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小学语文的破题之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教哪篇课文都会遇到如何破题的问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的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题往往能折射出文章的灵魂,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浓缩,反映着文章的主线、主题,作者的感情,凝聚着文章的精华。无论以什么形式命题,只要深究“题眼”,破窗而入,都可以寻到“灵魂”,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因此,课题处理得好,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笔者就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课题谈谈破题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破题之法;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33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教哪篇课文都会遇到如何破题的问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的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题往往能折射出文章的灵魂,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浓缩,反映着文章的主线、主题,作者的感情,凝聚着文章的精华。无论以什么形式命题,只要深究“题眼”,破窗而入,都可以寻到“灵魂”,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因此,课题处理得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笔者就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课题谈谈破题之法。
  一、词素分析法
  如教学《梅花魂》时,笔者先板书一个“魂”字,让学生查字典理解“魂”是指:1. 灵魂。2. 指国家、民族的崇高精神。然后板书“梅花”,并告诉学生:梅花,凌霜傲雪,品格高尚,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把它作为理想的寄托。元代王冕有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而在陆游笔下梅花却是“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这些诗句都表现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南宋诗人谢枋更有名句称“天地寂寥山雨融,几生修得到梅花。”更借梅花表现了自己对一种伟大品格的追求。这样的破题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粗略认识和感情基调的奠定。
  二、关键词透析法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启发思考、猜想、质疑,有利于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和特点。那么,怎样猜想、质疑呢?
  1. 以人物命名的文章,往往是通过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一件事或几件事来刻画人物的,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如:《孔子》《黄帝》《梅兰芳》,同学们可能会猜想质疑:他(她)是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她)?写了他什么事?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这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顺势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小组討论,全班交流,课后收集资料。这样,既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去读文章,剖析人物的思想品质,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情感。这样,思维活动在质疑问难中积极地展开了。
  2. 写景状物的文章是作者用手中的笔做导游,向我们经典地介绍了一个地方或物品的特点。可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与众不同之处发问,比如:《海上日出》,学生很自然地会问:海上日出美吗?《桂林山水》,学生在理解这个题目的同时会发问:桂林山水写了几部分内容呢?《走进丽江》,在学生探讨题目时会猜想、质疑:丽江是什么样子的?走进丽江又看到了哪些景物呢?然后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标注,讨论。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思维更加活跃了。
  3. 以事件命题文章,从课题就已经大概知道文章写什么事。教学生质疑时,让学生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发问。学生会问:“为什么这样做?”“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用其他方法行不行?”。如:《爬山》,学生会猜想质疑:有哪些人爬山?在爬山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呢?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这样质疑一下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问题解决了,课文也就读懂了。
  4. 抓住课题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展开提问。如:《语言的魅力》,可抓住魅力来提问:语言有什么魅力呢?什么是语言的魅力?什么样的语言才是有魅力的呢?这样抓住修辞词质疑,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对于教学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扩展法
  有些课文的题目文字精炼,具有可扩展性。教学这类课文时,可以在题目的前面、后面或中间添加成分,使之扩展,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学《一只贝》这一题目可以再扩展,把它改成“一只可怜又可敬的贝”。
  四、拉近距离法
  每篇课文都有作者感情的出发以及情与文的连接点,当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学生内心世界产生共鸣时,学生会受到最大程度的情感升华和震撼。如教学《难忘的八个字》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难忘的话语,在某位同学交流最精彩时,可以评价点拨这位同学平时的优点进而表述教师的感情:“我愿你是我的女儿(儿子)”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连接点,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五、直接揭题法
  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后,笔者说:“同学们,读过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想问的吗?”话音刚落,一位学生说:“课题中的‘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又有一位学生说:“课题中有两个引号,说明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引用课文的语言。”这时,学生七嘴八舌地围绕课题谈自己的认识和问题。这样破题,直截了当,非常顺畅。
  六、巧设悬念法
  如教学《月下桨声》,板书课题后,提问:“桨声是什么?”学生说:“划船时船桨发出的声音。”追问:“那课文主要是写桨声了?”学生立刻反驳道:“不是的,课文主要写了一位红衣小姑娘。”笔者接着说:“那课文为什么以月下桨声为题呢?”学生一个个小脑袋轻轻地摇着,这样设置了悬念,学生带着悬念学习课文,自然兴趣盎然。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破题重在“巧”字,只要我们用心研究,精心设计,方法得当,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实验小学 037000)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教学做合一”既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核心理念,也是陶行知的主要教学观。“教、学、做”三要素的合理组合是构建“教学做合一”模式的保障。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边学、边教、边做;先学、后教、再做;先做、后学、后教”改变了“教→学→做”单一的线性模式,可以扭转小学英语教学中单一枯燥、脱离生活的现状,是活化英语教学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教学做合一;模式构建;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
金针菇的子实体颜色有野生型黄色,浅黄色和白色.谢宝贵等人(2004)的研究指出,金针菇的子实体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黄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与交配型因子A或B不连锁.金针菇黄色单核
摘要:英语中存在许多兼有句子和词汇特征的固定或半固定的语言结构,这些模式化的语块以整体形式储存于人的大脑中,此种多词组合就叫做词块。词块理论是近年来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标对词汇在广度和深度上的高要求。词块运用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加深了对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解,拓宽了教学视野,丰富了教学策略,改善了教学效果,让词汇学习变得更加人性化。  关键词:词块理论;高中英语;
期刊
摘要:实行新高考之后,信息技术的学考越来越重要?如何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信息技术学考成绩?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阐述了提高信息技术学考成绩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考;学习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28  学考作为国家承认的省级考试,它既是国家考核检验高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手段,又是国家考核学校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
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研究铁列克萨伊山牧区放牧牛群和农区育肥后的牛肉样,在铁山牧区范围内按不同海拔带采集土样、牧草,农区内采集玉米秸秆、混合精料、水样。采用原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之时,部分语文教师为追求课堂所谓的“精彩”,将课堂教学盲目延伸,教学模式也流于形式化的合作和一些无果而终的探究。最后,在课堂上出现了无实效意义的师生问答现象。这就是现在所谓的“精彩课堂”。对此,笔者呼吁教师要构建诚信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程标准改革;“精彩”;诚信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26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世界大多数形式的运动是通过很小的蛋白机器来驱动,这种机器称为分子马达。这些分子马达沿着细胞质中运动轨道,转运广泛的物质,驱动细胞的移动,促使细胞的分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