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网络是一种获取、共享根植于组织内外社会网络中的知识和情报资源,以创造知识,提升组织知识竞争力和情报能力为目的的网络结构。知识网络是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有机构成和重要平台,开发、利用知识网络对我国情报工作和情报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知识管理社会网络知识网络
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网络(soeial Networks,又称人际网络)研究是社会学的一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运用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知识管理问题,继情报网络以后,兴起了对知识网络(KnowledgeNetworks)的研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等方法研究挖掘和利用根植于社会网络中的知识与情报等战略资源,是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有机构成和重要平台。研究和开发知识网络对我国情报工作及其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知识网络的概念和特征
由于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国内外研究者对知识网络的认识、理解和界定也不尽相同。在国外,Beckmarm(1995)提出了知识网络的经济学模型。Kobayashi(1995)则构建了知识网络的市场结构模型。A1leeVerna(2003)把知识作为价值网络的交易媒介,把知识网络作为价值网络的亚范畴,提出了价值网络观。Cross R.&Parker A.(2004)详尽分析了社会网络中知识的创造和共享等问题。在我国,李久鑫(2002)探讨了企业动态知识的管理模式。马德辉(2006)在分析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将知识网络与动态能力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知识网络能力的概念并建构了企业知识网络能力的框架模型。
在全面考察国内外知识网络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所谓知识网络是一种获取、共享根植于组织内外社会网络中的知识和情报资源,以创造知识、提升组织知识竞争力和情报能力为目的的网络结构。知识网络主要有知识社区、实践社区、非正式网络、虚拟知识网络、专家网络、知识联盟等多种现实存在形式。知识网络具有如下特征:
(1)社会性。一方面,社会网络的社会性决定了知识网络的社会性。因为知识网络是挖掘和利用根植于组织内外社会网络中的知识和情报资源的一种网络结构,是组织知识资源的一种有效配置形式。另一方面,知识网络的社会属性还是由知识的社会特性决定的,离开社会,知识的价值便失去了现实意义。就连人工智能领域专家Anthony K.P.Wensley和Alison Verwi-jk-O'Sullivan都认为,是来自社会方面的挑战而非技术方面的挑战促成了知识在组织中的核心地位。
(2)开放性。知识网络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成的网络结构,是一种开放的、自适应的、动态发展的网络结构。其范围涉及组织内外的各种社会网络,常常是跨越时空或组织边界的,网络成员往往来自不同小组、部门、组织。社会网络的这种开放性决定了知识网络的开放性。知识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扩展知识和情报的来源,扩大组织利用知识和情报的范围,同时,也有利于组织不断建立新的知识网络,使其知识网络更加丰富。
(3)动态性。知识的动态性和社会网络的动态性共同决定了知识网络的动态性特征。另外,组织知识网络的建构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空和环境的变化,知识网络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拓展。静止不变的知识网络是不存在的,只有在不断的变化中,组织的知识网络才更具价值和生命力。
(4)目的性。知识网络的目的性是指通过社会网络获取、分享知识与情报,特别是挖掘隐性知识和人际情报。组织知识创造活动在社会网络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因为灵感的产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往往发生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流过程中。这些创新性的交流过程就是知识网络为组织创造价值和收益的实现过程。
知识网络的建构
2.1 结构模式
知识网络结构模式是知识网络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构化表现形式。知识网络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体表现形式很多。人际情报网络的相关研究表明。内紧外松的网络结构是人际情报网络的最佳结构模式,并提出了我国学者构建的三大人际情报网络的结构模式。笔者认为,一般而言,组织内部的知识网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紧密型网络,如特殊工作小组、项目团队等组织正式知识网络和实践社区、特殊兴趣小组等组织非正式知识网络。这些知识网络通过共同兴趣、高度信任、共同目标或任务等维系着网络成员的紧密联系。相对于组织内部来说,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网络联系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松散型网络结构,如组织与客户之间的知识网络。网络联系的强弱取决于客户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所以,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类型知识网络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企业知识网络三层框架结构的基本模型,如图所示。
图企业知识网络三层框架结构基本模型示意图
在图中,最里面的圆是企业知识网络的核心层,这一部分由围绕共同兴趣或任务的企业员工、小组或团队组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强联系。其中,处于圆心位置的点是企业知识网络中的知识活动家(Knowledge Activists,又称Champions for Knowledze Networks,知识网络的斗士)(Kanter 19991),这个角色联络、沟通知识网络中的其他成员,包括中间层和外围层的联系。知识活动家外围的圆是核心层。从人数上讲,核心层的人数并不多,主要是由对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热心且富于激情的人组成。这些人乐于交流、共享自己的知识,经常在一起辩论,讨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对企业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核心层外围的圆是企业知识网络的中间层,这一部分由企业其他小组、团队或部门的部分成员组成。企业核心层与中间层的关系强度应该是中等程度。这一部分成员在核心组获取、共享和创造知识时提供某种程度的帮助,参与企业知识网络的建设。最外面的圆是由政府部门、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科研院校以及竞争对手等构成的企业外部环境,本文称之为企业知识网络的外围层。从社会网络角度讲,这一部分与核心层的关系相对而言是一种弱关系。企业知识网络在获取、共享和创造知识时,可以通过外围层获取难以从核心部分获得的知识。
从总体上看,企业知识网络三层结构的基本模型也是~种内紧外松的网络结构,是一个整合企业内外正式与非正式网络的结构模型,因为该模型包括人与人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网络结构。
2.2 知识网络的运行
(1)明确目标。建立组织知识网络的首要步骤就是要明确目标。建立组织知识网络的目标就是充分挖掘组织内外知识和情报资源,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提升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知识网络目标的实现要符合组织知识管理的人本化战略,同时,要融入到组织的整体战略中去。
(2)建立核心层。核心层是知识网络的心脏,承担着知识网络组建、运行和维护的总体任务。核心层由一些热心于推动组织知识交流和共享的人组成,这些人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相互信任,目标明确一致,富有精力和热情,热爱知识管理工作,并乐于奉献。同时,他们还有广泛的社会联系,通过其拥有的社会网络获取、共享核心层以外的知识资源。
(3)识别知识活动家等关键联系。在核心层中,知识活动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知识网络的协调者,其存在使知识网络富于灵气和活力。他们能够协调和优化知识网络的合理配置,能够调动网络成员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有力地推动知识在网络中交流、分享与创造,能够合理扩展网络、吸收新的网络成员。所以,知识活动家是知识网络建构和运行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另外,“边界扳手”、“信息经纪人”以及“外围专家”等也是知识网络的重要或关键人物。
(4)鼓励外部参与。虽然核心层是组织知识网络的心脏,但心脏的正常跳动需要整个机体的协调和配合。建立知识网络必须积极地鼓励中间层所属的组织内其他网络联系(其他小组、团队或部门)和组织外部网络联系(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等)的共同参与,整合相应的知识资源和网络联系,共同构筑组织的整体知识网络。
(5)建立交流空间。知识网络的成功运行需要相应的交流空间。不管是知识活动家还是网络其他成员,他们之间获取、共享和创造知识都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这些空间既包括公共空间(会议室、培训中心),也包括私人空间(面对面交流);既包括现实空间(咖啡间、休息室),也包括虚拟空间(网络聊天室、BBS)。在这些空间中网络成员间通过面对面或虚拟网络方式交流心得,讨论问题,探索新的想法、工具和技能,共同推动组织通过各种网络进行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创造活动。
(6)协调正式与非正式的网络联系。构建知识网络需要协调组织内外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网络联系。如,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联系就是基于领导与被领导的正式网络联系;特殊兴趣小组等自发形成的联系就是一种非正式的网络联系。笔者认为,只要这些正式和非正式的网络联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创造,就都是知识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网络的建立需要协调这些正式和非正式的网络联系在知识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整合各种不同的网络联系,使其在知识获取、共享和创造过程中发挥整体效用。
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重要平台
知识网络是一种以获取、共享社会网络中的知识和情报资源,特别是隐性知识和人际情报,以创造知识、提升知识竞争力和情报能力等组织持续竞争优势为目的的网络结构。近年来,许多国家政府组织和世界500强企业等都十分重视社会网络中知识和情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注重对隐性知识和人际情报的挖掘。文献调查显示,将社会网络理论引入我国情报学界是21世纪初开始的,并提出了人际网络平台论。笔者认为,知识网络及其建构为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构筑了重要平台,这是由于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是根植于社会网络中的重要社会活动,是人们获取、共享知识与情报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而这正是知识网络的本质所在和价值所系。这一认识基于以下两方面主要原因:
一是知识网络是社会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念“杂交”的生成物。知识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基本元素和重要资源,知识(特别是寓于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在社会网络中的流动和交易会加速其价值的实现和升值。惠普公司前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Lew Platt认为,“在21世纪取得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能在获取、存储和有效利用员工所掌握的隐性知识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就本质而言,知识的创造和应用就是组织知识流程以及知识管理活动中实现隐性知识价值最大化的核心环节,而在网络中知识的创造和应用发挥得最好fcapra,Fritjof 1996)。所以,知识网络有助于组织充分挖掘和利用根植于社会网络中丰富的隐性知识资源,它为组织知识管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二是知识网络不仅有利于组织挖掘和利用丰富的隐性知识资源,也有助于组织提升自身的情报能力。这是由于知识性是情报的“自性(Identity)”,情报的最本质内容是知识,是“激活了的知识”。进一步讲,情报(Intelligence)是用来解决问题和指导行动的知识,主要是隐性知识。因为显性知识只是冰山之一角,隐性知识才是知识中最丰富、最重要、最有价值、最核心的内容,是“知识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巨大部分。同时,隐性知识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人际情报资源。包昌火研究员(2006)认为,建立在社会网络基础上的人际情报网络是情报从业者获取、分析和传播非公开信息和隐性知识的重要平台。所以,人际情报网络在本质上就是知识网络,其通过社会网络所传递、交流的对象是非公开信息和隐性知识等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资源。反之亦然,知识网络也是重要的人际情报网络,是获取、分析情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知识网络也是竞争情报的要平台。
开发知识网络的意义
开发和应用知识网络具有战略价值和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1)知识创新战略的重要实现机制。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笔者认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在于组织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而组织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知识和情报等战略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特别是隐性知识和人际情报的合理整合与有效利用。知识网络是组织知识创新战略的实现机制,因为组织并不以通过其内外社会网络获取、共享知识和情报为目的,其目的是在获取、共享知识和情报的基础上创造新知识,为组织创造价值和收益,提升组织的自主创新能力。
(2)情报学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情报学偏重于文献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偏重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这对我国情报学发展固然重要,但却过多地关注显性知识的搜集、分类、整理,忽视了隐性知识和人际情报的价值和作用。知识网络就是从社会经济路线而非信息技术路线,特别是通过人际交流方式而非文献交流方式对情报交流与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它有利于隐性知识资源和人际情报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知识网络超越了我国情报学以文献资源、文献交流研究为主线的基本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失衡,促进了我国情报学平衡、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
(3)知识管理人本化战略的基本能力。组织知识管理战略包括编码化战略(The Codification Strategy)和人本化战略(The Personalization Strategy)o前者是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人们获取和使用,这一知识管理战略采用的是信息技术路线:后者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交流和分享知识,这一知识管理战略采用的是社会交流路线。而知识网络研究主要是运用社会网络获取、共享和创新知识,与组织知识管理人本化战略同出一辙,方向一致。所以,可以把知识网络视为提升组织人本化知识管理战略的基本能力之一,能力层面是知识网络的深层体现和价值反映。
关键词:知识管理社会网络知识网络
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网络(soeial Networks,又称人际网络)研究是社会学的一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运用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知识管理问题,继情报网络以后,兴起了对知识网络(KnowledgeNetworks)的研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等方法研究挖掘和利用根植于社会网络中的知识与情报等战略资源,是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有机构成和重要平台。研究和开发知识网络对我国情报工作及其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知识网络的概念和特征
由于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国内外研究者对知识网络的认识、理解和界定也不尽相同。在国外,Beckmarm(1995)提出了知识网络的经济学模型。Kobayashi(1995)则构建了知识网络的市场结构模型。A1leeVerna(2003)把知识作为价值网络的交易媒介,把知识网络作为价值网络的亚范畴,提出了价值网络观。Cross R.&Parker A.(2004)详尽分析了社会网络中知识的创造和共享等问题。在我国,李久鑫(2002)探讨了企业动态知识的管理模式。马德辉(2006)在分析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将知识网络与动态能力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知识网络能力的概念并建构了企业知识网络能力的框架模型。
在全面考察国内外知识网络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所谓知识网络是一种获取、共享根植于组织内外社会网络中的知识和情报资源,以创造知识、提升组织知识竞争力和情报能力为目的的网络结构。知识网络主要有知识社区、实践社区、非正式网络、虚拟知识网络、专家网络、知识联盟等多种现实存在形式。知识网络具有如下特征:
(1)社会性。一方面,社会网络的社会性决定了知识网络的社会性。因为知识网络是挖掘和利用根植于组织内外社会网络中的知识和情报资源的一种网络结构,是组织知识资源的一种有效配置形式。另一方面,知识网络的社会属性还是由知识的社会特性决定的,离开社会,知识的价值便失去了现实意义。就连人工智能领域专家Anthony K.P.Wensley和Alison Verwi-jk-O'Sullivan都认为,是来自社会方面的挑战而非技术方面的挑战促成了知识在组织中的核心地位。
(2)开放性。知识网络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成的网络结构,是一种开放的、自适应的、动态发展的网络结构。其范围涉及组织内外的各种社会网络,常常是跨越时空或组织边界的,网络成员往往来自不同小组、部门、组织。社会网络的这种开放性决定了知识网络的开放性。知识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扩展知识和情报的来源,扩大组织利用知识和情报的范围,同时,也有利于组织不断建立新的知识网络,使其知识网络更加丰富。
(3)动态性。知识的动态性和社会网络的动态性共同决定了知识网络的动态性特征。另外,组织知识网络的建构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空和环境的变化,知识网络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拓展。静止不变的知识网络是不存在的,只有在不断的变化中,组织的知识网络才更具价值和生命力。
(4)目的性。知识网络的目的性是指通过社会网络获取、分享知识与情报,特别是挖掘隐性知识和人际情报。组织知识创造活动在社会网络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因为灵感的产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往往发生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流过程中。这些创新性的交流过程就是知识网络为组织创造价值和收益的实现过程。
知识网络的建构
2.1 结构模式
知识网络结构模式是知识网络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构化表现形式。知识网络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体表现形式很多。人际情报网络的相关研究表明。内紧外松的网络结构是人际情报网络的最佳结构模式,并提出了我国学者构建的三大人际情报网络的结构模式。笔者认为,一般而言,组织内部的知识网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紧密型网络,如特殊工作小组、项目团队等组织正式知识网络和实践社区、特殊兴趣小组等组织非正式知识网络。这些知识网络通过共同兴趣、高度信任、共同目标或任务等维系着网络成员的紧密联系。相对于组织内部来说,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网络联系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松散型网络结构,如组织与客户之间的知识网络。网络联系的强弱取决于客户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所以,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类型知识网络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企业知识网络三层框架结构的基本模型,如图所示。
图企业知识网络三层框架结构基本模型示意图
在图中,最里面的圆是企业知识网络的核心层,这一部分由围绕共同兴趣或任务的企业员工、小组或团队组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强联系。其中,处于圆心位置的点是企业知识网络中的知识活动家(Knowledge Activists,又称Champions for Knowledze Networks,知识网络的斗士)(Kanter 19991),这个角色联络、沟通知识网络中的其他成员,包括中间层和外围层的联系。知识活动家外围的圆是核心层。从人数上讲,核心层的人数并不多,主要是由对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热心且富于激情的人组成。这些人乐于交流、共享自己的知识,经常在一起辩论,讨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对企业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核心层外围的圆是企业知识网络的中间层,这一部分由企业其他小组、团队或部门的部分成员组成。企业核心层与中间层的关系强度应该是中等程度。这一部分成员在核心组获取、共享和创造知识时提供某种程度的帮助,参与企业知识网络的建设。最外面的圆是由政府部门、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科研院校以及竞争对手等构成的企业外部环境,本文称之为企业知识网络的外围层。从社会网络角度讲,这一部分与核心层的关系相对而言是一种弱关系。企业知识网络在获取、共享和创造知识时,可以通过外围层获取难以从核心部分获得的知识。
从总体上看,企业知识网络三层结构的基本模型也是~种内紧外松的网络结构,是一个整合企业内外正式与非正式网络的结构模型,因为该模型包括人与人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网络结构。
2.2 知识网络的运行
(1)明确目标。建立组织知识网络的首要步骤就是要明确目标。建立组织知识网络的目标就是充分挖掘组织内外知识和情报资源,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提升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知识网络目标的实现要符合组织知识管理的人本化战略,同时,要融入到组织的整体战略中去。
(2)建立核心层。核心层是知识网络的心脏,承担着知识网络组建、运行和维护的总体任务。核心层由一些热心于推动组织知识交流和共享的人组成,这些人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相互信任,目标明确一致,富有精力和热情,热爱知识管理工作,并乐于奉献。同时,他们还有广泛的社会联系,通过其拥有的社会网络获取、共享核心层以外的知识资源。
(3)识别知识活动家等关键联系。在核心层中,知识活动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知识网络的协调者,其存在使知识网络富于灵气和活力。他们能够协调和优化知识网络的合理配置,能够调动网络成员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有力地推动知识在网络中交流、分享与创造,能够合理扩展网络、吸收新的网络成员。所以,知识活动家是知识网络建构和运行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另外,“边界扳手”、“信息经纪人”以及“外围专家”等也是知识网络的重要或关键人物。
(4)鼓励外部参与。虽然核心层是组织知识网络的心脏,但心脏的正常跳动需要整个机体的协调和配合。建立知识网络必须积极地鼓励中间层所属的组织内其他网络联系(其他小组、团队或部门)和组织外部网络联系(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等)的共同参与,整合相应的知识资源和网络联系,共同构筑组织的整体知识网络。
(5)建立交流空间。知识网络的成功运行需要相应的交流空间。不管是知识活动家还是网络其他成员,他们之间获取、共享和创造知识都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这些空间既包括公共空间(会议室、培训中心),也包括私人空间(面对面交流);既包括现实空间(咖啡间、休息室),也包括虚拟空间(网络聊天室、BBS)。在这些空间中网络成员间通过面对面或虚拟网络方式交流心得,讨论问题,探索新的想法、工具和技能,共同推动组织通过各种网络进行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创造活动。
(6)协调正式与非正式的网络联系。构建知识网络需要协调组织内外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网络联系。如,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联系就是基于领导与被领导的正式网络联系;特殊兴趣小组等自发形成的联系就是一种非正式的网络联系。笔者认为,只要这些正式和非正式的网络联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创造,就都是知识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网络的建立需要协调这些正式和非正式的网络联系在知识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整合各种不同的网络联系,使其在知识获取、共享和创造过程中发挥整体效用。
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重要平台
知识网络是一种以获取、共享社会网络中的知识和情报资源,特别是隐性知识和人际情报,以创造知识、提升知识竞争力和情报能力等组织持续竞争优势为目的的网络结构。近年来,许多国家政府组织和世界500强企业等都十分重视社会网络中知识和情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注重对隐性知识和人际情报的挖掘。文献调查显示,将社会网络理论引入我国情报学界是21世纪初开始的,并提出了人际网络平台论。笔者认为,知识网络及其建构为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构筑了重要平台,这是由于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是根植于社会网络中的重要社会活动,是人们获取、共享知识与情报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而这正是知识网络的本质所在和价值所系。这一认识基于以下两方面主要原因:
一是知识网络是社会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念“杂交”的生成物。知识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基本元素和重要资源,知识(特别是寓于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在社会网络中的流动和交易会加速其价值的实现和升值。惠普公司前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Lew Platt认为,“在21世纪取得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能在获取、存储和有效利用员工所掌握的隐性知识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就本质而言,知识的创造和应用就是组织知识流程以及知识管理活动中实现隐性知识价值最大化的核心环节,而在网络中知识的创造和应用发挥得最好fcapra,Fritjof 1996)。所以,知识网络有助于组织充分挖掘和利用根植于社会网络中丰富的隐性知识资源,它为组织知识管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二是知识网络不仅有利于组织挖掘和利用丰富的隐性知识资源,也有助于组织提升自身的情报能力。这是由于知识性是情报的“自性(Identity)”,情报的最本质内容是知识,是“激活了的知识”。进一步讲,情报(Intelligence)是用来解决问题和指导行动的知识,主要是隐性知识。因为显性知识只是冰山之一角,隐性知识才是知识中最丰富、最重要、最有价值、最核心的内容,是“知识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巨大部分。同时,隐性知识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人际情报资源。包昌火研究员(2006)认为,建立在社会网络基础上的人际情报网络是情报从业者获取、分析和传播非公开信息和隐性知识的重要平台。所以,人际情报网络在本质上就是知识网络,其通过社会网络所传递、交流的对象是非公开信息和隐性知识等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资源。反之亦然,知识网络也是重要的人际情报网络,是获取、分析情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知识网络也是竞争情报的要平台。
开发知识网络的意义
开发和应用知识网络具有战略价值和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1)知识创新战略的重要实现机制。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笔者认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在于组织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而组织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知识和情报等战略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特别是隐性知识和人际情报的合理整合与有效利用。知识网络是组织知识创新战略的实现机制,因为组织并不以通过其内外社会网络获取、共享知识和情报为目的,其目的是在获取、共享知识和情报的基础上创造新知识,为组织创造价值和收益,提升组织的自主创新能力。
(2)情报学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情报学偏重于文献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偏重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这对我国情报学发展固然重要,但却过多地关注显性知识的搜集、分类、整理,忽视了隐性知识和人际情报的价值和作用。知识网络就是从社会经济路线而非信息技术路线,特别是通过人际交流方式而非文献交流方式对情报交流与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它有利于隐性知识资源和人际情报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知识网络超越了我国情报学以文献资源、文献交流研究为主线的基本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失衡,促进了我国情报学平衡、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
(3)知识管理人本化战略的基本能力。组织知识管理战略包括编码化战略(The Codification Strategy)和人本化战略(The Personalization Strategy)o前者是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人们获取和使用,这一知识管理战略采用的是信息技术路线:后者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交流和分享知识,这一知识管理战略采用的是社会交流路线。而知识网络研究主要是运用社会网络获取、共享和创新知识,与组织知识管理人本化战略同出一辙,方向一致。所以,可以把知识网络视为提升组织人本化知识管理战略的基本能力之一,能力层面是知识网络的深层体现和价值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