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建议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3813568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对象,又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工具。有效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表现为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相互支持和内在统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基于以上认识,笔者结合出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以及平时调研听课了解到的情况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供关心信息技术教学的同行们参考。
  构建信息技术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构建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把“营造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放在第一条教学建议来呈现的原因。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是实现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前提,它包括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两大方面。
  第一,基础设施。包括学生机(每人一台,通外网)、多媒体教学软件、普通白板、液晶投影仪(或多媒体触控一体机)等。这部分内容的建设取决于学校在规划时的决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尽早参与到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中,并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让它们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二,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以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学习网站等)和非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图书、报刊、实物等)两种。这部分内容信息技术教师是可以好好发挥作用的,我们在此重点讨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准备,可以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资源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学生在操作实践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素材文件。教师需要考虑提供多少素材给学生,提供素材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为了降低操作难度还可提供半成品素材(即已经加工了一半,留白的地方就是利用本堂或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就可以解决的)给学生。②提供进行自主学习的帮助文件,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帮助文件来解决问题。目前用得比较多的帮助文件制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动态的,即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动画的形式录制下来;另一种是静态的,即把问题以图片加上文字说明的形式放在帮助文件中,让学生观看。③设计在线测试系统。它以选择题的形式检查常识概念类的知识。与操作技能有关的,则将操作过程分成几个步骤编号,由操作者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这样在课结束前让学生花2~3分钟时间做自我测验,提交后立刻有成绩反馈,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利用各题的在线解答帮助系统进行再学习,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保证当堂内容当堂解决。以上几种教学资源可以同时出现在一节课中,也可以选择其中1~2项进行准备。
  正确处理教材,设计个性化任务
  教材是课程标准(2012版)最主要的载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与课程标准(2012版)的关系,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法体系和能力要求,了解各单元内容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教师在将教学内容内化成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合,教师应该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根据自身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使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教学内容确定后还需要把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个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协作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设计“任务”时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切合学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任务的大小要适当,有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各个任务之间应相互联系。每个任务都有多条完成的路径可供选择,让学生自己决定走哪条路,怎么完成。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以推动学生一步一步向更高的水平迈进。任务确定后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交给学生:是通过“口头讲述”还是通过“板书”,是通过“印发纸张”还是使用“任务提示”(类似弹窗的小软件,里面可以写上任务要求和有关提示),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后两种方式效果要更好。
  组织好课堂点评和小结
  点评和小结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点评和小结能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点评和小结应坚持科学性、发展性、客观性、激励性原则,要以学生已有的发展为基础,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点评和小结的形式可多样化。必须注意每设计一个练习就安排相应的点评。可以用多媒体电子作品或利用局域网、互联网等形式作为评价依据,并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或投影仪作为点评的辅助工具。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自评与他评、个别评与集体评,每节课都要设计课堂小结,对本课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
  叫出班上多数学生的名字
  有一次在听课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该信息技术教师在课上能够叫出班上大部分学生的名字,给人感觉教师与学生之间非常亲近,说明教师对学生非常熟悉。由此我想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对自己的学生随意称呼:你、那个男生、前面的那个女同学、穿红衣服的那个同学、D4(机号)你来回答等。关于这个问题我与一些信息技术教师交流过,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如所带的班级多、课时少,甚至认为我们教的不是主要科目,叫不叫名字无所谓。我们不否认在一些学校一位信息技术教师要带许多班级,我们也不要求他们需要叫出所带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名字,但我们有理由这样说,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叫出一个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名字。为了这个问题,我从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后发现,这个问题在我国教育界还比较普遍。
  教师上课的时候,如果能记住并且叫出学生的名字,同时投以鼓励、赞许的目光,学生往往首先是惊喜,随即是兴奋、自信,觉得老师了解自己、重视自己、关心自己。这样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学生在感到获得尊重的同时,对教师也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亲其师,信其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自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注重对学生名字的呼唤,虽然是一个非常微小的细节,但这个细节很可能会决定教学的成败。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局限于课本,要从构建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做起,设计个性化的任务,认真开展教学实践,并及时反思总结,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能力。
其他文献
最近,有关“中国创客教育发展史”的内容吸引了我,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命题:如果将这个命题变化成“国际视野”,我们是不是可以沿线索追溯出另一种图谱?其实,这类认知
目的:探讨雷公藤双层片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家兔Arthus反应模型,首次在整体条件下从细胞免疫的角度进行雷公藤双层片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实验研究.结
目的测定苦参、黄柏及黄柏胶囊中微量元素铜、铬的含量。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结果该法的平均回收率在95.2%~104.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76%以下。结论该法结果可靠,方法
●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最后一课,从了解到爱是升华,从制度认同到文化认同也是升华,而制度的制定、实施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文化的特点,所以使学生学好本课,有利于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本课的第一课时为《灿烂的中华文化》,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代代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为下一步民族精神的教学做铺垫。  ● 学情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
在同等体积和同等冷却环境下,温度略高的液体比温度略低的液体(非纯水)先结冰的现象,被称之为“姆潘巴现象”,这个现象以坦桑尼亚学生埃拉斯托·姆潘巴的名字命名。然而最近在网上看到的帖子却反映,温度略高的液体不一定比温度略低的液体先结冰。为了探究是否存在这个现象,我们决定使用Arduino和一些传感器相结合制作一个验证“姆潘巴现象”的装置,并使用该装置测量液体温度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化,然后画出函数图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