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你刷卡了吗?如今,几乎每个有工作的成年人都有信用卡或银行卡,人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信用卡。信用卡除了具备钱币的支付功能以外,还能反映持卡人的信誉、银行和卡组织的发展以及社会科技、金融等领域的进步。经济社会必须以信用为基础,而信用卡就是经济社会和金融发展的最好历史见证物之一。
信用卡见证了人类社会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信用卡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生活便利和财富。当然,随着信用卡的不断更新发行,也有越来越多的信用卡因作废而被扔弃。值得深思的是,既然信用卡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去收藏和研究信用卡呢?其中是不是也蕴藏着巨大的收藏价值呢?
信用卡代替钱币作为支付工具,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历史阶段和形式。要认识信用卡的价值,我们不妨先简单了解一下信用卡的历史和演变。
记账硬币
记账硬币出现在19世纪晚期到1930年前后。记账硬币的形状和大小各异,材质有塑料、铜、钢及其他金属等。记账硬币通常有一个小孔,便于像钥匙一样套在钥匙环上,但是也有不带小孔的记账硬币。记账硬币通常发给在百货公司、酒店等消费的顾客,用于记录顾客在百货公司或酒店等场所的消费金额。记账硬币通常有商家的名字、商标和记账账号。
在销售单上记录记账硬币账号,可以为客户提供简单快捷的支付服务。早期记录记账硬币账号都通过手写,因为记账硬币上没有顾客的姓名,所以一旦主人丢失硬币,就可能造成盗用等风险。所以,从1930年开始,很多商家便开始推出记账牌,来代替原来的记账硬币。
记账卡
1921年,美国西联公司(Western Union)开始向他们的常客发放记账卡,这种记账卡是纸质的。1938年,几家美国公司开始相互接受其他公司的记账卡。到了1940年前后,记账卡开始在很多美国的石油公司推广使用,用于购买汽油和与汽油相关的产品。记账卡的推广使用对美国上世纪40年代的汽车消费起到了促进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前后,美国个人金融公司还发行过可以全国通用的信用账卡。美国个人金融公司当时在加州、佛罗里达、马里兰、马萨诸塞州、新泽西、纽约和宾夕法尼亚等地有超过350个服务网点。此卡内页包含各个网点的地址,出示此卡可以在各地的美国个人金融公司取出一定金额的现金。此卡和现在的信用卡及旅行支票的使用方法非常接近。
除了石油公司以外,一些百货公司也发行过记账卡。
记账牌
记账牌是从1928年发展起来的,是信用卡的前身。记账牌在美国的历史是从1930年到1950年。记账牌通常是一张×英寸的纸片,由金属片包裹而成,纸片上印有顾客的姓名和地址。为保护记账牌,商家还配有皮套。顾客消费后,压印记账牌在账单上,记录客户的消费金额。很多商店将顾客的记账牌存在商店,这样避免顾客来商店购物时忘记携带。记账牌虽然只有短短20几年的历史,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它提供了最安全而且快捷的购物结算服务,因此很受大众欢迎。
航空旅行卡
1934年,美国航空公司和美国航空运输联合会推出航空旅行卡。航空旅行卡的持卡人可以凭个人信用以折扣票价购买机票,而不用付机票全款,且机票款可以按照规定后期还款。到1940年,所有美国国内主要的航空公司都可以提供航空旅行卡,用于购买17家不同的航空公司的机票。1941年,美国航空公司一半的收入都来自航空旅行卡消费,可见航空旅行卡对当时航空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48年10月,航空旅行卡成为第一个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所有会员中全球通用的记账卡。
世界上第一张银行信用卡
1946年,美国人约翰·比金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银行信用卡。约翰·比金斯当时任职于纽约的布鲁克林福来特布什国民银行,他在银行客户和当地商家之间发明了记账式信贷方案,商家可以将销售账单存进银行,银行根据账单从客户使用的卡上扣除相应的消费金额。非常遗憾地是,笔者到目前为止没有见过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的卡图。
大莱卡
1949年,美国汉密尔顿信贷公司总裁弗兰克·麦克纳马拉(Frank X McNamara)和他的好友阿尔佛雷德·布卢明代尔(Alfred Bloomingdale)以及他的律师拉尔夫斯奈德(Ralph Sneider)在纽约帝国大厦附近一家著名餐厅吃饭,一起讨论汉密尔顿信贷公司的一位麻烦顾客,他借了汉密尔顿信贷公司的钱,但是没有能力偿还这笔钱。这个麻烦顾客借给他的穷邻居一些个人百货店和加油站的记账卡,但是,他的穷邻居短期内也无力偿还记账卡上的消费,这就造成了这个麻烦顾客不得不向汉密尔顿信贷公司借钱还账。
吃完饭,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准备要付账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带钱包,于是他马上给他妻子打电话送钱过来结账。当时,在朋友面前他感到很尴尬,并表示以后不会再让这种事情发生。通过这件事,弗兰克·麦克纳马拉闪出一个念头,如果有一张信用卡能在不同地点使用,就可以不用再携带现金了。于是,他和好友阿尔佛雷德·布卢明代尔及拉尔夫斯奈德一起商量后决定,三人共同出资于1950年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起名叫大莱信用卡公司(Dinners Club)。
尽管在1950年以前,美国已经出现了记账卡、记账牌和航空旅行卡等各种信用卡的前身,但是这些卡都是着眼于促销,在当时本身还没有成为盈利的工具。而麦克纳马拉、布卢明代尔等人所设想的是在卖方(商户)与买方(客户)之间插入一个提供付账服务的第三方,因此必须要决定它从哪一方赚钱以及如何赚钱。
麦克纳马拉、布卢明代尔等人的决定是,从卖方(如餐馆)扣除一个“折扣费”,而对买方不收分文。但是,卖方会不会接受折扣费?扣多少才合适?二人决定对10个餐馆老板进行咨询,如果所有人都反对,他们就放弃整个设想。结果是,虽然大部分餐馆老板反对,但是有一个老板很支持。当被问到他能接受多少折扣费时,他的回答是“7%”。于是,世界上第一张有第三方提供服务的信用卡商业模式就这样诞生了。因弗兰克·麦克纳马拉的这一发明和贡献,美国《生活》杂志曾将弗兰克·麦克纳马拉评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第一版大莱信用卡于1950年发给了大约200人,这些人多数都是弗兰克·麦克纳马拉的朋友或是他认识的人。第一版大莱信用卡可以在纽约14家餐厅使用,而且是纸质的,能接受这张卡的地址印在卡的背面,持卡人签名在卡的正面。1951年,大莱信用卡的年费是3美元。1961年后,大莱卡开始发行塑料材质的信用卡。
刚开始,大莱卡的运营很困难,因为商家不愿意付给大莱信用卡公司费用,而且也不希望大莱卡和自己商店发行的记账卡竞争。但是,大莱卡的运作模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到1950年底,有超过2万人在使用大莱信用卡。
美洲银行卡
从1950年到1958年,大莱卡没有碰到任何竞争对手。直到1958年,大莱信用卡公司遇到了美国运通和美洲银行这两个强大竞争对手。1958年9月,美洲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发行了第一张美洲银行卡。美洲银行卡公司(NationalBankAmericardInc.)于1977年更名为Visa,即现在的维萨(VISA)公司。
运通卡
1958年10月1日,美国运通公司推出了American Express Card——运通卡。运通公司享誉全球,特别是它的旅行支票被公认为与美元一样可用,所以运通要发行银行卡的消息一传出,立刻得到了广泛响应,尤其是经常旅行的生意人更是积极申请。
万事达卡
1966年,为了和美洲银行卡竞争,一部分银行组成了一个称为银行卡协会(Interbank Card Association)的组织,有些银行发行了一些银行卡。1969年,银行卡协会购下了MasterCharge的专利权,统一了各发卡行的信用卡名称和式样设计。10年以后,MasterCharge改名为MasterCard。
1958年后,随着美洲银行卡和运通卡的出现,加上最早的大莱卡,美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以美洲银行卡为例,当时为了争抢客户,很多银行在没有仔细调查银行客户财政状况和信用记录的情况下,随意大量发卡,结果很多银行卡发给了无家可归者、吸毒者和有严重债务危机的人,由此造成了信用危机。1970年,美国颁布相关法律,禁止向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发放信用卡。
中国的第一张信用卡
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率先发行了中国银行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中银卡。此卡当时仅限在珠海地区使用,发行量较少。从此以后,工行、建行、农行和交行等各个银行都陆续发行了信用卡。中国虽然比美国信用卡发卡时间晚了近39年,但是中国因为人口众多,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银行业的总体发卡量和发卡增速都是世界第一。
信用卡见证了人类社会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信用卡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生活便利和财富。当然,随着信用卡的不断更新发行,也有越来越多的信用卡因作废而被扔弃。值得深思的是,既然信用卡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去收藏和研究信用卡呢?其中是不是也蕴藏着巨大的收藏价值呢?
信用卡代替钱币作为支付工具,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历史阶段和形式。要认识信用卡的价值,我们不妨先简单了解一下信用卡的历史和演变。
记账硬币
记账硬币出现在19世纪晚期到1930年前后。记账硬币的形状和大小各异,材质有塑料、铜、钢及其他金属等。记账硬币通常有一个小孔,便于像钥匙一样套在钥匙环上,但是也有不带小孔的记账硬币。记账硬币通常发给在百货公司、酒店等消费的顾客,用于记录顾客在百货公司或酒店等场所的消费金额。记账硬币通常有商家的名字、商标和记账账号。
在销售单上记录记账硬币账号,可以为客户提供简单快捷的支付服务。早期记录记账硬币账号都通过手写,因为记账硬币上没有顾客的姓名,所以一旦主人丢失硬币,就可能造成盗用等风险。所以,从1930年开始,很多商家便开始推出记账牌,来代替原来的记账硬币。
记账卡
1921年,美国西联公司(Western Union)开始向他们的常客发放记账卡,这种记账卡是纸质的。1938年,几家美国公司开始相互接受其他公司的记账卡。到了1940年前后,记账卡开始在很多美国的石油公司推广使用,用于购买汽油和与汽油相关的产品。记账卡的推广使用对美国上世纪40年代的汽车消费起到了促进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前后,美国个人金融公司还发行过可以全国通用的信用账卡。美国个人金融公司当时在加州、佛罗里达、马里兰、马萨诸塞州、新泽西、纽约和宾夕法尼亚等地有超过350个服务网点。此卡内页包含各个网点的地址,出示此卡可以在各地的美国个人金融公司取出一定金额的现金。此卡和现在的信用卡及旅行支票的使用方法非常接近。
除了石油公司以外,一些百货公司也发行过记账卡。
记账牌
记账牌是从1928年发展起来的,是信用卡的前身。记账牌在美国的历史是从1930年到1950年。记账牌通常是一张×英寸的纸片,由金属片包裹而成,纸片上印有顾客的姓名和地址。为保护记账牌,商家还配有皮套。顾客消费后,压印记账牌在账单上,记录客户的消费金额。很多商店将顾客的记账牌存在商店,这样避免顾客来商店购物时忘记携带。记账牌虽然只有短短20几年的历史,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它提供了最安全而且快捷的购物结算服务,因此很受大众欢迎。
航空旅行卡
1934年,美国航空公司和美国航空运输联合会推出航空旅行卡。航空旅行卡的持卡人可以凭个人信用以折扣票价购买机票,而不用付机票全款,且机票款可以按照规定后期还款。到1940年,所有美国国内主要的航空公司都可以提供航空旅行卡,用于购买17家不同的航空公司的机票。1941年,美国航空公司一半的收入都来自航空旅行卡消费,可见航空旅行卡对当时航空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48年10月,航空旅行卡成为第一个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所有会员中全球通用的记账卡。
世界上第一张银行信用卡
1946年,美国人约翰·比金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银行信用卡。约翰·比金斯当时任职于纽约的布鲁克林福来特布什国民银行,他在银行客户和当地商家之间发明了记账式信贷方案,商家可以将销售账单存进银行,银行根据账单从客户使用的卡上扣除相应的消费金额。非常遗憾地是,笔者到目前为止没有见过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的卡图。
大莱卡
1949年,美国汉密尔顿信贷公司总裁弗兰克·麦克纳马拉(Frank X McNamara)和他的好友阿尔佛雷德·布卢明代尔(Alfred Bloomingdale)以及他的律师拉尔夫斯奈德(Ralph Sneider)在纽约帝国大厦附近一家著名餐厅吃饭,一起讨论汉密尔顿信贷公司的一位麻烦顾客,他借了汉密尔顿信贷公司的钱,但是没有能力偿还这笔钱。这个麻烦顾客借给他的穷邻居一些个人百货店和加油站的记账卡,但是,他的穷邻居短期内也无力偿还记账卡上的消费,这就造成了这个麻烦顾客不得不向汉密尔顿信贷公司借钱还账。
吃完饭,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准备要付账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带钱包,于是他马上给他妻子打电话送钱过来结账。当时,在朋友面前他感到很尴尬,并表示以后不会再让这种事情发生。通过这件事,弗兰克·麦克纳马拉闪出一个念头,如果有一张信用卡能在不同地点使用,就可以不用再携带现金了。于是,他和好友阿尔佛雷德·布卢明代尔及拉尔夫斯奈德一起商量后决定,三人共同出资于1950年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起名叫大莱信用卡公司(Dinners Club)。
尽管在1950年以前,美国已经出现了记账卡、记账牌和航空旅行卡等各种信用卡的前身,但是这些卡都是着眼于促销,在当时本身还没有成为盈利的工具。而麦克纳马拉、布卢明代尔等人所设想的是在卖方(商户)与买方(客户)之间插入一个提供付账服务的第三方,因此必须要决定它从哪一方赚钱以及如何赚钱。
麦克纳马拉、布卢明代尔等人的决定是,从卖方(如餐馆)扣除一个“折扣费”,而对买方不收分文。但是,卖方会不会接受折扣费?扣多少才合适?二人决定对10个餐馆老板进行咨询,如果所有人都反对,他们就放弃整个设想。结果是,虽然大部分餐馆老板反对,但是有一个老板很支持。当被问到他能接受多少折扣费时,他的回答是“7%”。于是,世界上第一张有第三方提供服务的信用卡商业模式就这样诞生了。因弗兰克·麦克纳马拉的这一发明和贡献,美国《生活》杂志曾将弗兰克·麦克纳马拉评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第一版大莱信用卡于1950年发给了大约200人,这些人多数都是弗兰克·麦克纳马拉的朋友或是他认识的人。第一版大莱信用卡可以在纽约14家餐厅使用,而且是纸质的,能接受这张卡的地址印在卡的背面,持卡人签名在卡的正面。1951年,大莱信用卡的年费是3美元。1961年后,大莱卡开始发行塑料材质的信用卡。
刚开始,大莱卡的运营很困难,因为商家不愿意付给大莱信用卡公司费用,而且也不希望大莱卡和自己商店发行的记账卡竞争。但是,大莱卡的运作模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到1950年底,有超过2万人在使用大莱信用卡。
美洲银行卡
从1950年到1958年,大莱卡没有碰到任何竞争对手。直到1958年,大莱信用卡公司遇到了美国运通和美洲银行这两个强大竞争对手。1958年9月,美洲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发行了第一张美洲银行卡。美洲银行卡公司(NationalBankAmericardInc.)于1977年更名为Visa,即现在的维萨(VISA)公司。
运通卡
1958年10月1日,美国运通公司推出了American Express Card——运通卡。运通公司享誉全球,特别是它的旅行支票被公认为与美元一样可用,所以运通要发行银行卡的消息一传出,立刻得到了广泛响应,尤其是经常旅行的生意人更是积极申请。
万事达卡
1966年,为了和美洲银行卡竞争,一部分银行组成了一个称为银行卡协会(Interbank Card Association)的组织,有些银行发行了一些银行卡。1969年,银行卡协会购下了MasterCharge的专利权,统一了各发卡行的信用卡名称和式样设计。10年以后,MasterCharge改名为MasterCard。
1958年后,随着美洲银行卡和运通卡的出现,加上最早的大莱卡,美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以美洲银行卡为例,当时为了争抢客户,很多银行在没有仔细调查银行客户财政状况和信用记录的情况下,随意大量发卡,结果很多银行卡发给了无家可归者、吸毒者和有严重债务危机的人,由此造成了信用危机。1970年,美国颁布相关法律,禁止向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发放信用卡。
中国的第一张信用卡
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率先发行了中国银行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中银卡。此卡当时仅限在珠海地区使用,发行量较少。从此以后,工行、建行、农行和交行等各个银行都陆续发行了信用卡。中国虽然比美国信用卡发卡时间晚了近39年,但是中国因为人口众多,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银行业的总体发卡量和发卡增速都是世界第一。