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将给广西高职教育提供大好时机,笔者尝试对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进行创新,以期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北部湾 高职教育 旅游人才创新
一、北部湾经济发展给广西高职旅游教育带来的机遇
2008年1月2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广西沿海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来统筹开放开发,并将建设成为“重要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区”。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是指中国的广西沿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以及越南东北部所围成的海域,即通常所说的“两国四方”。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处于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主要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范围,同时,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95公里,人口1240多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国内外企业来说蕴涵着无限商机,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北部湾经济的发展需要教育事业的支撑。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总量达115万人左右,在人才需求的能级方面,大学专科学历人才占40.67%,高职人才需求量巨大,这无疑给广西高职教育带来了机遇。2009年12月出台的《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指出,北部湾将成为我国旅游国际化发展的桥头堡和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的典范,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引擎。至2020年,北部湾将打造成为与地中海、加勒比海等相媲美的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签证手续将进一步趋于简化,东盟旅游业有望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编制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总量为98 500人,2015年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总量为123 200人。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相关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升温。特别是既通晓东盟国家的语言,又熟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规则,掌握相关法律和旅游业知识的复合人才将大受欢迎。
二、高职旅游人才在创新培养上的尝试
(一)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旅游业蓬勃的发展,旅游人才培养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北部湾经济区紧缺酒店运营和策划类人才,急缺小语种导游。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广西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应符合行业发展的实际,以广西旅游业主要特征为载体,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大环境要求,按照人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根据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组织应做好相应的调整,通过实施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发展“订单式教育”的校企办学模式,探索学校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二)实施三级实践教学模式
旅游专业应实施三级实践教学,即校内实践、校外专业实践、国外实践。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可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在仿真职业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到大二下学期,学校可与区内外高星级酒店和有较大影响力的旅行社形成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短期和长期顶岗实训场所。在大三的时候,可以选派部分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到国外进行实践。可充分利用广西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平台,让学生到东南亚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如新加坡和泰国实践,这将极大地提高在校学生的专业信心,增强专业感召力。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发展,这将极大地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抢手的人才。
(三)开展学生40小时社会实践活动
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社会高科技发展对高新技术技能操作与管理服务人才需求而创办的一种高等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这是高等职业和本科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应依据对人才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确立合理的学生就业岗位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筑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实训前更多地了解社会行业和就业形势,可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作为整个实训实习教学环节的一个新增加部分。每名同学在每个学年内,累计参加各种实践不得低于40小时。应要求学生每次实践活动都认真填写实践活动登记卡,以便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参考资料。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除与所学专业相关外,还可适当扩大范围,例如可兼职打工、投身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服务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通过合作、交往、体验、探究和操作,自主地获取必要的直接经验,养成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获得必要的生存能力。
(四)实施“专兼双考”评分机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建设了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作为旅游教育的办学特色之一,广西高职也应积极聘请旅游企事业单位的行业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旅游的兼职教师。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因此,实施评分的时候应从学生对职业知识的把握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两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职业知识的评定由专任教师把握,而实践成绩则可由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来评定。“专兼双考”的评分机制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更有利于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更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成绩。
(五)不断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师在培养人才中将被要求更多地偏重于实践性教学。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应具有“双师”的素质和能力。同时,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快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应有不断自我完善提升的要求,到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或挂职,密切关注行业发展信息,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运用于教学之中,促进技能教学标准化、规范化。学校安排应专业理论课教师与职业实践课教师相互取长补短,积极创造条件派遣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旅游师资培训基地培训进修,甚至前往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进修。
(六)打造旅游人才品牌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一些高端旅游项目不断涌现,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出现紧缺的局面。对此,应坚持以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人才为培养定位,启动“人才品牌”战略,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品行修养以及品位的培养,养成人才质量观。应将品行教育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第一课,从职业观念、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三个方面塑造学生的品质,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厚德强能,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打造属于自己有特色的旅游人才品牌。一个院校的品牌与学生的品牌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抓好学生的品行、品质和品位,形成品牌,将有利于学院在旅游行业中获取美誉。
【关键词】北部湾 高职教育 旅游人才创新
一、北部湾经济发展给广西高职旅游教育带来的机遇
2008年1月2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广西沿海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来统筹开放开发,并将建设成为“重要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区”。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是指中国的广西沿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以及越南东北部所围成的海域,即通常所说的“两国四方”。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处于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主要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范围,同时,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95公里,人口1240多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国内外企业来说蕴涵着无限商机,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北部湾经济的发展需要教育事业的支撑。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总量达115万人左右,在人才需求的能级方面,大学专科学历人才占40.67%,高职人才需求量巨大,这无疑给广西高职教育带来了机遇。2009年12月出台的《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指出,北部湾将成为我国旅游国际化发展的桥头堡和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的典范,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引擎。至2020年,北部湾将打造成为与地中海、加勒比海等相媲美的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签证手续将进一步趋于简化,东盟旅游业有望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编制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总量为98 500人,2015年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总量为123 200人。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相关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升温。特别是既通晓东盟国家的语言,又熟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规则,掌握相关法律和旅游业知识的复合人才将大受欢迎。
二、高职旅游人才在创新培养上的尝试
(一)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旅游业蓬勃的发展,旅游人才培养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北部湾经济区紧缺酒店运营和策划类人才,急缺小语种导游。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广西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应符合行业发展的实际,以广西旅游业主要特征为载体,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大环境要求,按照人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根据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组织应做好相应的调整,通过实施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发展“订单式教育”的校企办学模式,探索学校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二)实施三级实践教学模式
旅游专业应实施三级实践教学,即校内实践、校外专业实践、国外实践。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可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在仿真职业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到大二下学期,学校可与区内外高星级酒店和有较大影响力的旅行社形成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短期和长期顶岗实训场所。在大三的时候,可以选派部分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到国外进行实践。可充分利用广西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平台,让学生到东南亚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如新加坡和泰国实践,这将极大地提高在校学生的专业信心,增强专业感召力。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发展,这将极大地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抢手的人才。
(三)开展学生40小时社会实践活动
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社会高科技发展对高新技术技能操作与管理服务人才需求而创办的一种高等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这是高等职业和本科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应依据对人才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确立合理的学生就业岗位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筑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实训前更多地了解社会行业和就业形势,可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作为整个实训实习教学环节的一个新增加部分。每名同学在每个学年内,累计参加各种实践不得低于40小时。应要求学生每次实践活动都认真填写实践活动登记卡,以便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参考资料。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除与所学专业相关外,还可适当扩大范围,例如可兼职打工、投身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服务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通过合作、交往、体验、探究和操作,自主地获取必要的直接经验,养成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获得必要的生存能力。
(四)实施“专兼双考”评分机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建设了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作为旅游教育的办学特色之一,广西高职也应积极聘请旅游企事业单位的行业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旅游的兼职教师。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因此,实施评分的时候应从学生对职业知识的把握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两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职业知识的评定由专任教师把握,而实践成绩则可由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来评定。“专兼双考”的评分机制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更有利于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更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成绩。
(五)不断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师在培养人才中将被要求更多地偏重于实践性教学。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应具有“双师”的素质和能力。同时,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快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应有不断自我完善提升的要求,到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或挂职,密切关注行业发展信息,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运用于教学之中,促进技能教学标准化、规范化。学校安排应专业理论课教师与职业实践课教师相互取长补短,积极创造条件派遣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旅游师资培训基地培训进修,甚至前往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进修。
(六)打造旅游人才品牌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一些高端旅游项目不断涌现,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出现紧缺的局面。对此,应坚持以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人才为培养定位,启动“人才品牌”战略,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品行修养以及品位的培养,养成人才质量观。应将品行教育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第一课,从职业观念、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三个方面塑造学生的品质,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厚德强能,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打造属于自己有特色的旅游人才品牌。一个院校的品牌与学生的品牌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抓好学生的品行、品质和品位,形成品牌,将有利于学院在旅游行业中获取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