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量对甘蓝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f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对甘蓝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苗期处理4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但差别不明显;莲座期处理4的叶绿素a含量较对照高18.08%,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高23.35%;结球期处理4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光合速率也高于其他处理,经济产量较对照高8.8%;在灌溉等量水的情况下,结球中后期处理2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经济产量低于对照;处理5由于未浇水,其叶绿素合成受阻,结球期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低,产量也最低。地膜覆盖条件下,浇3次水(处理2)和不浇水(处理5)都不利于产量形成,也达不到节水和高产的目标;而只在甘蓝结球前期浇1次水(处理4),有利于结球期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速率的提高,并能保持适宜的蒸腾速率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形成最高的经济产量。
  关键词:甘蓝;灌溉量;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35.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155-03
  收稿日期:2014-03-07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11220701D);河北北方学院创新人才培育基金(编号:CXRC1309);河北北方学院优秀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编号:CXTD1307)。
  作者简介:罗永华(1975—),男,内蒙古赤峰人,硕士,讲师,从事蔬菜品质及营养检测等方面的研究。E-mail:nlkjxyyy@163.com。冀西北坝上地区属于高寒半干旱区,该区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分别为我国平均值的20%、5%,在作物生长季节5—9月份,该地的降水量占全年的88.1%,而且降水与作物的耗水基本上同步[1]。此外,严酷的自然环境、脆弱的生态经济条件、日益下降的土地生产能力已经限制了该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近些年来,由于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产业优化的目标,而置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于不顾,其结果是水资源利用取得了一时一地的经济效益[3],但却最终造成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4]。因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从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使水资源环境得以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目前,有关不同水分条件对作物光合特性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5-10],但有关对冀西北坝上地区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进行不同灌溉量处理后光合特性变化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通过对甘蓝进行不同灌溉量处理,研究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以期为冀西北坝上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冀西北坝上地区主栽甘蓝品种中甘11,由张北县农业局提供。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6—9月在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科技园区进行,试验地土壤为草甸栗钙土,0~20 cm土层含有机质26.9 g/kg、全氮1.09 g/kg、碱解氮109 mg/kg、速效磷(P2O5)9.49 mg/kg、速效钾(K2O)121 mg/kg,pH值7.6。甘蓝于6月19日进行露地播种育苗,7月19日定植,9月19日收获;高畦栽培,处理覆盖地膜,对照不覆膜,畦高12 cm,畦面宽 60 cm。每畦定植2行幼苗,株距33 cm,行距45 cm。小区面积84 m2,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定植前每小区施等量的底肥。为防沟渠渗漏,以后每次均使用水龙带浇水。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对照)、处理2,分别于苗期、结球前期和结球中期各浇1次水,共浇3次;处理3,分别在甘蓝结球前期、结球中期各浇1次水,共浇2次;处理4,只在甘蓝结球前期浇1次水;处理5,在甘蓝浇定植水后不浇水。所有处理在定植时的浇水量相同,甘蓝每个处理每个生长时期每次浇水量均为191 m3/hm2,以利于幼苗成活。
  1.3测定内容与方法
  采用美国CID公司生产的CI301-PS光合仪测定甘蓝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参照张宪政的方法[11]测定甘蓝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以上测定内容所取叶样均为不同时期完全展开的相同叶位的叶片,光合速率测定时间为晴天上午 10:00—11:00。采用烘干法测定定植前和收获时0~60 cm土层的含水量。收獲时统计小区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时期甘蓝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叶绿素a+叶绿素b的变化
  由图1可知,在甘蓝的整个生长期内,每个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且于结球前期达到了最高值;类胡萝卜素在甘蓝整个生长期虽然也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其达到最高值的时期是在莲座期,这就有利于保护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免受光能的伤害[12]。
  由图1还可以看出,在苗期,处理1(对照)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不高于其他处理,但各处理之间差别不明显;莲座期处理1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其中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196%、20.58%、18.08%、18.36%,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454%、24.62%、23.35%、23.75%;处理2的叶绿素a含量低于处理3、处理4、处理5,这可能是由于处理2在苗期已经浇过1次水,再加上自然降水,使其土壤含水量过高所造成的;此外,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之间的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
  进入结球期后,由于处理5仍然没有进行灌水,自然降水已经不能满足甘蓝快速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甘蓝叶球的迅速生长,也抑制了叶片中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因此由图1可以看出,处理5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处理4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结球期的各个阶段都是最高的,这是由于处理4只在结球前期灌1次水,从而为甘蓝的后期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水分,也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处理2、处理3在结球中期、结球后期的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于对照和处理4,这与处理2、处理3在接受自然降水的同时,在结球期灌了2次水,外加处理2苗期的1次灌水,造成了土壤含水量过高,从而降低了植株根系的活力,使得叶绿素的合成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关。   2.2不同时期甘蓝叶片光合速率的变化
  图2表明,甘蓝定植后的整个生长期内各处理的光合速率均呈单峰曲线:随着生长时期的推进,光合速率逐渐升高,在结球前期、结球中期出现峰值,结球后期随着植株的衰老和外界温度的降低,光合速率又逐渐下降。
  由圖2还可以看出,在苗期,覆膜处理的光合速率都高于处理1(对照),其中处理2最高,较对照高出28.67%,这可能是由于覆盖地膜使甘蓝定植后的缓苗时间缩短,提前进入正常的生长;在莲座期,各处理间的光合速率差别不明显,处理1和处理2在苗期结束时灌了1次水,处理1的光合速率有所提高,而处理2的光合速率虽有所提高,但是与处理3、处理4、处理5差别不明显,可见在苗期结束时的灌水对处理2是不必要的。
  由图2还可以看出,进入结球期后,各处理在结球前期、结球中期的光合速率差别较明显;在结球后期,随着叶片的衰老及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的降低,各处理间的光合速率差别不明显。处理5在整个生长期都没灌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水分的亏缺,进而影响了地上部叶片的光合速率,致使其光合速率在结球期内最低;处理4在结球期比其他处理的光合速率都高;处理2、处理3在结球期虽然灌了2次水,但是其光合速率也低于处理4,处理2在结球中期的光合速率甚至还低于对照,说明地上部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土壤的含水量不是成正比的,只有在土壤含水量适合植株生长时,植株的光合速率才最强。
  2.3不同时期甘蓝叶片蒸腾速率的变化
  图3表明,甘蓝在定植后的整个生长期内,随着植株的生长,各处理的蒸腾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植株生长的旺盛期,蒸腾速率也达到了最大值;到了结球后期,由于植株的衰老,其蒸腾作用也下降;但是在植株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使植株表现出了不同的蒸腾速率。
  由图3还可以看出,处理2在整个生长期的蒸腾速率一直表现为最高,其中莲座期、结球前期、结球中期分别比对照(处理1)高54.39%、33.74%、48.34%;处理2的蒸腾速率高峰比其他处理出现的早,这样处理2的高蒸腾强度就会维持较长时间,从而造成大量的奢侈耗水,这可能是由于处理2在整个生长期的土壤含水量充足,蒸腾所需的水分供应充足,造成叶肉细胞水势与其周围空气水势差增大,导致水分大量散失;处理3在结球中期的蒸腾速率较对照高43.76%;处理4的蒸腾速率在整个生长期基本与对照相当;处理5的蒸腾速率从结球前期开始低于其他处理,在结球中期、结球后期分别比对照低15.32%、24.3%,这是由于在只接受自然降水的情况下,处理5的土壤含水量少,导致土壤水势降低,不能及时补充叶肉细胞因蒸腾所散失掉的水分;在结球后期,对照、处理2、处理3、处理4的蒸腾速率没有明显的差别,这是由于此期间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的降低、光强的减弱和空气湿度的增高等)成为抑制植株蒸腾的主导因子。
  2.4不同处理甘蓝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5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最低,且其生物产量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而经济产量虽与处理2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处理5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分别比处理1(对照)低7.5%、10.2%;生物产量最高的是处理3,处理4次之,对照与处理2之间生物产量没有明显的差别;虽然处理4的生物产量排第2位,但是其经济产量却最高,且与其他处理间达到显著性差异,处理4的经济产量比对照提高了8.8%。
  试验结果还表明,虽然处理2与处理1灌同样多的水,但在结球中后期,处理2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使其光合作用减弱,降低了甘蓝生长后期的生产能力,因而其经济产量低于处理1。处理5由于未浇水,其叶绿素合成受阻,使其结球期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低,因而导致产量最低。因此,在冀西北坝上地区采用地膜覆盖种植甘蓝,只在结球前期灌1次水(处理4),能改善甘蓝的光合特性,增加产量,可达到少灌2次水的目的,这与张天年等研究甘薯需水规律的结论[15]是一致的。
  覆盖地膜后,如果在植株生长的盛期仍然大量灌水,会促进叶片的旺长,不利于产品器官的形成,并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耗水量也增加,土壤水分虽有利于蒸腾,但水分利用效率降低,造成奢侈灌水。因此,适度的水分亏缺不一定会使产量显著降低,反而会使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16],本研究也支持了这种观点。
  由此可见,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甘蓝结球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因此只有适时适量的灌溉,才能达到高产和节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福存. 坝上蔬菜栽培的理论与技术[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46-54.
  [2]黄伟,张俊花,李文红,等. 冀西北坝上半干旱区南瓜油葵间作的水分效应[J]. 生态学报,2011,31(14):4072-4081.
  [3]高华山,黄伟,高海琴,等. 冀西北农牧交错区蔬菜节水栽培技术[J]. 中国蔬菜,2008(1):52-53.
  [4]周维博,李佩成.干旱半干旱地域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3,18(3):288-293.
  [5]张俊花,黄伟,张立峰,等. 冀西北坝上地区水分处理对地膜覆盖萝卜光合特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5):60-64,89.
  [6]王威豪,叶燕萍,罗永明,等. 水分胁迫下乙烯利浸种对甘蔗苗期光合性状和分蘖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8(1):50-54.
  [7]韩娟,贾志宽,任小龙,等. 模拟降雨量下微集水种植对玉米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1):81-85,101.
  [8]刘文君,张俊花,黄伟,等.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萝卜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研究[J]. 北方园艺,2009(4):66-68.
  [9]张俊花,黄伟,张立峰,等. 冀西北坝上地区萝卜地膜覆盖节水栽培技术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6):60-63.
  [10]黄伟,朱桓,张俊花,等. 辣椒施用保水剂效果研究[J]. 北方园艺,2010(20):19-21.
  [11]张宪政. 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乙醇混合液法[J]. 辽宁农业科学,1986(3):26-28.
  [12]傅伟,王天铎. 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相互关系的电学类比分析和模拟研究[J]. 植物学报,1994,36(7):511-517.
  [13]王志伟,郁继华,郭晓冬. 日光温室甜瓜节水灌溉土壤水分上限指标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35(增刊2):198-202.
  [14]张铭光,潘瑞炽,叶庆生. 土壤湿度对墨兰叶片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71-75.
  [15]张天年,王文颇,吴旭银,等. 甘薯需水规律的研究(Ⅰ)——甘薯的蒸腾量与耗水量[J].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8(3):12-17.
  [16]陈亚新,康绍忠. 非充分灌溉原理[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34-36.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了新型玉米超微粉体种衣剂在辽宁地区的理化性质及应用效应。结果表明,新型种衣剂2号与3号pH值、成膜时间、溶解黏度、溶解悬浮率、包衣均匀度、包衣脱落粒、热贮稳定性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高温处理后溶解悬浮率没有显著下降,效果优于市售普通玉米种衣剂,产品优势明显。新型超微粉体玉米种衣剂可以显著改善玉米幼苗素质。运用超微粉种衣剂处理后,玉米的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及幼苗素质等关键指标与对照相比均
期刊
摘要:以溶剂、乳化剂、加工设备等为影响因子,研究5%溴氰菊酯水乳剂最优配方和加工工艺,并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最优配方为溴氰菊酯5%,二甲苯16%,环己酮4%,Tween80 4%,601-P 1.5%,乙二醇2%,消泡劑0.1%,水补足。加工工艺为:密闭式实验室乳化剪切机1 000 r/min将油相混合3 min,水相慢慢滴入后调速至3 500 r/min,剪切5 min。对桃蚜的
期刊
摘要:苏棉29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大铃、高衣分、熟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等特点;高抗棉铃虫,兼抗棉花枯黄萎病;纤维品质优,达国家Ⅲ级以上标准。在2010—2011年江苏省区域试验中,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为 4 185、1 73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2012年生产
期刊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果肉耐褐变丝瓜新品种(系)进行多个性状的综合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在瓜型、瓜长、瓜横径、瓜把长、瓜皮色、瓜斑纹类型、瓜面特征、瓜瘤稀密以及瓜肉色等果实外观品质性状,单瓜重以及其始花期兼顾的情况下,LZH-66、LZH-46、LZH-30综合表现优良,其结果与品种(系)的实际表现一致。实践证明,该分析方法用于符合目标性状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是有效的。  关键词:丝瓜
期刊
摘要:为了明确贵州省低海拔烟区烟稻轮作的生态适宜性,以该区的典型代表县天柱县为例,对比分析了天柱县烟稻轮作的光、温、水、土壤条件。结果表明:天柱县的光、温、水资源是适宜推广烟稻轮作的,但是需要适当增加土壤的钾含量,并提高土壤pH值;适合烤烟的移栽期为每年的3月下旬,烟后稻的播种期为当年的6月下旬,在7月下旬烤烟采收完毕后及时插秧,10月中旬收割稻谷;确保烟稻轮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抓“早”,同时做好相应
期刊
摘要:选用6个不同小麦品种(系),从小麦生长特性和灌浆速率的变化分析,对其产量进行比较,得出同一生产条件下不同品种(系)适应性及产量潜力大小。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籽粒干质量的增长进程呈“S”型变化趋势,前期速度较慢,中期变快,后期又变慢。其中,宁春50号籽粒干物质积累最快,其次是宁春4号、CB037、宁春47号、H2857、H2127;宁春4号灌浆速率峰值最高,为2.84 g/(千粒·d
期刊
摘要:为了明确在不同氮、磷肥水平下大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在温室中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有、无大豆间栽情况下,3种磷肥浓度(100、200、400 mg/kg)、5种氮肥浓度(0、150、300、450、600 mg/kg)处理的玉米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结果表明:大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与土壤氮磷肥的施用水平关系较大,在低磷(100 mg/kg)高氮(>450 mg/kg)条件下,玉米的株
期刊
摘要:以无籽西瓜品种黑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用控释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复合肥(对照)对西瓜叶面积、膨大速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在西瓜生长后期显著促进了叶片的生长,叶片面积为0.031 3 m2;明显提高了西瓜膨大速度,日平均体积、日平均膨瓜量分别为39 766、2 711 cm3/d;提高了西瓜产量,为58 292.0 kg/hm2,较对照增加13%。  关键词:肥料;叶面积;西瓜
期刊
摘要:研究了11种矿质营养元素对烟草疫霉菌菌丝(Phytophthora nicotiana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N、K、P都能极显著抑制烟草疫霉菌菌丝的生长。中量元素Ca对疫霉菌菌丝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低浓度Mg极显著促进疫霉菌菌丝生长,高浓度Mg极显著抑制疫霉菌菌丝生长。Ca对烟草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微量元素B、Cu对烟草疫霉菌菌丝生长作用不显著。高浓度Fe
期刊
摘要:贵州省与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植区,为了明确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在这2个省份的交配型分布情况和致病疫霉菌卵孢子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对峙培养的方法对2010—2012年采集自贵州省和云南省的马铃薯晚疫病病菌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并采用MTT染色法和隔膜培养法研究马铃薯晚疫病病菌自育型菌株的卵孢子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被测菌株中,自育型为优势菌株,比例高达91%,2个省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贵州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