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哈代小说尤其是中后期小说中人物的爱情常常陷入困境,文章以《无名的裘德》和《德伯家的苔丝》为例,从爱情的两面——肉欲与感情的角度,分析阿拉贝娜与裘德、淑与裘德、亚历克与苔丝和安琪与苔丝的关系,讨论苔丝与裘德两人的艰难情路,认为小说中的爱情困境源于在社会伦理观念的影响下人物肉体与灵魂的分离。
【关键词】:苔丝;裘德;肉欲;灵魂
爱情,是文学与艺术永恒的主题之一,也是哈代小说这一晶体无比璀璨的一个层面。在哈代出版的十四部长篇小说与约五十部中短篇小说中,人物强烈的爱情往往陷入被迫终结的困境甚至绝境,鲜少有美满的结局。游苔莎与克林、苔丝与安琪、裘德与淑、皮尔斯顿、埃尔弗丽德、艾丽西娅等莫不如是,他们失去爱人,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哈代小说(尤其是中后期小说)中人物的情路如此艰难?
弗洛伊德指出,“健康正常的爱情,需依赖两种感情的结合——我们可以这么说,一方面是柔情的,挚爱的情,一方面是肉感的欲。”[1]希利斯·米勒认为,哈代把爱欲作为“从唯一可能的地方找到秩序的源泉”,但爱欲需要情侣间的距离,所以哈代在作品中为情侣们都设置了距离,“越是有距离,欲望就越强烈。”[2]情与欲的挣扎是哈代小说的一大主题,本文认为小说中的爱情困境源于在社会伦理观念的影响下人物肉体与灵魂的分离。《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的代表作,也是他招致最无情批评的作品,以其特别的婚恋描写曾经在英国社会引起强烈的震动。本文以苔丝与裘德为例,讨论他们在爱情和婚姻中肉体与灵魂分离导致的困境。
当裘德正在为自己的基督寺梦想努力读书时,被阿拉贝娜扔出的一块生肉——猪鞭击中了。作为猪的生殖器官,这块肉扔得意味深长。裘德看着她,不由自主地受到“女人对男人那种不出声的呼唤”,就像“一只强有力的大手” [3]:29凶暴地把他拉向阿拉贝娜,尽管阿拉贝娜生性粗俗,裘德对她毫无敬意,而且他们全然不同,但裘德仍然无法抗拒她的吸引,一次次不由自主地走向她。哈代肯定肉体的欲望,认为这是人本能的反应。其实,男女之间的爱恋总会受到本能力量的推动,譬如哈代笔下的芭斯谢芭与特洛伊,游苔莎与克莱,苔丝与安琪等的相识与相恋。
同时,哈代认为,只有性吸引却没有灵魂交流的关系无法持久。一旦激情熄灭,性吸引会迅速凋谢,双方有受到欺骗的感觉,这种结合将是痛苦的、有害的。因为这种结合不是建立在两颗心灵的彼此接近、理解与呼应,而是往往通过机巧或暴力手段实现的。
阿拉贝娜对裘德的这种性吸引使得他把自己对基督寺对知识的渴望忘得干干净净,心甘情愿被阿拉贝娜“捕获”。具有反讽意义的是,在裘德提出分手的时候,阿拉贝娜说自己怀孕了。按照世俗伦理的要求,为了保持阿拉贝娜的体面,裘德不得不与她结婚,尽管他从没有结婚的念头。婚后裘德发现阿拉贝娜没有怀孕,两人终于因为巨大的分歧分开,但这场婚姻已经在事实上存在了,不仅后来给裘德带来一个早衰的孩子“时间老人”,而且最终毁掉了他的人生计划,使他“终生残废”,落入无尽的苦痛。
与此相似,苔丝从未爱过亚历克,因为后者对她怀有的只是占有,是肉体的欲望。亚历克利用堂兄和主人的身份接近苔丝,再用暴力占有她的身体,是造成苔丝此后痛苦生活的根源。当时,女子一旦失身,赶紧与那个让她失身的男人结婚才能保持体面,苔丝一度被他迷惑,暂时顺从于他。认清他的目的后苔丝迅速离开,宁愿一个人背负耻辱,也不肯屈从于亚历克的占有。后来与落难的苔丝重逢后,亚历克向苔丝竭力提供帮助,并且口口声声“爱”苔丝,向她求婚。亚历克的言行固然有悔改的表现,事实上仍然不是出于对苔丝真正的尊重与爱护,相反,依旧是出于肉欲加上要补偿苔丝的负疚感。苔丝不为之所动,坚决拒绝无爱的结合。亚历克利用苔丝家人流落街头无处栖身的困境,劝说苔丝放弃对丈夫的等待,声明丈夫不会原谅她的失身。事实上,亚历克总是试图通过给苔丝的家人小恩小惠来影响苔丝,打动苔丝。此时她的丈夫安琪正在回来的路上,他要回到苔丝的身边。当安琪找到苔丝时,苔丝为了家人的生活,已经与亚历克同居,安琪只好失望地离去。苔丝再次失去丈夫,愤然杀死亚历克。作恶者最终没有得到救赎,而苔丝也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一切,都源于亚历克单方的肉欲占有,而不是两人爱与欲的结合。
通过苔丝与裘德的经历,哈代揭示出“只有两个人真正相互吸引,终生伴侣的结合才有可能” [3]:55,这种真正的吸引,就是两个灵魂的吸引。可是,灵魂的吸引依然不足以实现幸福的爱情。裘德与淑倾心相爱,分别经历一段错误的婚姻后,两人终于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但是,淑冷淡性爱而且拒绝婚姻。当时在婚姻中性行为由男性占主导地位,女性则被要求顺从男性。在她看来,“性行为意味着对男性意愿的屈服”,[4]许多人的婚姻沦为换取财产的手段以及双方的枷锁。她试图通过拒绝性与婚姻反抗男性权威,保持作为女性的独立人格。淑在爱情的理想道路上走得太远了,她要求的只是与裘德灵魂的交流,性行为是在阿拉贝娜的竞争之下才发生的,有违她的本意。然而,两人生活窘迫,经济上的不自足决定了淑的这种独立难以持续下去。她的反抗与独立随着孩子们的惨死瓦解崩溃,她最终屈从于社会伦理习俗。结果,与相爱的人分离之后,淑逐渐枯萎,裘德也在孤独中死去。
安琪与苔丝相爱,新婚之夜苔丝坦陈自己的失身,安琪对自己和苔丝的婚前性行为施以双重标准,认为自己的过错可以原谅,但苔丝被玷污的肉体所拥有的灵魂也被玷污,肉体与灵魂都失去纯洁。他眼前的苔丝是另一个女人,不是他爱着的那个女人。因此,他无情地遗弃了苔丝,只身前往巴西。一个人在外经历折磨后,才认识到:“对一个人的真实评价,不是看他做了什么事,而是看他想做什么事。”[5]与苔丝重逢后,尽管苔丝与亚历克同居甚至不顾法律与道德观念杀死了亚历克,但安琪相信苔丝的肉体与灵魂都是纯洁无瑕的。尽管是迟来的甜蜜,安琪摒弃了社会习俗的偏见,与苔丝终于实现了肉体与灵魂的交融,将爱情的牧歌推向高潮。
淑与阿拉贝娜分别象征着爱情的两极——灵魂与肉体的吸引,裘德的爱情悲剧在于在当时的社会习俗下这两人他无法兼得。只有当安琪放弃偏见,与苔丝实现肉体与灵魂的交融,他们才拥有真正的爱情,这样的结合才是道德、幸福的婚姻。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134.
[2]希利斯·米勒.小说与重复[M].王宏图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3]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M].刘荣跃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
[4]李汇.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处——论哈代的两性伦理观[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
[5]托马斯·哈代.德伯维尔家的苔丝[M].孙致礼、唐慧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466.
【关键词】:苔丝;裘德;肉欲;灵魂
爱情,是文学与艺术永恒的主题之一,也是哈代小说这一晶体无比璀璨的一个层面。在哈代出版的十四部长篇小说与约五十部中短篇小说中,人物强烈的爱情往往陷入被迫终结的困境甚至绝境,鲜少有美满的结局。游苔莎与克林、苔丝与安琪、裘德与淑、皮尔斯顿、埃尔弗丽德、艾丽西娅等莫不如是,他们失去爱人,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哈代小说(尤其是中后期小说)中人物的情路如此艰难?
弗洛伊德指出,“健康正常的爱情,需依赖两种感情的结合——我们可以这么说,一方面是柔情的,挚爱的情,一方面是肉感的欲。”[1]希利斯·米勒认为,哈代把爱欲作为“从唯一可能的地方找到秩序的源泉”,但爱欲需要情侣间的距离,所以哈代在作品中为情侣们都设置了距离,“越是有距离,欲望就越强烈。”[2]情与欲的挣扎是哈代小说的一大主题,本文认为小说中的爱情困境源于在社会伦理观念的影响下人物肉体与灵魂的分离。《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的代表作,也是他招致最无情批评的作品,以其特别的婚恋描写曾经在英国社会引起强烈的震动。本文以苔丝与裘德为例,讨论他们在爱情和婚姻中肉体与灵魂分离导致的困境。
当裘德正在为自己的基督寺梦想努力读书时,被阿拉贝娜扔出的一块生肉——猪鞭击中了。作为猪的生殖器官,这块肉扔得意味深长。裘德看着她,不由自主地受到“女人对男人那种不出声的呼唤”,就像“一只强有力的大手” [3]:29凶暴地把他拉向阿拉贝娜,尽管阿拉贝娜生性粗俗,裘德对她毫无敬意,而且他们全然不同,但裘德仍然无法抗拒她的吸引,一次次不由自主地走向她。哈代肯定肉体的欲望,认为这是人本能的反应。其实,男女之间的爱恋总会受到本能力量的推动,譬如哈代笔下的芭斯谢芭与特洛伊,游苔莎与克莱,苔丝与安琪等的相识与相恋。
同时,哈代认为,只有性吸引却没有灵魂交流的关系无法持久。一旦激情熄灭,性吸引会迅速凋谢,双方有受到欺骗的感觉,这种结合将是痛苦的、有害的。因为这种结合不是建立在两颗心灵的彼此接近、理解与呼应,而是往往通过机巧或暴力手段实现的。
阿拉贝娜对裘德的这种性吸引使得他把自己对基督寺对知识的渴望忘得干干净净,心甘情愿被阿拉贝娜“捕获”。具有反讽意义的是,在裘德提出分手的时候,阿拉贝娜说自己怀孕了。按照世俗伦理的要求,为了保持阿拉贝娜的体面,裘德不得不与她结婚,尽管他从没有结婚的念头。婚后裘德发现阿拉贝娜没有怀孕,两人终于因为巨大的分歧分开,但这场婚姻已经在事实上存在了,不仅后来给裘德带来一个早衰的孩子“时间老人”,而且最终毁掉了他的人生计划,使他“终生残废”,落入无尽的苦痛。
与此相似,苔丝从未爱过亚历克,因为后者对她怀有的只是占有,是肉体的欲望。亚历克利用堂兄和主人的身份接近苔丝,再用暴力占有她的身体,是造成苔丝此后痛苦生活的根源。当时,女子一旦失身,赶紧与那个让她失身的男人结婚才能保持体面,苔丝一度被他迷惑,暂时顺从于他。认清他的目的后苔丝迅速离开,宁愿一个人背负耻辱,也不肯屈从于亚历克的占有。后来与落难的苔丝重逢后,亚历克向苔丝竭力提供帮助,并且口口声声“爱”苔丝,向她求婚。亚历克的言行固然有悔改的表现,事实上仍然不是出于对苔丝真正的尊重与爱护,相反,依旧是出于肉欲加上要补偿苔丝的负疚感。苔丝不为之所动,坚决拒绝无爱的结合。亚历克利用苔丝家人流落街头无处栖身的困境,劝说苔丝放弃对丈夫的等待,声明丈夫不会原谅她的失身。事实上,亚历克总是试图通过给苔丝的家人小恩小惠来影响苔丝,打动苔丝。此时她的丈夫安琪正在回来的路上,他要回到苔丝的身边。当安琪找到苔丝时,苔丝为了家人的生活,已经与亚历克同居,安琪只好失望地离去。苔丝再次失去丈夫,愤然杀死亚历克。作恶者最终没有得到救赎,而苔丝也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一切,都源于亚历克单方的肉欲占有,而不是两人爱与欲的结合。
通过苔丝与裘德的经历,哈代揭示出“只有两个人真正相互吸引,终生伴侣的结合才有可能” [3]:55,这种真正的吸引,就是两个灵魂的吸引。可是,灵魂的吸引依然不足以实现幸福的爱情。裘德与淑倾心相爱,分别经历一段错误的婚姻后,两人终于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但是,淑冷淡性爱而且拒绝婚姻。当时在婚姻中性行为由男性占主导地位,女性则被要求顺从男性。在她看来,“性行为意味着对男性意愿的屈服”,[4]许多人的婚姻沦为换取财产的手段以及双方的枷锁。她试图通过拒绝性与婚姻反抗男性权威,保持作为女性的独立人格。淑在爱情的理想道路上走得太远了,她要求的只是与裘德灵魂的交流,性行为是在阿拉贝娜的竞争之下才发生的,有违她的本意。然而,两人生活窘迫,经济上的不自足决定了淑的这种独立难以持续下去。她的反抗与独立随着孩子们的惨死瓦解崩溃,她最终屈从于社会伦理习俗。结果,与相爱的人分离之后,淑逐渐枯萎,裘德也在孤独中死去。
安琪与苔丝相爱,新婚之夜苔丝坦陈自己的失身,安琪对自己和苔丝的婚前性行为施以双重标准,认为自己的过错可以原谅,但苔丝被玷污的肉体所拥有的灵魂也被玷污,肉体与灵魂都失去纯洁。他眼前的苔丝是另一个女人,不是他爱着的那个女人。因此,他无情地遗弃了苔丝,只身前往巴西。一个人在外经历折磨后,才认识到:“对一个人的真实评价,不是看他做了什么事,而是看他想做什么事。”[5]与苔丝重逢后,尽管苔丝与亚历克同居甚至不顾法律与道德观念杀死了亚历克,但安琪相信苔丝的肉体与灵魂都是纯洁无瑕的。尽管是迟来的甜蜜,安琪摒弃了社会习俗的偏见,与苔丝终于实现了肉体与灵魂的交融,将爱情的牧歌推向高潮。
淑与阿拉贝娜分别象征着爱情的两极——灵魂与肉体的吸引,裘德的爱情悲剧在于在当时的社会习俗下这两人他无法兼得。只有当安琪放弃偏见,与苔丝实现肉体与灵魂的交融,他们才拥有真正的爱情,这样的结合才是道德、幸福的婚姻。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134.
[2]希利斯·米勒.小说与重复[M].王宏图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3]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M].刘荣跃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
[4]李汇.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处——论哈代的两性伦理观[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
[5]托马斯·哈代.德伯维尔家的苔丝[M].孙致礼、唐慧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