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2(A)—0019—01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核心问题是要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前提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是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的向导。师生之间不是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需要有相互的尊重与理解,需要有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因此需要教师营造真诚、友善、亲切、和谐的氛围。
2. 优化教学环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要改革 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综合性学习的引进,已使现行课堂 的时间和空间遇到了挑战。整本书的阅读、专题性学习、口语交际的各种活动,经常 需要突破课堂时空的束缚。原先的一些课外活动,如:角色扮演、演课本剧等也被 引进课堂,故而,开放、拓展课堂 的时间和空间势在必行。其主要措施有: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课堂与节假日,合理安排学习的各个环节;以项目、活动、专题、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不以40分钟为单位组织教学;适当调度课时,以应特别的需要;引进课题研究、“长作业”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不必要求作业都当堂完成。
其次,要主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其关键在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思考、讨论,发挥聪明才智。应该说,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教育 理念的问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与教师的水平有关,更与教师的人格有关。另外,应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具体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力求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些具体问题。
1. 汉语拼音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拦路虎”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拉近小学生与教材情境图、语境歌以 及表音表图的距离,拉近汉语拼音与小学生生活的距离,变枯燥为趣味。对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a、o、e、b、p、m、f等字母他们从未见过,但是用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却是在他们口语中经常出现的。只要我们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就能够化难为易。如:将字母寓于一个小故事当中进行 教学,并辅以朗朗上口的语境歌,也能化难为易,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学龄初期的儿童长于形象思维,又比较好动,我们应顺应他们的这些特点来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可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以歌谣、游戏、活动、故事等为主,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在情境中读准音,在探讨中认清形,在游戏中巩固练习,从而顺利完成拼音教学的任务。
2. 如何贯彻“认一认”是用好新教材、完成识字任务的一个难点
我们按照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一边教拼音一边教汉字,“学”和“认”同步,并坚持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使学生轻轻松松学汉字。为了贯彻拼识同步、双线并进的“认一认”,我们通过看图识字、拼读音节识字、运用卡片识字、联系语境识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识字以及看实物、配合动作演示或列举句子的方式,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寓识字于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3. 在教学口语交际时,我们应尽可能做到准确理解、体会和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要求
“口语交际”每课都有三个部分,即话题、情境图、教学要求提示。“话题”是“口语交际”的眼睛,我们在教学时应努力把握住眼神,然后根据“情境图”提供的素材,创设交际情境(更加具体的、逼真的、与生活相似的、易于互动的交际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热情。“教学要求提示”具有引领性、启发性、目标性,是编写意图的具体体现。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提示”对“口语交际”教学进行精心设计、组织、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扩大“口语交际”的“面”和“量”,培养和锻炼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
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2(A)—0019—01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核心问题是要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前提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是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的向导。师生之间不是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需要有相互的尊重与理解,需要有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因此需要教师营造真诚、友善、亲切、和谐的氛围。
2. 优化教学环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要改革 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综合性学习的引进,已使现行课堂 的时间和空间遇到了挑战。整本书的阅读、专题性学习、口语交际的各种活动,经常 需要突破课堂时空的束缚。原先的一些课外活动,如:角色扮演、演课本剧等也被 引进课堂,故而,开放、拓展课堂 的时间和空间势在必行。其主要措施有: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课堂与节假日,合理安排学习的各个环节;以项目、活动、专题、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不以40分钟为单位组织教学;适当调度课时,以应特别的需要;引进课题研究、“长作业”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不必要求作业都当堂完成。
其次,要主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其关键在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思考、讨论,发挥聪明才智。应该说,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教育 理念的问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与教师的水平有关,更与教师的人格有关。另外,应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具体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力求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些具体问题。
1. 汉语拼音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拦路虎”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拉近小学生与教材情境图、语境歌以 及表音表图的距离,拉近汉语拼音与小学生生活的距离,变枯燥为趣味。对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a、o、e、b、p、m、f等字母他们从未见过,但是用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却是在他们口语中经常出现的。只要我们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就能够化难为易。如:将字母寓于一个小故事当中进行 教学,并辅以朗朗上口的语境歌,也能化难为易,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学龄初期的儿童长于形象思维,又比较好动,我们应顺应他们的这些特点来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可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以歌谣、游戏、活动、故事等为主,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在情境中读准音,在探讨中认清形,在游戏中巩固练习,从而顺利完成拼音教学的任务。
2. 如何贯彻“认一认”是用好新教材、完成识字任务的一个难点
我们按照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一边教拼音一边教汉字,“学”和“认”同步,并坚持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使学生轻轻松松学汉字。为了贯彻拼识同步、双线并进的“认一认”,我们通过看图识字、拼读音节识字、运用卡片识字、联系语境识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识字以及看实物、配合动作演示或列举句子的方式,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寓识字于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3. 在教学口语交际时,我们应尽可能做到准确理解、体会和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要求
“口语交际”每课都有三个部分,即话题、情境图、教学要求提示。“话题”是“口语交际”的眼睛,我们在教学时应努力把握住眼神,然后根据“情境图”提供的素材,创设交际情境(更加具体的、逼真的、与生活相似的、易于互动的交际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热情。“教学要求提示”具有引领性、启发性、目标性,是编写意图的具体体现。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提示”对“口语交际”教学进行精心设计、组织、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扩大“口语交际”的“面”和“量”,培养和锻炼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