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研究棉花蕾铃期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施用乙草胺对棉花安全性的影響,试验以棉花品种盐抗杂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28、30、32、34 ℃ 4个温度条件,土壤含水量43.66%、29.87%、17.93% 3个湿度条件,乙草胺1 500、2 250、3 000 mL/hm2 3个使用量,对药害指数与棉花产量成因指标进行调查,利用Excel 2003、SPSS 20.0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梅雨来临前采用乙草胺对棉田进行土壤封闭防除杂草时一定要注意天气状况,当气温超过30 ℃时应停止施药、当田间含水量≥29.87%时应避免施药,施药时还应严格控制乙草胺使用量,用量 应≤1 500 mL/hm2,如果超范围使用乙草胺将导致棉花产量的降低。
关键词:棉花;蕾铃期;温度;湿度;药害指数;产量
中图分类号: S451.22 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2-0152-03
收稿日期:2016-05-24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3380)。
作者简介:崔必波(1971—),男,江苏建湖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新农药、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E-mail:cuibibo1971@163.com。
通信作者:王伟义,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研管理以及动植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E-mail:13962085062@163.com。
江苏沿海棉区为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常年棉花种植面积约12万hm2[1],该区正常年份梅雨季节时间较长,梅雨期间在较高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有利于田间杂草的萌发与生长,棉田极易形成草荒[2]。为此该区广大植棉户在梅雨来临前后,常采用乙草胺[3-4]土壤封闭来解决棉田草荒问题,但此时田间土壤不仅湿度大,同时气温也较高,极易出现气温高于30 ℃以上的天气,加之某些棉农对乙草胺使用量随意加大,容易因使用乙草胺封闭杂草而出现棉株受害症状[5-8],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为此笔者于2013—2014年就乙草胺在棉花蕾铃期使用产生药害与温度、湿度和使用量的关系展开了研究,以期为棉田科学使用乙草胺除草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药剂50%乙草胺乳油,由江苏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明辉牌3WBD-18A型电动喷雾器,由浙江台州路桥明辉电动喷雾器厂生产。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安排在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试验场进行,前茬为冬闲棉田,供试棉花品种为盐抗杂1号,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2013年播种时间4月8日,移栽时间5月10日,2014年播种时间4月10日,移栽时间5月10日,行距105 cm,株距40 cm,密度约24 000株/hm2,试验地土质为滨海氯化物粉沙性盐土,肥力中等,保水、保肥能力较弱,pH值8.1~8.5。田间杂草:禾本科优势种以马唐、牛筋草为主,还有部分旱稗、狗尾草;阔叶草以鳢肠、铁苋菜、反枝苋为主,还有部分苘麻、灰绿藜等。
1.3试验设计
1.3.1蕾铃期乙草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使用对棉花安全性影响的试验试验设乙草胺3个不同使用量:1 500、2 250、3 000 mL/hm2,4个不同温度:28、30、32、34 ℃,试验按照不同的温度条件共设4组,以未施药处理为对照,每组试验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试验分别于2013年6月14日、16日、17日、20日进行,试验时日最高气温分别为28、30、34、32 ℃,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每组试验都安排在14:00日最高气温出现前后进行,施药时棉株高度在46~49 cm之间。温度试验施药前后天气状况为:施药前后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风力3级左右,无明显的降雨过程,光照较充足。
1.3.2蕾铃期乙草胺在土壤不同湿度条件下使用对棉花安全性影响的试验试验选择在连续降雨2~3 d,降雨量30~50 mm,[JP 1]田间土壤含水量较大时进行,试验设乙草胺3个不同使用量,分别为1 500、2 250、3 000 mL/hm2,试验分别于雨后1、2、3 d分3组进行,以未施药处理为对照,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20 m2,试验于2014年6月2日、3日、4日进行,施药时棉花株高约为42 cm。湿度试验施药前后天气状况为:施药前2 d即5月31日、6月1日下了2 d中雨,雨量为45.7 mm,雨后田间有少量积水,雨后1~3 d,天气以多云到阴为主,微风,施药时田间温度在23~27 ℃之间,施药后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少有降雨,光照较充足。
上述试验所采用的明辉牌3WBD-18A型电动喷雾器,工作压力为4 kg/cm2,施药时带防护罩在棉花行间进行定向喷雾,避免药液沾染棉株的任何部位,药液使用量 600 kg/hm2。
1.4调查方法
1.4.1安全性调查各处理于药后,每天观察1次药害发生发展情况,直到棉株恢复正常生长为止,同时对各小区受药害棉株进行药害症状分级,分级依据黄建中等编著的《杂草学》[9]确定的标准进行,每区调查20株棉花,并计算出各处理区的药害指数。9月15日对产量成因指标进行调查,并计算出各处理的理论产量。
1.4.2水分含量测定雨后1、2、3 d在整个试验区范围内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采取土样3个,共15个土样,采用铝盒烘干法[10]测其水分含量。
1.5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棉花蕾铃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使用乙草胺产生药害症状的表现 从试验结果(表1)可以看出,在较高温度条件下,乙草胺使用较高浓度施药处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药害症状,各处理具体表现为:(1)在28 ℃温度条件下,乙草胺在试验使用量范围内未出现药害症状。(2)在30 ℃温度条件下,乙草胺 2 250、3 000 mL/hm2施药处理,存在着药害症状,药害症状具体表现为:药后3 d棉株下部1~3台果枝叶片、蕾铃苞叶出现水渍状斑点,药后5~6 d受害叶片叶边缘出现向上卷曲现象,叶片上出现失水枯斑,植株下部蕾铃发黄,药后8~9 d药害症状继续发展,植株下部近地面的叶片出现发红、枯焦脱落现象,植株下部1~3台果枝蕾铃开始脱落,药后14~16 d药害症状不再发展,乙草胺2 250、3 000 mL/hm2施药处理,药害指数分别为1.67%、6.8%。(3)在32 ℃温度条件下,乙草胺2 250、3 000 mL/hm2施药处理出现药害症状,药害发生程度较30 ℃温度条件下相同用量处理有所加重,其中乙草胺 3 000 mL/hm2 施药处理,药害症状表现提前1~2 d,药害症状不再发展时间推迟约2 d,植株下部1~4台果枝蕾铃出现脱落现象。(4)在34 ℃温度条件下,乙草胺所有施药处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药害症状,3种不同用量(由低到高)处理药害指数分别为6.68%、14.53%、21.92%,各处理药害指数较其他温度相同用量施药处理均加重,其中2 250、3 000 mL/hm2 施药处理药害指数与其他处理药害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药害症状表现较32 ℃温度条件下相同用量处理提前1~2 d,药害症状不再发展时间推迟3 d,下部1~5台果枝蕾铃出现脱落现象。
从表2可看出,药害指数与施药时温度、乙草胺的使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6、0.481。
2.2蕾铃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使用乙草胺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由棉花田间生育状况调查(表3)可以看出,乙草胺在较高的温度(32~34 ℃)范围内用量较大的情况下,对棉花产量性状影响较大,其中以乙草胺3 000 mL/hm2在34 ℃温度条件下施药处理影响为最大,大铃数、吐絮数分别较对照减少12.67个、1.47个,皮棉理论产量较未施药对照产量减少534.1 kg/hm2,减产幅度为30.38%,与其他处理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由于棉花灾后有很强的补偿作用,故小铃数较未施药对照增加最多,增加了10.7个。其他表现有药害症状的处理都存在着大铃数、吐絮数较未施药对照有不同程度减少,小铃数较未施药对照有不同程度增加的情况,大铃数、吐絮数与药害指数呈负相关,小铃数与药害指数呈正相关。
2.3棉花蕾铃期在土壤不同湿度条件下使用乙草胺产生药害症状的表现
由表4可知:(1)在土壤含水量为43.66%(雨后1 d)条件下,乙草胺2 250、3 000 mL/hm2施药处理存在药害症状,药害指数分别为2.66%、5.78%,药害症状具体表现为:药后5 d植株下部1~2台果枝叶片与蕾铃苞叶出现水渍状斑点,药后6~7 d受害叶片叶边缘出现向上卷曲现象,叶片上出现失水枯斑,下部蕾铃发黄,药后9 d药害症状继续发展,下部近地面的1~2台果枝的叶片、蕾铃出现发红、枯焦脱落现象,药后14 d药害症状不再发展。(2)在土壤含水量为29.87%(雨后2 d)条件下,棉株药害发生程度较土壤含水量为 43.66%(雨后1 d)施药处理明显降低,只有乙草胺 3 000 mL/hm2 处理表现有药害症状,药害指数为1.23%,与土壤含水量为43.66%(雨后1 d)施药处理比药害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药害症状具体表现为:药后6~7 d棉株出现药害症状,药害症状仅在棉株下部第1台果枝的叶片与蕾铃有所表现,药害症状恢复时间较雨后1 d同用量施药处理提早约2 d时间。(3)在土壤含水量为17.93%(雨后3 d)条件下,乙草胺在试验使用量范围内未出现药害症状。
从各处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2)可看出,药害指数与施药时土壤湿度、乙草胺的使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0.613、0.509。
2.4在土壤不同湿度条件下使用乙草胺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表5)可以看出,在土壤含水量29.87%~43.66% 范围内,乙草胺在较高使用量的情况下,对棉花产量性状有影响,具体表现为:大铃数、吐絮数较未施药对照有所减少,小铃数较未施药对照增加,各处理以土壤含水量为 43.66%(雨后1 d)乙草胺3 000 mL/hm2用量处理对产量影响最大,大铃数、吐絮数分别较未施药对照减少5.37个、0.90个,理论产量较未施药对照减少230.3 kg/hm2,减产幅度为13.37%,与其他各处理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3小结与讨论
[JP 1]通过上述試验我们可以看出:(1)在高温湿度条件下棉田使用乙草胺棉株易产生药害,药害发生程度与施药时温湿度的高低及乙草胺使用量的多少呈显著的正相关。(2)乙草胺在较高用量范围内,高温湿度条件下使用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大铃数与吐絮数减少,小铃数增加,棉花产量与药害指数呈负相关。(3)对比温度与湿度条件,温度对药害指数的影响要更大。(4)由试验得到以下结论:在梅雨来临前采用乙草胺对棉田进行土壤封闭防除杂草时一定要注意天气状况,当气温超过30℃时应停止施药、当田间含水量≥29.87%时应避免施药,施药时还应严格控制乙草胺使用量,用量应≤1 500 mL/hm2。(5)对于乙草胺在温度与湿度两因子共同作用下对棉花安全性的影响,由于试验条件所限未能展开研究,这有待条件成熟时进一步试验加以验证。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
[1]周日明,刘有兄,王军. 江苏沿海棉区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的特点与措施[J]. 江西棉花,2011,33(1):28-33.
[2]强胜,胡金良. 江苏省棉区棉田杂草群落发生分布规律的数量分析[J]. 生态学报,1999,19(5):705-709.
[3]段成鼎,范建芝,杨淑娟,等. 3种除草剂对甘薯田杂草的田间防效试验[J]. 杂草科学,2014,32(2):52-55.
[4]缪翠云,陈翠芳,张雷. 乙草胺及其复配剂土壤封闭处理防除麦田硬草和繁缕的试验[J]. 杂草科学,2015,33(3):52-54.
[5][JP2]樊翠芹,王贵启,王恒亮,等. 乙草胺·扑草净悬浮剂在棉花田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5):33-35.
[6]黄春艳,陈铁保,王宇,等. 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393-396.[HJ1.7mm]
[7]连玉朱,王金信,李浙江,等. 几种棉田除草剂大田防除效果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测定[J]. 农药,2006,45(4):270-271,277.
[8]赵德友. 乙草胺对玉米药害的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9]黄建中,姚东瑞. 杂草学[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57.
[10]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466-467.
关键词:棉花;蕾铃期;温度;湿度;药害指数;产量
中图分类号: S451.22 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2-0152-03
收稿日期:2016-05-24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3380)。
作者简介:崔必波(1971—),男,江苏建湖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新农药、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E-mail:cuibibo1971@163.com。
通信作者:王伟义,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研管理以及动植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E-mail:13962085062@163.com。
江苏沿海棉区为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常年棉花种植面积约12万hm2[1],该区正常年份梅雨季节时间较长,梅雨期间在较高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有利于田间杂草的萌发与生长,棉田极易形成草荒[2]。为此该区广大植棉户在梅雨来临前后,常采用乙草胺[3-4]土壤封闭来解决棉田草荒问题,但此时田间土壤不仅湿度大,同时气温也较高,极易出现气温高于30 ℃以上的天气,加之某些棉农对乙草胺使用量随意加大,容易因使用乙草胺封闭杂草而出现棉株受害症状[5-8],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为此笔者于2013—2014年就乙草胺在棉花蕾铃期使用产生药害与温度、湿度和使用量的关系展开了研究,以期为棉田科学使用乙草胺除草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药剂50%乙草胺乳油,由江苏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明辉牌3WBD-18A型电动喷雾器,由浙江台州路桥明辉电动喷雾器厂生产。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安排在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试验场进行,前茬为冬闲棉田,供试棉花品种为盐抗杂1号,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2013年播种时间4月8日,移栽时间5月10日,2014年播种时间4月10日,移栽时间5月10日,行距105 cm,株距40 cm,密度约24 000株/hm2,试验地土质为滨海氯化物粉沙性盐土,肥力中等,保水、保肥能力较弱,pH值8.1~8.5。田间杂草:禾本科优势种以马唐、牛筋草为主,还有部分旱稗、狗尾草;阔叶草以鳢肠、铁苋菜、反枝苋为主,还有部分苘麻、灰绿藜等。
1.3试验设计
1.3.1蕾铃期乙草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使用对棉花安全性影响的试验试验设乙草胺3个不同使用量:1 500、2 250、3 000 mL/hm2,4个不同温度:28、30、32、34 ℃,试验按照不同的温度条件共设4组,以未施药处理为对照,每组试验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试验分别于2013年6月14日、16日、17日、20日进行,试验时日最高气温分别为28、30、34、32 ℃,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每组试验都安排在14:00日最高气温出现前后进行,施药时棉株高度在46~49 cm之间。温度试验施药前后天气状况为:施药前后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风力3级左右,无明显的降雨过程,光照较充足。
1.3.2蕾铃期乙草胺在土壤不同湿度条件下使用对棉花安全性影响的试验试验选择在连续降雨2~3 d,降雨量30~50 mm,[JP 1]田间土壤含水量较大时进行,试验设乙草胺3个不同使用量,分别为1 500、2 250、3 000 mL/hm2,试验分别于雨后1、2、3 d分3组进行,以未施药处理为对照,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20 m2,试验于2014年6月2日、3日、4日进行,施药时棉花株高约为42 cm。湿度试验施药前后天气状况为:施药前2 d即5月31日、6月1日下了2 d中雨,雨量为45.7 mm,雨后田间有少量积水,雨后1~3 d,天气以多云到阴为主,微风,施药时田间温度在23~27 ℃之间,施药后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少有降雨,光照较充足。
上述试验所采用的明辉牌3WBD-18A型电动喷雾器,工作压力为4 kg/cm2,施药时带防护罩在棉花行间进行定向喷雾,避免药液沾染棉株的任何部位,药液使用量 600 kg/hm2。
1.4调查方法
1.4.1安全性调查各处理于药后,每天观察1次药害发生发展情况,直到棉株恢复正常生长为止,同时对各小区受药害棉株进行药害症状分级,分级依据黄建中等编著的《杂草学》[9]确定的标准进行,每区调查20株棉花,并计算出各处理区的药害指数。9月15日对产量成因指标进行调查,并计算出各处理的理论产量。
1.4.2水分含量测定雨后1、2、3 d在整个试验区范围内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采取土样3个,共15个土样,采用铝盒烘干法[10]测其水分含量。
1.5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棉花蕾铃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使用乙草胺产生药害症状的表现 从试验结果(表1)可以看出,在较高温度条件下,乙草胺使用较高浓度施药处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药害症状,各处理具体表现为:(1)在28 ℃温度条件下,乙草胺在试验使用量范围内未出现药害症状。(2)在30 ℃温度条件下,乙草胺 2 250、3 000 mL/hm2施药处理,存在着药害症状,药害症状具体表现为:药后3 d棉株下部1~3台果枝叶片、蕾铃苞叶出现水渍状斑点,药后5~6 d受害叶片叶边缘出现向上卷曲现象,叶片上出现失水枯斑,植株下部蕾铃发黄,药后8~9 d药害症状继续发展,植株下部近地面的叶片出现发红、枯焦脱落现象,植株下部1~3台果枝蕾铃开始脱落,药后14~16 d药害症状不再发展,乙草胺2 250、3 000 mL/hm2施药处理,药害指数分别为1.67%、6.8%。(3)在32 ℃温度条件下,乙草胺2 250、3 000 mL/hm2施药处理出现药害症状,药害发生程度较30 ℃温度条件下相同用量处理有所加重,其中乙草胺 3 000 mL/hm2 施药处理,药害症状表现提前1~2 d,药害症状不再发展时间推迟约2 d,植株下部1~4台果枝蕾铃出现脱落现象。(4)在34 ℃温度条件下,乙草胺所有施药处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药害症状,3种不同用量(由低到高)处理药害指数分别为6.68%、14.53%、21.92%,各处理药害指数较其他温度相同用量施药处理均加重,其中2 250、3 000 mL/hm2 施药处理药害指数与其他处理药害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药害症状表现较32 ℃温度条件下相同用量处理提前1~2 d,药害症状不再发展时间推迟3 d,下部1~5台果枝蕾铃出现脱落现象。
从表2可看出,药害指数与施药时温度、乙草胺的使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6、0.481。
2.2蕾铃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使用乙草胺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由棉花田间生育状况调查(表3)可以看出,乙草胺在较高的温度(32~34 ℃)范围内用量较大的情况下,对棉花产量性状影响较大,其中以乙草胺3 000 mL/hm2在34 ℃温度条件下施药处理影响为最大,大铃数、吐絮数分别较对照减少12.67个、1.47个,皮棉理论产量较未施药对照产量减少534.1 kg/hm2,减产幅度为30.38%,与其他处理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由于棉花灾后有很强的补偿作用,故小铃数较未施药对照增加最多,增加了10.7个。其他表现有药害症状的处理都存在着大铃数、吐絮数较未施药对照有不同程度减少,小铃数较未施药对照有不同程度增加的情况,大铃数、吐絮数与药害指数呈负相关,小铃数与药害指数呈正相关。
2.3棉花蕾铃期在土壤不同湿度条件下使用乙草胺产生药害症状的表现
由表4可知:(1)在土壤含水量为43.66%(雨后1 d)条件下,乙草胺2 250、3 000 mL/hm2施药处理存在药害症状,药害指数分别为2.66%、5.78%,药害症状具体表现为:药后5 d植株下部1~2台果枝叶片与蕾铃苞叶出现水渍状斑点,药后6~7 d受害叶片叶边缘出现向上卷曲现象,叶片上出现失水枯斑,下部蕾铃发黄,药后9 d药害症状继续发展,下部近地面的1~2台果枝的叶片、蕾铃出现发红、枯焦脱落现象,药后14 d药害症状不再发展。(2)在土壤含水量为29.87%(雨后2 d)条件下,棉株药害发生程度较土壤含水量为 43.66%(雨后1 d)施药处理明显降低,只有乙草胺 3 000 mL/hm2 处理表现有药害症状,药害指数为1.23%,与土壤含水量为43.66%(雨后1 d)施药处理比药害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药害症状具体表现为:药后6~7 d棉株出现药害症状,药害症状仅在棉株下部第1台果枝的叶片与蕾铃有所表现,药害症状恢复时间较雨后1 d同用量施药处理提早约2 d时间。(3)在土壤含水量为17.93%(雨后3 d)条件下,乙草胺在试验使用量范围内未出现药害症状。
从各处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2)可看出,药害指数与施药时土壤湿度、乙草胺的使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0.613、0.509。
2.4在土壤不同湿度条件下使用乙草胺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表5)可以看出,在土壤含水量29.87%~43.66% 范围内,乙草胺在较高使用量的情况下,对棉花产量性状有影响,具体表现为:大铃数、吐絮数较未施药对照有所减少,小铃数较未施药对照增加,各处理以土壤含水量为 43.66%(雨后1 d)乙草胺3 000 mL/hm2用量处理对产量影响最大,大铃数、吐絮数分别较未施药对照减少5.37个、0.90个,理论产量较未施药对照减少230.3 kg/hm2,减产幅度为13.37%,与其他各处理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3小结与讨论
[JP 1]通过上述試验我们可以看出:(1)在高温湿度条件下棉田使用乙草胺棉株易产生药害,药害发生程度与施药时温湿度的高低及乙草胺使用量的多少呈显著的正相关。(2)乙草胺在较高用量范围内,高温湿度条件下使用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大铃数与吐絮数减少,小铃数增加,棉花产量与药害指数呈负相关。(3)对比温度与湿度条件,温度对药害指数的影响要更大。(4)由试验得到以下结论:在梅雨来临前采用乙草胺对棉田进行土壤封闭防除杂草时一定要注意天气状况,当气温超过30℃时应停止施药、当田间含水量≥29.87%时应避免施药,施药时还应严格控制乙草胺使用量,用量应≤1 500 mL/hm2。(5)对于乙草胺在温度与湿度两因子共同作用下对棉花安全性的影响,由于试验条件所限未能展开研究,这有待条件成熟时进一步试验加以验证。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
[1]周日明,刘有兄,王军. 江苏沿海棉区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的特点与措施[J]. 江西棉花,2011,33(1):28-33.
[2]强胜,胡金良. 江苏省棉区棉田杂草群落发生分布规律的数量分析[J]. 生态学报,1999,19(5):705-709.
[3]段成鼎,范建芝,杨淑娟,等. 3种除草剂对甘薯田杂草的田间防效试验[J]. 杂草科学,2014,32(2):52-55.
[4]缪翠云,陈翠芳,张雷. 乙草胺及其复配剂土壤封闭处理防除麦田硬草和繁缕的试验[J]. 杂草科学,2015,33(3):52-54.
[5][JP2]樊翠芹,王贵启,王恒亮,等. 乙草胺·扑草净悬浮剂在棉花田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5):33-35.
[6]黄春艳,陈铁保,王宇,等. 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393-396.[HJ1.7mm]
[7]连玉朱,王金信,李浙江,等. 几种棉田除草剂大田防除效果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测定[J]. 农药,2006,45(4):270-271,277.
[8]赵德友. 乙草胺对玉米药害的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9]黄建中,姚东瑞. 杂草学[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57.
[10]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4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