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这是《山海经·海内经》中对于九嶷山的描述。九嶷山是中华道德文明的发源地,被誉为“德孝之源、福地九嶷”。
九嶷山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于一体,荣获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湖南省十佳旅游景区等多项殊荣,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美名享誉中外,是我国的千古名山之一。每每谈及,则令人心驰神往,一览九嶷秀美风光、探寻德孝文化之源便成了众人心头挥之不去的渴望。
九嶷山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距离县城只有20多公里,约半个小时车程,2017年被批准为九嶷山——舜帝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15000公顷,森林覆盖率95%以上,拥有面积为60平方公里的原始次生林,古木参天,树木葱茏、繁花似锦,是出门游玩的好去处。
传闻九嶷山并不只是一座山,有《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嶷山。”虽不能辨识九峰,但丝毫不影响九嶷山将它气势磅礴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早就听说九嶷山有“万里江山朝九嶷”的奇景,而今所见,九嶷山群峰拔地而起,层峦叠翠,万千峰峦,无一不朝向舜源峰,当真如传闻所言一般令人称奇。
舜源峰对面则侧卧着秀丽端庄的娥皇峰,两峰相对,深情凝望,就像亘古不变的动人爱情。相传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娥皇、女英寻夫至九嶷山,因山峰林立,“九峰相似,望而疑之”,难辨帝冢在何处,二妃悲痛欲绝,扶竹而泣,泪洒竹林,遂成九嶷“斑竹”。
斑竹又名泪竹、湘妃竹,堪称“中国一绝”,毛泽东的“斑竹一支千滴泪”使斑竹闻名中外。在舜帝陵墓旁,笔者有幸觅得斑竹一观,甚是惊喜。斑竹之奇特之处就在于竹子一旦离开了此地,竹上斑点就会消失,与寻常之竹无异,所以斑竹就成了九嶷山所独有。
舜帝陵被誉为华夏第一陵,九嶷山因此成为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源头,享有“德孝之源”“中华民族的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的美誉。
舜帝陵始建于夏朝,是我国置陵最早、存续时间最长的始祖陵庙。陵内刻有“帝舜有虞氏之陵”巨大墓碑,保存了历代君王祭碑34块,祭文42篇,以及明代万历年间所建“扶瑶颂碑”,清代李永绍所绘“九嶷山图”等众多的文物古迹,既是稀世珍贵文物,又是书苑珍品。
距离舜帝陵2公里处的玉琯岩被誉为天下第一盆景,洞口壁额有宋人李挺祖书“玉琯岩”,右壁刻有宋道州刺史方信孺所书“九疑山”三个大字,字高1.8米,宽1.9米,笔力苍劲遒拔。历代登临于此的文人骚客仰舜帝之功德,览九嶷之风光,大多留诗文于石崖,成为不朽的经典。山上目前保存完好的南北朝至清代时期的摩崖石刻达25方,碑刻中楷、行、篆、隶、草五种字体齐全,是难得一见的书法艺术瑰宝。
到得九嶷山,怎能不入紫霞岩?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实地考察九嶷山地貌时,曾在岩内连宿4晚,并在《楚游日记》中把紫霞岩列为“楚南十二名洞之第二”。时值正午,笔者寻得农家乐稍作休息,饭后日光正盛,热浪来袭,而紫霞岩内冬暖夏凉,正是避暑胜地。临近洞口便有凉风习习,外岩已聚集了三五成群的游人,正等导游带领进岩内一观。
紫霞岩分内外岩,外岩有一高数丈的岩石,在日光的斜照下,紫气缥绕,故名紫霞岩。岩内光线较暗,拾级而下,七彩灯光渐次开启,让人犹如瞬间进入了如梦似幻的地下龙宫。岩内游道全长1500余米,空间十分宠大,可同时容纳数千人,内有可感、可视、可听的风洞、雨洞、雷洞、八音堂,还有雄浑的瀑布流水声。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紫霞岩神秘曲折,钟乳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如仙如猴,如梁如柱,如台如楼,在灯光的映照下,令人目不暇接,望而生叹。
岩内溪水九渡,名“九曲黄河”,不见来处,不知去向,神秘莫测。洞内至今保留有唐宋名家题刻,还有宋明纪游诗壁,洞中地势平坦,靠近出口处设有游客休息席,會定时上演精彩绝伦的激光秀和如梦如幻的水幕电影,在七彩光影与喷泉水幕的奇异组合中,生动演绎着南巡至九嶷山的舜帝斩孽龙、救百姓于水火的感人故事,令人流连忘返,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九嶷山美的地方还有很多,众多的江河、流水、深潭点缀其间,高山和平湖融山水一体,山在水中生,水在山中流;林中珍禽异兽出没无常,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空中云彩飘逸,红霞万朵,石峰直插云中,有静有动,其环境之幽静,风光之秀丽,绝无仅有,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亲身体会、细细感受……
九嶷山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于一体,荣获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湖南省十佳旅游景区等多项殊荣,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美名享誉中外,是我国的千古名山之一。每每谈及,则令人心驰神往,一览九嶷秀美风光、探寻德孝文化之源便成了众人心头挥之不去的渴望。
九嶷山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距离县城只有20多公里,约半个小时车程,2017年被批准为九嶷山——舜帝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15000公顷,森林覆盖率95%以上,拥有面积为60平方公里的原始次生林,古木参天,树木葱茏、繁花似锦,是出门游玩的好去处。
传闻九嶷山并不只是一座山,有《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嶷山。”虽不能辨识九峰,但丝毫不影响九嶷山将它气势磅礴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早就听说九嶷山有“万里江山朝九嶷”的奇景,而今所见,九嶷山群峰拔地而起,层峦叠翠,万千峰峦,无一不朝向舜源峰,当真如传闻所言一般令人称奇。
舜源峰对面则侧卧着秀丽端庄的娥皇峰,两峰相对,深情凝望,就像亘古不变的动人爱情。相传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娥皇、女英寻夫至九嶷山,因山峰林立,“九峰相似,望而疑之”,难辨帝冢在何处,二妃悲痛欲绝,扶竹而泣,泪洒竹林,遂成九嶷“斑竹”。
斑竹又名泪竹、湘妃竹,堪称“中国一绝”,毛泽东的“斑竹一支千滴泪”使斑竹闻名中外。在舜帝陵墓旁,笔者有幸觅得斑竹一观,甚是惊喜。斑竹之奇特之处就在于竹子一旦离开了此地,竹上斑点就会消失,与寻常之竹无异,所以斑竹就成了九嶷山所独有。
舜帝陵被誉为华夏第一陵,九嶷山因此成为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源头,享有“德孝之源”“中华民族的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的美誉。
舜帝陵始建于夏朝,是我国置陵最早、存续时间最长的始祖陵庙。陵内刻有“帝舜有虞氏之陵”巨大墓碑,保存了历代君王祭碑34块,祭文42篇,以及明代万历年间所建“扶瑶颂碑”,清代李永绍所绘“九嶷山图”等众多的文物古迹,既是稀世珍贵文物,又是书苑珍品。
距离舜帝陵2公里处的玉琯岩被誉为天下第一盆景,洞口壁额有宋人李挺祖书“玉琯岩”,右壁刻有宋道州刺史方信孺所书“九疑山”三个大字,字高1.8米,宽1.9米,笔力苍劲遒拔。历代登临于此的文人骚客仰舜帝之功德,览九嶷之风光,大多留诗文于石崖,成为不朽的经典。山上目前保存完好的南北朝至清代时期的摩崖石刻达25方,碑刻中楷、行、篆、隶、草五种字体齐全,是难得一见的书法艺术瑰宝。
到得九嶷山,怎能不入紫霞岩?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实地考察九嶷山地貌时,曾在岩内连宿4晚,并在《楚游日记》中把紫霞岩列为“楚南十二名洞之第二”。时值正午,笔者寻得农家乐稍作休息,饭后日光正盛,热浪来袭,而紫霞岩内冬暖夏凉,正是避暑胜地。临近洞口便有凉风习习,外岩已聚集了三五成群的游人,正等导游带领进岩内一观。
紫霞岩分内外岩,外岩有一高数丈的岩石,在日光的斜照下,紫气缥绕,故名紫霞岩。岩内光线较暗,拾级而下,七彩灯光渐次开启,让人犹如瞬间进入了如梦似幻的地下龙宫。岩内游道全长1500余米,空间十分宠大,可同时容纳数千人,内有可感、可视、可听的风洞、雨洞、雷洞、八音堂,还有雄浑的瀑布流水声。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紫霞岩神秘曲折,钟乳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如仙如猴,如梁如柱,如台如楼,在灯光的映照下,令人目不暇接,望而生叹。
岩内溪水九渡,名“九曲黄河”,不见来处,不知去向,神秘莫测。洞内至今保留有唐宋名家题刻,还有宋明纪游诗壁,洞中地势平坦,靠近出口处设有游客休息席,會定时上演精彩绝伦的激光秀和如梦如幻的水幕电影,在七彩光影与喷泉水幕的奇异组合中,生动演绎着南巡至九嶷山的舜帝斩孽龙、救百姓于水火的感人故事,令人流连忘返,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九嶷山美的地方还有很多,众多的江河、流水、深潭点缀其间,高山和平湖融山水一体,山在水中生,水在山中流;林中珍禽异兽出没无常,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空中云彩飘逸,红霞万朵,石峰直插云中,有静有动,其环境之幽静,风光之秀丽,绝无仅有,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亲身体会、细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