并发展壮大。独立学院依托母校本部教育资源,作为满足大学教育大众化需求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独立学院均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且招生规模较为庞大。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国贸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在职场找到一席之地,是众多独立学院国贸教育者所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鉴于此,笔者首先分析外贸行业对人才的总体素质要求,进而总结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现有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一、外贸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就专业定位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进出口业务部门和单证储运部门,面向国贸专业的岗位有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和报检员等,但在实际招聘中,涉外的物流公司、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以及海关、进出境检验检疫局等政府部门等也对本专业有着人才需求,甚至是公司中的国内销售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也会录用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说就业面非常宽泛,是名符其实的“万金油”专业。在用人单位招募外贸从业人员时,往往希望应聘者能达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首先,外贸从业人员应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外贸行业环节繁琐,工作强度高,这就要求职员能够吃苦耐劳,在进出口业务中往往需要多个人员相互配合,这就要求应聘者要具有团队精神,在对外业务交易中还需要职员恪守职业道德,以在外国客户中建立良好的口碑。
再次,外贸从业人员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进出口贸易内容复杂,这就要求应聘者应掌握国贸基本理论;能够了解我国外贸的大环境和公司业务范围内具体商品进出口市场行情,熟悉进出口行业游戏规则,熟悉进出口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了解并掌握市场调查、交易磋商、运输保险、货款结算、报关报检和核销退税等环节的操作技巧。。
最后,外贸从业人员应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应聘者应有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文化素养;能用英语或其他外语语种进行业务磋商,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另外,销售人员需要频繁接触外商,也要保持与海关、检验检疫局、银行、货代等多个主体的良好关系,这就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二、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外贸岗位要求
长期以来,一方面为保证学生在受教育时能够全面地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为便于母体学校老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往往参照母体学校教学体系来设计自身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往往多重理论而轻实务。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等理论课程课时较多,且在教学内容上多有重复,而在单证实务、报关实务、英文函电等专业课程上,部分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无法紧密结合实际。
(二)教学实践与外贸实战存在脱节现象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实践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专业实训为辅。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往往多重讲解轻操作,例如在讲解信用证方面,老师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对信用证概念、功能、特点和种类的讲解,而在如何审核、缮制信用证上则着力较少。即使是进行单证制作实训,也多是老师在课堂上给出合同、信用证,带领学生填写空白单据。由于课时所限,老师无法做到让每个学生反复训练,举一反三。此外,由于教学环境比较宽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外贸业务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有所体会,也不曾感受到商誉、诚信对自身业务的影响,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迅速适应外贸行业的高强度工作和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三)专业实训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首先在实训内容上,国贸实训包括外贸实务操作,单证制作,进出口报关等部分,在实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讲解、轻操作的现象。一方面教师需要回顾实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例题对实践操作方法进行介绍,例如笔者在进行国贸实务实训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首先介绍实践应用程序、实践要求、具体操作流程等事项。其次在师资上,独立学院新聘自有教师多为高校毕业的应届研究生,这一批教师大多没有在外贸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没有商务洽谈、业务履行、单据审核、报关核销等环节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在讲授实践课程时,教师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教学任务要求,对实训程序中所未涉及到的一些实际业务问题,也无法及时指出和解释,最后在实训软件上,由于购买的模拟软件通常不能及时更新,案例陈旧,脱离实际,不能及时更新知识,枯燥乏味,不能让学生了解外贸企业的最新动态,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改革建议
(一)基于职业发展要求改革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四年高等教育培训,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在未来复杂商业环境中保持独立而专业的思维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上,教师应根据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来设计讲授内容。如在国际贸易课程上,教师在保证传统经典理论的教学时间的基础上,可以介绍国际上最新的经贸理论和政策,结合当前国际经贸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当前国际经贸发展趋势。在对教材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最新经济和贸易数据,通过布置作业或小论文等形式要求学生自行研究分析某一经贸热点问题,以提高其理论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根据业务实际流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很多专业应用型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国际运输与保险等。教师如何将外贸实用操作技能与这些课程内容相结合,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教师往往先讲理论,待理论内容教授完毕,才会集中进行实训;这种方法无可厚非,但学生往往做实训时已经将理论内容遗忘,无法达到实训预期效果。若将实训内容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则可同时达到深化理论认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双重效果。比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按照进出口一般流程分为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款项结算、业务善后等项目。教师可在讲解完每个项目理论内容后,通过案例介绍、课堂现场模拟操作和课后作业来强化学生认知。在课程全部章节讲解完毕后,教师可用一到两课时介绍一单国内企业出口合同业务全流程将学生所学知识体系化,提升其对外贸实践操作的全局意识。另外,在学生实训实习项目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多家学生就业实习基地,邀请企业外贸岗位能手现场讲授自身成长经历,有条件者可聘请业务能力突出者全程参与学生实训教学,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来考核学生,提倡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三)利用多种因素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首先,学院在寒暑假期可组织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还可邀请外贸企业相关实战专家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主动与企业联合,参与企业实际外贸业务,提升自有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必要时可招聘有丰富外贸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全职或兼职教师。其次,在保证板书、讲稿等备课内容详实的基础上,学院应鼓励教师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录像等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原始物品,增加教学的真实感,如提供正本提单、保险单、汇票和信用证等国际贸易文件,让学生感到所学东西与国际商务实践紧密联系,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最后,学院可建立校园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为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等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教师可把课件、作业、案例、票据单证、原始物品照片、外贸业务操作视频等上传到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定期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网络答疑,通过相互交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误区,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詹晶.浅析KSAO模式下国贸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 宋津晶.高职基于工作项目的外贸实务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2013,(01).
[3] 王波.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02).
[4] 吕红军、赵明.加入WTO之后,国际贸易实务改革刍议[J].辽宁高职学报,2002,(04).
[5] 唐娟.“实践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09).
[6] 李刘艳.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