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疑增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合理地统筹组织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激疑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激疑新课程改革
  “激疑”是指在数学教学的关隘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激疑和操作的内容和程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
  一、科学激疑,创设情景
  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又可称为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设计了以下过程。
  1、新课开始,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为本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提供了激疑的源头。
  2、教师让学生任意报几个数,老师迅速说出能否被3整除,其他同学用笔算验证。当学生说出的数都被教师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时,学生露出了惊奇、佩服的表情,个个跃跃欲试。
  3、学生的求知欲被激起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39、5739"这两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迅速说能被3整除。这两个数确实是能被3整除,但当老师问到为什么时,学生回答说:“我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所以39、5739能被3整除。”学生这样回答,一是受到了根据个位数来判断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二是错误地认为教师之所以能迅速说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也是以此为依据的。学生的回答在教师的意料之中,因此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教师不马上予以纠正。
  4、学生回答后,教师又出示了这样一组数:73、216、4729、843、2056、3059,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个位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都是3、6、9。教师要求学生算一算,看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计算后发现,这些数中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于是不用教师说,学生自然对前面的结论产生了怀疑。(5)在学生困惑不解的时候,教师再出示另外一组数:12、430、2714、5001、7398、9687,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个位是不是3、6、9,然后算一算,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这些数的个位虽然都不是3、6、9,但其中的有些数却能被3整除。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疑窦丛生,百思不解,教师的激疑又深入了一步。
  通过对上面两组数的对比观察和验证,学生虽然疑惑更深,不知道究竟应该根据一个数的什么特征来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但也终于发展,用旧方法(看个位上的数)不行了,因而产生了探求新方法的强烈欲望。至此,教师步步激疑的目的达到了。
  在进行激疑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要领。
  1、激疑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年龄特点。①科学地设计激疑内容,巧妙地激起学生心中的疑团,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②为低年级学生设疑要注意浅显易懂,使他们既感到新奇、疑惑,又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很快想通道理。为高年级学生设疑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一定的思考性。要利用数学知识的精妙之处来激励学生广泛地联想,灵巧地思考,严密地推理,精确地计算。
  2、激疑要反映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具有典型性。①所选用的事例必须鲜明地反映出数学的基本原理,使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通过典型材料展示给学生。如例中的第二组数里的12、5001、7398,它们之所以能被3整除,就是因为它们各个数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的本质特征。②设计事例要注意数量适当,并有一定的代表性。事例太少,学生不易综合、总结概括出数学规律;事例太多,又会扰乱学生的思路,耽误教学时间。如前面事例中的两组数,其中有两位数12,三位数216,四位数5001、7398,而且每组数的数量适当。
  3、激疑要抓住知识的联结点,具有针对性。①教师激疑应该依据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抓住新旧知识矛盾冲突的关键之处。如前面例中,教师就是抓住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不同这一矛盾形成对比。②激疑要针对学生学习知识时在推理和判断上的误区,使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推理产生疑惑,产生解惑的迫切感。
  4、激疑要层层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对一个又一个的具有一定梯度的数学知识进行认识,这就需要教师一次一次地激疑,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如前面例中,学生还没有搞清“有些数的个位上是3、6、9却不能被3整除”这一疑问,又出现了“有些数的个位上不是3、6、9而能被3整除”这一矛盾。
  二、以疑催果,形象直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遇到理解概念、法则、认识数学规律这类内容,这些内容逻辑性强,也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多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样,知识的特点与学生的思维特点之间就形成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是设法最大限度地缩小这个距离。
  如继前面举例第(5)步后,在学生急于探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仍然不忙于告诉结论,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自己找出特征:
  1、教师按一定的顺序板书出前面两组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216、843、12、5001、7398、9687,指导学生用小棍在准备好的数位上摆出来。
  2、让学生观察每张数位表中小棍的总数是多少。
  3、在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用几根小棍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用3根、6根、9根……(3的倍数)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
  4、让学生不改变数位表中小棍的总数,任意交换或调整小棍的位置(可增大或减少位数,如把216变为四位数,把5001变为三位数)。看能不能摆出一个不能被3整除的数。这一步既是技巧性操作,又是兴趣性操作,是学生操作的高热阶段。操作完毕,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这一步操作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出:只要小棍的总数是3根、6根、9根……(3的倍数),无论怎么摆,摆出的数总能被3整除。
  5、通过激疑与操作,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在学生的思维中形象地形成,教师再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结合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吃透教材,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的抽象程度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安排。
  2、操作设计要切实直观形象地反映出知识的特点,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3、操作活动应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
  4、操作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揭示规律,以达到“明理”的目的。
  5、组织操作要把握好时机,在教学的哪一环节中进行什么操作,要周密地安排。
  6、要处理好教师操作和学生操作的关系,在教学中应该是学生操作的,尽可能指导学生去操作。
  7、在学生通过操作,明确算理、规律后,要组织学生抽象、概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算理、规律等,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8、要充分做好操作的准备工作,特别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好操作的学具或材料。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引“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为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疑”,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学习要注重实践,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  【关键词】注重实践学习语文  教育“注重生活实践”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叶圣陶一生倡导、呼吁的。所谓“注重生活实践”,就是教育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接触实际事物,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以达到不断创造,谋求社会的进步。那么在语文学习中如何注重生活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
提起职高学生,一般都会被认为是“三类苗”、“四类苗”甚至是“五类苗”,这是让老师和学生比较气馁的事情。我当过二届班主任,都上面所谓的苗类班级。学生来源呈多元性特点:一是初三分流的中差生;二是普高招生后的落榜生;三是学习意识觉醒要求学技术的外出打工者;四是社会待业青年。这几种学生的思想文化基础、学习需求和素质都比较差,且参差不齐,给教育教学起点和目标的确定增加了难度。  对此,我是这样看的,班级和学
建设工程招投标是一项法律行为。采取标前准备、标中管控、标后总结的相关措施,另外,还通过向前从源头抓起,审查供应商资质、审核控制价;向后严把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的一致性。
背景:癌性疼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常为慢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随着癌症病情的进展,疼痛发生率可达50%-70%[1,2],应用
这学期,我班从实验校转来一个孩子,叫小川。乍一看,是个可爱的帅小伙。可一上课才发现,他根本不会学习,你在前面讲,他就在下面玩他的。课堂作业也经常不交,偶尔交一次,你也看不懂他做的是什么,本子上到处都是墨水和黑巴,与他简直判若两人。家庭作业就更别说了,从来都不做。我和他谈了很多次,他每次都保证以后一定完成作业了,可就是不改。叫他请家长,他说家长有事,没时间来。问他要他家长的电话号码,他说不知道。我找
素质教育是学生的主体教育,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现代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真正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
【摘要】当前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及中小学生伤亡事故屡屡发生的情况来看,探讨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切实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现在和将来,仍然显得极为重要。结合当前中央五部局联合下文要求开展的“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和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  【关键词】学校教育交通安全提高意识  中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一直以来倍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更是时刻牵挂着无数学生家长的心
【摘要】小学生时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小学生在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中顺利成长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小学时期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因此,学校应将安全教育放在了幼儿园工作的首位,扎实开展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社会在进步,小学所处的环境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学校应将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寓安全教育于孩子们一日生活之细节中,做到寓教于乐,不断探索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物理,才能学好物理。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1、重视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实践证明,实验、实习、现场教学因其临场感较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纯粹的理论教学易使学生感到厌烦,现场操作易激发兴趣,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相比,欠缺的是动手能力,增加主方面的课时对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我们明天的“太阳”,同时也是交通安全中的弱势群体。调研报告由于不少中小学校都在公路沿线,加上交通安全设施不全,在他们上学、放学参与道路交通活动过程中,惨剧常常就在他们身上不时地上演,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既牵动着千千万万的家长与教师的心,也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更牵动着我们从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公安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