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积极学习模式的探析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rot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刘佳人(1980-),女,贵州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
  摘要:本文依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教育实践的实验,对积极学习模式进行了教育理念的探析。通过这样的探析,既是对这一教育理念的梳理,同时也为如何建立建立积极学习模式的实操性问题构建了方向。
  关键词:积极情绪;积极学习模式;成长;生命状态
  今天,我们的课堂里,学生抄笔记、考试考笔记、知识止步于笔记范围,“进步”戛然于考试钟声。社会的眼睛在关注GDP的增长,大众在关注教育投入。无论GDP增长有多快,教育投入每年都在增加,我们的教育危机却在各个领域显现出来。知识危机、阅读危机、精神信仰危机,这些关乎人类深层的生存领域,相继出现了坍塌,为什么?当然,这是一个宏大的体系问题,并没有一个唯一的影响因素,在此,笔者仅从学习模式的角度,探讨学习中的成长危机问题。
  教育在补救、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并没有同时在精神层面为他们建立生活中的美好的事。我们的教育试图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却没有深层的改变对行为方式的认知,所以,当学生独自面对社会时,教育的改变变得极其脆弱,教育无用论的广泛流传也证实了教育改变的不彻底性。那么,在教育中,究竟应该给学生什么呢?仅仅是批评和纠正吗?这种补救式的标签教育,是无法达到转变认知的。
  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老师看到的是知识本身,我们只告诉了知识本身,即是答案。如在现有教学中,我们总是将知识化作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考试也以标准答案作为衡量标准。在这样的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作为“人”的参与性被剥离出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是建构的、未决的,不是现成的、凝固不变的。知识依存于我们的诠释能力、建构能力”①,而这些都需要“人”的参与,而不仅仅是“给”与“接受”标准答案就完成的。
  学习不会因为标准答案知识的积累而自动增加,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学习呢?
  一、什么是积极学习模式
  著名心理学家Barbara Fredrickson曾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他认为积极情绪似乎能扩展人们的瞬间想法和动作指令库,并建立持久的个人资源。通过体验积极情绪,人们能够实现改变,能富有创造力、更博学,适应性更强。由此可见,积极情绪能帮助我们超越现在的思考范畴,拓展我们的思想。
  笔者将在积极情绪引导下的学习模式称为积极学习模式,即是积极情绪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运用,与积极学习模式相对的是非积极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学习模式的建立能帮助我们突破对知识学习的标准答案式的、确定性的掌握,形成知识的上升螺旋通路,从未知走向已知再走向未知的探索性学习延伸。
  那么,在目前的教育中,是否存在积极学习模式呢?个人认为,在目前教育中,我们虽然提倡“有效教学”但这与所谓的积极学习模式仍有很大区别,因为积极学习模式是建立在对心理积极情绪的运用和引导上的学习,它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侧重于是否获得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生命状态的成长,因为积极学习模式将其学习经历延伸为生命体验的一段历程,是整个知识体系链中一部分环节的延伸和拓展,是增强知识链稳固性的一环铁扣。对于积极学习模式而言,学习是永无止尽的链接,打开一个连接点,它会开启更多的链接选择。
  而在有效教学中,我们强调的“进步”与积极学习模式的强调的“生命状态的成长”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在有效教学的评价中,教师常用“进步”一词来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用语,在现代观念中,“进步”(progress)既指一种行为结果的状态,又指一个时间过程。因而,我们常将“进步”用来指涩在一个时间过程中,通过某种行为,导致行为结果转变的状态的发生,也就是说,“进步概念是一种摆脱未知,走向确定和控制的状态”②。在教学这一环境中,我们常用“进步”来证明学习行为的发生,“进步”从而成为了师生共同追求的学习行为的结果状态。它的存在评价了师生为“学习”付出的行为价值和成效。在这一背景下,对学习的追求,是通过知识积累加以表征的,所以知识积累的多少,是“进步”的量化标准和标志。
  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知识”产生于教师带入教室的预先设定好的教学计划之中,而催生这一教学计划的是学科课程的考试范围。“考纲”因而划定了学科课程的知识范围界定,把无量的知识从它存在的知识环境中剥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知识圈,并且是可量化的知识范围。在可量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将“进步”从“无限数”变成了“有限数”,因此最大化的“进步”体现在了寻求确定性知识的掌握中。在确定性知识的掌握中,学生的心灵、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忽略或压抑,因为学生们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积累够不够本身,是否达到“进步”标准,而不是关注知识内容本身是否让我们超越现在的我。所以,这样的仅限于知识层面的“进步”无法取代通过知识获得精神层面成长的“积极学习模式”,因此“进步”并不是“积极学习模式”的表现。
  二、建立积极学习模式的好处
  那么建立积极学习模式有什么好处呢?积极学习模式的目标是促成一种变化,以获得生命状态的改变,让学生的学习关注从只关注学习是否完成或达到知识的范围,到同时建立自我的扩建学习体系。从焦虑的关注知识积累的多少和积累的成败中,转向为培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积极性的培养,提高学习能力,以资获得更多的生命发展的能力。在积极学习模式中,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拓展,没有对与错,没有应该不应该,也不需要小心翼翼的避免老师或家长认为不应该、不需要的知识内容,他们自己的需要或者兴趣在帮他们做决定。积极学习模式追求学习的乐趣,广泛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将考试内容作为学习成长的一段经历,学会学习,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
  与之相对的是非积极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逃避不需要学习和考试的知识,只获取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两种模式中,对非积极学习模式而言,最优水平是“零”,即意味着学习的知识是可以终结的,其标志是学期末考试结束。考试的范围是需掌握知识的最大限度,是逃避不需面对知识的成功。因此,学生的口号是“只要及格,多一分浪费”、“别挂科就好”。成功的达到逃避考试不需要的知识,使学习的知识成为过去,不再发生,知识的终结意味着该知识对象作为一个板块被打包存放在了过去,对现在当下而言,即是“零”的存在状态,这就是非积极学习模式的最高要求。在量化这些“零”存在状态的过程中,   只有通过加速对知识的区隔,加速对知识的积累,以“进步”的表征去实现最优水平。
  在非积极学习模式下,一方面逃避非功利性的学习对象,另一方面在功利性的选择中,是加大马力的向学习要效率,因此,出现了所谓的“快速学习”、“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更多是书本内容”、“只讲与考试相关”的学生学习愿景。
  在这些学习愿景的背后,呈现出来的是“进步”与“逃避”的冲突,是想要快速达到最优水平的功力驱动,少有强烈的主动学习动机的存在,当然更谈不上有所谓生存方式能力的成长了。在非积极学习模式中,学习者往往会因为知识积累的越多,而感到难以驾驭,引起焦虑、担忧、愁苦。显而易见的是,今天学校里越来越多的是“考试焦虑综合症”,所以在许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担心“考试怎么办”、“老师所讲内容有多少与考试相关”。
  对积极学习模式而言,结束学科知识学习,掌握知识体系,考试成功也很重要,但远远不够,理想的状态并不是让所学知识成为过去,不再发生,结束一切的“零”存在状态,而是创造性的在过去基础上的生长。
  建立积极学习模式的目标不在于帮助学生如何是想教学知识的正确掌握,而在于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以自主的、积极的、主动探索的方式学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因而,在积极学习模式中,更强调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学习能力,这是从本质和方向上改变了教学的目的。这样的转向,是向“人”的教育的迈进,是将“人”本身作为教育对象的尝试,而不是知识。所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它更强调人的自身能力的唤醒和开发,强调“人”本身作为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发展。
  积极学习模式,虽是建立在心理学理论上的一种教学实践的构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确实在学习动力、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等方面有较好改变。笔者在近三年的教学活动中,尝试用这样的理念,指导教学实验的改革,收到了学习的积极反馈。笔者的关于课程节奏的运用和教学实施,就是建立积极学习模式的一种尝试,将另文阐释。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10ZC047])
  参考文献:
  [1]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注释:
  ①安桂清《整体课程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②安桂清《整体课程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教育质量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纷纷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路径。教师作为高校重要的学术资源,也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体,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水平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举措。由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高校中应运而生,是促进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责任部门。但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独立学院同样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形式,如何科
邵武作为一个具有多重特色的闽北城镇,如同中国众多中小城镇一样,其以往的规划与建设现状对于其自身的特色发掘与拓展方面均有所缺乏与忽视。在城镇发展的期望中,邵武确定了其提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新建铁路跨既有建筑施工的工程实践逐渐增多。文章通过对某铁路孝子河大桥跨高寿桥煤矿矿区施工时涉及到的安全、环保及场地交通的案例分析,
摘 要:军事院校作为我国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地方,为了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军事人才,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军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军事知识,同时还得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而小组讨论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本文就小组讨论法在军事院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小组讨论法;军事院校;课堂教学;应用  一、引言 
介绍了高层体系结构HLA的原理与特点,研究了应用HLA技术开发分布式交互仿真应用系统的方法,并以复杂武器装备的分布式操作训练仿真为切入点,提出了联邦式操作训练仿真的新构想,根据联邦开发-执行的标准过程FEDEP,基于HLA开发工具LabWorks、pRTI、建模工具MultiGen Creator、视景仿真工具Vega和VC++开发平台设计、实现了某武器装备联邦式操作训练仿真系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娱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高专动漫设计与制作教育专业的发展。同时为了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目前在高专院校中加强了对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并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逐渐推广“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因此,针对当前高专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现状,需要加强对其存在问题和“工作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