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石市市长王建鸣:依托武汉错位发展
我们黄石是资源型城市,历来就是武汉的“工业粮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准,是黄石人民的一件大好事和大喜事。
黄石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思路是:依托武汉、接受辐射、分工协作、错位发展。武汉工业“饭量”大,黄石要主动“送粮”;武汉产业齐全,黄石可积极参与其产业协作分工;武汉部分产业要转移,黄石可“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这次重大的发展机遇面前,黄石将充分发挥原材料工业的优势,以产业链为纽带,为武汉的汽车、船舶、机械制造等提供配套协作,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产业分工体系。
黄冈市副市长刘大洪:做武汉“绿色食品园”
作为全国著名的“名人之都、教育之乡”,黄冈市在城市圈内的面积最大,农业基础最好。我们的想法是,不等不靠,抓好机遇,努力把黄冈建成圈内最大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吸纳区、区域性物流连锁配送区、适用人才培养区和都市居民近郊藤游区。
作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黄冈下一步将充分发挥集红色革命传统、绿色生态、古色文化于一体的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加快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深化黄冈与圈内各城市特别是武汉市的旅游产业对接与合作,打造以武汉为龙头的旅游精品路线,使黄冈成为城市圈红色旅游中心和休闲旅游基地。
成宁市市委常委王远鹤:打造鄂南经济强市
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以改革为切入口,先行先试,敢试敢为,融入武汉,服务武汉,迅速将成宁打造成鄂南经济强市!成宁要主动建成武汉的“氧吧”、华中的“绿肺”,成为武汉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咸宁素来就有改革先行的思想基础,这次更要力争成为改革先行区,大力承接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并为东风汽车、武钢、富士康、中芯国际等提供配套项目支持。
咸宁九宫山风电场作为我国内陆地区首座风电场,自去年9月24日并网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1000多万度。位于咸宁通山的中国内陆首个核电站也进入建设阶段,这些都将为改善武汉城市圈的能源结构作出巨大的贡献。
仙桃市常务副市长周谊群:全面融入大武汉
作为闻名中外的体操之乡、鱼米之乡、状元之乡,仙桃与武汉地缘相连、人脉相亲、产业相融,是武汉“1+8”城市圈重要成员。我们将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力推进与武汉及城市圈内兄弟城市的设施连通、产业联动、市场联网、科教联娴和开发联片。
有为才有位,我们将大打武汉牌’,做足仙桃特色,重点承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配套,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2个过100亿、5个过50亿的产业板块,建成无纺布制品加工、精纺面料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和机械加工制造4个重要产业基地。
潜江市市长朱汉桥:携237个项目进入圈子
潜江市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承担着三区一基地的功能。“三区”就是化工原料生产协作区、工业生产协作区、化工产品消费区;“一基地”,即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为了配合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建设,潜江市在机构建设、总体规划、对接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都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方案。潜江市已规划了237个项目,总投资约470亿。例如在“资源节约”方面,永安硫磺酸制造基地,采用全封闭的形式,所有生产资料完全消化,没有一点浪费。在“环境友好”方面,大力发展淡水产品加工企业,扶植绿色农业的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的大型加工基地。
孝感市常务副市长刘志田:借助武汉平台腾飞
“两型”方案获批,是中央交给武汉城市圈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也是对武汉城市圈的信任,更是促进武汉城市圈探索科学发展观,高速发展经济,以实现中部战略支点的宏伟目标。现在方案虽已获批,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在学习好方案的同时,抓紧组织方案的实施,找出发展的启动点、突破口,把能搞的项目先搞上去,为整体的推进提供信心,并以“临空经济”为战略,坚持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发展孝感。
重点围绕借助武汉的各种平台,产业优势,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科教优势,和武汉的对外影响力,来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全方位的扩大对外开放,努力使孝感在武汉实验区建设中成为核心城的重要的产业基地。
鄂州市市长范锐平:与城市圈“五个对接”
“两型”方案获批,鄂州市将围绕获批方案具体化,实现两个率先,五个对接。
“两个率先”,即“率先实现武鄂一体化;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五个对接”,首先是规划对接,即:调整城镇空间布局,运用鄂州西部邻汉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特点,规划葛化科技新城。其次,是交通对接,加快两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鸿莲大道和东湖高新六路对接,及梁子湖60公路与武汉的凤凰山相对接。三是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以钢铁,化工等重点项目为方向,发展产业园,承接大型企业配套服务。四是利用鄂州优越的港口资源,汉鄂联手在葛店港区,共同打造武汉新港,开发以港口物流为依托的港口物流园。五是“一都两湖”对接。“一都”,是三国吴王古都;“两湖”为梁子湖和红莲湖,运用其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天门市剖市长熊泽军:圈内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
天门是“三乡宝地”,棉乡、侨乡、文化之乡。“两型”方案获此,是天门的历史机遇。天门要“依靠武汉、面向武汉、服务武汉、配套武汉、实现融合。”重点是与武汉的交通、产业、信息、科教等方面的对接,并通过几年努力,在武汉城市圈内将天门建成圈内的先进制造业的配套基地、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同时也成为武汉的一个次级物流中心。
天门在武汉城市圈的定位就是“三个基地,一个中心”,营造“亲商爱商重商”的社会氛围,并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工程,形成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和轻工食品四大产业板块,充分挖掘农业资源优势和侨乡优势,用政策、环境、乡情打好“侨”牌,吸引侨胞回乡投资。
我们黄石是资源型城市,历来就是武汉的“工业粮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准,是黄石人民的一件大好事和大喜事。
黄石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思路是:依托武汉、接受辐射、分工协作、错位发展。武汉工业“饭量”大,黄石要主动“送粮”;武汉产业齐全,黄石可积极参与其产业协作分工;武汉部分产业要转移,黄石可“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这次重大的发展机遇面前,黄石将充分发挥原材料工业的优势,以产业链为纽带,为武汉的汽车、船舶、机械制造等提供配套协作,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产业分工体系。
黄冈市副市长刘大洪:做武汉“绿色食品园”
作为全国著名的“名人之都、教育之乡”,黄冈市在城市圈内的面积最大,农业基础最好。我们的想法是,不等不靠,抓好机遇,努力把黄冈建成圈内最大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吸纳区、区域性物流连锁配送区、适用人才培养区和都市居民近郊藤游区。
作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黄冈下一步将充分发挥集红色革命传统、绿色生态、古色文化于一体的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加快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深化黄冈与圈内各城市特别是武汉市的旅游产业对接与合作,打造以武汉为龙头的旅游精品路线,使黄冈成为城市圈红色旅游中心和休闲旅游基地。
成宁市市委常委王远鹤:打造鄂南经济强市
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以改革为切入口,先行先试,敢试敢为,融入武汉,服务武汉,迅速将成宁打造成鄂南经济强市!成宁要主动建成武汉的“氧吧”、华中的“绿肺”,成为武汉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咸宁素来就有改革先行的思想基础,这次更要力争成为改革先行区,大力承接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并为东风汽车、武钢、富士康、中芯国际等提供配套项目支持。
咸宁九宫山风电场作为我国内陆地区首座风电场,自去年9月24日并网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1000多万度。位于咸宁通山的中国内陆首个核电站也进入建设阶段,这些都将为改善武汉城市圈的能源结构作出巨大的贡献。
仙桃市常务副市长周谊群:全面融入大武汉
作为闻名中外的体操之乡、鱼米之乡、状元之乡,仙桃与武汉地缘相连、人脉相亲、产业相融,是武汉“1+8”城市圈重要成员。我们将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力推进与武汉及城市圈内兄弟城市的设施连通、产业联动、市场联网、科教联娴和开发联片。
有为才有位,我们将大打武汉牌’,做足仙桃特色,重点承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配套,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2个过100亿、5个过50亿的产业板块,建成无纺布制品加工、精纺面料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和机械加工制造4个重要产业基地。
潜江市市长朱汉桥:携237个项目进入圈子
潜江市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承担着三区一基地的功能。“三区”就是化工原料生产协作区、工业生产协作区、化工产品消费区;“一基地”,即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为了配合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建设,潜江市在机构建设、总体规划、对接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都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方案。潜江市已规划了237个项目,总投资约470亿。例如在“资源节约”方面,永安硫磺酸制造基地,采用全封闭的形式,所有生产资料完全消化,没有一点浪费。在“环境友好”方面,大力发展淡水产品加工企业,扶植绿色农业的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的大型加工基地。
孝感市常务副市长刘志田:借助武汉平台腾飞
“两型”方案获批,是中央交给武汉城市圈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也是对武汉城市圈的信任,更是促进武汉城市圈探索科学发展观,高速发展经济,以实现中部战略支点的宏伟目标。现在方案虽已获批,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在学习好方案的同时,抓紧组织方案的实施,找出发展的启动点、突破口,把能搞的项目先搞上去,为整体的推进提供信心,并以“临空经济”为战略,坚持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发展孝感。
重点围绕借助武汉的各种平台,产业优势,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科教优势,和武汉的对外影响力,来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全方位的扩大对外开放,努力使孝感在武汉实验区建设中成为核心城的重要的产业基地。
鄂州市市长范锐平:与城市圈“五个对接”
“两型”方案获批,鄂州市将围绕获批方案具体化,实现两个率先,五个对接。
“两个率先”,即“率先实现武鄂一体化;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五个对接”,首先是规划对接,即:调整城镇空间布局,运用鄂州西部邻汉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特点,规划葛化科技新城。其次,是交通对接,加快两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鸿莲大道和东湖高新六路对接,及梁子湖60公路与武汉的凤凰山相对接。三是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以钢铁,化工等重点项目为方向,发展产业园,承接大型企业配套服务。四是利用鄂州优越的港口资源,汉鄂联手在葛店港区,共同打造武汉新港,开发以港口物流为依托的港口物流园。五是“一都两湖”对接。“一都”,是三国吴王古都;“两湖”为梁子湖和红莲湖,运用其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天门市剖市长熊泽军:圈内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
天门是“三乡宝地”,棉乡、侨乡、文化之乡。“两型”方案获此,是天门的历史机遇。天门要“依靠武汉、面向武汉、服务武汉、配套武汉、实现融合。”重点是与武汉的交通、产业、信息、科教等方面的对接,并通过几年努力,在武汉城市圈内将天门建成圈内的先进制造业的配套基地、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同时也成为武汉的一个次级物流中心。
天门在武汉城市圈的定位就是“三个基地,一个中心”,营造“亲商爱商重商”的社会氛围,并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工程,形成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和轻工食品四大产业板块,充分挖掘农业资源优势和侨乡优势,用政策、环境、乡情打好“侨”牌,吸引侨胞回乡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