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文化家底,彰显衡阳实力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衡阳又名雁城,依山傍水,人杰地灵,自古便是南北之咽喉,交通之要塞,她以妩媚之姿丰韵之魂畅游于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她是耒耜文明拓荒之地,是始蚕嫘祖安眠之地,是南岳衡山屹立之地,是石鼓书院创建之地,是纸圣蔡伦诞生之地,是船山学说源起之地。她有着韫玉藏珠的山水文化,诗礼相传的书院文化,璀璨夺目的诗词文化,诗意浪漫的曲艺文化,巧夺天工的美术文化,质朴磊落的方言文化,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本文旨在摸清衡阳传统文化的家底,彰显衡阳文化实力。
  【关键词】衡阳;山水文化;书院文化;诗词文化;曲艺文化;美术文化;方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5-0091-03
  基金项目: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守护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关于衡阳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的思考”(项目编号:2018D029)。
  衡阳又名雁城,依山傍水,人杰地灵,自古便是南北之咽喉,交通之要塞,她以妩媚之姿丰韵之魂畅游于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她是耒耜文明拓荒之地,是始蚕嫘祖安眠之地,是南岳衡山屹立之地,是石鼓书院创建之地,是纸圣蔡伦诞生之地,是船山学说源起之地。秦始皇征南岭、汉武帝平南越,都曾出兵衡阳,她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东方莫斯科保卫战的英武之地,她是文人墨客流连抒怀的蓝墨水的上游,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本文旨在摸清衡阳传统文化的家底,彰显衡阳文化实力。
  一、韫玉藏珠的山水文化
  衡阳因地处衡山之阳而得名,古称“衡州”,自古以来便是交通枢纽、工商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才华横溢的衡阳人民创作的七律《衡州八景》生动形象地将城内的名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由雁峰烟雨、石鼓江山、 花药春溪、岳屏雪岭、朱陵仙洞、青草桥头、 东洲桃浪、西湖白莲构成的衡州八景是衡阳山水文化的亮丽篇章。
  雁峰烟雨位于回雁峰下。回雁峰居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因北雁南来越冬而得名。雁峰一年四季景色宜人,若遇雨天,烟雨池中便水雾蒸腾,宛如仙境,“雁峰烟雨实堪夸“由此而来。
  石鼓江山位于蒸湘耒水汇合处,四面环水,环境清幽。初唐时已建合江亭、绿净阁,后于唐宪宗年间修筑读书庐。到了宋代,朝廷在此正式建立石鼓书院,韩愈等大批文人雅士曾流连于此,朱熹也曾在此讲学。
  花药春溪位于岳屏公园内,岳屏山又名花药山,山中有一花药寺,寺前有春溪井。春天井水流溢,烟雾迷蒙,更盛传日光返照时会有张牙舞爪的龙在春溪井内出现,故有“花药春溪龙現爪”之说。
  岳屏雪岭亦在岳屏公园内,岳屏山绿树成荫,群鸟飞翔。每到寒冬更是银装素裹,妖娆无限,且有百鸟觅食,喧闹嬉戏,一派热闹景象,故有“岳屏雪岭鸟喧哗”之说。
  朱陵仙洞位于石鼓山东侧,相传此洞北通南岳,与朱陵洞相连,常有得道高僧借此洞往返于衡岳之间。因洞内壁上留下了杜甫等众多文人雅士的诗作使得该洞以诗名远播,故有“朱陵洞内诗千首”之说。
  青草桥头因坐落于青草渡而得名,南宋年间始在青草渡修建木桥。每到秋天,青草桥头家家户户都忙着酿造酃酒,并竖起酒旗招揽顾客,故有“青草桥头酒百家”之说。
  东洲桃浪位于东洲岛。东洲四面环水,然而不管江水如何上涨却永不淹没。王船山、彭玉麟等曾在此读书传道。每到春暖花开,岛上的桃花竞相开放,春风袭来,成片起伏的桃花宛若湘江之上的波涛。
  西湖白莲位于西湖公园内,原是古西湖(现已不存)的一景,据传古湖遍生野莲,每到夏秋之际的晓夜和清晨盛开的白莲随风摇曳,故有“西湖夜放白莲花”之美誉。重建的西湖公园依旧有曲折的荷塘盛放的白莲。
  二、诗礼相传的书院文化
  “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 衡阳的第一所书院——邺侯书院出现于唐代中期。邺侯书院是唐宰相李泌的隐居读书之所。李泌曾在南岳烟霞峰下建“端居室”并在此归隐12 年之久,“端居室”就是后来的邺侯书院。
  衡阳书院的第一段黄金岁月出现在宋代,代表书院是文定书院与石鼓书院。现岳云中学“春秋楼”( 即科技楼) 所在地便是文定书院的旧址,这里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南宋初年,胡安国在文定书院讲授《春秋》之学,众多湖湘士子受其影响。其子胡宏亦以文定书院为基地培养了张栻、赵师孟等一大批杰出弟子,极大地促进了湖湘学派的形成与发展。石鼓书院创立于唐代,衡阳秀才李宽在合江亭旁所建的“寻真观”为书院之雏形。后理学大师朱熹论道石鼓,倡导将义理之学、修身之道作为办学宗旨,以达到“明道义正人心”的教育目的,不仅被当世书院所效法,更对后世办学有着深远影响。
  衡阳书院的第二段黄金岁月是在明代。明代初叶“心学”崛起,其代表人物湛若水对南岳衡山和石鼓书院情有独钟,曾先后五次到石鼓书院讲学。湛若水还曾在南岳建白沙书院纪念恩师,建甘泉书院讲学其间。石鼓书院作为当时的学术中心,无数文人雅士慕名而来,邹守益就曾在南岳办了东廓书院。当时石鼓、白沙、甘泉、东廓等书院,吸引了无数学术大师,一时名动天下。
  衡阳书院的第三段黄金岁月是在明末清初。雍正以后,衡州府大力恢复和兴办书院,最著名的当属船山书院。同治年间,曾国藩力倡船山学,不遗余力使之成为风行显学。光绪十年,衡阳士绅集资创建船山书院,后时任兵部尚书的彭玉麟买地改建于东洲岛并亲笔题写“船山书院”四字,海内传经问学者接踵而至,一时有“学在船山”之称。
  三、璀璨夺目的诗词文化
  我泱泱华夏是诗词大国,衡阳也是一座诗歌文化相当发达的城市。歌咏衡阳、赞美衡山的诗句最早出自南朝孔稚珪的《北山移文》,而以唐朝为盛。李隆基曾有诗云“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词中之龙辛弃疾也对衡阳念念不忘。衡阳诗词从创作题材来看,有山水诗、题壁诗、赠答诗,从创作主体来看,有僧道的酬唱赠答、有隐者的参禅悟道、有旅者的感怀吟咏,叙事状物,抒怀蕴情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谭岳生主编的《南岳衡山古今诗词集成》收集了咏岳诗词24000 多首,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出自于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一时期托大雁赞衡阳的诗人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大家。北宋王安石也有诗云:“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来第一峰”出自明代衡阳诗人陈宗契的《咏南岳诗》。张元干也曾在《菩萨蛮·微云红衬余霞绮》中留下了“雁行离塞晚。不道衡阳远”的词句。
  “石鼓名山始自唐,天开此处读书堂。”这句赞颂石鼓书院的诗句出自元朝的陈淞年,事实上早在唐朝,石鼓书院便因與韩愈等名家的历史渊源而声名远播。“合江亭外雨丝丝,地胜难逢似有期”,明代张弼将其雨中游石鼓书院的经历创作成了一首七言律诗。
  “回雁峰前一棹孤,平波如镜浸菰蒲”,这是元代诗人陈孚随在衡阳回雁峰留下的诗句,“万壑千峰次第开,祝融最上势崔嵬”,这是元人傅若金出使安南途经衡山时留下的《望岳》,衡阳的羁旅文化也无限灿烂。
  “忆昨与故人, 湘江岸头别”出自于刘禹锡的《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衡阳寺前雁,今日到长安”出自于温庭筠的《赠僧云栖》。“溟涨鲸波动,衡阳雁影徂”出自于杜甫的《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衡阳寺前雁,今日到长安”出自张祜的《赠僧云栖》。王昌龄也曾在《寄穆侍御出幽州》中留下了“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的感怀。赠别诗也是衡阳诗词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诗意浪漫的曲艺文化
  古城衡阳有着极为浓重的曲艺文化积淀。南宋时期,古衡州的百戏歌舞已然盛行。文天祥的《衡州上元记》详细记载过正月十五“州民为百戏之舞”的盛况。明嘉靖年间,衡州一带已有戏曲活动。
  迄今,衡阳尚有11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分别为衡阳市、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花鼓戏剧团,衡阳市、祁东县祁剧团,衡阳市、常宁市歌舞剧团,耒阳市艺术团和衡阳市湘剧团。
  衡阳湘剧于2004 年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虽名为“湘剧”实与湖南的“湘剧”并无太多渊源,因为其精髓是“昆曲”。
  明天启年间,昆曲吴音随着桂端王朱瀛就藩衡州来到湖湘大地,并衍生成“衡阳湘剧”。衡阳湘剧团至今仍保留了《桂宝劝农》等昆曲最原始剧目。祁剧也于2008 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祁剧以发源地祁阳县的祁字命名,因起源早而被喻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且曾有过“祁阳弟子遍天下”的辉煌,郭沫若先生曾言祁剧是全国名列第二的优秀剧种。衡州花鼓戏是唯一以地域“衡州”命名的地方小剧种,也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衡州花鼓戏载歌载舞、轻松活泼,其表演细腻真实且贴近生活,唱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山歌风味。
  五、巧夺天工的美术文化
  民间美术凝聚了当地人的智慧,历来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之根”。衡阳也孕育了丰富的民间美术文化,其中南岳木雕、衡州窑瓷和传统民居颇具代表性。
  南岳木雕根植于南岳衡山,这里风景秀丽,林木繁多,儒、释、道各家文化在这里和谐发展。南岳木雕颇具文化意境,纳福求吉、避邪趋瑞是其重要的文化内涵。因此南岳木雕善用谐音、象征、比拟等手法,且图必寓意,意必吉祥。南岳木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精湛的雕刻工艺和吉祥的文化寓意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是我国木雕艺术的瑰宝。
  衡州窑遗址大部分沿江而建,交通便利规模宏大。衡州窑是中国民窑中最具特色的窑口,以青瓷为主,胎质紧密、简朴素面、器型精巧、釉质优美、品种丰富,远超同时代其他瓷窑的青瓷,主要有茶器,也有酒器和文房用品。衡州窑瓷釉色均匀釉质莹润,工艺水平已达唐宋时期最高水平,粉上多彩高温瓷器是我国宋元陶瓷史上的一朵艺术瑰宝,为衡山窑首创。
  衡阳传统民居尚存的主要有明、清以来的村落民居,驱车前往衡山县萱洲古镇、衡东县吴集古镇、常宁市庙前古镇等均能一览衡阳传统民居的风采。萱洲古镇依江而建,因盛产萱草而得名。萱洲古河街由石板街组成,明清古建筑错落其中,古色古香,极具江南水乡特色。易家院子、慈善堂、刘锦公祠、欧阳方家庙、金莲禅寺遗址、蔡候殿遗址、杨泗水府庙等无不体现了衡阳人民的纯情质朴。吴集古镇位于洣水河畔的杨山脚下,相传因吴三桂曾在此集兵而得名。清幽狭长的古石板道,错落有致的明清建筑无不承载着久远年代商埠的印记。古镇的杨山祠相传为纪念随炎帝治理洣水而殉职的大臣杨山而建。庙前古镇始建于明永乐二年,于清代中期渐成规模,古镇的建筑群坐南朝北、整齐划一、雕刻精美、气势恢宏,院落间的设计构造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
  六、质朴磊落的方言文化
  方言深深扎根于民间,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和集体记忆,是地域文化的直接标志。衡阳方言的发音系统里19个声母、39个韵母和6个调值,降调居多,语速很快,主要有湘语和赣语,除耒阳话、常宁话属赣语外,其他均属湘语。衡阳方言虽五里不同音,但却十分平实。衡阳人民也特别钟爱衡阳方言,有打油诗为证:“有一种衡阳话,说起来就是有味。有一种劣质产品叫播箩货,有一种得便宜叫捡娄席,有一种不顺眼叫不当相,有一种漂亮叫有麦子,有一种停车叫踩一脚,有一种高兴叫笑蜜哒,有一种休息叫困俺米。”
  衡阳人民在辛勤耕作之余也创造了丰富的生产谚语,如“刺树开花下薯种,桐子开花浸谷种”“家养一塘鱼,吃用还有余”。还有创造了与艺术有关的谚语,如“出马门而戏,进马门而息”“金人物,玉花卉,模糊不尽是山水”。与饮食有关的谚语,如“人在世上走,为了身和口”“雄鱼头,草鱼尾,鲢鱼肚皮鲤鱼嘴”。与世情有关的谚语,如“大风光吹高山竹”“人怕三句硬话,鬼怕三副竖卦”。
  衡阳方言广泛地表达了衡阳人民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历史经验,是十分珍贵的文化产物。最好的往往是最质朴的,衡阳方言如是,衡阳传统文化亦如是,因此也值得我们充分挖掘、深入研究、精心呵护、倾力传承。
  参考文献:
  [1]尹小平,蒋花.衡阳人文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与区域文化建设[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1):160-162.
  [2]杨小明.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衡阳市戏剧发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艺海,2015(01):5-15.
  [3]赵露荷.衡阳方言在特色旅游产品中的创意运用[J].大众文艺,2017(19):235-236.
  [4]郭爱丽.古建筑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关系探讨[A].湖南省博物馆学会.博物馆学文集11[C].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6:9.
  [5]刘定安.衡阳历史文化特色及价值[J].衡阳通讯,2017(08):42-44.
其他文献
【摘要】近些年我国服装业虽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对于服装品牌的打造以及服装设计的创新,却仍然有所不足,而影像服饰美学的兴起与发展,则恰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服装业在服装设计方面的缺陷,为具有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创新提供思路与借鉴。基于此,本文对影像服饰美学与“新东方主义”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同时以“新东方主义”影视作品中的服饰设计为例,对当代服装设计所受到的影响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对中国服装设
期刊
【摘要】郯城木版年画是山东地区特定历史的文化载体,根植于沂蒙百姓的日常生活,记录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文中郯城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和传承创新的解读,对山东地区木版年画文化价值的认知将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郯城木版年画;造型艺术;数字化变革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5-0055-02  一、郯城木版年画的
期刊
【摘要】苏州园林文化博大精深、古意悠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苏州园林文创产品品牌化发展不但有着巨大的经济、文化价值,还有着很大的发展和拓宽的空间。苏州园林IP品牌化发展,作为一个未开发好的大市场,有着巨大的文化、经济价值潜能。新时代下,我们急需用文创来带动苏州园林的影响力,用文创结合时代发展,构建以“IP”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苏州园林作为一种静态文化形态,需要通过文创产品这个载体来发扬和
期刊
【摘要】本文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松阳高腔的艺术价值和传承保护工作为出发点,试谈古老稀有剧种如何探索新的途径,以达到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松阳高腔;非遗;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5-0067-02  中国一部戏曲史,半部在浙江。浙江素来被人们誉为戏剧之乡,省内现仍有五十多个剧种分布在几大声
期刊
【摘要】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优秀的传统家训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有利于提高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新时代,要借鉴吸收优秀的家训文化,这对于推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家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桃花源记》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首先,探寻《桃花源记》的生态思想。其次,具体从“非人类中心主义”及“自然的人格化与生态审美”角度,通过仔细对比原文和译本,研究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为读者理解译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最后,研究发现,生态批评对翻译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能为典籍翻译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生态批评;《桃花源记》;生态思
期刊
【摘要】彝族是一个拥有自己特色传统民俗文化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彝族人一代代传承着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同时也反映和体现了他们的自然生态保护理念和行为。本文从不同的层面探索了与自然生态保护理念融为一体的彝族传统民俗文化,旨在提醒人们要保护自然,适度开发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彝族;传统民俗文化;生态保护理念;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当代琵琶音乐的创作秉承历史积淀,以多维度的艺术视角发掘创作题材,呈现出纷繁多样的创作类型。一些作品回溯历史,承继传统古曲的唯美写意,折射出浪漫的人文情怀。也有作曲家从地域和民族性层面谋求突破,将少数民族音乐风情融入琵琶音乐的创作中。为体现时代审美变迁,亦有诸多作曲家尝试移植西方音乐,主动融合流行音乐,获得了社会大众的认可与接纳。丰富的创作题材类型使琵琶作曲思维和技法得到提升,为其复兴与传承
期刊
【摘要】基于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译本的细读,主要分析了译者所设定的“经典”押韵配对,并以《落花》来具体探讨这些押韵配对该译文以及整个译本的影响。总的来说,这些“经典”押韵配对本身并不是语言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而是译者为了押韵而押韵所采用的权宜之计。其结果就是译文徒有漂亮的押韵外衣,而译诗本身却无法称得上是自然、地道的英语诗。  【关键词】许渊冲;《唐诗三百首》;“经典”押韵配对  【中图分类号】H
期刊
【摘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从马克思视域下的哲学层面进行追溯,旨在揭示其科学内涵,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是对各国各族人民的具体考察,阐述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马克思中国化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终根源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其具体表现。因此,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