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没有漂亮的学历和眩目的履历,只有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自称不懂电脑却对互联网行业有着坚定无比的信心;他口才一流却异常爱好在媒体上与同行打嘴仗;他目空一切狂妄过人,他说过许多中国企业家没想过或者想过却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比如我们公司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比如我要做102年的公司,比如我们在多少年后就是世界500强。
在中国,看不惯马云的人很多,但是崇拜马云从一个不良少年成长为“下一个比尔·盖茨”的人更是大有人在。他们认为,马云抓住了互联网经济的机遇、将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创业故事,与上一代企业家掘金道路上或多或少、若隐若现的灰色地带不同,更值得学习。他们相信,正如马云自己说的,他只是一个普通到大街上一抓一大把的人,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他们相信,这就是新一代的中国梦的代表;他们相信,按照马云的轨迹走下去,路的那一头也会是成功。
事实上,在这一波的互联网经济浪潮中,马云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一个人的名字,实际上比马云更令人耳熟能详,那就是史玉柱。一个做过“巨人”、“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生意人,一头扎进互联网的世界,令人难以置信地凭借网络游戏这个在中国毁誉参半的产品再次回到一线企业家的行列,顺利地在美国纽约上市并且市值达到40亿美元。而且,我们发现,在史玉柱和马云的身上,有着许多让人无法忽略的共同点。比如,他们身上都有着强烈的中国式“侠义”精神,马云的创业故事中有18罗汉砸锅卖铁凑钱50万,出门只能打夏利出租车,每人工资500块却始终不离不弃的故事,而史玉柱身边有四大金刚,有史玉柱没有钱而金刚们回家凑钱给他的悲壮往事;史玉柱独创的“脑白金”式营销方式至今仍是中国电视观众心中永远的梦魇,而马云为了推销中国供应商所组建的上千人的营销队伍和电话“轰炸”式的营销方式,至今仍然得不到互联网界的认同;史玉柱的巨人网络于2007年11月1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8天之后发布了首次未经审计的财报,到了11月27日,美国律师事务所向纽约南区地方法院提起针对巨人网络隐瞒运营数字的诉讼。该律师事务所认定,巨人网络在上市申请书和招股说明书中并未按要求披露2007年第三季度《征途Online》游戏玩家人数出现下滑的事实,这严重违反了从1933年就开始实行的《美国证券法》。至于马云,即便他以前说的种种狂言都已经随风飘散不再被人记起,但是招股说明书上白纸黑字写着的阿里巴巴前三年的营运收入,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欢乐时光里,却确确实实是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马云们身上的这些令他们看起来更有人格魅力却不那么符合资本市场所要求的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形象的言行特点,也许恰恰是让他们今天站在2007年中国企业家之巅的原因所在。当梅格·惠特曼亲自助阵的ebay最终败走沪城,当有着微软经验的李开复把气势如虹的google在国内生生做成千年老二,资本市场别无选择,只能暂且相信,在中国这个市场上,也许正是那些草根企业家身上闪现的中国因素,才是真正的制胜点。问题是,资本市场可以暂且相信、姑且相信甚至一直就这么相信下去,我们真的能将这些成功商业案例奉为中国梦的经典吗?
10年前,互联网给了年轻的马云一个机会,2007年初,马云慷慨陈辞说,“我们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2007年将是阿里巴巴改变世界的一年。”但是更加明显的是,马云改变了阿里巴巴人的账户数字的同时,也改变了一大批国际投资者的判断和习惯。而阿里巴巴如果要改变世界,则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证明。
“马云式成功”和“阿里巴巴式溢价”,留给中国其他企业可以复制乃至学习的经验,也似乎远远少于这个财富故事的传奇色彩。最令人不安的是,马云这类草莽式的成功,似乎已经将中国式街头智慧发挥到了极点,他们是否已经透支了国际资本对于中国概念的信心和理性?阿里巴巴到底是真正找到了一条中国企业的成功之路,还是为CPI高企的中国社会累积了更大的泡沫?
也许,马云之后,再无马云。(摘自《开放中国》)
在中国,看不惯马云的人很多,但是崇拜马云从一个不良少年成长为“下一个比尔·盖茨”的人更是大有人在。他们认为,马云抓住了互联网经济的机遇、将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创业故事,与上一代企业家掘金道路上或多或少、若隐若现的灰色地带不同,更值得学习。他们相信,正如马云自己说的,他只是一个普通到大街上一抓一大把的人,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他们相信,这就是新一代的中国梦的代表;他们相信,按照马云的轨迹走下去,路的那一头也会是成功。
事实上,在这一波的互联网经济浪潮中,马云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一个人的名字,实际上比马云更令人耳熟能详,那就是史玉柱。一个做过“巨人”、“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生意人,一头扎进互联网的世界,令人难以置信地凭借网络游戏这个在中国毁誉参半的产品再次回到一线企业家的行列,顺利地在美国纽约上市并且市值达到40亿美元。而且,我们发现,在史玉柱和马云的身上,有着许多让人无法忽略的共同点。比如,他们身上都有着强烈的中国式“侠义”精神,马云的创业故事中有18罗汉砸锅卖铁凑钱50万,出门只能打夏利出租车,每人工资500块却始终不离不弃的故事,而史玉柱身边有四大金刚,有史玉柱没有钱而金刚们回家凑钱给他的悲壮往事;史玉柱独创的“脑白金”式营销方式至今仍是中国电视观众心中永远的梦魇,而马云为了推销中国供应商所组建的上千人的营销队伍和电话“轰炸”式的营销方式,至今仍然得不到互联网界的认同;史玉柱的巨人网络于2007年11月1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8天之后发布了首次未经审计的财报,到了11月27日,美国律师事务所向纽约南区地方法院提起针对巨人网络隐瞒运营数字的诉讼。该律师事务所认定,巨人网络在上市申请书和招股说明书中并未按要求披露2007年第三季度《征途Online》游戏玩家人数出现下滑的事实,这严重违反了从1933年就开始实行的《美国证券法》。至于马云,即便他以前说的种种狂言都已经随风飘散不再被人记起,但是招股说明书上白纸黑字写着的阿里巴巴前三年的营运收入,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欢乐时光里,却确确实实是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马云们身上的这些令他们看起来更有人格魅力却不那么符合资本市场所要求的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形象的言行特点,也许恰恰是让他们今天站在2007年中国企业家之巅的原因所在。当梅格·惠特曼亲自助阵的ebay最终败走沪城,当有着微软经验的李开复把气势如虹的google在国内生生做成千年老二,资本市场别无选择,只能暂且相信,在中国这个市场上,也许正是那些草根企业家身上闪现的中国因素,才是真正的制胜点。问题是,资本市场可以暂且相信、姑且相信甚至一直就这么相信下去,我们真的能将这些成功商业案例奉为中国梦的经典吗?
10年前,互联网给了年轻的马云一个机会,2007年初,马云慷慨陈辞说,“我们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2007年将是阿里巴巴改变世界的一年。”但是更加明显的是,马云改变了阿里巴巴人的账户数字的同时,也改变了一大批国际投资者的判断和习惯。而阿里巴巴如果要改变世界,则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证明。
“马云式成功”和“阿里巴巴式溢价”,留给中国其他企业可以复制乃至学习的经验,也似乎远远少于这个财富故事的传奇色彩。最令人不安的是,马云这类草莽式的成功,似乎已经将中国式街头智慧发挥到了极点,他们是否已经透支了国际资本对于中国概念的信心和理性?阿里巴巴到底是真正找到了一条中国企业的成功之路,还是为CPI高企的中国社会累积了更大的泡沫?
也许,马云之后,再无马云。(摘自《开放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