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驱动下对沿线国家经济、文化领域的促进效应分析与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hope9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的共赢之路,是增进各方了解、互信和交流的友好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影响人口超40亿,但在发展“一带一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政治、法律、宗教上的差异会遇到经济、文化上的问题,同时也因“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各方面发展的促进,共同发展的速率也在逐渐递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互通发展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文经济;共同繁荣;国家经济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0-0028-03
  一、“一带一路”主旨思想表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论“一带一路”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讲话,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什么是“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推动全球开放与合作、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务院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上发表讲话:“世界进入新世纪,面对时代命题,发展终究是硬道理。中国愿意同国际合作伙伴共建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最终实现各国在交流互进为手段下走上昌盛、供开发、创新、绿色、文明之路。”
  也就是说,“一带一路”不仅促进中国在经济、文化进程上的加快,其核心要义是“共赢、共建、共商、共享”。一国经济、文化之启航不具说服力,多国合作成果上的共享才是中国方案的顶层构想。
  (二)“一带一路”建设创宏伟发展蓝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世界发展革新的主要平台。从中国西北部,通往欧洲地区,和波罗的海;北部,经中亚,通往地中海;南部,经中南半岛,通往印度洋。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了六条跨境航线(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管道、空间综合信息网络),海上丝绸之路横跨印度洋和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横跨南海和太平洋,连接“多个港口”,促进海上繁荣。
  (三)多国组织支持的共赢合作协议
  为了实现制度互赏、设施联通(铁路、公路、港口、能源等)、贸易畅通(境外园区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资金融通(多边银行合作、金融合作机制对接等)、民心相通(文化交流、教育科技、援助减贫等)的“一带一路”目标,中国与很多国家商议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方案,旨在进行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上的有效沟通与互促。
  二、联合各国实施“一带一路”的内容及意义剖析
  (一)搭建我国及多国在陆海、能源、产业各方的互促平台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地繁荣则推动多地发展,在北接丝绸之路,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特殊地域位置条件下,推动西部大开发是形成完美丝绸之路新开端的重要举措。因此,人民政府严格监管方案制定、政策实施、设施细配全过程,支持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海路贸易通道。加强孟中印缅、中亚西亚等国际走廊联系互动,进行通道资源共享、开拓多国第三方市场合作,并着重推动我国西部走廊与多国在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上的交流。从乌鲁木齐起,经西宁、兰州、成都、核心地区重庆、加之沿江通道,南至贵阳至海口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纵观“一带一路”西部新陆海通道,其连接了全国西部、中部、东部、南部等多个城市,以优良开端促使新陆海通道与沿线国家进行多方交流合作。
  (二)加强“一带一路”能源深层次地域合作
  能源在21世纪被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何能源能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板块?能源分为多种形式存在,能为人类生活、国家经济建设带去不可忽视的价值。风、水、电、石油、气等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举例,“电”作为现代生活常见能源,产出方式含多种: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若失去电对人类生活的輔助,现代生活质量及未来发展将不复存在,与之联系的电子产业、硬软件产业、电商业也将失去发展的必要条件。多种能源之间是互通互促、相辅相成的,一方价值的缺失将影响另一方的正常运转。因此,加强多国之间能源合作,将有效避免一国能源缺失致使发展停滞不前的现象。
  (三)加强各方农业、文化合作意愿的实践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背景下,农业仍是世界每个国家必有产业,联系古代社会,农业亦是多国发展主产业。农业的缺失会破坏世界生态、阻碍人类正常生活、影响旅游业、科技等产业进展。宏观来讲,由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的生态变化,如全球变暖、气温多变等,农业发展格局不得不做出调整。气候变化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加深,世界上仍有7.95亿人忍受长期饥饿,20亿人遭受营养不良。多国开展农业合作,缓解或解决农业领域积攒下的时代问题,以此促进农业发展、减少贫困饥饿。
  文化合作发展什么?中国文化“走出去”、扩大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互鉴、创新思维手段学习,简单地来讲,就是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在与世界文化交流过程中,学习新思想、产出新思维,扩张影响力的同时达成本国文化深层次提升。十分常见的便是本国与沿线他国常年举办的国家与地区文化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等多种形式。
  三、历年来沿线国家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数据分析
  (一)加大出口力度后的经济跃升
  1.东北亚以蒙古国为例。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2013年,中国从蒙古国进口总额350 955万美元;2014年中国从蒙古国进口总额510 209万美元;2017年中国从蒙古国进口总额516 731万美元;2018年,中国从蒙古国进口总额634 411万美元。蒙古国统计局公布的经济社会运行数据显示,2018年1—3月,蒙古国与世界贸易总额2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出口15亿美元,贸易顺差4亿美元。2019年,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已达137亿美元,同比增长6.7%。从具体数据便可看出,自多国实行“一带一路”“中国方案”以来,东北亚以蒙古国为例,2013—2019年阶段,经济迅猛增长,中国对蒙古国进口与日俱增,蒙古国借助丝绸之路,与多国实现经济发展上的交流互促,达成国家经济建设大发展。   2.东南亚以新加坡为例。自2013年起,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存量1 475 070万美元;2014年,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存量20 639 995万美元;2018年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存量5 009 383万美元。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统计显示,2018年1—2月,新加坡货物进出口额为1 182.7亿美元,2018年1—3月,新加坡货物进出口额为1 833.4亿美元。
  一个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代表着其与他国之间的交流互动程度,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从2013年开始持续增长,新加坡与多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也逐渐加大。可见,“一带一路”带给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益处是巨大的。
  (二)加强文化交流后的思想传递
  1.“欢乐春节”上线法国网络平台。据组织方统计,“欢乐春节”于2021年2月4—26日与法国民众在“云端”见面。消息一出便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吸引线上民众共120万人,电视受众920万人次。法国网友说:“扬州木偶戏的视频太精美了,很优雅同时富有诗意!”“欢乐春节”通过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官网、微信公众号、海外社交媒体等多个平台推出节目,如《赏非遗·过大年》《美丽中国》《春华国韵》等。节目一播出便得到法国民众的强烈反响,欣赏中国文化并对节目提出高度赞赏,很多法国民众抒发了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与喜爱。
  2.孔子学院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成立。2021年2月19日,巴新科技大学孔子学院在两国领导人关心下正式成立,是中国与巴新文化交流中的里程碑。科大孔子学院能够增进两国在人文、文化的交流互通。萨旺表示,巴新孔院是巴新唯一以研究国家语言与文化成立的大学学院,充分体现了巴新关系的重要性。同时表示,掌握中文能为巴新青年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巴新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由此可见,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不仅能带来本国文化上的提升,推动思维、政策上的互进,同时文化的集聚发展能对两国教育、就业、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两国之间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成果是多元化的,把握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的必要发展内容。
  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基本原则讨论
  (一)开放、和谐原则
  “和谐共生”作为多国之间合作的前提,为其合作创设了和平、友好、安全的交流环境。我国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便强调了各国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内容。和平五项原则的建立使各个国家秉持正确心态共同建设“一带一路”,这是促使各国正常合作的最具优势原则。
  (二)坚持互利共赢原则
  “互利”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一目的,不仅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目标服务,同时为各国走向世界的宏观目标搭建发展合作的新平台。坚持互利共赢原则能极大提升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上的发展水平,从“小发展”实现“大进步”,从一步步地合作共赢,走向世界现代化。
  (三)文化互鉴互赏原则
  各个国家存有不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作为人类常见的思想支撑,为人类生活提供信念感,助力个体完善灵魂追溯,达成个人建设价值。但正是因为各个国家宗教信仰的不同,才会从根本上制约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深入交流。试想,个体信奉伊斯兰教,让其将基督教的思想渗透进伊斯兰教信仰中,可能性是不大的。因此,中國与世界文化上的交流,由于宗教原因,会产生交流意愿不积极的现象。
  文化的交流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受众与学习者集中在无信仰者身上。我国会秉持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互鉴互赏的主要目的,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走入中国。
  五、新时代背景下各国联动促“五通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会谈、签署、交流促政策沟通
  2020年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米舒斯京在中国召开了第25次定期会议,双方总结合作成果,讨论合作经验,为中俄往后“一带一路”交流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两国之间的交流奠定了问题提出、矛盾提出、经验互促、政策互商的基础,只有开展多方面的交流才能共同商议解决问题,而不是在不断“冷战”中积压矛盾。两国之间的会晤会加强两者之间民意的沟通、领导人思想的沟通,以保证能从宏观和微观建设上推动问题的解决,最终促成签署、完成发展。
  (二)拓新业务促设施联通
  例如我国与欧洲之间中欧班列“东涌道”的建设完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物流畅通、物资供应提供了有力且必要的条件。自2013年至今,中欧班列累计达10 556列,发送货物952 601标箱。仅仅是铁路产业的建设,就能为我国与沿线他国之间的沟通创设有利发展氛围。
  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应与多国进行铁路、公路、海路、信息、文化、教育等多方面新业务的创新与拓展;中企与外企共同进行如房产、铁路、信息等产业建设;基于少量国家经济水平的原因,中国助力他国进行道路设施建设促两国沟通,如中国援助非洲地区建设公路、铁路等。
  (三)投资合作促贸易畅通
  至2021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指引下,达到对49个国家金融类直接投资108.8亿元人民币,外承包工程上我国企业与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04个。为促使“一带一路经济带”对各国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应鼓励相关国家之间在各方面的投资与合作。投资为各国发展争得产业进步前景,合作为各方发展提供正规有效平台。
  (四)加强文化传递、物资帮扶促民心相通
  2020年疫情席卷世界多个国家,造成人力、物力上的巨大损失,我国为控制疫情传播,以最快速度研制出应对病毒疫苗,中国政府进行外援向文莱、尼泊尔、菲律宾等多国实行疫苗援助,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为增进民心相通,加大文化传递的同时,为遭遇困难的他国人民提供有效帮助能极大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互通、互助互进。
  参考文献:
  [1]  张勇.“一带一路”背景下互惠原则实践发展的新动向[N].人民法院报,2017-06-20.
  [2]  朱育漩.“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绿色发展引领“一带一路”[J].环境经济,2019,(15).
  [3]  姜安印,刘博.能源发展权: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再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2020,(12):22.
  [4]  牛文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法律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1,(1).
  [5]  杜昊宇.“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策略探讨[J].现代营销,2019,(1).
  [6]  马素珍.“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外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9,(2).
  [7]  刘敬东.“一带一路”法治化体系构建研究[J].政治论坛,2017,(5).
  [8]  詹海玉.“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孔子学院发展策略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6).
  [9]  龚洁.“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文化传播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
  [10]  刘钊.从正义视角解读“一带一路”[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7,(4).
  [责任编辑 文 娇]
其他文献
摘 要:2017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元年,世界各主要大国纷纷开始布局。自动驾驶汽车作为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杰出代表,在增强驾驶安全性、提高道路利用率、促进社会福利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但是自动驾驶汽车以大量数据为支撑,其中隐藏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其算法设计引发伦理道德的诘问,智能驾驶系统彻底取代人类驾驶者等问题都为政府与企业的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面对即将到来的管理困境,政府与企业应当创新管理模式,发挥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消费者要求的提高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得物流管理在跨境电商中起到核心作用.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国跨境电商物流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全面分析其外部环境,并把握发展方向.在PEST模型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增加G(地理)角度,基于PESTG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地理因素等方面分别进行文献梳理,找出理论的研究方向和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我国的生活垃圾在分类问题上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尤其是《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于2017年出台,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到“强制分类时代”.截至目前,虽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各种问题,例如市场以及公众对于垃圾分类问题都没有较强的意识,而且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以及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分割化等,需要借鉴相关先进经验,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因此,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垃圾回收利用效率;完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纵向衔接与横向协调统
摘 要:深圳和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两大核心城市,双方在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方面各有优势,具备长期合作的坚实基础。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平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发展平台,可将生物科技领域作为未来优先开展合作的重点领域。目前,生物科研物资跨境受限、高端人才引育受阻、数据共享仍有困难、科研资金流通不畅、两地税收制度不同、
摘 要:农产品加工业具有“承一接三”的产业特征,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发现,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村产业融合,拥有农业产业化集群政策所提供的行业依托,呈现地区及行业差异性强、融合方式松散及配套政策欠缺等特点。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参融”,提出整合农产品加工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构建产业融合的深层利益协调机制和鼓励涉农技术研发等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农村产业融合;河
摘 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支撑力量,推动了国内经济市场的蓬勃发展,而市场环境和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只有不断进行转型升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进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此,分析中小企业在当前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困境,着重研究促进其转型升级的策略,以期能够为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中小企业;转型升
2020年末,脱贫攻坚战役取得了伟大胜利,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将在脱贫攻坚胜利的基础上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在2020年同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世界,然而我国乡村的稳定让世人瞩目.从社会动员理论的视角,分析乡村稳定的原因,并提出在新时期乡村治理中应该抓住机遇,及时吸取农村防疫工作经验,以期实现农村治理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