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小学数学活动来说,只有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思想指导下,积极开展“让学引思”课程实践活动,才能从根本上把学生引向“真学、乐学、慧学”的良性发展道路。这是关于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机统一的问题现象,值得每一位任教者重视。
◆关键词:让学引思;小学数学;应用
什么是“让学引思”呢?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学习,引学生思考”的意思。这是融“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于和谐一体的实质性现象。对于广大教育者来说,如何“让”以及怎样“引”确是一项知易行难的综合性重大课题,又是一项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的艺术性实践课题。这就要求教师坚持在“生本学主”指导思想下,善于把传统以来的“教师”角色积极有效地转化为“导师”角色,把长期以来的“教学”行为积极有效地转化为“导学”行为。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课堂导入体现让学引思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其意在于强调“课前导入”环节的重要性。良好的课堂导入往往在“凝神聚力、引人入胜”上发挥引领作用,如果把“让学引思”体现在课堂导入环节,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在小學数学教学中“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猴子分桃”进行课堂导入,导入如下:猴妈妈从外面带回了一只大桃子,两个猴崽子急切地想分下来吃。猴妈妈说平分吧,猴崽子们嫌一块太少了。“把桃子切成四块,你们各自两块怎么样?”“切成八块,各自四块呢?”两个猴崽子这才高兴起来……这样既活跃了数学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数学情趣思维。
二、情境应用体现让学引思
“教于形象生动,学于直觉感知。”尤其是小学生,正以形象性思维为优势,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特质的数学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往往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善于把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入其中,不仅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适当降低难度,而且有利于在直观中更好地实现“让学引思”目标。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长方体表面积”概念时,小学数学教师取出事先在各个表面注有“上、下、左、右、前、后”字样的长方形纸盒,沿着棱边分别剪开后,提问学生“长方体共有几个面?其中哪些表面积是相等的?”有了对感性材料的综合与分析,学生就能在“让学引思”中概括长方体六个表面以及它的面积和,通过实物展示的情境应用体现让学引思,促使学生进行思考。
三、生活链接体现让学引思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数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又何尝不相等呢?小学数学教师善于把生活元素相机融入,积极开展“数学生活化、生活化数学”活动,既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内化和应用,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逐步引向“让学引思”的良性发展道路。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平行四边形”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把长短不一的四根小木棒首先分为两小组;接着围成一个长方形,并把它拉成“平行四边形”样子。然后以“长方形变形后的特点”为题,引导大家在联系生活认知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与交流。最后,共同得出“两组对边的长度相等,四个角不是直角”结论。如此而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其概念就这样应时而生。
四、自主体验体现让学引思
“儿童的智慧多出自于手指尖上。”教师善于迎合活泼好动的性格,为学生提供“手口眼脑”协调互动的条件,这对于“让学引思”大有促进和裨益之效,并能不断优化和放大活动效应。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圆的面积”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设计如下:“从圆心沿着圆的半径切割后,重新拼组近似长方形的一个图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6厘米,那么这个圆的面积究竟是多少呢?”面对这样一种题目,全班一片茫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通过多人小组合作探究,终于寻找到了有效“突破口”,那就是“长方形周长比圆的周长多出‘两条宽’,就等于两条半径”。这个圆的面积计算的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自主体验”下的让学引思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五、整合互动体现让学引思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师善于通过“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两种途径和形式,积极开展与之相应的“知识整合”教学活动,既可增加教学厚度,优化结构过程,又能把“让学引思”不断地引向更远、推向更高。
以“跨学科整合”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在“百分数”内容教学后,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图文并茂的《题秋江独钓图》,以此引导全班根据新学知识编制一些关于“百分数”的数学应用题,从而把机械单一的学习训练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自觉主动地积极投入其中。此外,还可把一些數学知识制成“微课”和“信息集锦”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内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六、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积极开展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让学引思”活动,让学生“乐学爱思、会学善思”,不仅有利于促进“生本学主”理念的落地生根、散枝发叶,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建英.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刍议[J].魅力中国,2016,(5):85-86.
[2]王继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刍议[J].魅力中国,2018,(18):87.doi:10.3969/j.issn.1673-0992.2018.18.087.
[3]金烈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4):52-52.
[4]李文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刍议[J].神州(上旬刊),2017,(1):136.doi:10.3969/j.issn.1009-5071.2017.01.37t.
[5]许樱.刍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19).
◆关键词:让学引思;小学数学;应用
什么是“让学引思”呢?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学习,引学生思考”的意思。这是融“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于和谐一体的实质性现象。对于广大教育者来说,如何“让”以及怎样“引”确是一项知易行难的综合性重大课题,又是一项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的艺术性实践课题。这就要求教师坚持在“生本学主”指导思想下,善于把传统以来的“教师”角色积极有效地转化为“导师”角色,把长期以来的“教学”行为积极有效地转化为“导学”行为。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课堂导入体现让学引思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其意在于强调“课前导入”环节的重要性。良好的课堂导入往往在“凝神聚力、引人入胜”上发挥引领作用,如果把“让学引思”体现在课堂导入环节,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在小學数学教学中“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猴子分桃”进行课堂导入,导入如下:猴妈妈从外面带回了一只大桃子,两个猴崽子急切地想分下来吃。猴妈妈说平分吧,猴崽子们嫌一块太少了。“把桃子切成四块,你们各自两块怎么样?”“切成八块,各自四块呢?”两个猴崽子这才高兴起来……这样既活跃了数学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数学情趣思维。
二、情境应用体现让学引思
“教于形象生动,学于直觉感知。”尤其是小学生,正以形象性思维为优势,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特质的数学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往往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善于把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入其中,不仅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适当降低难度,而且有利于在直观中更好地实现“让学引思”目标。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长方体表面积”概念时,小学数学教师取出事先在各个表面注有“上、下、左、右、前、后”字样的长方形纸盒,沿着棱边分别剪开后,提问学生“长方体共有几个面?其中哪些表面积是相等的?”有了对感性材料的综合与分析,学生就能在“让学引思”中概括长方体六个表面以及它的面积和,通过实物展示的情境应用体现让学引思,促使学生进行思考。
三、生活链接体现让学引思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数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又何尝不相等呢?小学数学教师善于把生活元素相机融入,积极开展“数学生活化、生活化数学”活动,既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内化和应用,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逐步引向“让学引思”的良性发展道路。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平行四边形”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把长短不一的四根小木棒首先分为两小组;接着围成一个长方形,并把它拉成“平行四边形”样子。然后以“长方形变形后的特点”为题,引导大家在联系生活认知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与交流。最后,共同得出“两组对边的长度相等,四个角不是直角”结论。如此而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其概念就这样应时而生。
四、自主体验体现让学引思
“儿童的智慧多出自于手指尖上。”教师善于迎合活泼好动的性格,为学生提供“手口眼脑”协调互动的条件,这对于“让学引思”大有促进和裨益之效,并能不断优化和放大活动效应。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圆的面积”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设计如下:“从圆心沿着圆的半径切割后,重新拼组近似长方形的一个图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6厘米,那么这个圆的面积究竟是多少呢?”面对这样一种题目,全班一片茫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通过多人小组合作探究,终于寻找到了有效“突破口”,那就是“长方形周长比圆的周长多出‘两条宽’,就等于两条半径”。这个圆的面积计算的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自主体验”下的让学引思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五、整合互动体现让学引思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师善于通过“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两种途径和形式,积极开展与之相应的“知识整合”教学活动,既可增加教学厚度,优化结构过程,又能把“让学引思”不断地引向更远、推向更高。
以“跨学科整合”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在“百分数”内容教学后,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图文并茂的《题秋江独钓图》,以此引导全班根据新学知识编制一些关于“百分数”的数学应用题,从而把机械单一的学习训练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自觉主动地积极投入其中。此外,还可把一些數学知识制成“微课”和“信息集锦”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内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六、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积极开展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让学引思”活动,让学生“乐学爱思、会学善思”,不仅有利于促进“生本学主”理念的落地生根、散枝发叶,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建英.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刍议[J].魅力中国,2016,(5):85-86.
[2]王继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刍议[J].魅力中国,2018,(18):87.doi:10.3969/j.issn.1673-0992.2018.18.087.
[3]金烈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4):52-52.
[4]李文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刍议[J].神州(上旬刊),2017,(1):136.doi:10.3969/j.issn.1009-5071.2017.01.37t.
[5]许樱.刍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