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法,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在教改实验中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将“要我学数学”转变为“我想学数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学习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如:我在讲“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都在书上看见过我们国家首都的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这两栋建筑物好看吗?我们的先辈在建筑的时候采用了怎样的图形?”这样设计导语,就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一下子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就会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数学”为“我想学数学”。
二、将“学好数学”转变为“用好数学”
在以往的学习中,数学的好坏取决于分数的高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讲“手机的支费问题”时,很多学生根据家长的手机支费就能明白哪一种省钱。这堂课上,学生自己分析,教师只要通过学生的实践,就能找到答案。
三、将“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而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决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问题,不要由教学写出。现在,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自主性学习”
过去的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不管学习过程;而现在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情感及课内方面入手:
1、情感方面
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应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①营造课堂氛围。教师通过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②创设问题情境。可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他们生疑质疑。
2、课内方面
我们除了重视教师的教学方式之外,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要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五、将“单一媒体”转变为“多种媒体”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可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数学内容。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时,我用几何画板课件,给学生演示了这几条线段的交点的动点;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我给学生演示了“三线合一”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展示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乐来创设教学情景,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一、将“要我学数学”转变为“我想学数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学习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如:我在讲“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都在书上看见过我们国家首都的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这两栋建筑物好看吗?我们的先辈在建筑的时候采用了怎样的图形?”这样设计导语,就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一下子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就会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数学”为“我想学数学”。
二、将“学好数学”转变为“用好数学”
在以往的学习中,数学的好坏取决于分数的高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讲“手机的支费问题”时,很多学生根据家长的手机支费就能明白哪一种省钱。这堂课上,学生自己分析,教师只要通过学生的实践,就能找到答案。
三、将“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而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决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问题,不要由教学写出。现在,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自主性学习”
过去的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不管学习过程;而现在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情感及课内方面入手:
1、情感方面
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应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①营造课堂氛围。教师通过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②创设问题情境。可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他们生疑质疑。
2、课内方面
我们除了重视教师的教学方式之外,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要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五、将“单一媒体”转变为“多种媒体”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可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数学内容。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时,我用几何画板课件,给学生演示了这几条线段的交点的动点;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我给学生演示了“三线合一”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展示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乐来创设教学情景,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