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kjkf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如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能力,是摆在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探讨解决的问题。
  1 激发学生发问的精神
  提出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重要,因为只有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提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有效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般只顾自己讲,满堂灌,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记什么,课堂上很少有学生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学之间缺少有价值的讨论,师生之间也缺少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教出来的学生还敢怀疑,敢发问吗?还能有创新意识可言吗?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教育出来的名族还能谈兴旺发达吗?因此,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质疑猜想,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用新颖的思维方法理解问题,用怀疑的目光看待问题,用好奇的心研究问题,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让学生的天赋和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才能在教会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敢怀疑,敢发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有关燃烧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思考、观察、讨论可燃物燃烧必备哪些条件?还引导学生在无氧条件下做燃烧的试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思考,讨论,明白了可燃物燃烧需要的两个条件是氧气和高温。这一点是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验学会的,教师没有加任何的讲解说明,这种学生由自己动手、思考、发问、总结的学习方式学到的化学知识,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变成学生继续学习,继续思考发问的动力,最终使学习走向成功。当学生明白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高温两个必备条件以后,我遵循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给学生讲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但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需要氧气,从燃烧产物单一到木炭燃烧产物有两种,直到有机物燃烧的预测,最终通过巩固练习和总结,不断地构建认知冲突,思维不断的深化。可见,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敢发问,敢质疑的习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
  2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探究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倡导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地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当注重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究,在子注重学习”,带个学生一种创新的激情。在学习《在学习分子和原子》一文时,可以拟定“走进微观世界”这个研究课题,让学生登陆网站、翻阅图书,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形象的图片模型会展现一个异彩纷呈的微观世界。“花香从何而来”“分子、原子概念的发展简史”、“快乐的水分子”……这些生动的小课题有对分子性质的描述,有对分子、原子发现历史的探讨,也有对生活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学生们用现代的眼光,用自己的智慧注视着微观世界,比较着宏观与微观这两个世界的异同。通过《爱护水资源》和《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讨论了地球资源的供不应求;通过《水的组成》和《碳酸碱》感悟化学世界的神奇,通过化学与生活探讨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鲜明的感觉到“原来化学的世界这样精彩,原来化学世界离我们这样近!原来这就是科学!”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是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标志之一,指导学生学会探索方法,使学生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才是我们化学教学所应达到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作业是完整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绩重要途径,有针对性的用心布置作业则会使这一途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薄弱区、心态、惰性、思想几个方面,阐述了布置语文作业的重要性,以激发兴趣,激发动力,激发志向,激发人生为出发点,以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和成绩为目的,浅析了布置语文作业的艺术性和灵活性。  【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在义务教育和学生学习阶段,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课程后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的作用有三种:一是对未来的活动的准备作用,学生时代的兴趣常对其未来的事业有重大价值。二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他便
期刊
【摘要】朗读是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趣的的一种手段。以朗读为载体,发挥语文功能,课前、课内、课外三位一体,探索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朗读; 方法; 情感  古代教育家重视“吟诵”,认为只有通过诵读 ,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出其中的
期刊
【摘要】生本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做到以生为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以生为本”的课堂环境;树立开放的教学目标——体现“以生为本”的价值观;运用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调控“以生为本”的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  生本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
期刊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呢?合作探究性学习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形式。传统的历史课的教学,是以教师讲为主要的形式,以背记为考核实质,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讲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局面,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实施新课程理念就势在必行。本人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尝试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教师要更新观念、放手让学生合作
期刊
【摘要】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结合本地区的教学实际对如何开发和综合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化学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 社会化学课程资源; 化学实验课程资源; 网络化学课程资源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挖掘,并采用合适的方法,渗透美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育; 渗透;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实
期刊
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有这样的表述:"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样的目标,强调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进行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传统的识字教学常常采取读一读,写一
期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一是由于语言运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二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丰富的想像力,只要引导得法,就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也就是
期刊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在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以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