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金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物在眼前,我们往往不会去留意它,真正想要欣赏,倒是见不着为好。事实上,近在眼前也许正是促使我们视若无睹的重要因素,因为我们总觉得一直能见到就足够了,用不着再去琢磨。
——阿兰·德波顿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想法和感受。
【名师题解】
这段话出自阿兰·德波顿的《拥抱逝水年华》。普鲁斯特的皇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是那种谁都觉得自己应该去读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又属望而生畏的书。在阿兰·德波顿的这本结合了文学传记和实用、励志手册的书里,他以严正详实的专业学识为根基,用生花妙笔向我们娓娓道出《追忆似水年华》的真正妙处。
所選名言原指爱情,要做到对身边的人与事保持一种欣赏的态度总是很难的。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我们都是习惯的奴隶,对任何事物,总是容易一经熟悉就不再当回事儿。难以永久的事多了,不独爱情这一项。
基本角度:
保持距离,产生美感。莎士比亚曾说:“最甜的蜜糖,可以使味觉麻木。不太热烈的爱情才能维持久远。”距离,是一种物理学上的现象,也是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空间距离的位置关系上,这种空间关系在特定的环境中传递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在友好时接近,在对立或关系疏远时保持一定距离。所有这些都说明:在审美活动中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是必要的。
选材小贴士: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竹篱瓜架旁的黄粱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旁观者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出来的好。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说明距离太近,就领略不到事物的整体美。如果距离太远,看不清事物的细微之处也难以欣赏事物的美。选材可以从这个角度寻找事例。
进阶角度:
珍惜眼前,体会美好。我们只对新鲜事儿感兴趣,只有突然闯入我们意识、令我们大吃一惊的陡然变调才会令我们动容。一旦习惯取代了新奇,我们便掉头不顾。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选材小贴士:即刻的剥夺会驱使我们学会欣赏。当然不是说非得被剥夺我们才能学会欣赏,而是说我们应从自己失落时的自然反应中得到一些教训,悟道未被剥夺之时对身边一切当知珍惜。选材可以从这个角度寻找事例。
升华角度:
懂得欣赏,更要热爱。对于引发自己美感的事物要去亲近,去探知,去认真观察。川端康成曾说“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听来似乎很容易,但其实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喜爱。生命的幸福与快乐来源于对美的欣赏与感受,而事物的美是需要用智慧去发现的。这种智慧来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热爱。
选材小贴士:陶渊明的笔下有过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份安逸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显得格外美。这份美,是心灵的寄托,是归隐田园的祈愿。原来,美不只是形容风景的。美是外表与内在的统一,美是躯体与灵魂的和谐,健康的身体、善良的心地、充实的内涵,才是一个完美人生的真正含义。选材可以从这个角度寻找事例。
【高分素材】
推荐素材一:日本摄影师世本恒子,1914年出生,71岁开始重新工作,在周游世界的旅行中,认识了法国摄影师,坠入爱河,86岁开始新恋情,102岁获奖,她说她忙得没有功夫去死。
素材点拨:如果你老是想着,我都这个年龄了,还能干什么?那你就真的完了!“没有功夫去死”是多么霸气的一句话!现在已经105岁的恒子,依然像一个小姑娘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依然背着相机,走在与美好相遇的路上!我愿老来像她一样笑靥如花,不忧不惧,永远活得像一个孩子!
推荐素材二: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素材点拨:旧爱如满目山河,哪怕风光旖旎,却只能一步步远行在人生之外。就如歌里所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可以等待。生活的每一步都需要妥协,上帝让我们畅游在情爱的世界里,不过是让我们能真正懂得细水长流才是好日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推荐素材三:《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收视佳绩。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率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素材点拨:《人民日报》近日发表文章称赞这两档节目:键盘时代的高效与用笔书写的乐趣,并非是“二选一”的关系。在不需要过于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候,我们能否拿起久违的笔,写一封信、题几句诗,这不仅是对中华汉字文化的一种传承,或许更是一种获得温暖与真诚交流的方式。当网友纷纷调侃:“突然觉得我的语文是体育老师在数学课上教的!”“自己离文盲不远了!”我们不由得开始思考:汉字何以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素材演练】
究极本色,方为至爱
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牛永旗
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写道:“我确实感觉在遥远的过去,在某个地方,我曾见过无比壮丽的晚霞。在我看来,那以后所见的晚霞都稍显逊色。”这是他在金阁寺前看到一生中最美的晚霞后,究极金阁寺之大美,深谙它有让万物黯然的力量。
岂止金阁寺,万事万物,当你究极本色,以心相待,视若珍宝,它才会显示出它的美丽。沈从文先生老年笔耕不辍,潜心研究中国古代服饰之美,写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让千百年前的服饰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再细细品味古之韵味。正是有了沈先生的细细琢磨,才有了他和后来人对中国古代服饰的敬畏与珍惜,从而让我们有更大的动力去究极古代服饰的美,让其生生不息,永久传承。海莲·汉芙在《查令十字街84号》中对书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我喜欢扉页上有题字,页边下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和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海莲爱书,她读遍一本书中的每一个字,究极书的本色,这能让她更珍爱手中的书,以致一遍遍摩挲,用眼神轻柔地抚摸。正因为是至爱,才能究极本色,倍加珍惜。 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我深以为然。有所爱,即有深情,才能有心心念念之物,才会有倍加珍惜之物。或许是书、茶、酒,或许是棋、花、琴……有所珍惜,更意味着有所敬畏,这样才能是一个健全的人;有可琢磨之物,意味着多一个快乐与慰藉的来源,这样才能是一个积极的人。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皜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月色和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这何尝不是你对至爱感觉最好的表达。
你要找到自己珍惜喜爱并会一直坚持下去的事物,切忌“餔其糟扬其波”。潮流的不一定是适合的。就像沈从文先生,若是先生当时跟随潮流,去投入现代服饰的改革创新,又何以成就至此?心之所向,素履而往,如此足矣。其次,潜心琢磨不可谓不困难。沉沉浮浮的时代,静下心来是一件不易却值得的事情,你会在其中收获前所未有的充实与满足,就像仰望金阁寺的三岛由纪夫,轻抚书籍的海莲,描摹服饰曲线的沈从文……在那一刻,你就是你自己,你成为了自己。
有所至爱,挥开尘土去究极它的本色,最终你会热泪盈眶,倍加珍惜,回眸之后,身后花开了千树。
【教师评点】作者从《金阁寺》写起,用金阁寺之美引出本文的观点:喜爱的东西要经过琢磨,才能更加珍惜。继续阐述为什么要珍惜、怎样珍惜,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打动人心。例子和引用,更为文章增色不少。
满目山河空念远,
怜取眼前人和物
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柏飞翔
马未都在《锵锵三人行》中说:“世上的东西分为两种,自己的,和不是自己的。”可有時我们似乎太执着于雕琢自己拥有的东西,想把自己手中的东西打磨得更加光滑、完善。一旦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便会与它心生嫌隙,不断拿其他的与其比较,最终发出一声慨叹:早知道选另一个了。
但其实何必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最好的,即你拥有的;你拥有的,即最好。因为满目山河最终只能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和物。
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缺的,你要时常记得当初获得时的雀跃与欢欣。岁月可以改变很多,能让你拥有的东西凋落、腐蚀、风干,锈迹斑斑,美丽不再,但它不应该改变你如儿童般的心——纯真、快乐、知足、美好。常言道,知足常乐。知道满足,才不会不断琢磨怎样使自己的东西变得更好;知道满足,才能真正欣赏到万事万物真正的美之所在。回看五柳先生,一座南山,半亩豆田,三尺居所,归去来兮,自在安然。知足,安于当下,那些事物最初的美,便会通通向你涌来。
一味追求外物的雕琢,未免俗套,完善自身,方是修行。颜回一箪食、一豆羹,回仍能不改其乐;余秋雨不辞万里,贴地穿行,真正诠释了“行者无疆”。一味地关注外物,是因为自身修行的欠缺,无法从自己的内心找到充实感,就从外界寻求慰藉,实在不可取。正如顾城所说,一个人必须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活,是为自己活,不是为外物活。
极目远眺,眼前满目山河永蔚,霁月清辉,而天地四时,总有消长,何况人乎?不必究极本色了,且坐下,沏壶茶,慢慢欣赏吧。
【教师评点】作者开头直指主题,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紧接着明确观点:不必琢磨,已有即是最好;下文娓娓道来原因、方法,有理有据;所用名人事例,叙述扼要独到,为文章增强极大的说服力;最后,再回归主题,缓缓收笔。
编辑/关晓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物在眼前,我们往往不会去留意它,真正想要欣赏,倒是见不着为好。事实上,近在眼前也许正是促使我们视若无睹的重要因素,因为我们总觉得一直能见到就足够了,用不着再去琢磨。
——阿兰·德波顿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想法和感受。
【名师题解】
这段话出自阿兰·德波顿的《拥抱逝水年华》。普鲁斯特的皇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是那种谁都觉得自己应该去读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又属望而生畏的书。在阿兰·德波顿的这本结合了文学传记和实用、励志手册的书里,他以严正详实的专业学识为根基,用生花妙笔向我们娓娓道出《追忆似水年华》的真正妙处。
所選名言原指爱情,要做到对身边的人与事保持一种欣赏的态度总是很难的。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我们都是习惯的奴隶,对任何事物,总是容易一经熟悉就不再当回事儿。难以永久的事多了,不独爱情这一项。
基本角度:
保持距离,产生美感。莎士比亚曾说:“最甜的蜜糖,可以使味觉麻木。不太热烈的爱情才能维持久远。”距离,是一种物理学上的现象,也是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空间距离的位置关系上,这种空间关系在特定的环境中传递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在友好时接近,在对立或关系疏远时保持一定距离。所有这些都说明:在审美活动中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是必要的。
选材小贴士: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竹篱瓜架旁的黄粱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旁观者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出来的好。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说明距离太近,就领略不到事物的整体美。如果距离太远,看不清事物的细微之处也难以欣赏事物的美。选材可以从这个角度寻找事例。
进阶角度:
珍惜眼前,体会美好。我们只对新鲜事儿感兴趣,只有突然闯入我们意识、令我们大吃一惊的陡然变调才会令我们动容。一旦习惯取代了新奇,我们便掉头不顾。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选材小贴士:即刻的剥夺会驱使我们学会欣赏。当然不是说非得被剥夺我们才能学会欣赏,而是说我们应从自己失落时的自然反应中得到一些教训,悟道未被剥夺之时对身边一切当知珍惜。选材可以从这个角度寻找事例。
升华角度:
懂得欣赏,更要热爱。对于引发自己美感的事物要去亲近,去探知,去认真观察。川端康成曾说“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听来似乎很容易,但其实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喜爱。生命的幸福与快乐来源于对美的欣赏与感受,而事物的美是需要用智慧去发现的。这种智慧来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热爱。
选材小贴士:陶渊明的笔下有过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份安逸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显得格外美。这份美,是心灵的寄托,是归隐田园的祈愿。原来,美不只是形容风景的。美是外表与内在的统一,美是躯体与灵魂的和谐,健康的身体、善良的心地、充实的内涵,才是一个完美人生的真正含义。选材可以从这个角度寻找事例。
【高分素材】
推荐素材一:日本摄影师世本恒子,1914年出生,71岁开始重新工作,在周游世界的旅行中,认识了法国摄影师,坠入爱河,86岁开始新恋情,102岁获奖,她说她忙得没有功夫去死。
素材点拨:如果你老是想着,我都这个年龄了,还能干什么?那你就真的完了!“没有功夫去死”是多么霸气的一句话!现在已经105岁的恒子,依然像一个小姑娘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依然背着相机,走在与美好相遇的路上!我愿老来像她一样笑靥如花,不忧不惧,永远活得像一个孩子!
推荐素材二: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素材点拨:旧爱如满目山河,哪怕风光旖旎,却只能一步步远行在人生之外。就如歌里所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可以等待。生活的每一步都需要妥协,上帝让我们畅游在情爱的世界里,不过是让我们能真正懂得细水长流才是好日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推荐素材三:《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收视佳绩。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率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素材点拨:《人民日报》近日发表文章称赞这两档节目:键盘时代的高效与用笔书写的乐趣,并非是“二选一”的关系。在不需要过于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候,我们能否拿起久违的笔,写一封信、题几句诗,这不仅是对中华汉字文化的一种传承,或许更是一种获得温暖与真诚交流的方式。当网友纷纷调侃:“突然觉得我的语文是体育老师在数学课上教的!”“自己离文盲不远了!”我们不由得开始思考:汉字何以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素材演练】
究极本色,方为至爱
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牛永旗
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写道:“我确实感觉在遥远的过去,在某个地方,我曾见过无比壮丽的晚霞。在我看来,那以后所见的晚霞都稍显逊色。”这是他在金阁寺前看到一生中最美的晚霞后,究极金阁寺之大美,深谙它有让万物黯然的力量。
岂止金阁寺,万事万物,当你究极本色,以心相待,视若珍宝,它才会显示出它的美丽。沈从文先生老年笔耕不辍,潜心研究中国古代服饰之美,写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让千百年前的服饰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再细细品味古之韵味。正是有了沈先生的细细琢磨,才有了他和后来人对中国古代服饰的敬畏与珍惜,从而让我们有更大的动力去究极古代服饰的美,让其生生不息,永久传承。海莲·汉芙在《查令十字街84号》中对书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我喜欢扉页上有题字,页边下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和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海莲爱书,她读遍一本书中的每一个字,究极书的本色,这能让她更珍爱手中的书,以致一遍遍摩挲,用眼神轻柔地抚摸。正因为是至爱,才能究极本色,倍加珍惜。 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我深以为然。有所爱,即有深情,才能有心心念念之物,才会有倍加珍惜之物。或许是书、茶、酒,或许是棋、花、琴……有所珍惜,更意味着有所敬畏,这样才能是一个健全的人;有可琢磨之物,意味着多一个快乐与慰藉的来源,这样才能是一个积极的人。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皜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月色和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这何尝不是你对至爱感觉最好的表达。
你要找到自己珍惜喜爱并会一直坚持下去的事物,切忌“餔其糟扬其波”。潮流的不一定是适合的。就像沈从文先生,若是先生当时跟随潮流,去投入现代服饰的改革创新,又何以成就至此?心之所向,素履而往,如此足矣。其次,潜心琢磨不可谓不困难。沉沉浮浮的时代,静下心来是一件不易却值得的事情,你会在其中收获前所未有的充实与满足,就像仰望金阁寺的三岛由纪夫,轻抚书籍的海莲,描摹服饰曲线的沈从文……在那一刻,你就是你自己,你成为了自己。
有所至爱,挥开尘土去究极它的本色,最终你会热泪盈眶,倍加珍惜,回眸之后,身后花开了千树。
【教师评点】作者从《金阁寺》写起,用金阁寺之美引出本文的观点:喜爱的东西要经过琢磨,才能更加珍惜。继续阐述为什么要珍惜、怎样珍惜,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打动人心。例子和引用,更为文章增色不少。
满目山河空念远,
怜取眼前人和物
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柏飞翔
马未都在《锵锵三人行》中说:“世上的东西分为两种,自己的,和不是自己的。”可有時我们似乎太执着于雕琢自己拥有的东西,想把自己手中的东西打磨得更加光滑、完善。一旦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便会与它心生嫌隙,不断拿其他的与其比较,最终发出一声慨叹:早知道选另一个了。
但其实何必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最好的,即你拥有的;你拥有的,即最好。因为满目山河最终只能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和物。
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缺的,你要时常记得当初获得时的雀跃与欢欣。岁月可以改变很多,能让你拥有的东西凋落、腐蚀、风干,锈迹斑斑,美丽不再,但它不应该改变你如儿童般的心——纯真、快乐、知足、美好。常言道,知足常乐。知道满足,才不会不断琢磨怎样使自己的东西变得更好;知道满足,才能真正欣赏到万事万物真正的美之所在。回看五柳先生,一座南山,半亩豆田,三尺居所,归去来兮,自在安然。知足,安于当下,那些事物最初的美,便会通通向你涌来。
一味追求外物的雕琢,未免俗套,完善自身,方是修行。颜回一箪食、一豆羹,回仍能不改其乐;余秋雨不辞万里,贴地穿行,真正诠释了“行者无疆”。一味地关注外物,是因为自身修行的欠缺,无法从自己的内心找到充实感,就从外界寻求慰藉,实在不可取。正如顾城所说,一个人必须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活,是为自己活,不是为外物活。
极目远眺,眼前满目山河永蔚,霁月清辉,而天地四时,总有消长,何况人乎?不必究极本色了,且坐下,沏壶茶,慢慢欣赏吧。
【教师评点】作者开头直指主题,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紧接着明确观点:不必琢磨,已有即是最好;下文娓娓道来原因、方法,有理有据;所用名人事例,叙述扼要独到,为文章增强极大的说服力;最后,再回归主题,缓缓收笔。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