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治理的顶层设计刍议——以《北京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纲要研究》为例

来源 :城市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ver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空间是城市的精华所在,也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与核心资源。北京作为大国首都和超大规模城市,虽然已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共空间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索,但仍存在着"私单碎粗"的通病及其深层问题。《北京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纲要研究》的编制,旨在基于国内外先进经验,通过顶层设计的公共政策研究,为北京未来公共空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和技术纲领;由此形成人本深造的理念创新、框架引领的方法创新、平台协作的机制创新和推动共治的应用创新成果体系,进而提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治理化转型的五点趋势性思考,以期助推城镇化下半场的
其他文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城市贡献了社会全部的85%的直接碳排放,城市碳达峰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低碳城市规划技术内容和方法工具体系。城市碳达峰规划是一个多专业、跨学科的复杂规划技术体系。编制城市碳达峰规划,需在摸清城市碳排放清单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城市发展情景,确定城市碳达峰
战争时期日本大多数文人都站在国家的立场展开文学创作,而国际主义战士绿川英子对法西斯战争和日本战时国家政策持有强烈的抵抗态度.她不惜远渡中国、跨越国籍,站在全人类的立场观照世界,致力于世界语宣传与反战活动.曾在中国久居的绿川英子亲历日本侵华战争,在文字中留下不少战争记忆.同时,她对中国半殖民地和中国体验的文学书写,为还原中日近现代关系中的多个面相提供了详实的佐证史料.管见所及,目前针对绿川英子文学创作的研究为数尚少,从其文学创作中挖掘历史记忆,探究中日国民战争观及中日近代关系,深化文本研究,在历史研究和文学
当前,城市化已成为推动乡村公共空间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力量。在结构层面,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呈现出城乡公共空间资源配置错位、类型失衡和社会性缺失的趋势;在功能层面,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呈现出主体功能弱化、功能单一化和功能异化的特征。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优先发展的制度安排、从熟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的转型、压力型体制下的政绩驱动、市场机制的扩散和嵌入以及传统乡村文化的消解是引发乡村公共空间萎缩的内在根源。重构乡
我国古代"两周"时期是奴隶制解体和封建制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古代社会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在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和分封诸侯建国立城背景下,该时期至少兴起了两轮城市发展与建设高潮,促使城市的数量、规模、规制发生演变,影响气候、植被、水土等生态环境衍变。由此,以"两周"时期为例,尝试探讨城市发展演变对生态环境衍变的影响,生态环境衍变对城市发展演变的反馈,探索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之启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建构一个精细化的创新型产业用地规划管理制度框架。结合国内创新型产业先行先试城市的案例,从创新型产业用地规划和建设管理的现实需求出发,提出基于精细化、全流程引导的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思路,从"顶层框架、产业门槛、建控标准、土地出让、利用管理、利益共享、监管考核"等角度阐述六项具体政策措施,实践探索了宁波规范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制度框架。
当前,城市设计作为非法定规划,其在城市空间塑造上有独特的优势[1],可弥补控规编制过程中对"三维"空间管控的不足,城市设计纳入控规是实现控规精细化管控的必然途径。在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大背景下,针对宁波城市设计纳入控规的困境,借鉴国内先行城市的经验,提出了优化技术手段,明确分区、分类、分级管控,完善技术规范等建议,将城市设计纳入控规管控体系中实现"法定化",指导后续城市发展建设。
中亚地处四大文明的十字路口,是农耕和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丝路贸易的重要枢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造就了该地区城市独特的发展历程。以中亚花刺子模地区为例,简述希瓦从古代"卡拉"逐步演变成为近代"城市"的发展历程。
2015年3月,《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正式建立。本研究基于S-CAD方法,系统性评估与分析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及其相关政策。结果显示:政策元素间的因果一致性较好,但部分政策元素间无逻辑关联;在整个制度体系中,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但仍有少部分环节存在资源不足或浪费的情况;制度利益相关者较多,但总的来说均为支持和配合的态度。最后,从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体系内部逻辑结构、资
大数据的出现为城市就业空间的精细化研究和规划带来新的契机,以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融合多源数据手段,通过多尺度GIS空间分析、单中心与多中心模型验证、规划对比分析与二元逻辑回归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城市就业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作为实证分析对象,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空间尺度的不断缩小,就业空间结构的多中心性初步显现,城市外围的大厂新村与徐庄高新区基本形成副中心,但新街口主中心依然强势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的的老旧小区改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已有的研究更多关注改造内容、融资,而涉及社区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衡水市桃城区老旧居民小区改造案例的调研可以发现,居民有限的参与是制约老旧小区改造进程及效果的主要问题之一。影响居民参与积极性的因素既包括利益驱动、社会资本等内在因素,也包括相关制度和社区治理水平等外部因素。为提高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