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古为今用”探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54997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论语》是国学经典之一,它的内在思想精深且易于理解,博大且运用广泛。《论语》中许多经典论谈对于当代高职学生德育教育起到了指导的作用。主要引用古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来对当代高职学生的德育思想和德育实践以及学校的德育制度等三方面来分析,并结合实际使用《论语》思想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    键   词]  《论语》;古为今用;高职学生;德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006-02
   孔子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提出有关德育的先贤。《论语》中充分体现了孔子关于德育的思想,思想非常精辟但不难理解。《论语》中蕴藏着深厚的德育思想,对当代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有很大的价值。国家对技术型人才特别重视,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不仅仅是注重技术培养,更要重视其育德的培养,德才兼备才是国家用人的标准。因此,高职院校在树立学生的德育思想、确立学校的德育制度、开展学生的德育实践都可以用《论语》作为参考。文章选取《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从德育思想、德育实践、德育制度三方面去分析《论语》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所在。
   一、树立德育思想
   《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含义是作为晚辈,在家中应该孝顺父母长辈,出门则要团结兄弟和朋友,在外做事处处要小心谨慎且做人做事讲究诚信,内心要有爱且善待他人,亲近有仁德之人。如果这些都已经做到了还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去学习其他的了。
   孔子的教育主张一直把德育放在重要地位,他曾经提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同时他十分重视对人的教育,努力将人培养为人格健全的人,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的这一主张很明显和当代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高度吻合。
   二、建立德育制度
   《论语》中“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无惮改”。它的含义是如果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如果经常学习就不会学识短浅;一个人以忠诚守信为主,多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友,也可以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害怕去改正。
   我们教育高职学生的道理和《论语》中基本一致。因此,我们在制定德育制度时心中应该始终牢记“不重而不威”,制度是庄重严谨的,而在执行学校或者班级所制定的制度时则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必须得先严格而后宽松,这样学生会感念你的恩惠,不会去指责你的冷酷。因此,在执行制定的班级制度或班级条约时应该遵循“先威后恩,规矩先行”的规律,班级的管理少不了规矩的制定,学生进学校就要通过班级制度来告诉学生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让学生树立规矩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先威后恩、规矩先行是运用了首因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第一印象。下面通过一个事例来说明这一心理现象。一位顾客去买手抓饼,一位店主说“请问加不加火腿肠?”顾客一般会回答“加”或“不加”。另外一位店主说“请问加一根火腿肠还是两根火腿肠?”顾客一般会说“加一根火腿肠”。第二位店主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将东西销售出去了,因为他的买卖规则不一样,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一样。对高职学生来说,先确立规则即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教师也要树立一定的威严,要让学生确立规则意识。
   教师在制定规则时,可以和学生以班会的形式进行协商,制定出具体的规则及犯错后的惩罚措施。在实施制度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做到恩威并济,严宽相济的策略。我们用严格的制度来建立教师的威信,但这些应该建立在真正关爱学生,不能一味地惩罚,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威严。如果只是实施仁恩,不树立自己的威信,那么学生就没有约束,任意妄为;只有威信没有仁恩,为了驯服学生而树立的威信是无实际意义的,如果不是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基础,高职学生不同于小学生,高职学生年龄较大,身心都比较成熟,偏向于成熟,内心有着自己的想法,学生心中不会真正的信服教师。只有做到恩威并济,严宽相济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真正的威严。
   三、德育实践层面
   (一)巧言令色——“巧妙用语、和颜悦色”
   《论语》中“巧言令色,鲜矣仁”,官方的含义为:“有些人善于花言巧语、察言观色,这类人一般没有仁德之心。”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另外一个层面,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在教育学生时能运用巧妙的语言和和颜悦色的表情来处理事情的人太少了,而这一类人恰恰是有仁德的人。
   教师与高职学生的交流除了语言交流外,还有表情的交流。表情的种类很广泛,可以分为面部表情、肢体表情和语调表情,它是透露人情緒的一种方式。但教师心中要有杆秤,不能偏爱一些善于吹捧自己的人,更不能故意给脸色让学生难堪。教师合理运用语言交流和表情交流来教育好学生。
   很多教师时常会因为生气在用语方面会无意伤到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不会真正反省反而会怨恨老师。同时教师一遇到学生犯错往往是不假思索,根据表面现象来判断事情的对错,因而会造成言语失当。比如我在管理学生晚休时,看到三个学生在跳舞,火冒三丈,我也没问原因,直接狠狠地批评了学生,认为他们不好好休息在那里瞎捣乱。事后让学生写检讨时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学生先跳舞,另外一位学生看到了,以为对方找他PK舞蹈,于是想都没想就跳起舞来,旁边的另一位学生用打嗝声给两位学生伴奏。教师由于对当代学生的理解不透彻,对时尚潮流了解不深入会认为学生是故意捣乱而没有看到学生内在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先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引导学生多才多艺是优秀的,但不能在不恰当的场合和不合适的时间里轻易表露自己的才华,如果真想一展自己的才艺,以后学校的文艺表演就鼓励你们多去参加,多去展现自己的才华。我认为这就是“巧言”的运用。    现在很多学校在教学楼的位置会摆设一面大镜子,我想一方面是让老师和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着装是否整理好。另一方面则是在提醒教师要面带微笑,精神抖擞、和颜悦色。只有和颜悦色的交流才能将教育的作用最大化,毕竟我们不是让学生惧怕我们而是要教育他们改正缺点。比如我在给学生上课时,如果面色比较严肃那么学生就会容易紧张,课堂的参与度会降低。如果走进教室时我面带微笑,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不会太拘束,课堂的参与度就会提高。我认为这是“令色”的巧妙运用。
   职高生大多在中考时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更需要教师“巧言”“令色”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走出考试的阴影,重新找回自信、重塑自我。因此,这对教师的仁德要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以真情实意,善意帮助学生在职高生涯中通过专升本的途径重新考入理想的院校,让学生对学习重新找回自信。
   (二)人焉庾哉——“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论语》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庾哉?人焉庾哉?”其含义为观察一个人因何去做这件事,然后观察他如何去做这件事,再观察他做这件事时心情如何,安心或者不安心。这样去观察,一个人是好是坏还能向何处隐藏呢?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另外一个层面,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还要去了解学生如何去做,最后看看学生做完这件事心情如何,喜不喜欢做这件事。
   在对高职学生的德育中我们既要“视其所以”,又要“观其所由”,这样才能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有利于老师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老师的教育方法能不能被学生接受就要“察其所安”。比如有一次学生上体育课时看到一只受伤的小狗,学生顿起怜悯之心,怕小狗再次受到伤害,想要跟我请假,带着小狗去看兽医。我当时第一反应是学生外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我就立刻拒绝了他们请假的请求并跟他们阐明外出存在的安全隐患。但是事后我看到学生很着急和无奈,因为这只小狗伤得比较严重,救援迟缓了可能会活不下来,他们用纸盒装着这只受伤的小狗将它放到能遮风避雨的角落里。后来我再次找来这几个学生,跟他们以聊天的形式来交谈,我问他们身上总共有多少钱,他们数了数不足500元,我说要救助这只狗狗目前你们的资金不足,需要发动全校捐款才行。这时我正准备组织 “关爱小动物”的活动,学生立刻按照我的策略去做了,為狗狗捐助了千元和许多狗粮。很快将这只小狗救好了并且也为狗狗找到了归宿。这件事我刚开始并未“视其所以”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后面我重新找学生了解事情的原因。我指导学生拯救小狗,学生热心行动组织募捐,这正是“观其所由”。学生也对我产生敬佩,这便是“察其所安”。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首要考虑“视其所以”然后才能“观其所由”。
   学校在开设一些社团课时可以先做一个调研,学校德育应该遵循 “察其所安”的原则,首先知道当代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所承办的大型活动也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去参加,如学校的艺术节、体育节、学校的元旦联欢等。如果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去锻炼自己,对学生的身心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精神和锻炼他们的品格。
   在对高职学生的教育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其本质是要始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如果要想教育的成果有所成效那必须始终以这句话为指导,我们的教育智慧才有所提高。
   四、总结
   孔子的《论语》是国学经典,它的内在思想精深且易于理解,博大且运用广泛。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传承我国的文学精髓,进一步探索《论语》的思想智慧和精华,将德育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同时也引导学生反省自身、健康发展、全面提高,这样他们的道德水平自然会得到提升,走进社会也能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胡爱民.用《论语》思想提升数学教育智慧[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我的父亲是一个乐观的人。从世俗的眼光看,他能够创建殷实的家业来让他的儿女亲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男人了。我家里有德国家庭教师,我们穿着外国出产的时髦皮鞋和外套,被父亲打扮得像体面的贵族公主、公子。当外面的人物来到丽江时,我父亲总是要想方设法让我们跟他们接触,他希望我们的见识不至于像丽江的普通孩子那么狭小。1928年我还没有出生时,他就跟着罗斯福总统的两个儿子到四川秘境去找熊猫,可
期刊
提到温莎,不能不提到11世纪创立诺曼王朝的威廉一世。这位英国历史上能征善战的国王在即位之后,为了镇压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叛乱,将英国1/5的土地作为自己的领地,又将手下骑士分封为男爵派往各地驻守,同时开始在国内修建许多用于军事防御的城堡。当时,威廉一世派人在伦敦近郊建造了9座可以互相支援的堡垒,其中最著名的2座便是位于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塔和位于温莎的温莎城堡。  温莎属于英国英格兰南部的伯克郡,它只是
期刊
引文 姚水娟(1916~1976年),浙江省嵊州后山村人,原名姚文贤。1935年8月,在宁波大光明戏院上演新编戏《仙宫艳史》,使用了机关布景。她的演功出色,《时事公报》上称她是继施银花前辈之后的新秀,冠以花容月貌、文武兼备、青衣悲旦,并赞为“越剧主席”。   起源于浙江的越剧,如今已是风靡全国的第二大剧种。抚今追昔,人们没有忘记当年越剧发展的“开山者”——姚水娟。前不久,浙江、上海文艺界还隆重举行
期刊
引文 《经济观察报》报道:继2003年前后出现上一轮“国内富人移民潮”后,新一轮“国内富豪移民潮”在2009年升温很快。而在4月的一期《南风窗》上有人认为,“预计2010年中国申请美国投资移民人数至少翻1倍。”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外,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也正积极向国内富豪们兜售他们的移民资格。   《经济观察报》报道引述称,据《2010胡润财富报告》估算,中国目前有5.5万名亿万富豪。没有可信
期刊
1929年底到1931年4月,胡底和战友钱壮飞、李克农在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按照党的指示,进入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占据了重要位置。他们不畏艰险,极其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为中国革命,为保卫党中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周恩来对他们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们是我党初期情报战线上的“三杰”。  1931年4月,负责特科工作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当时身在天津的胡底接到钱壮飞发来的电报后,在
期刊
引文 “目前医生的劳动价值有多少,我不知道经济学家又是如何评价,反正协和医院的床位费比停车费还便宜,这是一个事实,不如招待所的收费也是事实。”人们都觉得看病贵,但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却认为医生价值难体现——   作为医疗界热点人物,“博客厅长”廖新波每发表一篇博文,都会引来网民围观。而近日一篇名为《薄利多销背后的医生价值》的博文更引来网友热议。  廖新波在文中开头直揭医院“内幕”,称国内医生的
期刊
一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继承我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一方面在战场上同朝鲜人民军密切协同,猛烈地打击穷凶极恶的敌军;另一方面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对敌进行宣传,瓦解敌军士气,而对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敌军被俘人员,则实行人道主义的宽待政策。  当时承担对敌宣传任务的,是由刘川诗、张连仲担任正、副科长的对敌宣传科,它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宣传部。随着任务的不断增加,对敌宣
期刊
[摘 要] 围绕军事职业教育在官兵岗位任职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了当前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不足;其次以“火箭军信息通信专业个体在职训练”为例,聚焦岗位能力提升、以军事训练大纲为基础、课程建设责任分工、训练平台实践等内容,介绍了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最后从突出岗位急需和建立学分银行两个方面对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关 键 词] 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期刊
[摘 要] 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急需大量技能人才,为适应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要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中,加强行校企协同,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  [關 键 词] 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与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将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关 键 词] 家国情怀教育;中华优秀文化;关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004-02   对大学生实施家国情怀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