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离子检验反映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程度、实验能力、语言表达和综合应用能力,入手易得分难。本文重点阐述十种常考离子的检验步骤和答题模式。
关键词: 离子检验;原则;步骤;模式 ;十种常考离子
离子检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程度、化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入手易得分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不全面,化学实验能力欠缺和语言表达不规范等。本文重点阐述十种常考离子的检验步骤和答题模式。
一、离子检验的原则、步骤和答题模式
1、攻克方法:熟练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思考方向:首先考虑该离子的性质,选择最佳试剂和操作,进行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或实验操作。
3、试剂和操作要求:选试剂或操作以科学合理、现象明显、简便易行、环保无毒或少毒为原则。现象越明显越好,操作越简单越好,试剂越普通越好,整个实验过程越环保越好。
4、一般步骤:取样——操作——描现象——得结论。
5、答题模式:取......,进行......的操作,若看到......现象,则......;反之,则......。
二、十种常考离子的检验
1、铵盐中NH4 检验
【思路】将NH4 转化成NH3检验。
【原理】铵盐遇到浓碱溶液加热生成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原物质中含NH4 ;反之则不含NH4 。
2、铝盐中Al3 检验
【思路】Al3 与强碱反应,强碱用量不同,产物不同,实验现象不同。
【原理】Al3 遇少量强碱时生成Al(OH)3,继续加强碱Al(OH)3溶解,生成偏铝酸盐。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边滴边震荡试管。若先生成白色胶状物质后溶解得到澄清溶液,则原物质中含Al3 ,反之则不含Al3 。
3、铁盐中Fe3 检验
方法一:络合反应
【思路】Fe3 与KSCN或苯酚溶液反应时有明显颜色变化。
【原理】Fe3 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物质,Fe3 与苯酚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溶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滴入几滴KSCN或苯酚溶液,若溶液变红或出现紫色则原物质中含有Fe3 ;反之,则不含Fe3 。
方法二:沉淀反应
【思路】Fe3 与碱溶液反应时生成有色沉淀。
【原理】Fe3 与碱反应生成红褐色的Fe(OH)3。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滴入NaOH溶液,若有红褐色沉淀出现则原物质中含有Fe3 ;反之则不含Fe3 。
方法三:氧化反应
【思路】Fe3 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
【原理】Fe3 与能氧化I-,生成I2;Fe3 与能氧化S2 ,生成硫单质等。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滴入淀粉KI或H2S溶液,若溶液变蓝或有淡黄色物质生成则原物质中含有Fe3 ;反之则不含Fe3 。
4、亚铁盐中Fe2 检验
方法一:沉淀反应
【思路】Fe2 与碱溶液或铁氰化钾溶液反应有特殊颜色的沉淀生成。
【原理】Fe2 与碱液在敞口容器中反应生成白色絮状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而Fe2 与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Fe3[(Fe(CN)6]2。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滴入适量NaOH或铁氰化钾溶液,若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或有蓝色沉淀出现,则原物质中含有Fe2 ;反之,则不含Fe2 。
方法二:还原反应
【思路】Fe2 与某些有色氧化剂反应,产生明显实验现象
【原理】Fe2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等有色物质褪色;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滴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或溴水,若溶液褪色则原物质中含有Fe2 ;反之,则不含Fe2 。
方法三:将Fe2 氧化成Fe3 来检验
【思路】在排除Fe3 的前提条件下,将Fe2 氧化成Fe3 检验
【原理】Fe2 遇KSC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加入合适氧化剂,溶液立刻出现红色;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凈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若先滴入几滴KSCN溶液没有明显变化,后滴入H2O2等时立刻出现红色,则原物质中含有Fe2 ;反之,则不含Fe2 。
5、钠盐和钾盐中Na 、K 检验
【思路】焰色反应检验
【原理】钠、钾和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操作、现象和结论】用铂丝或铁丝蘸取未知样,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若看到黄色火焰,则原物质中含Na ,反之,则不含Na ;若透过蓝色钴玻璃看到紫色火焰,则原物质中含K ,反之,则不含K 。
6、卤素离子X-(Cl-、Br-、I-)检验
【思路】将卤素离子X-(Cl-、Br-、I-)转化成AgX沉淀,根据沉淀颜色判断X-种类。
【原理】用稀硝酸排除CO32-、OH-等离子后,加入硝酸银生成AgX(其中AgCl白色沉淀,AgBr浅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都不溶于过量稀硝酸。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澄清溶液),先滴入过量稀硝酸,后滴入硝酸银。若生成白色沉淀,则原物质中含有Cl-;生成浅黄色沉淀,则原物质中含有Br-;生成黄色沉淀,则原物质中含有I-;反之,则不含X-。
7、碳酸盐中CO32-检验
【思路】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CO2
【原理】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滴入过量稀盐酸,若放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物质中含有CO32-;反之,则不含CO32-。
8、可溶性硫酸盐中SO42-检验
【思路】将SO42-转化为BaSO4检验
【原理】用稀鹽酸排除CO32-、CO32-、Ag 等的干扰后,将其转化成BaSO4沉淀来检验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若先滴入过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后滴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原物质中含有SO42-;反之,则不含SO42-。
9、硝酸盐中NO3-的检验
【思路】将NO3-转化成NO来检验
【原理】NO3-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反应,放出气体被氧气氧化成红棕色NO2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加入稀硫酸和铜粉或铜片。若铜溶解,溶液变蓝,生成气体在空气中变红棕色,则原物质中含有NO3-;反之,不含NO3-。这个实验还可以用亚铁盐或亚硫酸盐-等代替铜片,不过会有有毒气体排放,所以一定要将释放出的气体吸收处理,以免污染空气。
关键词: 离子检验;原则;步骤;模式 ;十种常考离子
离子检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程度、化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入手易得分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不全面,化学实验能力欠缺和语言表达不规范等。本文重点阐述十种常考离子的检验步骤和答题模式。
一、离子检验的原则、步骤和答题模式
1、攻克方法:熟练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思考方向:首先考虑该离子的性质,选择最佳试剂和操作,进行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或实验操作。
3、试剂和操作要求:选试剂或操作以科学合理、现象明显、简便易行、环保无毒或少毒为原则。现象越明显越好,操作越简单越好,试剂越普通越好,整个实验过程越环保越好。
4、一般步骤:取样——操作——描现象——得结论。
5、答题模式:取......,进行......的操作,若看到......现象,则......;反之,则......。
二、十种常考离子的检验
1、铵盐中NH4 检验
【思路】将NH4 转化成NH3检验。
【原理】铵盐遇到浓碱溶液加热生成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原物质中含NH4 ;反之则不含NH4 。
2、铝盐中Al3 检验
【思路】Al3 与强碱反应,强碱用量不同,产物不同,实验现象不同。
【原理】Al3 遇少量强碱时生成Al(OH)3,继续加强碱Al(OH)3溶解,生成偏铝酸盐。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边滴边震荡试管。若先生成白色胶状物质后溶解得到澄清溶液,则原物质中含Al3 ,反之则不含Al3 。
3、铁盐中Fe3 检验
方法一:络合反应
【思路】Fe3 与KSCN或苯酚溶液反应时有明显颜色变化。
【原理】Fe3 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物质,Fe3 与苯酚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溶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滴入几滴KSCN或苯酚溶液,若溶液变红或出现紫色则原物质中含有Fe3 ;反之,则不含Fe3 。
方法二:沉淀反应
【思路】Fe3 与碱溶液反应时生成有色沉淀。
【原理】Fe3 与碱反应生成红褐色的Fe(OH)3。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滴入NaOH溶液,若有红褐色沉淀出现则原物质中含有Fe3 ;反之则不含Fe3 。
方法三:氧化反应
【思路】Fe3 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
【原理】Fe3 与能氧化I-,生成I2;Fe3 与能氧化S2 ,生成硫单质等。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滴入淀粉KI或H2S溶液,若溶液变蓝或有淡黄色物质生成则原物质中含有Fe3 ;反之则不含Fe3 。
4、亚铁盐中Fe2 检验
方法一:沉淀反应
【思路】Fe2 与碱溶液或铁氰化钾溶液反应有特殊颜色的沉淀生成。
【原理】Fe2 与碱液在敞口容器中反应生成白色絮状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而Fe2 与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Fe3[(Fe(CN)6]2。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滴入适量NaOH或铁氰化钾溶液,若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或有蓝色沉淀出现,则原物质中含有Fe2 ;反之,则不含Fe2 。
方法二:还原反应
【思路】Fe2 与某些有色氧化剂反应,产生明显实验现象
【原理】Fe2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等有色物质褪色;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滴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或溴水,若溶液褪色则原物质中含有Fe2 ;反之,则不含Fe2 。
方法三:将Fe2 氧化成Fe3 来检验
【思路】在排除Fe3 的前提条件下,将Fe2 氧化成Fe3 检验
【原理】Fe2 遇KSCN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加入合适氧化剂,溶液立刻出现红色;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凈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若先滴入几滴KSCN溶液没有明显变化,后滴入H2O2等时立刻出现红色,则原物质中含有Fe2 ;反之,则不含Fe2 。
5、钠盐和钾盐中Na 、K 检验
【思路】焰色反应检验
【原理】钠、钾和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操作、现象和结论】用铂丝或铁丝蘸取未知样,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若看到黄色火焰,则原物质中含Na ,反之,则不含Na ;若透过蓝色钴玻璃看到紫色火焰,则原物质中含K ,反之,则不含K 。
6、卤素离子X-(Cl-、Br-、I-)检验
【思路】将卤素离子X-(Cl-、Br-、I-)转化成AgX沉淀,根据沉淀颜色判断X-种类。
【原理】用稀硝酸排除CO32-、OH-等离子后,加入硝酸银生成AgX(其中AgCl白色沉淀,AgBr浅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都不溶于过量稀硝酸。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澄清溶液),先滴入过量稀硝酸,后滴入硝酸银。若生成白色沉淀,则原物质中含有Cl-;生成浅黄色沉淀,则原物质中含有Br-;生成黄色沉淀,则原物质中含有I-;反之,则不含X-。
7、碳酸盐中CO32-检验
【思路】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CO2
【原理】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滴入过量稀盐酸,若放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物质中含有CO32-;反之,则不含CO32-。
8、可溶性硫酸盐中SO42-检验
【思路】将SO42-转化为BaSO4检验
【原理】用稀鹽酸排除CO32-、CO32-、Ag 等的干扰后,将其转化成BaSO4沉淀来检验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若先滴入过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后滴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原物质中含有SO42-;反之,则不含SO42-。
9、硝酸盐中NO3-的检验
【思路】将NO3-转化成NO来检验
【原理】NO3-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反应,放出气体被氧气氧化成红棕色NO2
【操作、现象和结论】取未知液于一支干净试管中(固体则配成溶液),加入稀硫酸和铜粉或铜片。若铜溶解,溶液变蓝,生成气体在空气中变红棕色,则原物质中含有NO3-;反之,不含NO3-。这个实验还可以用亚铁盐或亚硫酸盐-等代替铜片,不过会有有毒气体排放,所以一定要将释放出的气体吸收处理,以免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